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6-04 16:31:4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说课稿集锦六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说课稿集锦六篇

说课稿 篇1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这首诗通过赞美嫩绿多姿的柳树来赞美春天,歌颂春风给大地带来了一派生机。

  下面谈谈这一课的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是教师以优美的导语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就是苏醒,就是温暖,就是繁荣,就是希望。春是花的世界,是鸟的天堂,是诗的故乡。春天如此美好,有许多诗人都用优美的诗句赞美春天的可爱,你能背出1-2首你学过的与“春”有关的诗吗?然后指名背《春晓》《绝句》《草》等诗。学生背完后,教师揭题:今天我们要学的第八课《古诗两首》也都是描写春天景物的诗。请同学先自由读《咏柳》一诗。

  二、指导预习,划出不懂的字、词。

  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然后听录音读课文,划出不懂的字、词,接着指名读课文,正音。引导学生质疑,把自己不懂的字、词或问题提出来。

  三、回忆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并按此方法指导学生自学。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古诗学习的方法:(1)解字词;(2)明诗意;(3)赏意境;(4)诵诗句。

  先学习一、二行诗。

  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先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咏、碧玉、妆、万条、丝绦”的意思,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小组自学后,进行反馈,检查自学效果,先指名说说以上字词的意思,老师重点点拨:万条不是实指,而是虚指,并让学生再举出类似的例子。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千里江陵一日还”,“危楼高百尺”,“飞流直下三千尺”等,并指出此处用了夸张的手法。在理解诗意时,老师重点点拨一、二行诗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即把嫩绿的柳树比作碧玉,把柳枝比作丝带。

  一、二行诗学完后,小结一下学法:先解字词,再明诗意,接着让学生自学三、四行,重点理解“不知、细叶、裁、似”的含义,讨论三、四行诗意。学生自学后,交流自学情况,老师重点点拨“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一句运用了设问、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体会这一问一答,问得新奇,答得有理,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是全诗的妙处所在,也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它让人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抒发了诗人对春光赞美的喜悦心情。

  理解一至四行的字义、诗意后,老师小结学法。接着就引导学生紧扣字词赏意境并进行讨论:诗中哪些字、词用得好?为什么?在反馈时,老师适时点拨:碧玉写出了柳树的嫩绿,万条写出了柳枝数量多,丝绦写出了柳枝的轻柔美丽,以及把春风比作剪刀写出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作者借柳树来赞美春天,赞美生命的萌发,赞美大自然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景象。

  接着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这首诗,并达到熟读成诵。

  四、迁移运用,培养能力。

  《咏柳》这首诗描写了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抒发了作者的喜悦心情。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描写春天的一处景物(如:稻田、油菜田、荆江大堤等),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酷爱藏书的斯塔笛》。下面,我将从教材简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板块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板块一:紧扣特点说教材

  《酷爱藏书的斯塔笛》这篇课文选自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爱的教育》一书,选编为五年级的一篇阅读课文。文题中“藏书”的意思是指图书馆或私人收藏的图书,从题目可窥人物对待藏书的态度;行文脉络清晰,语言简洁,让一位孩子酷爱藏书的形象跃然纸上。文中对藏书的来源、藏书的排列、藏书的保管的描述,无不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斯塔笛对藏书的“酷爱”、挚爱。于是,让他的爸爸、“我”、“我”的爸爸、还有读者们,不知不觉地就对这个其貌不扬的孩子产生敬佩之情。“书中自有颜如玉”,正是对藏书的这种“酷爱”态度,给人物带来了无穷的人格魅力——腹有诗书气自华。

  这篇课文,不仅可以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也是对他们进行读书教育、爱护书籍教育的极好材料。同时,文中对主人公动作、神态的正面描写,对其他人物语言的侧面描写,对于刻画人物形象、表现文章中心的习作指导也是一篇典范。

  教材只是个例子,通过这样的一篇阅读材料,可以进行本年段、所在单元的目标训练,根据本文的思想内容、语言特色,兼顾学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语言文字,感受人物对藏书的酷爱,体会藏书对人的精神气质的滋养作用,养成珍惜书籍的好习惯。

  3、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对于刻画人物形象、凸现文章中心的表达方法。

  其中,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语言文字,感受人物对藏书的酷爱,是本课的学习重点;体会藏书对人的精神气质的滋养作用是教学难点。

  此外,我准备采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出示重点文本语句和说话情境,以增强课堂训练的效果。

  板块二:促进发展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本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的《课标》建议,这课时中,我采用的主要教法是问题驱动法、以读代讲法、创设情境引导想象法。

  这一学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基础和搜集信息的能力,继续布置其课前自主预习;课堂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为突破口,整体感知读、潜心会文读;读中感悟、读中想象,继续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

  板块三:循序渐进说过程

  我将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叙说——

  环节1:谈话激趣,导入课文(3分钟

  1、谈话交流:喜欢读书吗?已经收藏了哪些书?怎么收藏的?

  2、导入课题: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收藏书籍的小明星,要是和他交上了朋友,你们就会变得越来越有文化,越来越聪明。他就是——(板书课题,强调“藏”的字形,指导读准课题)

  3、揭示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了哪些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

  4、梳理疑问:“酷爱”和“喜爱”有什么不一样?(相机解决)斯塔笛怎样酷爱藏书?(课文是怎么描述的?由此导入环节2)

  【设计意图:轻松的谈话,缓解了课堂初始的庄重氛围;而且,学生对“书”的话题比较熟悉,有话可说,更容易激起对阅读材料的探究兴趣。】

  环节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8分钟)

  1、初读课文:提出初读的常规要求(读准、读顺),并思考,你从课文的哪些片段读出了他酷爱藏书?

  2、检查初读:交流读到的片段,并指导用精炼的语言归纳、相机板书(藏书的来源、藏书的排列、藏书的保管)

  3、再读课文:把这些主要片段放到课文中再读,你还能用那些词来称赞斯塔笛?(读后交流,预设板书:爱书如命、令人心服、真诚……)

  过渡:可是,文中的“我”觉得他“既没有才气,也没有风度,长得又可笑”,怎能升起“油然起敬”的感觉呢?导入环节3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时,对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的整体感知训练,以这样的抓纲举目,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环节3:细读文本,感受“酷爱”(15分钟)

  1、放声读课文的1——5自然段,在最有体会的句子旁写下批注。(教师巡视,关注学情)

  2、自主选择交流。

  【设计意图:虽然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但是要发挥好课堂中点拨、引导的作用。于是,有了以下几处预设和语言训练,而且,每处的训练点有所侧重——】

  第1自然段预设:

  (1)提示学生扣住“小心地保存”、“全都花在”等关键词来体会对藏书的酷爱。(这处进行品读方法的重点指导)

  (2)语言训练:相比斯塔笛,你又是怎样处理自己学过的课本和零花钱的?(出示:对以前学过的课本,我把它们有的,有的,斯塔笛却;我的零花钱有的,有的,斯塔笛却把每一分钱都用在。

  第2自然段预设:

  (1)小结:斯塔笛是从“内容”和“色彩”上来排列藏书的,让我们感受“酷爱”。

  (2)理解: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得其乐”,“其”指什么?为什么给书排列顺序会让斯塔笛感到快乐呢?

  第3自然段预设:

  (1)扣住表动作、神态的词体会“酷爱”。

  (2)想象画面,深化“酷爱”:他常站在自己的书柜前,一站就是半天,你看他;星期天,斯塔笛从书摊上淘来一本旧书,如获至宝,你看他。

  【设计意图:这里的语言训练设计基于文本,又补白文本;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和言语表达,又丰满了人物爱书的形象。】

  小结、过渡:以上的研读主要抓住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正面描写来品味,并联系生活实际和想象画面来达成教学重点。以“就是这样一个酷爱藏书的孩子,大家是怎样评价的?”导入环节4

  环节4:揣摩语言,升华形象(13分钟)

  1、他爸爸语言:

  他的爸爸是怎样评价自己的儿子的?

  (1)引导体会语言表达的特点:反问与感叹

  (2)探究:为什么称其为“青铜脑袋”,并读出父亲对儿子的赞赏。

  2、“我”和爸爸的语言:

  (1)“我”说了那些话?追问:爸爸怎么回答的?

  (2)选择最有感受的一句,谈谈自己的体会,并用朗读来表现。

  扣住“脱口而出”、“油然起敬”、“真诚”、“心服”。(点拨:“真诚”既是斯塔笛对书的真诚,也是对朋友的真诚,介绍好书,与其共享,这也是“心服”那孩子的缘故。)

  (3)拓展、想象画面:“心服”那孩子,还因为什么?(想象人物酷爱读书的情形,描绘画面:床头边、台灯下、窗台前……)

  【设计意图:正确理解文章内涵,表面是了解他爱藏书,实质是引领他爱读书。】

  3、我们的语言:

  认识了这位朋友,你想对他说什么?

  【设计意图:“情动而辞发”。学生朗读、感悟至此,对斯塔笛也一定是由衷地佩服,用“腹有诗书气自华”来总结学生的感慨,以此激励他们自觉地爱书、自主地读书,这时便悄无声息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4、总结写法:既然是写斯塔笛酷爱藏书,为什么作者还要写斯塔笛的父亲以及“我”和爸爸对他的评价呢?讨论明白,这部分人物的语言是从侧面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再水到渠成地导入环节5。

  环节5:作业设计,延展课堂(1分钟)

  1、向斯塔笛学习,学会整理书柜,珍爱每本书,养成珍爱书籍的好习惯。

  2、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表达方法,写一位自己最心服的人。

  【设计意图:学习语文,不仅是习得语言,理解运用,还能养成习惯,熏陶情感。】

  板块四:形神兼备说板书

  板书:

  酷爱藏书的斯塔笛

  藏书的来源

  藏书的排列爱书如命、令人心服、真诚……

  藏书的保管

  腹有诗书气自华

  这是本课时的板书设计,何时出示,在说课过程中均有体现。此板书力求将文本的主要内容和主题价值清晰地表达出来,形神兼备,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发挥了板书应用的作用。

说课稿 篇3

  《新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在贯彻、实施的过程中充分挖掘语言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因素,有益于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一、说设计来源及意图

  教材来源于《福建省中班领域活动指导》的语言领域,在这个活动之前,小朋友围绕“房子”已展开了一系列活动,对房子的结构、外形特征等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且幼儿通过搭建、泥塑、绘画等形式进一步了解了房子。当我告诉幼儿有一种房子会动时,幼儿都想探个究竟,学习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因此,故事《会动的房子》油然而生。

  二、说教材

  新的课程改革把故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提出,要求幼儿喜欢听故事,乐意讲故事的语句,并懂得一些简单的道理。《会动的房子》生动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小松鼠在造好的房子内居住,但房子每天都在变化着方位和地点。故事中所述之事是幼儿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小松鼠、乌龟,这两只动物都是幼儿非常熟悉和喜爱的。叙述过程中小松鼠和乌龟的对话语句能够照顾到中班的幼儿的口吻,符合中班幼儿语言获得的水准。

  三、说目标:根据中班幼儿实际情况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我将目标定位为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的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作品故事情节以及动物形象的特点,感受其中的幽默。丰富词汇:腻、驮、手舞足蹈、惭愧。

  2、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习惯和大胆想象创造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作品中清新的大自然画面,从而热爱大自然。

  根据目标,我把重点定位于:理解作品故事情节以及动物形象的特点,感受其中的幽默。

  难点是: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续编故事。为使活动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为此,我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1、电脑课件(幻灯片)、录音机、磁带、木偶、指偶等。

  2、 画有大树、浪花、草原的背景图一幅、小背景图若干、小图片若干。

  3、布置四个场景:“大树底下”、“山脚下”、“大海边”、“大草原”

  四、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师幼互动。因此,活动中我除了以幽默、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还挖掘此活动价值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1、操作演示法:木偶形象逼真,深受幼儿的喜爱,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为了帮助孩子的理解,我操作木偶,让幼儿对重点、难点的内容获得清晰的第一印象。

  2、交流讨论法:皮亚杰指出:“儿童是个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凭以往的印象,我班的`孩子一定会对这个故事产生兴趣,有一种想表演的欲望;这时进行对话教学、交流讨论是个很好的时机。

  3、审美熏陶法:幼儿学习语言,重在感悟语言。在教学活动中,我把教学过程融合与多媒体课件中,化枯燥为乐趣,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让幼儿在活动中更兴趣盎然,使幼儿的创造性素质得到积极主动的发展。

  4、创设情境诱导法:具体的场景,能引起孩子一定的态度体验,能使孩子心理机能得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幼儿一起扮演小松鼠,依次来到“大树底下”、“山脚下”、“大海边”、“大草原”上,并根据场景变化进行提问,让幼儿在平等、宽松、活泼的环境中有足够的表现自我的机会。

  五、说学法

  1、操作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边操作图片边讲故事。

  2、自由讨论法: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教师应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找多种办法解决问题。象“房子为什么会动呢?”这类问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因此我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自由讨论的空间。

  3、体验法: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我让幼儿自由表演故事情节,以增加对故事的理解。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本课一开始我就以题质疑。

  教师出示一幅石块样子的贝壳图,问:石块有何用?为什么?我出示另一幅房子到了山脚下的图,说:不知怎的,这么稳固的房子却移了位置?小松鼠好是疑惑:“房子为什么会动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小朋友立即叽叽喳喳,说出了许多充满智慧的答案。

  2、以境促感,境中生情在以下的环节中,我都是以小松鼠为情节发展主线,从形式内容上吸引孩子,由于电脑提供的软件不仅形象直观,色彩鲜艳,而且富有动感,尤其配上栩栩如生的卡通形象,更能使语言和形象有机融合,直接作用于幼儿的感官,生动地形成语言表象。我让幼儿边听故事边看幻灯片、课件。并根据故事内容提问:(1) 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2) 小松鼠到过哪些地方?(3) 小松鼠在旅行中听到过哪些声音?(4) 房子为什么会动?

  3、角色表演,内化感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幼儿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我以情境表演为导入,根据教学实际与孩子们的特长提议他们分工合作表演课本剧,在布置好的四个场景中,幼儿手持指偶大胆表现小松鼠和乌龟,从而了解到乌龟的生活习性,以突破重难点。

  4、续编故事,拓展升华

  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孩子的好奇心一旦被教师引导激发出来,就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采用不同的鼓励引导方式,来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以解决难点。我在课末提出:如果你是小乌龟,你会将小松鼠的房子移到什么地方去?把你的想法画到画纸上,然后讲给小朋友听。又一次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真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孩子们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地培养。

  六、说教学思路

  根据本课教材内容集中,特点鲜明、语言通俗的特点,我从(激趣导入,以题质疑)——(以境促感,境中生情)——(角色表演,内化感悟)——(续编故事,拓展升华)四个方面引导幼儿学故事。

  1、激趣导入,以题质疑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

  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本课一开始我就以题质疑。

  教师出示一幅石块样子的贝壳图,问:石块有何用?为什么?我出示另一幅房子到了山脚下的图,说:不知怎的,这么稳固的房子却移了位置?小松鼠好是疑惑:“房子为什么会动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小朋友立即叽叽喳喳,说出了许多充满智慧的答案。

  2、以境促感,境中生情在以下的环节中,我都是以小松鼠为情节发展主线,从形式内容上吸引孩子,由于电脑提供的软件不仅形象直观,色彩鲜艳,而且富有动感,尤其配上栩栩如生的卡通形象,更能使语言和形象有机融合,直接作用于幼儿的感官,生动地形成语言表象。我让幼儿边听故事边看幻灯片、课件。并根据故事内容提问:(1) 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2) 小松鼠到过哪些地方?(3) 小松鼠在旅行中听到过哪些声音?(4) 房子为什么会动?

  3、角色表演,内化感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幼儿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我以情境表演为导入,根据教学实际与孩子们的特长提议他们分工合作表演课本剧,在布置好的四个场景中,幼儿手持指偶大胆表现小松鼠和乌龟,从而了解到乌龟的生活习性,以突破重难点。

  4、续编故事,拓展升华

  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孩子的好奇心一旦被教师引导激发出来,就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采用不同的鼓励引导方式,来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以解决难点。我在课末提出:如果你是小乌龟,你会将小松鼠的房子移到什么地方去?把你的想法画到画纸上,然后讲给小朋友听。又一次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真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孩子们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地培养。

说课稿 篇4

  目标:

  根据中班幼儿学习科学的心理特点,即:孩子们对周围环境产生浓厚的兴趣,什么都想摸摸,看看,尝尝,什么都想去摆弄摆弄,问题多半是停留在“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 知道生活中有许多圆形,初步了解圆形用品的名称以及圆形物品的特征。

  2 尝试探索根据物体的外形特征,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

  3 乐意关注周围生活中的各种事物。

  活动准备:

  1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2 每张桌子上一筐圆形的日用品。(杯子、碗)

  3 幼儿人手一张图形卡片。(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活动过程:

  第一部分:引入。认识圆形用品,了解其用途。教师出示各种圆形用品,让幼儿拿起来看一看各种物品,说说:桌子上有什么?你拿的是什么?这些物品有什么用处?

  通过让幼儿对个别物体进行观察,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通过对个别物体的观察,可以帮助幼儿获得有关物体的信息包括物体的外形特征,在这里,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用自己的看法来描述物体,初步地知道了用品的名称、用途。

  第二部分:启发幼儿探索各种圆形日用品,了解共同的特征。

  1 想一想,找一找,这些日用品的样子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2 日常生活中许多日用品都是圆形,你知道是为什么吗?(不仅可以省料,而且容量大,放的东西多,使用较方便。)

  这一部分主要也是通过幼儿自己看,自己说,采用了比较性观察的方法,使幼儿从中更正确的认识物体,并进行分析、比较,为概括、分类奠定基础。教师以简短的语言概括幼儿的发现。

  第三部分:组织幼儿讨论: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圆圆的物品?

  这一部分主要是丰富幼儿的经验,扩展幼儿的思路。教师在概括幼儿发现的同时,再次提出有针对性的开放式问题,便于幼儿回忆并联系自己的经验,让幼儿扩宽思路,了解更多。

  第四部分: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让幼儿自己阅读画面,在小组中,或与同伴交流自己从画面中看到了哪些东西?它们是用来干什么的?启发幼儿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为什么要做成圆形?

  这一部分是在初步了解圆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利用直观形象法和观察法,通过鲜明、生动的有关圆的图片,更进一步地感知圆的特征,从中获得知识和乐趣。

  第五部分:游戏活动“图形找家”。

  在场地上画四个大大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发给幼儿人手一张图形卡片,让幼儿而根据教师的指令跑到相应的图形中。

  这一部分是以游戏为主的结束活动。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幼儿阶段“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而这个活动所学习的就是生活中的知识,所以将生活知识融入游戏,使幼儿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巩固对圆形的认识,愉快地结束了这个活动。

说课稿 篇5

  一、本框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

  本框是第二课第一节的第一框,要分析本框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首先要从第一节在整个第二课中所处的重要地位谈起。学生只有在正确树立了马克思主义运动观,明白了整个物质世界是永恒运动的世界之后,才能准确把握何为“运动是有规律的”,从而树立要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思想。

  那么,其实本框在整个教材体系中亦是处于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学生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基本树立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唯物观后,通过对本框内容的学习,知道“这个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是运动”,从而初步学会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而对于以后的诸如普遍联系、发展观点等哲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和觉悟相统一)

  1、知识方面:

  (1)、理解一个概念:运动;

  (2)、把握一个关系:物质和运动;

  (3)、反对两种错误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2、能力方面:

  (1)、从六种运动形式的实例中,归纳出一般哲学观点的概括能力;

  (2)、学习教材在分析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时所运用的两个层次、两个方面(反面)的辨证分析能力;

  3、觉悟方面:

  (1)、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运动观;联系我国建国五十三周年以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社会主义信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框的教学重点是物质运动的关系。因为本框的中心思想,就是讲述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而理解这个中心的关键,是懂得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的关系。只有明确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才能理解“运动为什么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也才能完成本框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运动观。

  本框教学难点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为什么把运动看成是物质的根本属性,除了运动外,物质还有那些其他属性,它们和运动是什么关系?

  (2)第一课讲了物质的唯一特征是客观实在性,本框又提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特性”和“属性”是什么关系?实践证明,学生初学哲学容易把二者混淆在一起不易区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依据现代教育理论采取激趣、设疑、自读、引发、精讲的策略。

  激趣即创设情感、激发兴趣。“没有求知欲的学习,就象没有翅膀的鸟儿”,而求知欲又往往与兴趣有着密切的关系。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活动的前提条件。针对教材内容,我采取的激趣方法主要有:

  (1)、语言激趣。寓言、漫画:“刻舟求剑”、《坛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慧能曰:仁者心动。”(在批判形而上学离开运动谈物质、唯心主义离开物质谈运动时用)

  (2)、手段激趣。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教师传授知识从单纯利用语言、板书等形式,提高到集声、光、色、图、动于一体,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化看不见为看得见,对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兴趣具有重要作用。在本节课教学中,我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并和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栩栩如生的讲授、清晰简洁的板书)有机结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实效。如在讲授“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运动的”这个内容时,打出一组画面:

  ①、天体宏观移动;

  ②、微观世界中的电子运动和分子运动;

  ③、植物的生长代谢过程;

  ④、动物中青蛙的生长过程;

  ⑤、人类的进化发展过程;

  ⑥、社会制度的运动发展过程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再配之以恰当的音乐,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问题激趣。通过预习、讨论提纲等形式,设疑即设置问题,引发思维。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学生思维是否活跃,除了与他们对学习某知识的目的、兴趣有关外,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有解决问题的需要。因此,思维起始于问题,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个体思维的起步,又是思维向尚未弄明白的问题前进的动力。

  (4)、游戏激趣。通过师生间共同的游戏合作,导入新课,新颖直观。同时又体现了“师生互动,学生主体发展”的特点。

  自读即围绕问题,自主探究。“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那种“一日所学,终身受用”的时代早已过去,当今和未来需要的是具备独立的学习和工作能力、科学的遇见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这当中自学能力是前提和基础。况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不必一切包办代替,因为“人们发现,教师对学生教得越多,给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独立地思考活动的机会就越少,那么教学过程的活力和效果就越低。”(达尼洛夫语)因此,“设疑”后的自读,是“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的生动体现。

  引发即引发讨论,横向交流。通过自读,一些问题解决了,一些问题又产生了;既有赏心悦目的收获,又有似是而非的疑点;既跃跃欲试,又“拿不准”,这就为引发思维铺平了道路。通过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碰撞出思想火花,往往会感到茅塞顿开,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本节课的讨论或安排在那些粗看易懂、细看深奥的地方,如运动定义中的“一切”、“过程”、“变化”;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中的“根本”;“唯一特性”与“根本属性”的区别等地方,或安排在那些能引起学生争论的地方,

  精讲即精讲点拨,释疑难解。现代教育理论一方面强调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另一方面也重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学生作为特殊的认知主体,其课堂情知活动的主动性、合理性、有效性的实现仍有赖于老师的讲,精讲并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少讲,更重要的是质量上的“精”,即教师的讲授内容精要,分析精辟,语言精彩,节奏精炼,点拨精当。从内容上看,本节课精讲点主要有两处:一是运动的定义;二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二)教学手段:电脑多媒体及课堂教学的整合

  五、教学程序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一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第二单元“读课文趣味识字”第20课 部首歌 。

  2、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属于“读课文趣味识字”部分的识字教学本单元抓住一个“趣”字通过儿歌等形式使学生识字还要学生结合看图识字在学习句子中学习词语在学习词语中学习生 字。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这样能够把识字和读写提前结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读写能力。

  3、教学内容和目标具体见“教学设计”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

  在本节课的识字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明白部首表义的识字规律通过揭示规律、掌握规律到运用规律把识字和培养学生初步的读写说能力结合起来体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原则从而来提高识字效率。教学中主 要应用了多媒体演示法通过看图、看fiash影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帮助学生识字。当然还应用了提问法指导学生看图回答问题通过提问唤起学生的注 意活跃思维养成敏捷思考迅速回答问题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讲述法、讨论法等。

  学法

  1、看借助媒体图画引趣帮助学生识字。 2、辨学习时让学生看与想结合起来辨别字形揭示规律。

  3、读通过指导看图、正确朗读儿歌中认识生字。

  4、说说话训练发展学生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5、写要求学生不仅要把字写正确、端正还须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姿势逐步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的教学我是按以下四个环节进行的。

  1、学儿歌一揭示规律 课堂引入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力图为学生创造一个美的氛围。在鸟儿的图片下配有相关名称的鸟的名称目的是为了尽快引入课文教学。 2、学儿歌二掌握规律 学习汉字要指导学生找一定的规律从而加强汉字的记忆。有些方法可以由学生交流有些规律也可以由教师提示或者揭示。但是教师要注意切不可用复杂、深奥的语言 来混淆学生的概念、打乱学生的记忆。

  3、 学儿歌三运用规律

  在前两首儿歌学习的基础上这第三首儿歌的学习完全可以大胆地放手。这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让学生对本课的部首归 类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在这里小组学习的合作精神是值得提倡的。同时教师还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交流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四、 巩固拓展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汉字的手段。为了提高写字效率在写字之前让学生随着节奏轻快的音乐边唱儿歌边做手指操活动手关节。这种做法既可以让学生 在紧张的学习中放松一下又激发了小学生的写字兴趣。下面是手指操的内容 写字开始啦我们一起做手指操 我有一双小小手长着十个手指头活动关节手灵巧。五指张开手相对左右用力往里压双手五指相对往里压 团结合作互帮助写出好字人人夸。拿起笔来坐端正一拳一尺加一寸 头正肩平双足稳字字争取得满分。 学生边唱歌边做手指操不但活动了手指关节提高了写字兴趣而且为学生姿势正确的写好汉字奠定了基础。写字时不仅要求学生写字姿势要正确还利用田字格认真指导 学生写好生字要求学生把字写得正确、端正。

【实用的说课稿集锦六篇】相关文章:

《观潮》说课稿集锦15篇12-18

散步说课稿集锦15篇11-12

实用的赤壁赋说课稿四篇06-21

实用的赤壁赋说课稿3篇05-21

实用的兰亭集序说课稿4篇06-19

实用的兰亭集序说课稿3篇03-24

木兰诗说课稿集锦9篇11-05

实用的八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六篇10-07

【实用】赤壁赋说课稿四篇05-18

小班常识说课稿 动物的尾巴说课稿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