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5-12 09:13:2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说课稿锦集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说课稿锦集7篇

说课稿 篇1

  《瀑布》这篇课文是一首现代散文诗,作者运用准确的词、句,抓住了瀑布景色的特点,描绘了鲜明动人的画面,抒发了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全诗分为三节,第一节讲没见到瀑布,先听到瀑布的声音;第二节讲远望瀑布所见到的样子,着重写其色彩;第三节讲仰望瀑布是什么样子,着重写其形状。这首诗以描写的对象为题,突出主体,简洁醒目。诗句使用叠句、对偶和排比,十分富于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第三单元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用词要准确,它比第二单元要求要高,难度要大,体现出了反复训练,螺旋式上升的原则。本课是单元的开篇文,以描写景物而见长,比喻手法的运用尤具特色。作者用词准确,使读者闻声见形。例如一个“啊”加上感叹,把令人惊喜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一座珍珠的屏”,一个“屏”字再加上“珍珠”两字使一座晶莹透明,酷似珍珠,在阳光下熠熠闪烁的壮观瀑布跃然纸上。最后的“如烟,如雾,如尘”更是把风中的瀑布写得白茫茫,轻飘飘的一片。

  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目的确定如下:

  1.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习有顺序地观察事物的方法。

  《瀑布》是一首饱含深情的风景诗,通过对瀑布的生动描写,突出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之情。据此,我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领略美好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通过三个由远到近的观察点:远听瀑布声,遥望瀑布状,近观瀑布形,写出了瀑布“声、色、形”三个方面不同的特点。其间,作者用了确切的比喻写出了瀑布给人的感受,因此,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和理解文中生动形象的比喻句,这是文中语文知识的教学要求。对于这样一篇富有节奏感,韵味十足的现代诗,是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诗中饱含的深情的好教材。根据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作者运用准确的词语描绘瀑布的壮丽景象的手法。大多数学生对瀑布是陌生的,对比喻句的认识也是有限的,因此,讲清诗文中如何运用比喻句来写瀑布的声音和样子,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的特点,教程设想如下:

  音像感知——感情朗读——理解内容——掌握方法——体会感情——熟读成诵。

  课堂教学设计如下:

  一、理清作者思路。本课对瀑布的描写,是让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思路清晰,引导学生追踪作者足迹读第一节诗,边读边思考:

  ①诗的第一节写作者在什么地方看瀑布?

  ②诗的第一节写瀑布的什么?

  ③诗的第一节用了哪些比喻句描写瀑布?

  从第一节的学习中,推测作者观察瀑布的过程。理清思路,了解诗的文路。

  二、欣赏比喻句。巧用比喻是本课语言特色,比喻句是学生理解的难点,突破难点,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体会瀑布的形象。教学第一节,设计填空题:瀑布的声音像(叠叠的浪),又像(阵阵的风)。这样的声音说明了(瀑布气势磅礴)。

  教学第二节,设计填空题,瀑布好像(一道白银)。说明瀑布(色彩鲜明)。教学第三节设计填空题,仰望瀑布又像(珍珠做的屏风)。运用电脑多媒体播放瀑布画面,出示填空题:一阵风吹过,水珠像(烟一样)轻飘,像(雾一样)白茫茫,像(尘一样)纷纷扬扬。

  教法与教学手段

  根据这首诗特点,可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

  1.运用多种媒体,创设情境。

  “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无形的诗”,教学时除教师的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能启发学生想象,使学生感受诗中的画面美外,教《瀑布》我还在以下两方面作了努力: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前让学生背一背《望庐山瀑布》,再放《瀑布》配乐朗诵,由旧知迁移到新课《瀑布》;使学生脑子里呈现诗中描绘的画面概貌,感受《瀑布》的画面美。

  (2)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去感受景物,如教到“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这里可播放浪涛声、松涛声让学生用耳去感受瀑布的声音。“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这里放投影片,让学生通过视觉去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如烟,如雾,如尘”,播放录像片,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多种感官领略大自然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2.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把学生带入情境。

  (1)整体阅读,理清思路。

  叶老先生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理清散文的文路有利于领会作者的立意。本文可从课题入手,提挈中心“奇”,展示全文脉络。设问“瀑布”的“奇”表现在哪里?接着引导学生迅速而有序地捕捉到“瀑布”奇表现在:声势磅礴、色彩明丽、形状奇特。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三方面划出课文层次,让学生明白这是以作者所见所闻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2)抓住重点,品析词句。

  作者在生动准确的使用语言文字的前提下,积极修辞,文中几处比喻具有特殊的审美效应。品析文中的比喻是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在教学时,务必“咬”住这几个句子,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领会的思想感情,通过对文中比喻句的理解,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教学比喻句子,首先让学生掌握作者将什么比作什么,然后着重体会作者为什么这样作比?

  (3)表情朗读,入情入境。

  一首散文诗,就是一杯作者用自己的人生经验酿成的酒,我们读散文诗,也就是饮这杯好“酒”,越是细细品味,越能够体会出其中丰富的滋味,得到美的享受,这必须要善于朗读,由“细读”到“精读”,所谓“精读”即读课文精彩片断、章节,读出神韵。读瀑布的声音时,指导学生读出声音的气势雄伟,这里“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吹过松林/”注重重音与停顿。让学生在朗读想象诗中描绘的三幅画面,从而达到领会诗中意境的目的,把握诗作的内容与主题。

  学法指导

  因为诗歌具有感情强烈、语言精炼、意境优美、音韵和谐等特点,因此教学时要通过指导朗读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和想象的能力。

  (一)反复朗读,自学质疑。

  这首诗生字不多,一开始就让学生反复朗读,根据朗读的要求进行吟诵,并教给朗读方法:本文是首现代自由诗,呈长短句式,且抒情性强,指导学生掌握以意群为单位划分音步的特点,如:

  第一节: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叠叠的风/吹过/松林。

  朗读时,结合语感,考虑朗读音步,指导学生运用“意群”为单位划分二、三节的音步,反复朗读,并完成直译,试讲诗意,鼓励学生质疑,初知诗中大意。

  (二)授之以渔,教给方法。

  根据诗歌的教学要求,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去引导学生掌握学诗的方法:(朗读)分词——解句——描述——欣赏——背诵

  1.分词。分词就是把一句句诗分解成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意群。学生得心应手地解析句子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意会诗意,开动脑筋的积极思维过程,通过反复朗读,揣度上下诗句,学生对诗句得以初步掌握理解,并进行准确划分。

  2.解句。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如“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设问:

  (1)“这般景象”指的是什么?(瀑布的全景)(2)把“这”换成所指代的事物,说说前句的意思。(瀑布的全景没法比喻)(3)读下句,想想,没法比写的是一幅什么景象?(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4)为什么先说“没法比喻”接着又将瀑布比作“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呢?(再看上句,找出原因)(5)用“虽然……但是……”的句式把这句话的意思说一说。

  3.描述。描述是把诗歌改成散文,是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训练方式,是我们教学中常常提到的“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节诗的意思”的提法。

  4.欣赏。讲析完诗意让学生再回味全诗,把自己最理解,最喜欢的地方说出来,并陈述依据。

  5.背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最后一个环节是熟读成诵,学习积累。

  课堂训练和作业布置

  作业练习的设计采取“易——难——较易——难”。

  1.培养朗读能力,训练朗读技巧。本课是一首充满画意的短诗,课堂训练以朗读为主,从而培养学生想象力和朗读能力。读的形式可听读,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读的方式有“读出惊喜的感情”“用高昂,激动的语气读出感叹的感情”,“通过读理解作者对瀑布的壮丽景象的心情”,让学生读得入情入境,读出“只可意会,不会言传”的感受。

  2.根据课文中的语句填空,再读一读,想想这样写的好处。

  (1)瀑布的声音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瀑布的全身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站在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来一阵风的时候,瀑布被风吹得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诗句的意思,解释带点词的意思。

  (1)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瀑布》诗的内容填空。

  作者按____的顺序观察瀑布,全诗描绘了瀑布____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____的深厚感情。

  5.背诵课文。

  上面设计的作业,第一题是在通过课堂的指导,分析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技能训练,是“易”,通过了第一题的检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第2题则有一定的难度,需学生认真思考才能做出。这时,学生已得到了语文知识的训练,因此第三题填空题,仅是课文现成的词句填空。它再次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最后两题练习有一定的难度,这时,胜利在望,学生会有信心向难题冲刺,整个作业设计,主要想引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动机,把老师的作业布置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弄清作者在不同观察点,抓住特点,形象比喻的手法,作者正是抓住瀑布声音、色彩、形状的特点,运用比喻手法进行描绘,所以板书时要注意把作者的观察点,瀑布的声、色、形,这一比喻的本体列出,再把喻体分别突出,这样就把作者的观察点、事物特征和比喻特征排列出来,起到了突出重点的作用。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简析

  《广玉兰》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它描写了广玉兰的色美、形秀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花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新课标的的教学要求,结合五年级学生的的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的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知识、能力、情感目标。

  1、认知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其中的9个,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部分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广玉兰的幽香、纯洁以及旺盛的生命力。

  2、技能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广玉兰花的色美、形秀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

  (2)能模仿第三自然段描写其它植物开花时的形态。

  3、情意目标:

  学生在品味朗读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广玉兰的热爱,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根据以上目标,将全课分为三课时,第二课时的重难点确定为: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广玉兰花瓣的色泽、质感、花开时的各种行态以及叶片的特点,体会广玉兰花的色美、形秀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广玉兰花的色美、形秀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是:能模仿第三自然段描写其它植物开花时的形态。

  四、教学准备:

  网页形式、自主性强的FLASH网络专题网站。(广玉兰封面,分设四个主题篇:玉兰苑徜徉;倾心赏玉兰;玉兰知识库;玉兰余香浓。并提供配乐按钮,学生自行点击选择。“玉兰苑徜徉”内容:全文、广玉兰配乐录像;“倾心赏玉兰”主题篇里分设“飘香玉兰”、“迷人花瓣”、“多姿花形”、“盎然绿叶”四栏,点相应区域呈现各主题栏;“玉兰知识库”提供广玉兰习性、栽培等课外资料,“玉兰余香浓”设课外作业)

  五、教法与学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本课采用网络教学手段,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指导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读中感悟,多渠道接受信息。

  六、教学思路:

  本课凭借网页课件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互动。本课采用三课时达成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并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广玉兰的幽香是吸引我观察的原因。

  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广玉兰花瓣的色泽、质感、花开时的各种形态以及叶片的特点,体会广玉兰花的色美、形秀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

  第三课时:复习词语并练习背诵第三自然段,最后让学生根据第三自然段练习写一个片段。

  这里,我着重说一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思路:

  (一)言简意赅,直接导入

  课始,让学生说说:“作者写了广玉兰的哪几方面?”

  今天,我们就借助我们的专题网站一起去走近广玉兰,用心欣赏广玉兰。

  [这一设计既符合“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中的第一条原理:目标控制原理,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唤起最强的学习欲望。]

  (二)自主探究,感受文字美

  页面导语:请进入“倾心赏玉兰”主题栏,自主选择你感兴趣的内容点击进入!(请大家想想怎样把自己的学习感受交流出来:你可以试着读好课文,可以在对应网页上留言,也可以和同桌探讨一下……)

说课稿 篇3

  一、 教材分析

  《看不见的爱》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淡淡的情节,淡淡的语句,让人感受到的却是一股激情涌动的爱的暖流。一位母亲为了让自己的盲孩子能像普通的孩子一样地玩耍——打弹弓,耐心地陪伴孩子,并鼓励孩子“总会打中的”,凡事的关键是“做了没有”。最后,孩子终于打中了目标。相信这位母亲对孩子的激励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让孩子在成长中面对现实,做任何事都应锲而不舍,直到成功为止。

  作者在描写时,对母亲的描写着墨很淡,母亲始终是“安详地微笑着”、“轻轻地说”、“平静地说”,这是一位有着博大胸怀的母亲,她的内心是不平静的,她把她的爱蕴含在那些似乎是不经意的言行中,这爱是那么的深沉和了不起。

  本课出现了三位人物,“我”、母亲和失明的孩子。以“我”的心情的变化贯穿整个事情的发展过程。“我”心情的变化的原因和失明的孩子在打弹弓过程中所表现的惊人的毅力,这些都与母亲的言行有关。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母亲的信任鼓励、坚韧执着,使盲孩子增添了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最终逾越了在常人看来难以跨过的沟坎。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课文告诉我们有一种母爱如轻风细雨,如婉乐柔歌,看不见,摸不着,但隽永、绵长,渗透在我们的心灵中,伴随着我们成长的每一步。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学生能通过预习,初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在教学中用检测学生预习情况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从而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学生已经在前阶段学习了几种详细复述课文的方法,四年级下学期对复述课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单元的重点训练目标是简要复述课文。由于学生复述课文还有困难,在教学中,为了分散这个难点,首先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抓住“我”的情感变化与母亲的言行有关这条线索,给学生铺设简要复述课文的“台阶”。

  同时,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继续关注,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中感悟、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情感,并适度渗透语文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的阅读和表达的能力得以同步提升。

  三、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

  目标一:自主认识生字,积累“怔住”、“沉默”、“犹豫”等词语,在阅读中体会“轻轻地”、“安详”、“微笑着”等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课文语言通俗易懂,学生通过预习,基本能掌握生字字音、字形。“弹”是多音字,要提醒学生注意。在教学中通过朗读理解“轻轻地”、“安详”、“微笑”等词语的含义,感悟在母亲轻柔的动作中,在平静的神态中,蕴藏着浓浓的,沉甸甸的,能激励孩子一生的母爱。

  目标二: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恰当的语速语调。

  “读”是为了读懂内容,感悟母爱的伟大,积累文本语言,本文的“读”更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简要复述课文)作准备。品读母亲言行的句子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母亲的言行看似平淡,但言行举止都浸满了浓浓的、不寻常的母爱,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关键的言语细细地品读,让学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悟文本,从内心深处与作者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感受母爱的伟大和神圣。

  目标三:以“我”的感受为线索,进行简要的复述。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简要复述课文,所以简要复述既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也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始终坚持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以“我”的感受为线索来复述。通过复述课文使学生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身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加深理解。

  目标四:从母亲耐心地陪伴、激励盲孩子打弹弓,最后终于打中目标的事中,体会到母亲执着、坚韧的爱,知道做任何事都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这个目标也是情感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在教学中分三步来研读课文,理解感悟“看不见的爱”。通过阅读让学生知道“我”情感变化的原因和孩子出色的表现都与母亲的言行有关,由此将母爱的含义层层深化,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母爱是一种信任,母爱是一种希望,母爱是一种鼓励,母爱更是一种力量。通过理解和感悟知道做任何事都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以上四个教学目标的制定不管是从知识技能,还是过程方法,情感目标价值观,都作了整体的考虑,三方面互相联系,相辅相成,整体推进。

  四、关于教学设计

  通过认真研读教材,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㈠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等长辈的关爱。让他们回想一下,长辈如何爱他们的,学生们都有话可说,训练了他们的说话能力,然后设疑课文讲述了一份怎样的爱?激发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㈡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始终坚持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教学原则,以往经常用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学情,四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预习能力,学生能通过预习,初步具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用交流预习情况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㈢研读课文,理解感悟“看不见的爱”。

  这个环节是教学的重点,母亲的爱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它是深沉的、伟大的,它时刻陪伴着我们每一个人,这种爱是一种无处不在而又“看不见”的……为了帮助学生走近母亲,走进母亲的内心世界,理解母亲,理解母爱,在教学中分三步进行:1、自读课文,了解在这件事情的发展过程中,“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2、引导学生品读母亲言行的句子,感悟坚韧、执着的母爱。通过用心读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关键字词,在说话训练中和反复朗读中体验情感。3、在母爱的感召下,孩子表现出惊人的毅力,最后成功了,从孩子的表现再次感悟母爱是伟大、神圣的力量。通过这三步把母爱的含义层层深化,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母爱是一种信任,母爱是一种希望,母爱是一种鼓励,母爱更是一种力量。也许,这时的理解还是粗浅的,但这有助于让孩子能读好课文,读出感情。教学始终在品味语言,感悟情感过程中进行,进而为简要复述课文作准备。让学生在读中思维,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练说。

  ㈣简要复述,总结课文。

  最后的环节设计简要复述课文,因为本单元的重点训练目标是简要复述课文。四年级同学对复述课文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要简要复述课文难度很大,这不但要求学生在复述时注意删去描述性的语言,人物语言用转述,而且要具备一定的概括能力。为了分解难点,前几个环节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抓住“我”的情感变化与母亲的言行有关这条线索,给学生铺设“台阶”,更好地帮助学生简要复述课文。教学的重点始终贯穿于整堂课,所以在最后一个环节简要复述课文,学生能比较顺利地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身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达到回归整体,总结课文,深化主题的作用。

说课稿 篇4

  律动游戏:变变变

  海南省军区幼儿园 执教:李丽 指导:于娴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感应长短音,体验游戏的快乐。

  2、积极参与肢体的创意造型,能伴随音乐用肢体表现长短音。

  活动准备:

  音乐CD,钢琴,铃鼓一个,纱巾若干条,故事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造型游戏:

  做吹泡泡游戏并听铃鼓声做爆破的泡泡造型。

  二、感知欣赏,在游戏中感知音乐中的长短音。

  导语:今天我们要参加精灵国王的生日舞会,听!里面传出了很好听的音乐,音乐里藏着“变-变-变——”的声音,我们一起把它找出来吧!

  1、倾听音乐,感应乐曲中的“短短长” 。

  2、节奏律动并拍手表现乐曲中的“短短长” 。

  3、配合肢体拍奏感应乐曲中的“短短长” 。

  三、情境创意

  1、故事引导

  今天精灵山谷来了一群可爱的、快乐的小精灵,他们准备穿越山谷去参加精灵国王的生日舞会,他们用神奇的魔法咒语和山谷中的朋友们打着招呼“你好呀~” ,结果所有的东西都随着小精灵的魔法咒语,变得快乐起来。我们来一起看看,小精灵们都是怎么跟朋友打招呼的。

  2、创意表现

  (1)随乐学小精灵做动作

  (2)围圆圈,随乐律动拍奏,肢体动作创意表现“变变变~”。

  (3)律动游戏“找朋友”,并用肢体创意表现“变变变~”。

  四、道具表现:

  道具(纱巾)创意表现“变变变~”。

说课稿 篇5

  一、说课

  《会说话的小手》是《身体的秘密》主题活动中的一个活动内容。我们在区角活动内也投入了"印小手"、"小手能做的事情"、"手指印添画"等一些相关的材料,以帮助孩子们积累自己对小手认识的经验。从观察中发现孩子们都知道自己有一双手,有十个手指头,但对于小手有些什么本领说来说去就是这么几个,通常会将手的功能局限于干活、吃饭这类具有典型意义的作用上。思维不够活跃,因此设计了本次活动,预想通过活动能让孩子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不仅能从多角度了解自己手的作用,而且开拓思路将"会说话的手"呈现与幼儿面前,引导幼儿去发现手的特殊本领,更能激发幼儿对"身体"的探索兴趣。本活动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幼儿通过对周围人的各种手势语言的关注,感知手势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的第一环节听音乐律动进活动室,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状况下进入活动。又通过配伴老师的拍拍手,伸出大拇指,表扬小朋友的表现来引出今天的主题,原来不光我们的嘴巴会说话,小手也能说话。

  第二环节先由老师做手势,让幼儿猜猜老师的小手在说什么,再让幼儿来做手势,老师猜,幼儿结伴猜等多种形式,层层递进,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了解不同的手势能表达不同的意思。

  第三环节是拓展幼儿的思维,丰富幼儿的经验,更深一层地了解手的作用。通过观看视频,了解生活中其他的手势语形式,感知手势在不同环境中的重要性。视频中提供了交通警察指挥交通、聋哑人的对话,说说为什么要用手势语,孩子们也可以一起模仿,一起玩。从中感知手势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最后一环节通过小朋友最喜欢的游戏结束整个活动,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轻松、自然、有趣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二、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了解不同的手势能表达不同的意思,感知手势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乐意在同伴老师面前大胆的表达表现。

  活动准备:

  1、小手拍拍音乐。

  2、相关内容的视频录像(一段交通手势信号视频,一段指挥家演奏的视频、一段裁判手势、一段哑语对话)。

  活动过程:

  一、律动:小手拍拍(引出主题)

  师:你们觉得表演的怎样?我们来问问蔡老师怎么说。(蔡老师拍拍手,伸出大拇指)

  问:蔡老师说怎么样啊?(真棒)她没说话你怎么知道的?

  小结:原来不光我们的嘴巴会説话,小手也会说话。用小手做动作也能把心里想说的话表达出来,小手的本领真大!

  二、猜一猜,学一学

  1、教师做手势,请幼儿来猜。

  2、幼儿做,老师猜。

  3、幼儿结伴猜。(找个好朋友互相做一做、猜一猜)

  4、猜一猜、学一学

  小结:原来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的手势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小朋友们你们的小手也会说话了,真棒!

  三、看一看、学一学

  师:我们的小朋友和老师会用小手说话,那你们还看见过哪些人会用手说话吗?

  1、播放交通警视频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是谁?

  师:他用手在干什么?

  师:警察叔叔的嘴巴能说话,为什么他们又要用手来说话呢?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他在说些什么?

  师生共同学习一些简单的交通手势语。

  小结:以后我们过马路时要看好警察叔叔的指挥,这样就能安全过马路了。

  2、观看聋哑人对话视频

  师: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聋哑人)他们靠什么来说话?(手)

  师:聋哑人就靠手来和别人交流,他们做的手势有一个名字,叫手语。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学一些简单的手语呢?

  老师做简单的手势,幼儿猜猜是什么意思,并一起学一学。(如:对不起、没关系、谢谢、我爱你等。)

  3、除了聋哑人要用手说话,警察叔叔用手指挥交通以外,你还见过那些人会用手说话?

  幼儿自由讲述,老师适当提示:运动会上的裁判要用手告诉运动员暂停、换人、换场地等,音乐指挥家会用手告诉演奏家们音乐的轻重、快慢等等。

  小结:今天小朋友的收获可真大,学了各种各样的手势,知道了手势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很大的作用,小手的本领真大。

  四、游戏:过马路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有那么多人用手势来说话,你觉得谁的手势最帅?(警察叔叔)

  师:噢,警察叔叔现在要和我们玩个游戏,来考考我们小朋友咯,看看谁能看他的手势来过马路。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儿童韵律操,韵律操是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的身体练习。这是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又能够通过美誉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体格,匀称的体型,健美的身姿。我从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和体质在教学中我力争让所以学生能随音乐完成动作,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完成动作,满足所有学生的表现欲,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

  身体发展目标:通过形体、韵律操的学练,养成健美体态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柔韧、力量、协调、灵巧等身体素质,激发学生锻炼的热情,为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服务。

  知识技能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韵律操的认识和学习兴趣,掌握正确的身体姿态,能够按照音乐的节奏和速度,协调、规范、优美的完成动作组合及完成成套动作的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模仿自学、自遍、自练的能力。

  心理发展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感,体验韵律操的艺术魅力及其学习所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积极的审美观及鉴赏能力,形成自信、自尊、乐观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社会适应目标:增强学生相互合作,体验人际交往,促进全面协调发展,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二)教学重点

  学习并掌握韵律操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心随古动,学生能够跟着教师按节奏完成动作。

  (三)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韵律操的学习,让学生把每一个动作随着音乐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体操的韵律美。

  二、教法学法

  1、紧紧围绕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深入挖掘快乐的乐感因素。

  2、激励创新,重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激励学生参与音乐,参与舞蹈,参与健体使学生会欣赏美,创造美。

  3、韵律操教学由动作组合,跳跃组合两部分组成,是以最基本的跳跃动作,加上上肢的基本动作练习。通过复习与展示,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的韵律感、节奏感,以及良好的参与意识,群体合作意识,课前对课的组织,教与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与创新,课上充分发挥教与学的有机结合,积极调动学生主动性等,掌握了韵律动作,更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后进行反思自己的教学,感受这节课不仅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对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格,健康的心理以及 陶冶学生身心美的情操。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他们的年龄特征是:(1)依赖性强、自我约束能力差;(2)模仿能力、创新意识和好奇心强,是发展灵敏、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的最佳时期,通过韵律操的学习,逐步实现以体育德、以体增智、以体健美的学校体育目标。

  四、教学过程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倡导的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开放,它突破传统的限制,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创设探究的背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这节课因为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兴趣和爱好非常广泛,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散,又对单调持久的动作容易感到疲劳和厌倦,为了能把这节课上好,我通过三个部分来加以说明这节课的内容。

  准备部分:学生成四列横队站立,师生问好,课堂常规的练习,有利于全课教学的任务能够更好的完成。

  授课内容:韵律操是本课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直观教学的方法和集体练习的方法进行韵律操的练习,首先,教师讲解动作,示范,教师放慢动作,要求学生模仿,不过分强调动作细节,只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能完成动作,待学生对动作有一个完整的身体感受之后,进行分解说明,再对动作做法提出具体的要求。学生反复练习,教师及时给予指导与肯定,为了突出教学重点,韵律操从头到新学的内容串起来练习,巩固动作的正确性,我又安排男女分组进行展示,这样也会更加掉动学生的积极性。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韵律操的练习,进一步陶冶学生美的情操,使学生身心得到充分的发展。最后进行小游戏大西瓜、小西瓜,目的是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认真练习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结束部分:总结本节课的得失,学的好的同学要保持,动作不到位的同学做为课外练习。

  五、感受

  总之,通过这次评选课的磨练,我对自己的教学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提升。经验的积累,不断的学习,我会继续在体育课堂上探索新的教学之路。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

  这节课是第七册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单元中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过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而展开的。

  教材通过实际活动、具体推算,说明1公顷的面积有多大,得出1公顷的具体观念,再联系实际进行单位换算的练习 。接着,教材说明计算大面积的土地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1平方千米土地有多大,然后让学生推想1平方千米土地有多少公顷,进而引出土地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得出进率。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平方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土地面积单位间的换算,会运用进率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通过网上自学,使学生学会自我探究学习,掌握利用网络学习知识、了解更多信息的方法,学会网上学习的方式。

  (3)、情感目标:

  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防沙造林的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A、 掌握公顷、平方米、平方千米这三者之间的进率关系。

  B、 让学生通过网络学习有所收获。

  (2)、难点:

  使学生建立起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大小概念,具有空间观念 。

  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学习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教具学具:

  利用Frontpage20xx制作的“土地面积单位”网页站点和相关网站链接。

  二、说教法学法

  1、引路指导法

  教师不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也不是需要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点燃的火炬,教师应是火种。因此,在这节课中教师主要起到指点引路的作用,在适当的时候,点拨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进入不同的学习板块。

  2、自我探究法

  让学生利用网页上提供的资料、信息,自我探究学习,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推导出结论,获得新知。

  3、交流沟通法

  让学生把自己从网上学到的知识互相交流,把收获与体会互相沟通,充分发表不同的见解,展示自己独特的才华,互相帮助,互相启迪,互相促进,发挥群体作用,提高交往沟通的能力,共同提高。

  三、说教学过程

  课前让学生浏览学习目标,明确这节课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使网上学习具有目的性。

  (一)、评改日记,导入新课

  这个环节先创设让学生做“小小评改员”的情境,激起学生评改数学日记的兴趣,与语文学科相联系,说明日记的病因是“不够具体”,然后在学生朗读的同时,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到底什么叫做面积?面积单位有哪三种?……”引导学生修改日记,同时复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这部分内容。

  最后,让学生回答了日记末尾的三个问题:“平方米是最大的面积单位吗?有没有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测量我们市、我们省甚至我们国家还用平方米吗?”从而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更大的面积单位------土地面积单位。”

  (二)、浏览自学,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浏览自学新知,并总结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学生自学“公顷”这部分内容,这张网页上设计了让学生根据叙述的内容推出公顷与平方米的进率,填写在方框里,同时设有“智慧老人”进行帮助。

  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汇报自学成果,并结合一百米赛跑想象1公顷的大小,接着通过联系身边的例子,确实理解1公顷的大小,建立1公顷的空间观念。

  2、“世界之最”这个环节,既是巩固练习,让学生运用刚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又让学生增长了课外知识,了解了两个世界之最,渗透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接着,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个问题障碍:出示了一个以平方米为单位的很大的数,让学生迅速地读出。当学生遇到了困难时,教师引导:原来它表示的是我国领土的面积,即使把它化成公顷仍不好读写,怎么办呢?从而引出更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

  在学生浏览自学“平方千米”时,教师在网页上设计了自学推导出“平方千米与公顷的进率”这样的思考题,要求学生写出推导过程,这一设计提前渗透了“证明推理”的数学思想,同时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的进率,他们会记忆深刻、掌握牢固。

  4、巩固练习“做一做”采用动态HTML的做法,单击选择答案:单击正确的答案会突出显示,单击错误的,答案将消失。这样,使练习题具有趣味性,学生练得开心、玩得高兴,既巩固了新知、训练了思维,又获得了成功的快乐。

  (三)、练兵闯关,综合练习

  “练兵场”里有三项任务,分别通过敌人三个难易不同的岗哨,可由易到难进入,可自由选择,也可直接向最难的岗哨3挑战。

  其实,练兵场就是让学生进行综合练习的地方,通过让学生“练兵、闯岗哨”这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他们乐意接受任务、接受挑战,积极地投身到完成任务的活动中去。同时,三种难易不同、层层深入题目的设计,也为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练习(即:分层练习)创造了条件,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完成自己的任务,产生成就感。

  (四)、资源丰富,拓展深化

  资源库里有着丰富的知识信息,供学生浏览拓展视野。如:“你知道吗”介绍了古代的土地面积单位,“大开眼界”介绍了许多外国的土地面积单位。还有许多的相关网站,例如:国家测绘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中国土地网等网站,让学生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所没有的知识,例如:测绘知识、土地测量、世界地球日、全国土地日、土地资源等,受到“环境保护、防沙造林、善待地球、善待自己”的思想教育,并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如果单靠死板的课本,这点是很难做到的。

  (五)、互相沟通,架起心桥

  “沟通桥”这个板块,我是运用了“讨论组”制作的网页,让学生通过网络就“这节课的收获与体会”公开交流与讨论,也可以写出自己最想说的话和最真的感受,每个同学都可以在网上看到自己与别人的发言,真正实现了人机交互、每个学生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沟通,让学生们交流了知识、思想和情感,同时也让教师了解到了这节课的成功与失败之处, 有助于今后的教学。

  (六)、实践园地,布置作业

  这其实是向学生布置作业的环节。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并以测量报告的形式整理上交,这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懂得:学习知识就是为了运用。

  四、总结

  这节课利用网络辅助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精致的网页与丰富的资源使学生大开眼界、兴奋不已,直到下课仍兴犹未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各个环节衔接较为自然,学生收获很多,知识掌握情况较好。

  但是,由于服务器和下面机器运转速度慢,部分学生的机器未能正常工作,导致学习效果下降。

  另外,如能在“公顷”这部分内容中添加一个对比“公顷与平方米进率”的FLASH动画,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效果会更好!

【【实用】说课稿锦集7篇】相关文章:

兰亭集序说课稿锦集5篇06-15

兰亭集序说课稿锦集9篇05-22

兰亭集序说课稿锦集五篇05-11

兰亭集序说课稿锦集九篇04-14

兰亭集序说课稿模板锦集8篇06-13

兰亭集序说课稿锦集十篇04-19

【实用】兰亭集序说课稿4篇05-10

【实用】兰亭集序说课稿四篇04-10

实用的兰亭集序说课稿4篇06-19

实用的兰亭集序说课稿3篇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