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4-10 10:54:2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锦集六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说课稿锦集六篇

说课稿 篇1

  一、 分析教材,把握目标。

  1.教材简析

  《米的认识》是二年级上册的内容。通过一年级上册“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这一节课就是在此基础上,利用学生对厘米的已有认识并能用学生尺量一些较短的物体的长度,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明确1米的实际长度,发现米和厘米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让学生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不断体验,丰富感知,形成表象,建立概念。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建立米的长度表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身经历知识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加深对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重点:认识米。

  难点:形成米的长度表象。

  二、 慎选教法,重视学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这节课采用“引导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师将围绕如何激发学生探求新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一指导思想,组织教学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讨论,得到自己的思考途径和学习成果。让学生通过小组成员间的自由操作学具,在自然的情境中亲身体会长度单位的产生。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根据指导学生的自主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在扶着学生认识1米之后,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认识2米、3米、4米等更多的米,并建立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关系,帮助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和厘米组成的复名数表达测量的结果。即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实现学生的“学”,体现出教师寓学法于教法之中,即教师既教知识、又教方法。

  三、 优化流程,突出主体。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本课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一)动手操作,导入新课。

  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索过程建构起来的,但它在呈现时,常常省略了产生发展的过程,以非常概括、严谨的形式展现出来,而小学生由于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学习起来会感到困难。因此我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在设计引出长度单位米时,从生活实际引入:如果用厘米作单位测量黑板长度或教室门的高度,你觉得有什么不方便?

  创设的情境,选择的教具、学具等都取材于生活的数学现实中,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使数学活动更富有生气和活力,更能使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二)引导探索,训练技能。

  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活动体会1米。第一个层次是直接感知1米,先看米尺,知道它的长度是1米。再通过操作体会1米的长度,如1米大约有5枝铅笔那么长、大约是地面到小朋友肩的长度、大约是一张课桌的长……这些操作,有时把米尺横放着体会,有时竖直着体会,都有利于感受1米的实际长度。第二个层次在米尺上看出1米等于100厘米,不仅教学了两个单位间的进率,还通过100个1厘米的长是1米,间接地体验1米的长度。在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里的8米和8厘米比长短的时候,由于认数范围还在100以内,所以不宜把8米化成800厘米与8厘米比长短,应该从1米比1厘米长得多得到8米比8厘米长得多。第三个层次是用双臂比画1米大约有多长,通过动作把对1米的感受表达出来;寻找长度大约是1米的物体,把初步形成的1米的概念应用于日常生活,进一步认识米。

  (三)练习巩固,实践运用。

  能不能在简单的情境中正确使用米或厘米,反映出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观念是不是清楚和牢固。第53页第3题在量出身高中1米长的那段以后,剩下的部分不够1米,可以用厘米作单位,能进一步体会米和厘米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第4题为4个物体的长度选择适宜的单位,如床长2()。可以先想一想家里的床,由此选择米作单位。还要想一想如果用厘米作单位,那么长2厘米的床还能让人睡觉吗?引导学生开展这些形象思维,使米与厘米的长度观念得到巩固。

  同时适当补充一些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课堂小结,升华认识。

  引导学生回忆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它对你有什么帮助?这节课你表现得怎样?等等。这样的小结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大大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更好地学好数学知识。

  四、久经磨课,追求卓越。

  教学的成功在于能够发现并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学习方法的教学环节。我长期在低年级进行数学教学工作,对文本还是熟悉的,但对细节的把握和对学情的分析还要下细功夫。努力做到:

  1. 研读教本。把握内容核心,校准施教目标。

  2. 以学定教。反复比对教案,按班实施计划。

  3. 情趣高效。设计多种活动,鼓励人人参与。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保持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始终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索与发现的过程,让学生在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各种教学活动,注重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发现和形成的过程,问题的设计始终关注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说课稿 篇2

  我说的课是人美版义务教育教材,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第14课《做笔筒》。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现在的二年级孩子对美术活动不再满足只有单纯的想象,动手实践的欲望强烈,本课正是针对此心理而设。本课教学目标是:加强美术与生活的联系,学习把废旧塑料瓶装饰成笔筒,培养学生的变废为宝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造型活动中会体验乐趣,激发热情。教学重点是:用废旧塑料瓶制作、装饰成实用的笔筒。 教学难点是:装饰设计的美感与创新。

  课前请学生收集笔筒的相关资料,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家中的笔筒实物,还要收集各种瓶子、以及彩色纸、双面胶、剪子等手工材料。教师要充分查阅笔筒的相关知识和资料,并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将孩子分成4组,带好《瓶子变变变》中的作品等。

  下面我重点说说教学过程。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设计了猜笔筒、谈笔筒、做笔筒、展笔筒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个环节:猜笔筒。

  猜一猜老师的百宝箱里藏着一件什么宝物?(利用学生好奇心,变出笔筒,

  出示课题,吸引注意力)

  第二个环节:谈笔筒。

  首先,请学生谈谈家中的笔筒或生活中见到的'笔筒。 也可以把带来的笔筒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

  接着,课件出现4组笔筒图片,同时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析、研究生活中的笔筒。(结合图片和自己家笔筒进行研究),各组简单发言,教师表扬,发贴花奖励。

  第一组分析笔筒的外形。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得出:有球体、圆柱体、长方体等几何形体的笔筒,也有人物、动植物等具象式笔筒。

  第二组分析笔筒的内部构造。 (有组合结构的,单口的,带抽屉等笔筒)

  第三组分析笔筒的颜色、图案。学生观察、发现笔筒有单色的,彩色的,加花边的,还有有抽象和具体的纹样图案)

  第四组分析笔筒的用途。使学生知道笔筒是为了方便学习使用,装饰美化书桌等。

  (以上的分析、欣赏,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的笔筒种类很多,构造合理,实用美观。为下面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然后出示一组用废旧材料制作的笔筒。 学生欣赏、了解到这些笔筒大多用彩塑料瓶设计和制作的。并讨论得出是利用废旧瓶子剪去瓶口后变成筒状,再美化,装饰成笔筒的。

  接下来老师重点在色彩、造型方面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感受到这些笔筒色彩鲜艳,造型独特,富有个性。教师可顺手拿一彩色纸条,对折剪成简单的2方连续,围在筒状上,再拿孩子的卡通装饰物粘在笔筒一侧。

  最后拿出一个大个的笔筒,让学生想一想怎么使剪刀、胶棒、尺子和各种不同类型的笔,摆放在里面不会很乱,拿起来还很方便? 让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笔筒的内部结构可用2张长度适合的硬纸条穿插放在筒中即可隔出格子。或用2、3个不同高低大小的瓶筒组合粘贴。

  第三个环节:做笔筒。

  1.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废旧材料,想一想用你手中的这个废旧材料能做成什么样子的笔筒?

  布置作业

  (1)可以做一个很有特点的笔筒,也可以做一个实用性很强的笔筒。

  (2)可以几个人合作完成,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教师在巡回指导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塑料瓶的多种造型,及如何利用彩色纸对瓶筒进行美化装饰。学会用彩色纸剪贴的方法装饰筒形。

  第四个环节:展笔筒。

  介绍一下你的作品或你们的作品。可以每组挑选一个你们认为最有特点、最有新意的笔筒介绍给大家。

  也可以比一比谁最大方,把自己的创意给大家分享。

  把作品放班级矮橱柜上,一字排开,教师摄影后,连数据线展示,可在课后放入学校“学生论坛”长期保存、展示。

  如有多余时间,可进行欣赏拓展

  (1)了解笔筒的文化。

  (2)请学生想一想用废旧材料还能做成什么,来美化、装饰我们的生活?

  以上是我对《做笔筒》一课的教学构思与设想,。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操场上》,下面我将从教学设想、说教材、学情分析、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教学设想】

  本课的重点是认字写字,能根据生字的偏旁进行归类。本课生字在同学口语中频繁出现,教学中可借助拼音纠正不正确的发音。在识记生字时,可按偏旁归类认识词语中的生字,也可通过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等同学喜欢的方法激发同学兴趣,复习巩固已学知识,以新带旧,逐步扩展。为了让同学学的有兴趣,突破难点,可利用课件展示有趣的课外活动,使同学能在兴趣盎然中学的快乐、学的扎实。

  【教材分析】

  《操场上》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识字课。这是学生学完拼音后第一个识字单元的第四课。本课有一幅表现操场热闹非凡的图画,6个表示体育运动的词语和一首儿歌。图上画了小学生在操场上经常玩的大部分体育活动。儿歌描绘了下课后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的情景,其中第一行的活动以手为主,词语中的动词都带着提手旁;第二行的活动以脚为主,动词都是足字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告诉学生体育锻炼可使身体更强壮,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另外,这一课的教学安排是两课时完成,在设计教学时,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着“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缓解坡度”的原则,依据新课标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制定为:

  1、会认十五个生字(我多加了一个“踢”), 在自主拼读中学会汉字。

  2、认识“王字旁”、“足字旁”和“提手旁”,会写“天”。并能正确、流

  利地朗读课文。

  3、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练习说话。

  4、体会汉字和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汉字和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游戏法、引导法。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小组讨论法、比赛朗读法。

  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教学流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我以出示实物篮球,板书“球”字,让学生给生字加拼音,交流识字方法,并说出自己所认识的其他球类。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环节2、让学生伴随音乐走入操场——出示课题,指导朗读课题。接着教师借助课件中的图让学生说出操场上小朋友的活动,出示词语卡片,认识词语,识记生字。这一环节我重视学生反复读的训练。内容上,有借助拼音和去掉拼音读,形式上,有小老师领读,有同桌合作读,有开火车读,有齐读,有男女生赛读等,在多样的朗读中不忘巩固拼音知识,不断强化字音,有利于汉字的识记,而且培养了语感。

  环节3、通过三个层次的引导学生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一是看着书上的图进行,二是另外给了一幅图片进行,三是让孩子自己根据生活实际进行,这样由浅入深,由扶到放的语文文字训练过程,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环节4、归类识字,认识提手旁和足字旁。游戏与动手操作是学生最喜欢的而且很有效的教学手段。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培养他们浓厚的识字兴趣是十分必要的。所以这一环节首先我通过“什么字不见了”的游戏,让黑板上只剩下六个表示动作的词:打、拍、踢、拔、跳、跑。新课程讲究活动中学,学中体会。孩子们经过 30多分钟的学习,此时也属于课堂中的疲倦期,接着在这里我设计了师生互动游戏“我做你找”“我指你做”,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动作表演,有效的巩固了前面借助拼音和图片认记的字,最后又让学生小组合作把生字进行归类,这样学生记住“足字旁”和“提手旁”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这个环节的游戏、师生的互动表演让学生学的有趣又开心。

  环节5、课堂插入课中操。我设计的意图是:40分钟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很难坚持住的,在课中适当的加了课中操放松一下,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的活动,使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

  环节6、有感情地朗读儿歌。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然后教师板画:小男孩、小女孩,以此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通过男女生赛读等形式检查学生认读的情况。

  环节7、指导书写。

  良好的写字习惯要从一年级抓起,而写字习惯的培养,更要扎扎实实地贯彻在每节课当中,本节课中就充分体现出来。教师范写“天”字后,引导学生沉静下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安安静静的书写,然后教师检查学生书写的情况,并及时予以指导。

  环节8、再读儿歌,结束本课。

  【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小型的精致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总之,在这节大容量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语文课上,我力争让大家看到一种更积极有效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以及更高效的学习方式,力争在有限的学习时间,让学生接受,消化更多的知识点,以达到知识和能力的更大提高。我想在上课时,如果能环环相扣,层层推进,那么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必定会水到渠成。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4

  一、设计意图及教材分析:

  全球资源日益减少,环境保护也日显紧迫,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而我们的孩子生活无忧,社会环保意识淡泊,经常做出乱摘花草,随意攀登树木等行为,这些看似毫不在意的事情,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不得不令我们幼教工作者产生重重的忧患。而《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教育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的环保意识。所以对幼儿进行认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树,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触,但幼儿对树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很少有幼儿进一步去理解树和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植树造林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益处。因此,对“树”的深层次的探究已是一个迫不及待的工作了。故而,我为大班幼儿设计了一堂社会环保课————《植树造林》。

  二、活动目标:

  基于这样一种教育思想,接下来我来说说为本次活动制订的目标。幼儿教育的任何一个目标都应该为幼儿的终生发展作准备,社会教育也不例外。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目标,分别对幼儿知识、情感、能力方面进行积极的引导。

  1、知道树木是人类、动物的好朋友,了解绿化的好处,初步产生环保意识。

  2、迁移生活经验,激发幼儿热爱和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3、通过看看、说说、听听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

  我把活动目标一做为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三、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是实现

  活动目标的载体。活动材料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为了能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提供条件,我为活动作了以下准备。

  1、各种树的照片、实物投影仪

  2、多媒体课件和CD(山洪爆发、沙尘暴来袭、小动物搬家)

  3、植树工具、小树苗若干

  4、知识准备:和家长一起寻找关于“植树造林”的资料

  四、说教学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并没有刻意选用什么方法,正如一位教育名家说的:幼儿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天天在变,日日在长,因此,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就是最佳的方法,虽说教无定法,但是较必有法,简单的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讲解法,活动开始部分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的在集体面前阐述自己的知识,能很好的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实物投影仪的运用也更能形象直观的帮助幼儿理解同伴的讲解内容,能使幼儿更清楚观察和交流,使幼儿产生学习的兴趣。二、情景体验法:另外,我运用了CD和多媒体,让幼儿从反面深刻地体验到植树造林让人们受益非浅,迫坏自然生态环境必定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事实胜于雄辩”,残酷的现实情景再现,具有很大的说服力,是本次教学活动的一个靓点。三、动手操作法:在幼儿的思维达到最高潮时,让幼儿

  亲自动手种植小树苗也是幼儿情感的一种宣泄,为本次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五、教学流程

  本次活动我把它分成三个部分,但这三个部分却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一)、活动开始部分

  1、活动前我将幼儿收集到照片、图片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博览会,一开始由我带领幼儿参观并作简单的讲解,并提问:你认识哪些树?是怎么样的?它们长在哪里?目的在于在幼儿好奇心的驱动下储存大量的感性表象,但又给幼儿留有余地,可以让幼儿在自己的发展水平上、在不同层次上思考,同时幼儿在相互讨论、相互交流中积累知识经验,体现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介绍树,幼儿观察后请幼儿将自己认识的树的图片、照片拿过来放到实物投影仪上,请幼儿讲解自己的知识,和同伴分享经验,发展了幼儿的表阐述能力,提供给幼儿大胆表现的机会。其余幼儿在通过耐心倾听同伴的讲解直接获取信息,在和同伴的知识碰撞的同时积累经验。

  (二)、第二部分,观看CD和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的运用的优势在于视听结合,声图并茂,把教师难以讲解说清、无法直接感知的、抽象难懂的知识,跨越时间、空间的界限生动的告诉幼儿,更聚说服力。幼儿从感知到理解,多媒体的运用恰倒好处,并自然合理地突破本次活动

  的难点,突出重点。

  1、播放沙尘暴侵袭的片段,画面中人们头裹纱巾在风沙中艰难地行走、司机因看不清道路发生车祸、交通堵塞

  2、播放山洪爆发,水土流失,家离失所的场面,同龄儿童因此失学。

  3、小动物搬家

  通过观看,幼儿在情感上引起了共鸣,加上教师适当的提问,更加有助于幼儿的知识经验的汇总。“为什么小动物会搬家?”“为什么会山洪爆发?”这些问题的巧妙安排都使幼儿想到因为没有树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三)、讨论

  抓住这一思维我立即展开了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发展幼儿的扩散性思维,迁移幼儿新获得的知识经验。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抛向幼儿:“你认为植树造林有什么用呢?”通过集体商讨、小组讨论、个别提问、教师巡回指导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的知识在这里作一个大汇总,也是对本次活动的检查,在讨论的同时发展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和间接获取信息的能力。然后教师以简笔画的形式快速的勾勒出幼儿的想法:防尘防沙、固土、净化空气、减少噪音、治理污水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等。最后让幼儿判断一组图片:乱砍伐树木、攀登树木、在树枝上悬挂物品、摇晃树木、给小树苗浇水、拔草、松土,为小树苗加上防护拦等让幼儿正确的判断这些行为的真伪,发展幼儿判断是非的能力。

  六、活动延伸:

  根据幼儿爱玩爱动的特点,我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利用课后延伸时间带领幼儿到园内的种植园地去植树,借机还可以渗透3月12日是植树节。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本次活动,此时,也真正的体现了教育的延续性、实效性,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人翁意识,为幼儿的一生发展作好了准备。

说课稿 篇5

  一、说课标

  新课标中对学生学习文言文有这样的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二、说教材

  《游褒禅山记》选自高中语文必修2的第三单元。这一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古代的山水游记类散文,其他两篇分别是《兰亭集序》和《赤壁赋》。我国古代的山水游记多以描写景物、记述游览经历为主。但在对自然景物的客观描绘中,往往融入了抒情、说理的内容;在记游的同时倾注了作者个人的志趣和感情。

  《游褒禅山记》就是在写景记游的同时表达了自己因此游不畅而产生的感慨。游记立意超卓,指向鲜明,言简而意丰,言近而旨永。“吟咏之间吐呐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自创新格而弥足珍贵,彪炳千古而有无限的可开掘性。

  它提出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有“深思慎取”的态度。这来自生活的体悟至今仍能引发我们的再思考。

  三、说教学设想和课时安排

  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难度不大,而且注释详细,因此我准备将文言知识的积累通过课内合作探究、师生共同解决的方式完成。文中的重点细节品读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我计划用一课时完成我的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目标

  鉴于以上分析,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读准字音,读准文言句读。

  2.掌握文言常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加强文言文字词句知识的积累。

  3.理清文章的思路,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过程与方法

  1.掌握整体感知古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2.通过朗读理解古文思想内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味作者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的人生哲理,表现的积极人生态度。

  2.理解作者“尽吾志”的思想,体会“深思慎取”的重要性。

  五、说教学方法

  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的过程。良好的引导,就不能简单地把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以结论的形式直接告诉学生,而应当启发铺垫,让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在讨论中逐渐明了,并且最终由学生之口讲出来。露滋苗始发,渠成水自流。所以,教学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铺垫。做教师的最高境界就是凭借到位的铺垫,把要传达给学生的知识,让学生自己体悟出来,自己总结出来。

  所以本节课以诵读法和引导法为主,合作讨论法、点拨法、串讲法相结合。

  六、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形象导入,激发热情

  二、反复诵读,全面把握

  (一)一读正字音

  (二)二读通文意

  (三)三读抓关键

  (四)四读探(叹)中心

  三、知人论世,主旨探究

  四、课堂延伸,升华主旨

说课稿 篇6

  说教材

  在市场经济的社会里,我们每天都在与金钱打交道。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人为了金钱不惜铤而走险,丧尽天良,甚至触犯法律;而有的人又将毕生的心血捐给国家,回报社会,造福大众。作为初三的学生,我们更应该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析性学习中,设置了《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这一活动。活动分为四个板块,分别是“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众说纷纭话金钱”、“我也来当一回家”、“调查同学怎样消费”。

  本次活动拟为两课时完成,本课只涉及第一课时,完成前两大板块,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活动了解金钱的发展史,并积累有关金钱的成语与格言。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材料信息的能力。

  3、锻炼学生速记与口语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分组交流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各抒己见。

  2、采用双方辩论的形式,培养针对具体问题发表感想和观点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活动,增强对金钱全面而理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2、培养留心身边经济生活的习惯和初步的理财意识,养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思考生活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成功的精神

  教学重点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难点采用双方辩论的形式,培养针对具体问题发表感想和观点的表达能力。

  说教法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方式。

  我在本堂课教学中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参与课件的制作,并走上讲台展示成果。在讨论与辩论中教师只起穿针引线和把握方向的作用,充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说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在本课中我注重交给学生以下的几种方法:

  1、就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即金钱,引导学生自主搜集、整理材料的方式,并让学生本人用文字、图画、照片等形式展示成果。

  2、引导学生大胆发表本人的意见,并能筛选归纳。

  3、在辩论中,注重倾听他人发言,并有针对性的发表本人的意见,捍卫本人的观点。

  说过程

  教师导入

  活动一:成果展示。通过问答、图片展示、自由发言等形式,由各个小组选派代表展示课前搜集的信息。

  活动二:众说纷纭话金钱。先小组内交流归纳,然后取经典的一两条在班内共同交流。

  活动三:辩论。1、辩论前教师提要求。2、辩论。3、双方辩手作总结陈词。4、教师评说。

  总结语

  说板书

  板书简洁新奇,以图形展示本课内容,并彰显主题。

  说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处理得当,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的作用由明到暗、由主到次;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由次到主、由暗到明,呈出了主体渐变的局面,使学生真正成了活动的主人,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积极性。从而沟通了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因特网等资源,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了学生实践的机会。这个活动主体对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形成正确金钱观起到了极好的导向作用。

【精选说课稿锦集六篇】相关文章:

兰亭集序说课稿锦集5篇06-15

兰亭集序说课稿锦集9篇05-22

兰亭集序说课稿锦集五篇05-11

兰亭集序说课稿锦集九篇04-14

兰亭集序说课稿模板锦集8篇06-13

兰亭集序说课稿锦集十篇04-19

精选兰亭集序说课稿四篇05-24

【精选】兰亭集序说课稿三篇04-16

精选兰亭集序说课稿三篇03-30

精选七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九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