说课稿

时间:2021-06-23 09:20:5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推荐】说课稿模板锦集9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说课稿模板锦集9篇

说课稿 篇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标准英语三年级其第二册Module 8 Unit 1。我的说课将采用“四说一写”的说课模式。一说课程标准,二说教材,三说教法学法,四说教学过程,最后简要写出板书设计。理论根据将贯穿在以上流程中。

  一、说课程标准

  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综合语言能力又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综合素养为基础。

  《新课标》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即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和完成真实的教学任务,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因此,我采用“任务—探究—创造”型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有趣开发式的语言环境中学会观察、思考、讨论和总结,在“用”中发展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各种语言应用能力。

  二、说教材

  本单元围绕“季节、天气”展开,要求学生掌握spring、summer、autumn、winter、warm、hot、cool、cold等词,并能运用句型“It’s+天气情况+in+季节”来介绍不同季节的天气;能运用句型“What do you do in+季节?”对不同季节的活动进行提问并能做出相应的回答。通过这节课,学生将提高用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因此,根据本课的特点与作用,依据小学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我确立的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能力目标:能够介绍四季的天气情况,知道各季节的主要活动。

  2、知识目标:能听、说、认、读本课的重点单词spring、summer、autumn、winter、warm、hot、cool、cold,能够掌握句型“It’s+天气情况+in+季节”。

  3、情感目标:使学生体验学习、参与、合作、竞争的乐趣。

  4、创新目标:在认知和技能掌握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动作表现各季节的活动。

  本课重点:掌握句型“It’s+天气情况+in+季节”。

  本课难点:表达不同季节的活动。

  三、说教法和学法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语言的本质是言语。外语教学应当遵循听、说、读、写的原则,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听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处于发展阶段,记忆存在这样的特点:记得快,忘得快。基于这些,我主要用以下几种方法:

  1、听说法:通过听和说,感知句子的发音、正确的语音、语调。

  2、讲解法:通过讲解,理解句子的意思。

  3、练习法:通过各种练习,使学生较为流利自如地掌握对话。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小学阶段的英语又侧重于口语。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这些句子,我注重引导学生采用听说、朗读、操作等方法,培养学生敢于开口、积极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这一课中,要做的课前准备有:

  1、教材配套磁带

  2、语音部分的课件

  3、春、夏、秋、冬的图片

  四、说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你知道这个季节的天气怎么样吗?可能你可以用汉语说出来,但是你知道用英语怎么说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学习。

  (二) 学生为主,传授新知

  A利用图片,激发兴趣

  把春、夏、秋、冬四季的图片贴在黑板上,指图片提问What season is it?引入句型回答spring。It’s spring/summer/autumn/winter。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重复四季的单词,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利用教读、抽读正音。

  有了上面的内容做铺垫,便可引入下面的环节。Now,it’s spring。(指春天的图片)It’s warm in spring.(我模仿动作,表现出很暖和的样子。)教授新单词“warm”。

  Now, it’s summer.(指夏天的图片)根据夏天气候特点,我模仿动作,表现出很热的样子,引出单词“hot”,教授“hot”,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句子“It’s hot in summer.”

  以同样的方法教授“cool, cold”

  在黑板上写出这个句型“It ’s ……in ……”教师把季节和相应的天气单词卡片轮流贴在空位置,让学生反复训练此句型。(此部分可用课件展示不同的句型)

  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教一个句子“It’s warm in spring”引导学生根据不同季节的特点套用句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B分散难点,及时巩固

  学完季节以及个季节的天气特点,接着教授各季节的活动。引导学生根据天气的特点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各季节的活动,让学生自由说,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学生所说的活动,将本课要学的和学生说出的其他的分开写,重点教授本课所学的活动。

  Now , it’s spring .It’s warm in spring .What do you do in spring? 好,现在是春天,我们知道,春天很暖和,那你在春天干什么呢?学生说出春天的活动之后,老师做放风筝的动作,然后教授短语fly kites ,把短语写在黑板上,领读,要求学生跟读,然后抽读,正音。

  以同样的方法教授play football ,watch TV ,play table tennis

  C小组表演

  (出示挂图)要求学生根据挂图内容回忆本课所学句型,分组表演出课文,一个小组表演一个季节,鼓励学生边说边做动作,然后播放课文录音,请学生模仿跟读。

  (三)巩固知识,进行拓展

  (1)齐读本课所学句型,然后同桌练习。

  (2)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一个小组表演一个季节,先学生自己练习,然后小组抽成员表演自己小组的季节,要求说出季节的特点及活动。

  (四)总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各个季节的天气特点及各个季节的活动,相信大家都收获不少,下课以后,希望大家能认真听录音并模仿,然后将课文内容说给父母和同学听。

说课稿 篇2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第五册第三组的第二篇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一篇新入选的课文,以一把斧头为线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小村庄由美丽走向毁灭的过程。文字浅显却寓意深刻:保护环境、爱护绿色家园。文章时代感强,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2、教学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段学生应在识字方面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并初步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学生在阅读时,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本组的训练重点是“多读多想、读通课文”。根据新课标、本组训练重点、课后思考题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读通、读懂课文,明白小村庄由美丽走向毁灭的原因。难点是: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3、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更有效地突破难点,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学会本课15个生字,弄懂“裸露”、“咆哮”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技能目标:

  1、读通、读懂课文。

  2、通过“多读多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悟出课文蕴涵的道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我主要采取“激励性教学法”和“主体性教学法”。心理学研究表明:缺乏鼓励,一个人自身潜力只能发挥20%~30%,正确而充分地鼓励则能使人发挥其自身能力的80%~90%。在教学中,我努力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与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了他们自主、自信的学习品质。具体体现在“我会听”、“我会读”、“我会想”、“我会写”、“我会说”五大方面。从听到说,实际上是知识的一个内化过程。会听但不一定会说,要想会说,就必须会读、会想。因此,我把这五个环节有机地揉和在一起进行训练,但每个环节又有所侧重。

  三、说教学过程

  我具体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从听入手,让学生自学自问、读通课文、初步读懂课文,为第二课时的精读、品读做好铺垫。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我会听

  课文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现的,我抓住孩子们爱听故事的特点,先声夺人:“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会听故事吗?老师今天就要给你们讲个故事,看看谁听得最清楚,记住了老师讲的故事!”通过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训练了学生靠听获取信息的能力。由于三年级学生理解、概括能力有限,反馈的信息也许是零散的、不完整的,但老师并不急于判断,而是及时给予鼓励。“同学们听得真认真,说得也不错,那怎样才能说得更好呢?”将学生引入新课的学习。

  2、音正形清、句顺文通——我会读

  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准备。“语文课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给学生提供各自发展的空间,使他们能够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和策略。”因此,在这个环节里,我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提出要求:“遇到不认识的字利用课后的拼音把它读准确,遇到难读的句子用笔把它划下来,多读几遍。”为了检查学生的朗读是否正确,我首先从生字入手。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由于三年级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查字典自学生字,我鼓励学生在课前主动识字,把学会了的字制成生字卡片,再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交流。老师只对易读错、易写错的字重点指导。如:平舌音“造”、翘舌音“柴”、后鼻音“洪”;笔画较复杂的字“盖、犁、黎”等。

  接着,我从课文中选出几个句子,稍做改动,以此来检查学生是否已读熟、读通课文:

  1)、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房子,变成了家具、工具,还有大量的树木被当成柴烧掉了。

  2)、大雨一直下个不停。

  3)、什么都没有了——所有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斧头。

  细心的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出示的句子与原文不同。“同学们读得真认真,那么课文是怎样写的呢?”我又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再读课文。这样一来二去地读,培养了学生读书要细心、不多字、不落字、不换字,正确朗读的良好习惯,也能为第二课时理解课文、体会感情做铺垫。

  新课标还指出,中年段学生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于是,我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同学们,刚才我们用自己的智慧认熟了生字、读顺了课文,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呢?”此时,学生在先前听的过程中所获取的零散的信息变得完整、清晰,也为下一步的质疑问难做准备。

  3、边读边思、质疑问难——我会想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疑问是创新思维的前奏。我告诉学生不但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还要学会边读边划边思,并鼓励学生敢想敢问,在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简单问题,我引导他们在没有答案的地方寻找答案:“

  同学们能提出这么多问题,真不错!有些问题呀,我们通过自己阅读课文就能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再请教小组同学。”而一些需要更深一步挖掘课文内容的重点、难点问题则留到第二课时,通过老师引导点拨、小组讨论交流解决。

  4、会记善积、搭筑阶梯——我会写

  掌握最基本的字、词,积累大量的词汇,这是语言发展的基础。本课时,我在基本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还另外设计了一个环节——我会写。

  1)、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冒”字。注意字形:上宽下窄、上扁下长,日下两横不靠边、目中两横要均匀。并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积累词汇

  学生靠边读边想读熟了课文,对语言文字有了初步的感悟。这时,我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下来,如:家家都有一把锋利的斧头。

  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可是,那个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引导学生加强语言的积累,进一步为听、说、读、写服务。

  5、汇报交流、真情表达——我会说

  学生通过听听、读读、想想、写写四个环节,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并在初读中掌握了生字词。在此基础上,第二课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进一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设计了“我会说”的环节,说说自己课外搜集的有关环保的资料,说说学完课文后自己的感受。

  四、作业设计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于是我教给学生另一种获得知识的方法——到课外去查找资料。“除了乱砍滥伐,你还见过哪些破坏环境的不文明行为或现象呢?你知道这样做的危害吗?”请男生组成蓝天队、女生组成绿水队展开搜索竞赛,也可以用笔写写心中的所思所想,写下自己的气愤、呼吁或建议等。自主选择作业:

  1、找一找我们身边破坏环境的现象及其造成的后果。

  2、写一写心中的所思所想。

  在作业中,学生不知不觉地经历了从学到做、从读到写、从课本到实践的语文学习过程。

说课稿 篇3

  说教材:

  《爷爷的猫》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饱含情感的叙事文。课文讲述了我一年级时,爷爷和大黄猫形影不离,大黄猫死后,我和爸爸为安慰爷爷,消除爷爷心中失去大黄猫的悲伤和孤寂,喂养了大白猫陪伴爷爷,而这只大白猫也抚慰了爷爷的心灵,使爷爷重新获得了快乐。文章用朴实的语言,生动的情节叙述了爷爷与猫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和父亲关心爷爷,关爱老人的深刻情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抓住爷爷和猫的表情、语言、动作,体会爷爷对猫的喜爱以及爷爷和猫之间深厚的情谊。

  3.感受我和父亲对爷爷的关心,学会关爱老人。

  教学重点:

  能抓住爷爷和猫的表情、语言、动作,体会爷爷对猫的喜爱以及爷爷和猫之间深厚的情谊。

  教学难点:

  感受我和父亲对爷爷的关心,学会关爱老人。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字词,根据相关字词复述课文内容

  出示本课相关词语 : 大黄猫、 咪咪、 柔顺、抚摸、笑容

  生病、 冷冷清清、寂寞、安慰 、同伴

  大白猫、 喵喵、 乖巧、 醒悟、 开朗、快乐 ,将这些词语按照故事发展顺序以及词语的词性排列,指名学生朗读。这样不仅可以巩固第一课时中学过的字词,也能通过老师适当的引导理解词语的词性,感受词语的用法,并且能够使学生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在熟练掌握词语的基础上,老师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爷爷和猫之间有什么故事?谁能选择你刚才读的词语把课文中的故事连起来说一说?”这样,学生就能很有条理地复述文章的内容:我一年级时,大黄猫是爷爷的`同伴,给爷爷带来了笑容,大黄猫生病死去,爷爷很寂寞,我和爸爸养了大白猫安慰爷爷,大白猫让爷爷又快乐起来,我也很快乐。 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把所有词语都用上,复述过长,老师可以做适时点拨和引导,让学生明白复述的含义。

  二、 细读课文,体会爷爷对猫的喜爱及爷爷与猫的深厚情谊

  提问:读了文章,我们都知道爷爷很喜欢猫,那么爷爷共有几只猫呢?分别是什么猫?学生自然回答爷爷有两只猫,一只大黄猫,一只大白猫。再提问:爷爷喜爱猫,老师不禁好奇,这两只猫是怎样的猫呢?请你用文中第1和第3小节的词语分别来概括。相信学生通过第一块的复习词语,再联系课文,很快能找出两只猫的特点:大黄猫柔顺,大白猫乖巧。此时,让学生在进入文本第1,第3小节,找出描写大黄猫柔顺,大白猫乖巧的相关词句划一划,并交流为什么。让学生动脑,动手,读中感悟和思考,给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再请他们交流互动,从文中找到相关词句:在后面跟着、跳到沙发上、卧在爷爷身边、安安静静地陪体现大黄猫的柔顺,静静地卧、抬头看、“喵喵”地叫体现大白猫的乖巧,与学生一起总结出其中关键的动词:跟、跳、卧、陪、抬、叫等,并让学生加上神态做做这些动作,感受动作描写中动词使用的精妙,感悟两只猫的柔顺乖巧。

  接着,老师抛下问题:这么可爱的两只猫,难怪爷爷喜爱他们,请你们再次开动脑筋,拿起笔,一、三小节找一找表现爷爷喜爱大黄猫和大白猫的词句。学生交流,语言:“咪咪”“好好好,我知道了”感受爷爷对猫的宠爱,动作上:一边看书一边抚摸,体现爷爷对大黄猫的爱,神情上,露出笑容体现有了同伴的幸福等。让学生能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感受爷爷对猫的喜爱。

  然后提问:除了这两小节,你还能从哪里感受出爷爷对大黄猫的喜爱?让学生带着问题从第二小节中找出答案,失去大黄猫的家里“冷冷清清”,爷爷“很寂寞”,说明了爷爷失去同伴的悲痛和孤单,侧面反映出爷爷对大黄猫的喜爱。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大黄猫死去后,爷爷会有什么样的心理,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同时交流“寂寞”的含义,理解“寂寞”,爷爷为什么寂寞,那是因为没有别人的陪伴,他十分孤单,大黄猫的陪伴让爷爷不再寂寞,大黄猫已经是爷爷的好伙伴,爷爷和大黄猫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

  此时,相信学生能够感受到爷爷与猫之间难以分割的深厚情感,也能明白老人的孤独与有人陪伴、关爱的需要。

  三、 深入挖掘,感受我和父亲对爷爷的关心,学会关爱老人

  大黄猫的离去,使爷爷陷入了寂寞和冷清之中,可是幸好,一只乖巧的大白猫来到了爷爷的生活中,它的出现让爷爷脸上又有了开朗的笑容。那这只大白猫是哪来的?让学生找出第二小节相关语句,明白我和爸爸为了安慰爷爷,喂养了这只大白猫,提问,我和爸爸为什么用这种方式安慰爷爷?总结出,我和爸爸理解了爷爷的寂寞孤单,知道大黄猫对于爷爷的意义,希望爷爷能够扫去心中失去同伴的伤痛,而这只大白猫正代表着我和爸爸对爷爷的关爱,所以我和爸爸耐心地喂养白猫,让白猫与爷爷作伴。有了白猫的陪伴,爷爷又获得了快乐,而我也跟着一起快乐,体现了孙子对爷爷的爱。

  此处,我们可以做一个思维拓展,让学生想象,我和爸爸除了耐心喂养白猫,为了让爷爷一直保持开朗的笑容,我们还会怎样做。相信通过前面的体悟,学生能够理解关爱老人,陪伴老人的重要性,让学生畅所欲言,一定能够从学生的想法中感受到他们关爱老人的美好心灵。

  四、 总结提升,联系生活,播洒关爱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在我们平时生活中,也有着许许多多的爷爷奶奶,他们有的像文中的爷爷那样幸运,有猫儿做同伴,有子孙的关爱,也有一些老人,他们的朋友叫“寂寞”,学习了这一课,希望大家都能把关爱播撒出去,让身边的老人都能远离寂寞,得到陪伴和关爱!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解读

  《生命 生命》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开头发问:生命是什么?接下来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讲了飞蛾绝境求生、瓜苗从砖缝中长出、倾听心跳三个小故事,表现出作者杏林子对生命真谛的思考、探究与领悟,最后一节道出心声。向读者传递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生活得更加光彩有力。文章主体部分的三件小事看似浅湿,实则含义深刻;看似并列,实则层层递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无限的价值。

  三、教学策略

  “生命是什么”这样一个深刻的问题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为此设计教学流程时,我紧扣文路,设计教路,铺垫学路,主要是以下几点:(一)情景导入,引发生命的思考;(二)品词析句,感受生命的跃动;(三)联系生活,欣赏生命的顽强;(四)亲身体验,领悟生命的责任;(五)叩问心灵,追求生命的价值。

  四、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内容,学会生字新词。以下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发生命的思考

  播放一组大自然生机盎然的图片,然后引用杏林子的话导入新课: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季节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这个环节,我让学生看到与普通生命绝然不同的画面,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生命是什么?我们该如何看待生命呢?并自然引出课题“生命 生命”。

  (二)品词析句,感受生命的跃动

  学生对生命有新的思考,就急于想从文本中找出答案,这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飞蛾求生的这个事例中感受生命的跃动,让学生划出令自己震撼的句子,重点出示:“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句中飞蛾求生欲望之强烈,显而易见,学生在“挣扎”、“极力鼓动”这些重点词语的朗读中,能想象出飞蛾为了一线生机使出所有力量,这时,老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飞蛾是在什么情况下挣扎求生的?通过品悟,学生明白飞蛾此时身处绝境,毫无生还的希望,然而追求生存的力量却又是如此强烈,让它奋力拼搏,飞蛾绝境求生给学生震撼与启迪:生命是如此重要。学生通过品词析句,真切感受到生命的跃动,为小飞蛾弱小生命在这逆境中挣扎求生而敬佩。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题时,学生便像飞蛾一样带着强烈求生欲望,呼喊出了“生命 生命”。

  (三)联系生活,欣赏生命的顽强

  如果说,飞蛾的跃动是“求生存”,那么瓜苗从砖缝中长出则更多的是“谋发展”,这个故事中给学生的启迪应比绝境中求生的飞蛾更加深刻,为让学生欣赏到生命的顽强,更为深入的领悟生命,我引导学生回忆吃瓜子的经历,体验瓜子壳的坚硬程度,感受小小的瓜苗冲破坚硬的外壳,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再联系科学知识让学生联想植物生长的条件,这时老师结合句子:“它可以冲破坚硬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进行探究“小瓜苗拼命冲出外壳,冒出地面,也许只能活几天,你认为这样值得吗?”此刻,我补充“黄山松”、“塔顶树”、“爬蔓”、“竹石”等一系列震撼人心的图片,学生联系了生活场景,领悟到生命的不屈向上,这时老师再亲切与学生对话交流:“同学们,你现在对生命又有了什么样的理解呢?”带着对生命执着追求,学生再读课题时,香瓜子这种顽强向上的生命力,已不只限于对文本的认识,而是深入到内心深处。

  (四)亲身体验,领悟生命的责任

  飞蛾、香瓜子这些小小的生灵用它们的顽强和努力证明对生命的渴望和热爱,作为万物灵长的人,又应该怎样对自己的生命负起责任呢,在这一环节中,我注意引导学生由物及人,从飞蛾绝境求生存,香瓜子砖缝谋发展的故事领悟,转入亲身体验中。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把手放在左胸上,和杏林子一起感受心跳,然后问:同学们你触摸到什么?有的说:摸到生命在跳动,有的说:感到生命力很强大,还有的说:拥有生命多幸福呀!这时让学生用个性化的朗读去告诉别人: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然后我再联系文本,适时拓展:介绍杏林子的人生经历,写作背景资料。当学生知晓一个有着如此热情,对生命充满追求的人,居然是一个日夜饱受病痛折磨的残疾人,对生命更加敬畏。此时,师生一起带着对生命负责的态度深沉地齐读课题“生命 生命”。学生以文本的拓展,思索起生命,在亲身体验中知道必须承担的责任。整个教学过程,就变得更加立体丰满起来!

  (五)叩问心灵,追求生命的价值

  在学生获得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的感受之后,我把学生从文本引入生活,联想到自己,让学生说说自己该怎样对待生命,学生结合自己了解的身残志坚的人进行交流,然后画面出示:攀登艺术顶峰的聋哑姑娘——“千手观音”;身残志坚的现代保尔——张海迪;先人后已的神州之花——文花枝;轮椅上的科学巨子——霍金;不惧暴力保卫圣火——金晶……从一曲曲生命赞歌中,我们再次回到了课始的那个问题“生命是什么呢?”文章题目重复出现“生命”“生命”含义又何在呢?然后让学生深深地叩问自己的心灵,我又该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谱写生命呢?让学生用:“可以……也可以……”的句式写话,畅谈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变得光彩有力。学生对生命的独特理解,已超越了文本,超越了课堂,在今后的人生中,将辉映出夺目的光彩。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一节课的教学,在贯彻新课程理念中,有三个鲜明特征:

  (1)阅读文本,对话交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阅读中感悟。文本中的飞蛾绝境求生、香瓜子的顽强不屈、倾听心跳的锵铿有力与学生心灵彼此交融,达到和谐统一。

  (2)紧扣课题,逐层深入。生命含义丰富,意味深长,教师在教学中有意存而不解,而是在反复回荡,在逐步深入中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最终达到情感上的共鸣,理性上的认识。

  (3)联系生活,注重体验。引导学生跳出文本,走向生活。使学生对深刻的生命话题有更真切的感悟,在潜移默化的阅读之中吸取到人生的营养。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九年义务教育第十册第五单元第二节内容,是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异分母分数是将来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说教学目标

  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初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感受转化的思想,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有条理、清晰的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成果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

  由于异分母分数的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必须通过通分把它们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因而运用通分的方法解决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问题是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的掌握和熟练运用,这是教学的重点。

  四、说教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运用了以旧引新、设疑激趣、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讲练结合等方法。

  五、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一下教学流程:

  (一)、复习准备,以旧引新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完成计算的。因而我设计了两道与此内容相关的练习题,作为教学铺垫,为学生顺利的完成学习内容打下基础。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愉悦学习,自主探究,提高课堂效益的催化剂。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把兴趣看成是学习的原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句话说明兴趣在人的学习生活中非常重要。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我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从现实生活中的过生日分蛋糕引入新课,有利于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感受到数学就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更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新课程倡导,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学生也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知识才能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才能创造性的学到新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才具有生命的活力。本教学环节我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学习异分母分数加法。学生学习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通分的技巧,我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讨论交流,增强学生的信息量。在师生的交流中,逐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第二步,学习异分母分数减法。由于学生学会了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所以在此环节中,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思考独立完成,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获取成功经验,建立自信心,培养自学能力。

  (四)、巩固新知,课堂延伸

  通过笔算等练习题的训练,检查学情,强化概念和算理,进一步掌握计算法则。特别是通过思考题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本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解体过程中会自觉的与他人合作,主动探究。此题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课堂评价,师生小结

  新课程倡导评价的多元化,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本节课的最后环节,我通过学生填表,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小组内对成员的互动评价,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个性的张扬。教师的鼓励和对学生的建议,为学生的发展起引领作用。

说课稿 篇6

  一、设计意图

  各位老师好,我是12级学前8班的xx,今天我带来的说课内容是大班美术活动《鞋底花纹》。先说说我的设计意图:对大班初期的孩子来说,学习装饰画有一定的难度,请幼儿设计鞋底花纹是一个巧妙的突破口。并且《纲要》中指出:"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大胆表达自己的想象,分享创造的快乐。"因此,我精心设计了美术活动《鞋底的花纹》,让孩子在愉快的环境中大胆想象,自己设计鞋底花纹,鼓励他们用点、线、面进行有创意地作画,体验独立创作的趣味,展示幼儿艺术活动的魅力。

  二、活动目标

  再说说我的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我确定了认知、技能、情感三方面的目标:

  1、认识鞋底的花纹是由各种各样的图案构成的。(认知)

  2、能用点、线、面设计鞋底花纹。(技能)

  3、感受鞋底花纹的对称美并且乐意参与装饰鞋底花纹的活动。(情感)

  活动重点能用点、线、面进行有创意地作画,体验独立创作的趣味活动难点是感受鞋底花纹的对称美并且乐意参与装饰鞋底花纹的活动。

  三、活动准备

  为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我做了如下准备:

  1、物质准备:干净的鞋子人手一双;各种作画工具;硬纸板剪成大小不同的鞋底若干。

  2、经验准备:事先从网上了解一些简单的点、线、面构成的图形。

  四、教法

  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据《纲要》的精神和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①观察比较法

  ②操作法

  ③讲解法

  ④欣赏评价法等。

  五、学法

  再来说学法,本次活动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发展为本,幼儿采用的学法主要有:

  ①讨论评议法

  ②操作法

  ③观察法等。

  六、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共有4个环节:

  1、激发兴趣,导入活动

  (1)参观鞋子王国,初步了解鞋底的秘密。

  通过鞋子王国的情景创设,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想带小朋友一起去参观鞋子王国。鞋子王国的国王他们在鞋底藏了许多秘密,想考考小朋友,看看谁能发现,我们一起去看一看,看看鞋底到底藏了哪些秘密。

  (2)引导幼儿自己观察自己的鞋底的花纹。

  引导幼儿观察各自鞋底的花纹,并且相互比一比,说一说各自的鞋底花纹有什么不一样。这些鞋子的鞋底一样吗?他们有哪些不同呢?然后让幼儿与同伴交流讨论,鞋底的花纹是怎样的?请幼儿说说自己鞋底的花纹是什么样子的,有些什么图案?激发幼儿大胆表述。

  (3)小结:其实鞋底的花纹就是由一些点,线条,一块块的图案组成的。

  2、引导幼儿寻找花纹组合的规律和特点,激发幼儿创意设计的愿望。

  (1)教师拿出几只鞋让幼儿观察鞋底,分析了解花纹组合的一些特点:有对称的线条和图形,有动物图案,有字母的等等。再询问幼儿:"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在鞋底上设计这些花纹吗?"

  (2)让幼儿仔细观察看看自己两个鞋底的花纹,讲讲有什么发现?引导幼儿感知鞋底花纹的对称美。

  (3)幼儿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的猜测。

  概括总结:这些花纹不仅美观,漂亮,还给我们带来很大的作用,可以防滑。工人叔叔本领真大,能造出花纹对称的鞋底!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双有漂亮花纹的鞋底呀?怎样做呢?(幼儿自由交流)

  3、设计鞋底花纹。

  (1)让幼儿按自己的构思需求选择工具。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进行创作。

  (3)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画能让两只鞋底的花纹对称。

  提示:将画有鞋底的纸对折,中间放一张自己喜欢的复写纸,用铅笔进行创作,就会出现花纹对称的美丽的鞋底了。

  (4)相互欣赏,交流,介绍作品,请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鞋底花纹,老师对作品给予肯定。

  提问:你喜欢哪一种鞋底的花纹?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设计的特点和风格。

  4、布置活动教室。

  将鞋底花纹涂上好看的颜色,并沿边剪下,布置在活动教室里。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回家后找爸爸妈妈鞋底的秘密。

  2、在区域活动中开展"为爸爸妈妈设计鞋底花纹"的活动。

  七、活动特色

  我选择了孩子们熟悉的物品--鞋子,让孩子们给鞋底设计花纹,这样的活动一呈现在孩子们面前,他们就充满了欣喜和探索的兴趣。另一方面,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将点、线、面有机结合,构成美丽的图案。在评价作品时,让孩子和老师一起带着赏识的情绪观赏同伴的作品,幼儿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作画经验。

  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

说课稿 篇7

  一、 新课标下新教材的特点。

  苏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是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编写的,准确反映了新标准的精神和思想。并且构建了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选入的课文更是注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既突出高雅的进步的精品文化,又注意选入文质兼美的通俗作品。而且以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为本,所有编辑设计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完成学习过程,探索学习方法,留足空间,增加弹性,为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创设必要的条件。

  二、 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梁衡先生笔端的《夏》是他作为中央报纸的记者多年驻节在黄河流域所亲密接触的夏。这凝重厚实的黄土地,哺育了我们的民族,润泽了中华数千年的灿烂文明,所以,他把黄土地之夏,作为自己纵情礼赞的典型观照物,就不仅有其熟悉生活的意味在,而且也具有更深层次的象征和形而上的寓义在。该文被安排在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课应出于以下考虑:

  1、本单元的主题是“多彩四季”,四季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写出景物之美,关键是要善于从美的事物中发现美,并用美的语言表现美。该单元前三课分别是朱自清的《春》,郦道元的《三峡》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通过前三课的学习,学生欣赏到了散文优美、精辟的语言,了解了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和写景的层次以及景物描写中的感情。第四课同样是美文,但语言的风格同文章描述的季节一样更加个性和张扬,更加有热烈的时代气息。

  2、结合初一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大部分的学生很少读到写夏季的文章,崭新的内容、明快节奏、多彩的画面更加容易接受和领会。

  3、是继第一单元“亲近文学”、第二单元“金色年华”、第三单元“民俗风情”之后的对学生阅读和欣赏美文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三、 学生情况分析

  我们所教班级的初中学生在对苏教版新教材的学习中,已经逐步习惯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而且表现欲和竞争精神很强,尤其是在朗读美文这一方面相当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主要以如何有感情地朗读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挖掘。

  四、 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该课的教学目标应确定为: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2.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其语言魅力。3.注意对比手法在文中的运用,体会它的作用。4.体味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五、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强化朗读,整体把握,深入体会,学以致用”是我在该课教学中的指导思想,在处理教材时,结合多次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在总体上感觉、感知作者语言的魅力,通过多媒体补充,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羽翼,在美文中畅游、领悟、快乐。运用点评法正确引导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领会,最终领悟到作者赞美夏的真正目的。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声音加画面导入,范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清结构、朗读竞赛、品读美点、鉴赏美点、讨论、质疑、积累佳句、仿写句子等方式使学生在郎读中领会、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探讨、在朗读中积累。

  六、 教学过程()设计(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1.听一听,这是属于哪个季节的声音。(播放音效文件)

  (夏季)

  2.看一看,这是属于哪个季节的画面。(播放相应图片) (夏季)

  3.你喜不喜欢夏季呢?为什么?

  4.当代著名作家梁衡的眼中,“夏”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梁衡先生的散文《夏》,看一看梁先生喜不喜欢夏。

  (二).诵读

  1.范读课文。

  听读要求:作者梁衡喜欢夏天吗?为什么?(从文中的哪一句话可以看出来?)

  喜欢。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夏季。

  2.读准字音:请同学们放声自由朗读文章,划出不会读的字词和不懂的、有疑问的语句,并进行认真的思考,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实在无法解决的与就近的同学讨论解决。(老师巡视、指导)

  芊芊(qiān qiān) 黛色(dài) 磅礴(páng bó) 匍匐(pú fú) 迸发(bèng) 澹澹(dàn dàn)

  3. 读出节奏:诵读文章时,读出轻重缓急,尤其是个别长句要注意停顿适当、轻重适中。

  范读1、2节,要求学生认真听范读,注意老师在朗读时对语调、语速的处理,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例句:好象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这里的“泛泡、冒气”“终于沸腾”都应该重读,但又不能是一样的重读,而应该是由轻到重,“沸腾”一词应达到重读的顶点,以充分体现夏天的热烈。

  小结:准确流畅、停顿恰当、轻重适中。

  4.读出感情:诵读文章时,要在脑海中想象画面,读出感情。

  指名读3、4、5节,评点朗读。(注意从仪态、情感、语音、语速等几个方面评点。)评点学生要求示范朗读。

  品味情韵、咀嚼情感,抓住“赞美”。

  小结:朗读时的轻重缓急应与作品的思想内容相适应。

  5.读清结构:作者为什么要大声赞美夏季呢?夏季有什么特点呢?

  在刚才朗读的过程中,你捕捉到了哪些画面?(景美、人勤)这些画面突出了夏的什么特点?(紧张、热烈、急促)

  6.朗读竞赛:请男女生各选一段进行齐读,再次感受夏季的美。

  (三).品读美点

  1.学法指导:

  (1).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用得传神,哪个句子最富有表现力?用笔圈划出来,说说它好在哪里。

  (2).你认为全文在结构和内容上有哪些美点?在品味的过程中,希望同学们能针对课文的内容、结构、语言等提出疑问。因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更重要。

  2.学生分组活动:第一、二组完成第一个问题,第三、四组完成第二个问题,每个人只要讲出一点就行,可以相互交流。对美点的鉴赏最好写成优美的文字。

  3.教师巡回指导。适当点拨,组织学生讨论。

  4.学生自由发言,或鉴赏美点,或提出疑问。

  (传神的动词、富有表现力的形容词、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对比的作用、含义深刻的句子等。只要等谈出感受并言之成理,都应予以肯定。)

  (四).积累佳句:

  背诵比赛:

  (1).背出你最欣赏的一句话;

  (2).男女生轮流接力比赛。

  (3).不能重复背诵,背的时候也要背出感情,5秒内接不上的一组为输家。

  (五).拓展

  仿写句子:仿照你最欣赏的一句,写出你最喜欢的季节和喜欢它的理由。

  (六).小结有感情地齐读课文,再次品味夏季之美。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43-44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用两步计算来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在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以及用两步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为从简单应用题到两步计算应用题是一个质的飞跃,解答两步应用题需要分析较为复杂的数量关系,找出解答的中间的问题,正确地选择已知条件和运算方法,让学生扎实的掌握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分析和解答策略,可以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学教学必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在认识,使用和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①会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

  ②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③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习惯。

  4、教学重、难点

  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学会用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是使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二、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直观教学,运用谈话与讲练、导与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充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视、听、思、议、说、做等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在参与中不断感知发现寻找策略,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学法

  我采用让学生画线段图来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合作交流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通过动手实践、相互评价,使学生学会有序的思考问题,并让学生进行系统的总结归纳,理清思路,同时学生也会在活动中品尝到了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成功和喜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更好的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一)情境引入;(二)解决问题;(三)拓展辨别;(四)练习提高;(五)全课小结五个教学环节,整节课注重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同时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下面就从这五个教学环书 说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l、谈话引入:今天,老师发现小朋友穿的衣服都很漂亮,注重说衣服的数量是按照什么做单位来计算的?(请一个小朋友站起来),问:“你的上衣和裤子是一起买的?还是分开来买的?”“你的呢”

  (这样的谈话提问,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利用现实教学资源解决“件"和“套”的区别,同时为问题的提出埋下伏笔)。

  2、问题的提出

  首先是播放课件,情境是妈妈带着小玲去买衣服,售货员告诉她们:“裤子是28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问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放完后提问:

  ①你从片子上了解到哪些信息?

  ②他们需要我们帮助解决什么问题?(生:算出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回忆起已有的生活情境,顺理成章地提出问题,并激发去探索问题的积极性)

  (二)、解决问题

  l、教学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师先用一条线段表示裤子的价钱,让学生互相讨论后,在书上画出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

  2、引导学生理解线段图的图意。

  3、提问:这个问题需要几步来解决?说说你的想法,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或者相互评价。

  4、总结两种解法,并引导学生比较。

  (这样设计遵循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有利于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体会成功的过程,同时通过自主探索,自由发言,相互评价,使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三)、拓展辩别

  1、如果把原来的问题改为.“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小朋友会解决吗?

  2、这跟原来的问题,在解决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通过问题的变换,在设计上防止学生思维定势,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

  (四)、练习提高

  l、P43.1、出示图、说说问题是求什么?独立解答后交流是怎样解决的。

  2、P44.2、指名说出线段图所表示的意思,独立解答,集体订正,并说说先求什么,再算什么。

  3、P44.3、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做什么?学生各自填表,集体订正。

  4、P44.4、独立解答后,指名说说每步计划所表示的意义。

  (通过这些练习既可以让学生达到巩固新知,反馈纠错的目的,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出示情境图

  编一道用今天学习的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设计这道题,目的是使学生经历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全课小结

  最后师生共同回顾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提问: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

说课稿 篇9

  一、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

  鄂教版第十册第17课《隔窗看雀》是一篇语言生动、平实,内涵深刻的优美散文。其中麻雀“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生活态度能引起我们长久的思考,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重新审视周围的人与物。

  所有五年级的老师们都一致认为这篇文章选得好,但教学的难度却很大。首先是散文这种“形散而神不散”的行文方式对学生来说难以把握。更重要的是文章从小小麻雀身上所折射出一种讲不清道不明的感觉。为了达到深入浅出、化繁为简的目的,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定位:1、学习生字词,有感情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通过与文本、与作者交流,理解麻雀“忙碌而不羞愧,普通而不自卑”的可贵,感受作者对麻雀这个小生命的欣赏,从而引起学生对生活的初步思考。3、通过学习文中优美细腻的语言文字,想像画面,引导学生感悟作者语言表达的精妙。

  二、谈难点的突破

  1、这篇文章的内涵与学生的认识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学生理解是有一定的困难,麻雀仅仅是一个他们并不陌生的事物,但是要感受和领悟麻雀“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生活,并不容易。如何让学生理解文章要表达的意义,领略到文章深处的东西呢?我采用读悟结合的方法,抓住文章最主要的枝干,紧紧扣住文中能够让学生的心灵产生摩擦和振动的语句,引导学生围绕教学主题展开自主学习,感知、理解、回味,读出文中情感,从文章的表层读向深层,逐步领悟到作者的用意并感受到优美文字中所传达出的情趣。

  2、“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这句话出现在课文第六自然段的行为之中,很显然,它是文章的文眼,是麻雀生活态度的集中体现,也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核心,将这句话作为这堂课的阅读切入点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但这句话高度概括很空很泛,即使学生在课文中一眼就发现了它,也只能代表作者的个人感悟,学生没有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无法与作者实现精神的沟通,无法真正领悟这句话并丰富它的内涵。怎样突破这一难点呢?我在教学中没有硬性揪着不放,而是暂时把它放在一边,集中精力品味课文六至十一自然段,从作者对麻雀生活带有浓厚感情的描述中体会这小生命活出快乐与坚忍,自信与乐观,充实与幸福,学生通过读书体会、想象补白等阅读方法不断丰富麻雀在其头脑中的形象。在这之后,我水到渠成地将学生读书体会归纳到文眼之下,告诉他们用心感悟到的正是“忙碌而不羞愧,普通而不自卑”的真正内涵。

  此外在第九自然段,作者把麻雀比作点缀在人类生活中的活标点,语言优美风趣、比喻排比运用巧妙,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我把这段教学重点放在语言文字积累上,从“活标点”这一形象比喻出发给我们的世界带来生趣,再利用将暗喻词改成好像、犹如等,不露痕迹的提示暗喻写法,最好后激发学生背诵下来。几个环节体现语文课的本色,又避免机械训练,达到以读代讲的目的。

  三、说课后反思

  1、一直以为,文字是语文课堂得以飞翔的着陆点。脱离语言文字的着陆点,其感悟难以扎根。怎样才能使学生“言语的耳朵”更加灵敏,“言语的眼睛”更加明亮?我觉得,一定要贴紧文本潜进字词里去。《隔窗看雀》中不少文字句段,赋予了诗人特别的眼光与想象,平实而奇特,生动而鲜活,可以称得上神来之笔。然而如何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神来之笔,让学生感悟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一直是我设计这堂课和执教这堂课最大的困惑。

  2、《隔窗看雀》是一篇文质优美、耐人寻味的好课文,但学生理解起来确实难度很大。课文里面蕴藏着太多的知识点需要挖掘,而且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我感觉自己不知道怎样把握,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往往是兼顾人文性而忽视工具性。通俗地说就是很容易顾此失彼。这节课我先后试教3次,最长一次拖堂40分钟还是不得草草收场。有专家说,课堂上要争取不问。问题是老师不问学生没有那么强的能力能自主学习。

【【推荐】说课稿模板锦集9篇】相关文章:

兰亭集序说课稿模板锦集8篇06-13

【推荐】雇佣合同模板锦集10篇05-03

【推荐】雇佣合同模板锦集八篇05-01

【推荐】聘用合同模板锦集5篇08-28

【推荐】聘用合同模板锦集五篇07-18

【推荐】聘用合同模板锦集9篇07-10

【推荐】聘用合同模板锦集7篇06-26

【推荐】担保合同模板锦集八篇10-21

【推荐】担保合同模板锦集5篇10-21

【推荐】担保合同模板锦集五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