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4-17 19:20:2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说课稿模板锦集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说课稿模板锦集8篇

说课稿 篇1

  亲爱的老师们,每当提到一个新家,您的眼前闪现的是什么呢?是宽敞明亮的客厅,是温馨浪漫的卧室,抑或是阳光明媚的阳台…….如果我告诉您我眼前闪现是一棵枯萎的树,您是否有一串的疑问?今天我就为您讲述一个与众不同的“新家”。 一个新家 无限情怀——《一个新家》教学谈

  我将分几个步骤阐述我今天的说课内容。

  一、 细读文本,说教材。

  大自然是神奇美丽的,巍峨险峻的山峰,婉转柔美的流水,缤纷多姿的鲜花,广袤幽静的森林,无不给予人美的陶冶。大自然是生命的摇篮,在这温暖的怀抱里,万物滋养,生生不息。树是大自然的守护者,高山之巅、江河之畔、沙漠之洲、亭台之间,处处可见它静默优雅的身影。即使一棵树死去了,在它的周围却孕育、滋养着更多的生命。看到这样一棵树,您感受到的是生命的震撼和敬畏,是价值的体现与升华。存在就是价值,即使连树的身躯也没有了,那是它化作了泥土中的养分,那是它在为新的生命积聚着力量。生命跨越了生与死的界限,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这是生命的力量,这是生命的支撑,植物如此,动物如此,人类不也是这样吗?我突然觉得老爷爷不就是那棵树,无私的奉献着自己的一生。而小孙子就是爷爷生命的延续,像他一样的年轻一辈将承担起守护这片森林的任务,他们一定能将这里建设得更加美好。

  二、研读教材,说目标。

  《一个新家》这篇课文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活哲理”文化主题下的一篇文章。本单元承担着使学生从简单的生活现象中感悟生活哲理的教学任务。这组文章关注学生多元化的认知体验;引领学生从古诗、寓言、童话、故事中感悟生活中的理趣;引发学生更多的理性思考,丰富学生的心灵。

  这篇文章就是启发学生从身边的大自然中发现自然的和谐之美,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基于以上对文本的解读,和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课标对这一学段的要求,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 正确认读本课五个生字,掌握十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 正确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自然界中生命之间相互依存

  的和谐关系。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本课的重点是:使学生正确地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自然界中生命之间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

  难点是:使学生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三、 落实目标,说流程。

  这里我精心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一) 照片引入,走进文本。

  老师今天带来一组照片想不想看一看?(出示我的新家)这是老师的新家,新家象征着崭新生活的开始,象征着新的希望,新的憧憬。我们人类有家,动物、植物有没有家?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新家》。

  从普通意义上的新家入手,迁移到自然界中的“新家”,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探究的愿望。

  (二) 创作图画,解读文本。

  1、请你细细地读一读课文,和你的小伙伴一起画画这个“新家”。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作品,之后向全班同学展示。

  同样一节课,不同的老师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没有哪个方法更好,只有哪个方法更加适合学生。这节课既可以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也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但是一个好的老师要适时的创新,我在这节课中有意识的采用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大胆地让学生创作图画。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本文的篇幅比较长,里面有许多的

  小动物和植物,一味地让学生们去读,学生的头脑中不易产生清晰的条理。这时老师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创作图画,将学生阅读、思考的过程由文字转换为图画,由抽象思维转换为形象思维,更易于学生理解。这时的画画不同于美术课上的画画,在创造图画的活动中,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审美鉴赏力等得以表征。看到学生们一边画画,一边和文本对照,还不时地和小伙伴交流,老师也被感染着,同化着,不由地加入到创作的行列中。此时的创作过程是梳理文章脉络的过程,是探究、生成的过程,是张扬学生个性的过程,是享受学习过程。 这一环节特别适合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是一种有趣、有效的学习方式。年龄相仿,经历相似的小伙伴在一起围绕同一话题,交流、撞击,产生共鸣,生成新的认识,丰富彼此的情感。学习的过程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相互提示,互为资源,学习起来更加带劲。认识丰富了,质量提高了,全班交流起来才更有效果。小组学习既训练了互助合作的学习方法,又借助这种学习方法达到了学习目标。

  3、谁愿意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的新家?

  同学们要一边欣赏,一边结合课文思考他的“新家”好在哪?你还有哪些更好的建议?

  在日常教学中我就特别关注教学中的评价。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仅能推动教学的进程,也是教师关注学生独特体验的表现,是课堂以学生为主的体现。课堂上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展示自己

  的作品,时而是老师评价学生,时而是伙伴间的互评,时而是自我的评价。当得到同伴的赞赏时,自豪的笑容写满了脸上;当自己的建议得到大家的认可时,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当然学生的知识的储备不同,争执是再所难免的。老师及时抓住生成的新问题,引领孩子们再次细读文本,继续探究。获得新知的孩子们被大自然中生命的丰富多彩所折服,听到一声声来自内心的赞叹声,老师也快乐地收获着。

  (三)话题讨论,深化解读。

  “问题话题化”已成为越来越多的老师的共识,因此设计一个整合性、人文性的话题成了我备课中的关注点。这个话题既要统帅全文内容,关注学生的情感认知,还要考虑学生的生活经历,以及老师对文本独特的思考。话题的落实、推进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为了使学生有的可说,说的更深、更广,还需要给学生一些帮助,其中就包括一些小问题的设计。

  针对这几方面的考虑在本环节我精心设计了:“七嘴八舌话新家”这样一个话题。话题链接:请你联系课文大胆地说说自己想法。可以从“一个新家”新在哪?你喜欢它吗?理由是什么?这些角度发表你的见解!引导学生再次品读文本,从文本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学生七嘴八舌地根据自己的理解畅谈着:“一个新家”对大树而言,新在它焕发了新的生机;对小动物而言,新在有了新的栖息的场所;对小孙子而言,新在对死了的树有了新的认识;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一个数除以小数”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的重点知识之一。本节教材的重点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小数点的移位法则。其关键是根据“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二、学情分析

  1、 学生对整数除法的基础掌握的比较好,对于小数除以整数也掌握的比较好。

  2、 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但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潜力。

  3、 优秀学生与学习困难生对算理的理解在思维水平上有较大差异。但基本能过关。

  4、 还有一点就是这两个班一直是我带上来的,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一直都很注意学法的指导,特别是转化这种学习方法在教学小数乘法的时候我就已经强调过了。

  三、教学方法

  由于小学生的学习总是在原有的知识框架或原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以上各因素,这节课我主要是利用迁移,明确转化原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己找到解决新知识的方法。这里再补充一句,迁移包括知识的迁移和学习方法的迁移两种。

  四、学法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掌握把一种问题转化成另一种问题来思考的解题策略即我们所说的“转化” 的学习方法,通过学法的迁移以及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五、教学思路

  本课的关键是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前面学过的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而要理解这一计算法则的算理是“商不变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就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为了促进迁移,明确转化移位的原理,我准备设计如下环节:

  1、为了促进学法的迁移,我先让大家回忆一下,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让学生回忆出小数乘法是先把它看成整数乘法来计算的,也即是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的。学生回答后板书8.4÷1.4,(为了让节约计算时间,只掌握方法我将题目的数据改小了)老师可让学生比较这道除法算式与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看能不能找到计算它的方法?

  反馈学生的讨论,明确转化原理,要学生说明是怎样想的,根据是什么?让学生在互相辩论中明确转化的原理。也由此达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的目的。

  2、试做例题,掌握转化方法

  明确转化原理后,让学生试算例题。在试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抽象出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最后概括总结出移位的法则。具体做法如下:

  ①.学生试做例题4,并讲出小数点移位的方法和理由。

  ②.学生试做例5。同上说出小数点的处理方法,然后比较例4与例5的不同,注意强调位数不够用0补足。

  ③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三道题,找出计算规律,.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转化时移位的方法,同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在得出计算法则后,还要注意强调:

  小数点向右移动的位数取决于除数的小数位数,而不由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确定。

  3、专项训练,强化“转化”技能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被除数仍是小数;被除数恰好也成整数;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针对上述情况可作专项训练:

  ①.竖式移位练习。练习在竖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要求学生把划去的小数点和移动后的小数点写清楚,新点上的小数点要点清楚,做到先划、再移、后点。这种练习小数点移位形象具体,学生所得到的印象深刻。

  ②.横式移位练习。练习在横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由于“划、移、点”只反映在头脑里,这就需要学生把转化前后的算式建立起等式,使人一目了然。

  六、 教学效果预测

  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和本课的设计出发预计应该基本上都可以掌握转化的方法,教学效果应该会比较理想。

说课稿 篇3

  一、说设计意图: 热爱音乐是儿童的天性,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他们对音乐美有了内心体验,并掌握了表现音乐美的初步技巧,渴望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表达他对音乐美的感受和理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中明确提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达美、创造美的情趣。”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其爱好,我设计了音乐活动《螃蟹的舞蹈》。它的节奏鲜明,富有情趣,具有动作性和故事性,深受幼儿喜欢。

  二、说活动目标: 依据《纲要》目标中指出:积极运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进行创造性地表现和表达,在认真研究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大胆对教材进行创编,让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结合大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我制定了适合幼儿最近发展区发展的三个目标:

  1。认识螃蟹,知道它的特征和习性,感受音乐的节奏。(认知)2。能根据音乐的变化,大胆创编不同的、夸张的螃蟹动作;(技能)3。乐意参与游戏活动,体验螃蟹跳舞、走路、夹钳子等游戏情节所带来的快乐。(情感)

  三、说活动的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螃蟹,感受音乐游戏所带来的快乐。

  难点:能根据音乐的变化,大胆创编不同的、夸张的螃蟹动作。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采用鼓励、表扬、引导以及个别指导的方法,让幼儿大胆想象、表现,从而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在游戏中让难点得以解决。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所运用的方法、手段注重感受性、体验性等。

  四、说活动准备: 1。有关螃蟹的图片;2。与音乐变化相符的螃蟹动态图示一份(跳舞、走路、夹钳子);3。螃蟹音乐;4。螃蟹头饰(每人一份)。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本次活动中我运用了启发引导法、情景教学法、游戏法,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改变传统的教师说教模式,以幼儿为主体,教师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的方式贯穿活动的始终,再加上生动有趣的形象,让孩子们在情景游戏的体验中快乐得获得知识,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1、情景教学法:把生活经验融入活动,激发幼儿感受与表现的兴趣。

  2、启发引导法: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启发幼儿发散性思维,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发挥想象、创造。

  3、游戏法:幼儿从小就具备了学习音乐的潜力,而游戏是孩子表现生活,表现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活动。因此,在活动中我将音乐与游戏有机地结合,让幼儿置身于“玩”的过程中,感知到音乐的内涵,更好地掌握音乐的性质,以最自如的方式抒发情感、表现自我。

  学法: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法、创造性学习法来获得知识。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动脑思考、用动作表现,从而全身心地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创造性游戏中,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情表现自己对游戏情节的理解,充分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1。多种感官参与法:音乐活动的表现可体现在用肢体动作及口头语言上,因此,本节活动通过鼓励、引导幼儿用语言、动作、表情、哼唱、绘画等多种表现形式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

  2。创造性学习法:以培养想象力和探索精神为出发点,激发幼儿的联想、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直接创造能力。

  六、说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是整个教学目标与计划实现的重要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出示螃蟹图片,创设故事情景,通过提问让幼儿正面认识螃蟹。

  故事情景:有一只螃蟹,它非常喜欢跳舞,它经常一听到美妙的音乐,就摇动起它的小钳子。

  提问:螃蟹是怎样走路的呢?它如何挥动它的钳子呢等等。引导幼儿认识螃蟹与想象螃蟹的行为动作。

  2。播放螃蟹的音乐,幼儿完整欣赏乐曲。

  从音乐节旋律与节奏上启发幼儿感受螃蟹的动作行为,引导讨论。

  师:有一首歌,小螃蟹听了就会跳起舞来,我们来听听,它在跳什么呢?发生了什么事呢?

  3。教师情节讲述

  帮助幼儿整理出整首乐曲变化的规律,并同时贴出相应的螃蟹动态图示,再完整欣赏一遍。

  师:小螃蟹跳舞跳着跳着,出来了一直笨笨的大鲨鱼,鲨鱼想吃掉小螃蟹,小螃蟹呀,机智的用跳舞的方式躲开了鲨鱼。小朋友想一想,它用了什么动作呢?有的地方音乐快快的,有的慢慢的,小螃蟹在做什么动作呢?

  4。引导分段创编螃蟹动作,鼓励大胆想象、夸张动作。

  师:螃蟹的动作有什么呢?

  请小朋友来做动作,教师把动作纳入舞蹈创编里。

  5。幼儿随乐完整动作。

  七、说活动延伸: 活动将结束时,我鼓励幼儿可以用其他动物来创编舞蹈,如:兔子的舞蹈、小鸟的舞蹈、小猫的舞蹈等等。大家可以跳自己喜欢的动物舞蹈,在螃蟹音乐将结束时加入进去。

说课稿 篇4

  一、活动目标:

  1、 让幼儿感受月夜的美妙境意。

  2、 通过故事引入,让幼儿能开发自己的想象力。

  3、 让幼儿能有感情的朗读。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让幼儿能有感情的朗读。

  难点:让幼儿感受月夜的美妙境意的同时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三、活动准备:

  1、 根据散文诗内容绘制图片(月亮、池塘、院子)。

  2、 班得瑞的《月光》音乐下载、播放器。

  四、活动过程:

  1. 引入激趣:音乐欣赏。

  (1)导入语:小朋友们,你们见过月光吗?月光是什么样的?今天老师要给你们听一曲好听的音乐,名叫《月光》。你们听一听有没有月光的感觉。

  (2)听完音乐,请幼儿说说自己听音乐有什么感受。

  2.学习散文诗。

  (1)出示图片,教师用舒缓轻柔的音调朗读散文诗,让幼儿充分感受月夜的美妙。

  《月光幻想曲》

  月光流进池塘里发亮,我口渴了,想舀一杯月光来喝,让肚子里藏着嫦娥的微笑。 月光躺在院子里发亮,我的口袋破了,想剪一片月光来补衣衫,让口袋里装着桂树的花香。

  师:“小朋友,在刚刚《月光幻想曲》这首诗歌里你们看到了什么美景?” 幼儿:“有池塘、有院子、有月亮。”

  师:“那么,林老师现在请小朋友们都闭上小眼睛,竖起小耳朵听老师再朗读一次这首散文,想一下有月亮、小院、小池塘的夜晚是怎样的?美不美?”

  老师同音乐一起朗读。

  师:“小朋友们,晒着月光的的院子美不美?你们看到池塘的鱼儿了吗?闻到了桂花的香味了吗?”

  幼儿:“美!池塘里有红色鱼儿在水草中,来回的窜来窜去。”

  师:“小朋友让我们再一起感受一下,夜晚的月下美景好不好?”

  教师带幼儿朗读《月光幻想曲》。

  3.引导幼儿交流并讨论,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

  (1)为什么诗人会说,“让肚子里藏着嫦娥的微笑。”“让口袋里装着桂花的花香?” 老师总结:因为在神话传说中,月亮上栽这桂花树,还住着嫦娥。

  (2)请小朋友们简单的诉说有关嫦娥、桂花树的传说。

  4.教师带领幼儿跟着优美的音乐朗读散文诗。

  五、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在有月亮的晚上,请家长带着幼儿散步,找找月光,用好听的句子说月光还在哪里发光。

说课稿 篇5

  一、关于说第三折的说明

  我说课的篇目是新教材第四册《窦娥冤》

  新教材的《窦娥冤》内容由老教材只选取第三折,扩大到选取一、二、三3折,但我们知道第三折是全剧的高潮部分,不仅最集中的表现了窦娥的反抗精神,还深刻地揭露了造成窦娥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所以,我今天以第三折带全剧,说这一课。

  二、说教材

  本课位于新教材必修四第一单元第一课。是元杂剧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典悲剧代表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过本文的学习力求对本单元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践行新课标的要求: 通过对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感情体验和思考。”

  教学目标 :

  1、品味戏曲语言,把握主人公形象。

  2、鉴赏窦娥的三桩誓愿,领会作品的艺术性及思想性。

  教学重点:

  鉴赏窦娥的三桩誓愿。

  教学难点:

  领会浪漫主义手法,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性。

  四、实施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

  五:教学内容及步骤

  主要分两大块:一、整体感知。二、细节探究。三、引向深入

  主要根据思维由易及难,由感性向理性的发展走向而定。

  (一)整体感知

  设计两个问题,设题意图:把握情节基本构成,了解窦娥基本性格特点。

  善良与冤有什么关系?是否节外生枝?

  像第二题,是过渡性问题,衔接整体感知与细节探究。为了激发学生的探求兴趣,促进全方位思考,我故意卖了个关子,也是故意质疑法,,不但使学生保持思维的活跃性,也能完成思维由浅入深的一个过渡。看似绕圈子,实则“诱敌深入”。

  (二)细节探究

  主要突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我们知道读剧本最关键是要培养现场感。因此在品位语言一环,我首先用创设情境法,学生朗读[滚绣球],放映越剧片断。制造现场感,给同学身临其境的感觉。

  然后主要运用比较阅读法。体会语言特色。好的比较最关键的是找到合适的比较对象。所以选用越剧《斩娥》片断,是我精心设计的,二者以同样的故事同样的感情,用不同的语文字内容来表达。关键是“同中求异”体会本文语言的通俗易懂,本色质朴,抒情性强,富于音韵美。

  比较阅读是使思维深化的重要方法,这样做既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科学严谨,又交给同学品味语言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学作品鉴赏能力。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简便计算》这一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八册数学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并且对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以及除法的定律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观察,归纳,运用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熟练地应用乘法结合律和连除的简便计算等一些定律并把前面一节课所学知识与今天的内容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进行简便计算,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与效果。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自学讨论法进行教学。师生作适当归纳或总结性的讲解;最后进行巩固练习。通过这种教法,引导学生充分提出问题并充分讨论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活动的组织者。

  三、说学法: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的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改变过去教师教,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

  四、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应用乘法结合律和连除的简便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2。使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与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融为一体。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经历观察,概括的过程,理解乘法结合律,通过体验,感悟,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说重点,难点:

  理解乘法的结合律的意义及运用。

  应用乘法结合律和连除的简便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题。(卡片)

  12=4()25=100()

  32=4()125=1000()

  255022548125125804025

  通过刚才的口算题,你们很快算出结果,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在乘法运算中有哪三对好朋友呢

  教师板书:522541258

  请同学们要牢记这三对好朋友,一会儿它要给我们很大的帮助。

  2、师生比赛看谁算得快(直接写得数)

  2542469125843925

  【这一环节的目的:既复习了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又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虽是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但学生完全可以运用知识得以加深认识,没有增加负担,反而增加了学生探究的乐趣。为新课做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创设:同学们来解决一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王老师买了5副羽毛拍,330元,还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

  ⑴首先让学生说说一打装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明白一打装是12个。

  ⑵你们根据这些条件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讨论并记录。

  请小组长汇报。(鼓励学生可以提出各种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每副羽毛球拍多少钱

  每枝羽毛球拍多少钱

  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

  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买羽毛球拍和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⑥买羽毛球拍比买羽毛球多花了多少钱

  【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就能获得学生思维火花,同时体现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发现,体验成功,健康发展的教学思路。充分给学生以自主权,鼓励学生可以提出各种问题,落实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本教学理念。】

  副标题#e#

  2。解答第三个问题:

  你能用两种简便方法解答吗

  四人小组交流,汇报。

  解法一:1225

  =(34)25

  =3(425)

  =3100

  =300(个)

  【运用数学规律解决生活问题。创设了生活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通过素材呈现后,让学生发现规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面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它们的积不变。哪种方法简便,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数就用哪种。】

  解法二:1225

  =121004

  =12004

  =300(个)

  【解法二是一个难点,它就是用1004来代替了25,我们可以在教学时把25盒看成100盒,问学生扩大到原来的几倍呢怎样才能使积不变扩大了4倍,再除以4,使积不变这样来突破这个教学难点。】

  我们知道应用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可使一些计算简便。同样我们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也可以进行简便运算。(板书:简便算法)

  3。用简便方法解答其余的几个问题。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每枝羽毛球拍多少钱解答后请人汇报并核对自己的简便算法是否正确。第五,六两个问题较简单,可以课后去做。

  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的解法与上一题的解法类似。

  4。每枝羽毛球拍多少钱谁能用上节课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33052

  =330(5*2)

  =33010

  =33(元)

  【注意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为使学到的知识能为解决问题服务,我注意极力选取与本节课知识联系紧密的,又是发生在身边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每枝羽毛球拍多少钱我注意把新学的知识与旧知建立联系,】

  (三)练习:

  1。进行简便计算。

  242587254325488125

  2。连线:

  2557490(1258)

  90+(1258)

  901258254+57

  (254)57

  15(16a)(1516)a

  (1516)+a

  3。下面等式中应用了乘法结合律,请在括号内打。

  4(153)=(415)3()

  (34)56=3(45)6()

  6(3a)=6(a3)()

  【这一环节的设置将整节课有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知识结束了一节课的学习。】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是应用定律如何进行简算,通过同学们的观察与思考,根据乘法结合律对许多题目进行了简算。今也就是在几个数相乘的条件下,如果其中有两个数相乘得整十,整百的数,就可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比较简便。大家以后做题时要仔细观察题目特点,更准确更巧妙地把题目计算出来。

说课稿 篇7

  活动设计

  我们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时常会注意培养幼儿的语言想像力和创造力,根据提供的语言领域目标,我选择了诗歌欣赏。对于小班幼儿而言,诗歌欣赏还是有些陌生的。所以,我挑选了比较适合小班幼儿天性的素材《太阳和月亮》,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加工,力求诗歌生动、有趣味性。

  《太阳和月亮》这首诗歌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语言精练,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富有儿童情趣;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朗读和记忆,它的文学形式易被低幼儿童所接受。我想,一个好的幼儿诗歌,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语言,启迪智力,而且还可以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说活动日标

  1、活动目标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因此目标应注重全面性,它包括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注重能力的培养,通过自主的学习,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具体如下:

  (1)引导幼儿感知诗歌的意境,并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幼儿对学习诗歌的兴趣。

  (2)启发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创编诗歌。

  (3)萌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分析】从目标来分析,目标(1)渗透了认知和情感内容,这是整个活动的主心骨,重在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对诗歌欣赏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铺垫作用。目标(2)是能力目标,这里突出的主要是再创造的思想,重在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开发想像力。目标(3)是情感目标,在学习诗歌的基础上,萌发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的重难点,离不开活动目标的具体要求,这是相辅相成的。此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分别如下:

  2、活动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幼儿欣赏诗歌的兴趣。

  3、活动难点:根据已有的经验创编诗歌,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分析】根据提供的目标发展幼儿的想像力,所以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创编诗歌,是发展幼儿想像力和创造力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活动中利用图片、音乐和有趣的游戏开发幼儿的大脑思维,促进幼儿拓展词汇.从而突破活动的重、难点部分。

  说活动准备

  首先,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我从以下三方面来谈我的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的准备:活动前,幼儿已有白天和黑夜这个概念,为幼儿理解诗歌内容作了铺垫。

  2.教具、学具的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为了让幼儿更专注地理解诗歌的内容,融入到诗歌优美的意境中去。

  (2)音乐:播放抒情柔美的音乐与诗歌整合起来。

  (4)大小图片若干张:为创编诗歌作准备。

  说活动过程

  活动环节

  1、分段教学,音乐导入

  2、看图理解诗歌内容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4、创编诗歌

  说活动设计特色

  1.创设丰富、多元的语言环境氛围。幼儿的智力是多元的,语言也是如此。那么,为幼儿创设语言环境也应当提供各种得以表现的机会和条件。而幼儿的语言发展和创新的意识更处于萌芽期,因此,本次语言活动中融入了很多音乐元素,使得活动开展得很唯美,符合诗歌教学本身的需要。

  2.环节设计始终体现了"趣味"。根据《纲要》的精神和语言领域的目标.本次活动的设计思想始终围绕着一个"趣"字。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用鲜艳的画面色彩,生动有趣的形象吸引孩子们的眼球。

  3.活动形式凸显游戏性。在本次活动中,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开展教学,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体现了活动形式的丰富性。同时,也将为活动获得好的效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提高21世纪人才素质的基础,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为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说课稿 篇8

  【教材分析】:“三位数的减法”是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所以教材自然强调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通过实物图、学具图,算珠图来理解减法的意义,例1是不退位减法,教材创设了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尊重学生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例2是个位不够减的退位减法,由于退位减法在计算难度上超过进位加法,学生容易出错,所以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教材也创设了情境,让学生清楚计算中要注意什么?接着教材安排了课堂活动,结合学具图、算珠图等巩固三位数减法的计算。

  【学情分析】:依据本课的知识基础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数学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学生是在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减法之后来学习“三位数的减法”,引导学生把旧知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同桌交流,想算法、说算法、悟算法,再通过想一想、估一估、算一算、比一比、说一说中比较各种算法,从而选择自己喜欢或容易理解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计算,明白计算的价值。

  【目标定位】:探索并掌握不退位减及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再减的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进一步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并且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法运用】: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我把“做计算”落实到了实践操作活动中,把教材中的图示材料变为现场演示材料,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并且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引导学生自主体会各种算法,在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升华为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本节教学中我安排了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境激趣、探究三位数不退位减法。

  在教学中,我开始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购物付钱的生活情境,并且通过已知信息,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分别让学生交流付钱的方法,其次让学生用算式表示付钱的过程,最后,教师课件演示付钱过程。

  设计意图与反思:

  传统的计算课,教师和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在“纯计算”的范畴中,“教算理、说算法”教师教得枯燥,学生也学得乏味。新理念下的计算教学要求把学生置于解决问题的背景中,让学生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基于此,在这一环节中,我巧取生活场景,从生活原型中引发,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适时地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我要学”的认知倾向油然而生,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

  同时,在这一环节中,安排学生交流付钱的方法,并把付钱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其目的是诱导和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化,用自己喜欢、自己容易理解的方法计算,让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在相互交流算法,理解算理中大胆的探究与创新。

  这一环节的安排,我觉得设计合乎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并能把估算和计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学生还在说不同的付钱方法时,我过早出示课件,演示先从300元里拿走100元,再从40元里拿走20元,这样就有些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不能很好的从不同角度想出方法,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耐心地倾听学生说,再进行必要的总结和演示。为了弥补这点,我在这一内容的练习中,就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来想和说,努力集合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方式来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活跃了,真正体现了学法的多样性。

  第二环节:联系生活实际,探究三位数不连续退位减法。

  在这一环节中,我同样先创设了弄脏学校人数表格的生活情境,出示表格,从表格信息中让学生通过同桌或前后左右的同学探讨如何来解决出现的问题,并交流解决的方法,再用估算检验计算的结果,教师利用算珠演示,让学生明白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1作10再减的计算原理。

  设计意图与反思:

  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这一环节的设计遵循了《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对信息提炼整合,情境让学生发现了生活中的数学,拉近了数学知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认识到数学可以解决身边许许多多的问题,在解决退位减法的过程时,我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同时借助珠算的演示,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到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1作10再减的计算原理。

  这一环节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从估算、计算、验证中,把旧的知识迁移到新的知识上,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活跃了思维。在教学中学生对于同一个问题出现的不同的想法,我都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例如在计算876-438=?时,有个同学就先把876看作880,把438看作440,相减得440,把被减数多看了4,就从440里又减去4得436,这样减数多减了2,结果要加上2,最后算得438。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觉得应该把着眼点放在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和尊重学生本身的差异,计算方法不搞“一刀切”,而是让学生在交流、比较和实践的过程中自主选择自己喜欢和容易理解的方法,让学生的灵性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

  第三环节:小结例1、例2用竖式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自己归纳小结,自由发言,教师概括总结。

  设计意图与反思:

  新课程理念追求“计算方法多样化”,但在计算过程中仍需要准确和规范,这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加减作了良好的铺垫。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能结合两个例题竖式的异同,进行总结和概括。再次理解和感悟算理,能发现计算中应注意的地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第四环节:练习巩固:

  做课堂活动及部分习题。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

  设计意图与反思:

  本环节设计的练习,突出层次性,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了各自施展的舞台,强化了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技巧,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但在这一环节中由于时间的关系,给予学生交流的时间少了一些。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学生自由说说在这一节课中的收获及感受。

  【评价反思】:本节课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思维开放创造了适宜的“土壤”。学生通过想一想、写一写、估一估、算一算、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中多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和拓展了思维,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回答问题有了一定的深度,整堂课学生学习兴趣盎然,个性得到了张扬。

【【实用】说课稿模板锦集8篇】相关文章:

【实用】学期教学总结模板锦集五篇11-30

精选七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九篇10-10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十篇01-28

实用的活动邀请函模板锦集9篇03-03

实用的毕业邀请函模板锦集5篇03-02

实用的活动邀请函模板锦集六篇03-02

实用的学期教学总结模板锦集七篇11-28

实用的语文教学总结模板锦集六篇11-26

实用的语文教学总结模板锦集八篇11-19

精选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锦集九篇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