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27 20:29:5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锦集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锦集5篇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xx级体育系二班的周志慧,今天能有机会接受各位老师评委的指导深感荣幸,我真诚的感谢大家给我学习进步与提高自己的机会。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脚背正面运球》这是,《球类运动》足球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本次课属于新授课。

  通过教材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脚背正面运球教材是七年级 《体育与健康》课本中球类教材教学内容。本次课是第一次课。由于教学对象是七年级新生,他们中大部分同学在小学没有接触过足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掌握脚背正面运球的技术上,把蹬,摆,推,拨用力一致确定为本课的难点。但技术上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来说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以及学习阶段的不同,因人而异,因时而变。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重难点的确定,把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思想感情目标三个方面:

  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足球运动的基本知识。2: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脚背正面运球的技术。

  技能目标:使90%的男生掌握脚背正面运球技术的动作要领。80%的女生掌握背正面运球技术的脚动作要领。

  情感目标: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教学中更应该结合体育 项目的自身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优良品质的培养。本次课可以结合足球醒目的特点,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团结协作。优良品质的培养,大部分男生都喜爱足球运动,而女生则不然,她们喜静厌动,这时我们可以通过中国女足姑娘的艰苦训练为国争光的事例来激励同学们对足球的兴趣,同时可以对她们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优良品质的培养。

  三 导入

  1. 教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得法根据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的确定,结合初中生生理,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多以直观教学为主。可以通过教师做完整的动作示范蹬教学手段,使学生一开始建立脚背正面运球的完整的动作表象。在重难点的处理上,我采用分解教学法,把整个技术动作分解两个部分进行讲解示范。

  2. 学法

  在教学中能不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衡量一节课的重要因素。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冶就是说教给学生学会自学,自练,自评的方法很重要,更让学生在联系的过程中边看,边听,边想,边练不仅通过身体去体会动作,更重要的通过大脑去领悟动作,同时保证学生有充分的练习时间,使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掌握和巩固动作要领。

  四 场地,器材

  场地和器材对大部分时间在室外上的体育课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冶是体育课的主要特色之一。因此,课前提前安排和布置好场地和器材,既节省上课时间又可以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本次课所呀器材有:足球,栏架,标志帽

  五 教学程序

  本次课教学程序分为 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部分来进行。

  (一) 准备部分:

  在集合整队、师生问好等教学常规之后,教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 宣布本次课目标任务,师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和任务接下来进行队列,对形练习,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态,同时使学生注意力得以集中。

  备活动:为了使学生身体机能从安静状态逐渐过度到工作状态,在准备活动的开始学生进行报球接力比赛,然后进行又针对性的徒手操,使的学生各主要肌群,韧带等充分伸展。

  (二) 基本部分

  在新授课的开始时教师先做一遍完整的技术动作示范,把完整的技术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对动作又一个整体的印象,接下来是学生推固定球,体会脚背肌肉的感觉和脚背接触球的部位。之后,让学生在慢走之中完成技术动作,当大部分学生掌握之后,开始在较快的速度之中完成,练习几次之后,把学生出现较多的错误进行集中纠正,找出做的交好的同学做示范,让其他同学观察,然后再次进行练习,在练习中教师来回巡视指导学生,并强调安全。在课的基本部分的后段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时间,空间。此时学生可以进行分组练习,充分合作,自主学习,分享别人的成功,改进自己的技术,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所见所学进行各种各样的运球练习。

  (二)结束部分

  为了使学生从激烈的运动状态逐渐恢复到安静状态,在结束部分首先让学生进行全身心的放松,然后在教师上午带领下做放松操,接下来进行本课的小节,布置课外练习,回收器材。

说课稿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比喻、对比论证方法,提高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2.掌握绝、强、假、望等多义词,积累通假字,三个文言虚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认识学习重要性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在初中文言文积累的基础上,有阅读较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是探讨是一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必须以个人对文本的基本理解为前提。本文文言基础知识点这一内容理解上的障碍应当先扫除,例如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的归纳整理和特殊句式的总结应该在探讨前先让学生基本掌握。学生结合课下注解理解文本并未有太大的难点,在对文本大意理解的基础上,则要启发学生要有探究意识,让他们懂得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的能力是最有价值的语文素养。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要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围绕“如何获得教养”和“求学之道”,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相互间对话。要引导每位同学积极思维,调动他们参与的热情,引导他们善于发现问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保持和发展探讨的兴趣,在交流讨论中培养学生平等对话的.意识,倾听的意识,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重点难点】

  1、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学习方面,不少同学存在着疑惑。没关系,荀子的《劝学》也许可以帮我们解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荀子的《劝学》。(板书)

  1、关于荀子这个人和《荀子》这本书,我们看一下注释①补充: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他针对孟子的“性善论”提出了“性恶论”,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但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恶的本性,故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荀子》这本书现存32,今天我们要学的《劝学》就是这本书第一篇的节选。

  2、题目中“劝学”的“劝”是什么意思?(提问)

  明确:劝勉、勉励。《勾践灭吴》中“国人皆劝”中的“劝”也是这个意思。“劝”的繁体字写作“勸”,这是一个形声字。凡是“力”作形旁的字大多有勉励的意思,如努、励。因此,“劝学”就是勉励人们学习的意思。那么,荀子是怎样勉励人们学习的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1、首先,听老师范读一遍,同学们认真看课文,注意字音、句读及语调。

  2、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句读,读得抑扬顿挫。

  3、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正音及强调某些句子的句读。

  4、这篇文言文比较浅显,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结合注释看能否读懂文章内容,遇到不能理解的字、词、句先圈出来,过会儿提出来集体解答。

  5、学生自由发言,提出疑问,其他同学帮助解决;如解决不了,老师讲解。如果学生没提出疑问,那么就提问学生。(同时板书)

  6、重点讲解。

  ①学不可以已(停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中的“已”也是此义。)

  ②于:青,取之于(从)蓝,而青于(比,用在形容词后的介词“于”都当“比”讲)蓝。

  ③指名翻译:木直中(合乎)绳,輮以为轮,其曲(弧度、弯度,形容词作名词)中规。明确: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他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

  ④虽有槁暴(即使,如《勾践灭吴》中“虽无四方之忧”的“虽”也是此义)

  ⑤不复挺者(直)

  ⑥指名翻译:君子博学而日(名词作状语)参省乎己,则知(通“智”,智慧)明而行无过矣。

  明确: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省察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了。

  ⑦指名翻译:顺风而(表修饰,连接状语和动词的“而”往往表修饰。)呼,声非加疾也,而(表转折)闻者彰(明显,显著。同“欲盖弥彰”的“彰”)。

  明确: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很清楚。

  ⑧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利爪牙,强筋骨”),上食埃土,下(“上”、“下”名词作状语)饮黄泉,用心一也。

  7、对“跬步”加以讲解:“步”为会意字,左脚向前跨出去,右脚再向前跨出去称为一步;“跬”是半步,相当于现在的一步。

  8、同时指出文中的两个错误:蛟龙为人们虚构出来的,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

  螃蟹也会打洞,只是偶尔寄居于蛇鳝之穴,可见荀子的自然科学知识不如同学们来得丰富。当然也有人认为荀子是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才用此例。

  指出教材中的一个注释错误:“功在不舍”的“舍”应为“停”的意思,注释把意思译反了。

  9、掌握了这些字、词、句再结合注释,文章内容就不难理解了。请同学们带着理解把课文再齐读一遍。

  刚刚同学们读得很好,说明大家对于文章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我们学习文言文如果仅停留在理解字词、能翻译的层面上,是不能把握古人的思想精华、文章精髓的。因此,我们要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

  1、同学们课前已经充分预习过了,文中荀子提出的一个总观点是什么?(齐答)“学不可以已”。荀子用“君子曰”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就像我们写文章喜欢用名人名言论证自己的观点一样。

  提问:结合课文说说为什么“学不可以已”?

  明确:因为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2、文中哪一小节是写学习的意义的?(齐答)第2节。

  第2节是不是直接谈学习的?(齐答)不是。

  下文哪里第一次谈到了学?(齐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前面几句又讲了什么内容?和这句又有何联系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引导:“青于蓝”、“寒于水”两个“于”表明前后二者不同,否则无法比较。青和蓝相比、冰和水相比有怎样的变化?(齐答)前者较后者有提高。

  弯木可以变直、直木可以变曲、金属可以边锋利,这说明它们有何改变?(齐答)它们的性状发生了改变。

  无论是“提高自己”还是“改变习性”都是一种变化。物可以变,那么人可以变吗?(齐答)可以。物变需要条件吗?(齐答)需要。

  青要经过蓝的提纯,冰要经过水的降温,直木经輮才曲,弯木受绳才直,金属就砺才利。

  那么人的改变需要什么条件?(用原文回答)“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都不是先天生成的,要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必须“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可见学习的意义相当重大。

  齐读第2节。

  3、要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必须“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说的是学与什么的关系?(齐答)学与思的关系。

  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那么荀子认为二者何者更重要?(齐答)学更重要。从哪句话可以看出?“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可见学习的作用之大。

  学习的作用在于什么?(齐答)弥补不足。

  提问:作者是怎样论述学习的作用的?

  明确:用了四个比喻。

  学习的作用在于弥补不足,因为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在“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的情况下,怎样才能“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用原文齐答)“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也就是要“善假于物也”。这里“善假于物”就是善于学习。

  荀子认为君子的天赋本性跟普通人没什么不同,而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荀子勉励人们学习,就是想让人们通过学习改造自己、去掉恶劣本性从而成为君子。儒家有个观点“人皆可以为尧舜”,尽管荀子的“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截然相对,但在这个问题上殊途同归。孟子认为人通过后天的学习保持善的本性就可以成为君子、圣人。

  同时,“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言下之意就是普通人不善于学习、不善假于物。如:去年有条新闻轰动全世界:科学家们利用微型机器人进入埃及金字塔法老墓中探秘。微型机器人是科学家们研制并加以利用的,机器人做的是人无法做的工作。我们普通人就无法发明出这种机器人帮我们工作。所以善假于物就是善于学习。

  齐读第3节。

  现在我们知道了学习的意义和作用,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既然学习这么重要,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呢?怎样又叫做善于学习呢?这就涉及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问题,也就是第4小节讲的内容。

  4、指名朗读第4节,其他同学思考:这小节共讲了几层意思?概括一下每层内容。各层之间又有怎样的逻辑关系?

  明确:作者指出:学习的方法在于点滴积累(板书);学习的态度在于持之以恒、专心致志(板书)。持之以恒、专心致志是做到积累的必要保证,因为日积月累非一朝一夕之功,不能一蹴而就。

  我们很多同学都懂得“积少成多”、“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道理,但往往“一暴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这正是学习的大忌。

  提问:这里作者除了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外,还使用了什么方法?

  明确:正反对比论证。这种方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齐读第4节。

  这小节对我们有极大的指导意义,课后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出相关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5、结合板书,回顾全文内容。

  这篇《劝学》虽是节选,但相对完整。文章开头作者就提出自己的观点:“学不可以已”,也就是“是什么”(板书);接着讲了“为什么”(板书)“学不可以已”,因为学习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可以提高自己、改变习性,可以弥补不足;那么应该“怎么办”(板书)呢?要注重点滴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文章思路相当清晰。

  齐读全文。

  1、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议论文,但我们读了觉得枯燥吗?(齐答)不枯燥。为什么?

  明确:作者运用了比喻论证,使得抽象的道理形象生动、具体明白,更易为人接受。

  2、文章读起来拗口吗?(齐答)不拗口。反而朗朗上口易于诵读。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取得这种效果的?

  明确:运用了排比和对偶,因此文章句式整齐又节奏和谐。排比还增强语势、增强说服力。

  【课堂小结】

  这篇《劝学》除了思想内容给我们很大启发,其写作技巧也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传颂不衰的原因。

  【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归纳文中“而”的用法。

说课稿 篇3

  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幼儿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本活动中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有:音乐视频启示法、游戏情境体验法、重点分解法、示范讲解法。

  音乐视频启示法:小班幼儿思维的特点决定了认识事物必须依赖于具体形象的物体,为此在活动中我采取了视频课件重点观察了熊猫走路的姿势(相对于人们的手脚着地屈膝爬)、生活习性以及它的本领,以期完成教学目标。

  游戏情境体验法:这是活动的主要方法。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内动力,最好的老师,它能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愿望,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角色扮演是小班幼儿最感兴趣的游戏,在活动中运用具体形象的熊猫头饰,通过让幼儿扮演熊猫来完成熊猫走、站立走、钻等动作,增加了活动的情趣,幼儿活动积极性高。另外,形象的“竹林”、“山洞”、“小桥”、“草地“等也为活动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重点分解法:手脚着地屈膝爬是活动重点和难点,要让孩子一次性掌握是不可能的,因为孩子们已经非常习惯于双手双膝着地爬。为让孩子掌握这个动作,观看录像后,对这一动作进行了重点练习;在之后的‘熊猫操’、‘采竹叶’中又进一步进行了巩固,这样重难点被分解在各个环节来突破,使孩子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这个动作。

  示范讲解法:在一个游戏中连续完成几个动作,对小班幼儿来说难度比较大,‘小桥’怎么走,‘山洞’怎么钻、‘草地’怎么爬有必要进行示范讲解,以帮助幼儿按要求完成连续的动作。因此,在活动中,采用了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的办法明确提出了游戏的要求。

  说学法指导:

  体育活动重要的特点就是要‘动’,为了让幼儿乐动、善动,主要通过情境体验法完成教学目标。启发幼儿听,感受音乐节奏的“动”;引导幼儿看,观察熊猫走的‘动’;鼓励幼儿学,亲身体验走、爬的‘动’;指导幼儿做,巩固走、钻、爬等的‘动’。在情境中学习,在游戏中运动,是我指导幼儿活动的主要学习方法。

  说教学程序

  听一听、说一说、学一学,熊猫走路的动作。(2分钟)

  通过听音乐,启示幼儿想象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从音乐的节奏的感受上,体会熊猫慢吞吞走路的样子。

  引导语:小朋友仔细听,谁来了?幼儿自由说出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教师启发引导。

说课稿 篇4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活动让幼儿简单了解火箭的特点、用途,以及怎样飞上天。

  2、培养幼儿的现代科技意识,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

  3、鼓励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幼儿自我探索意识。

  二、活动准备:

  1、多媒体软件、吹好的气球(用小夹子夹住气球口)若干、火箭模型、笑脸娃娃若干、收音机。

  2、布置火箭模型展室,火箭模型发射准备。

  三、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尝试一:观察火箭

  教师带幼儿在音乐声中走进展室自由地观察火箭模型。

  基本部分:

  教师取一火箭模型和孩子共同讨论其外形特征。

  (长长的、圆圆的、一节一节的)

  尝试二:鼓励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刚才在玩火箭时,你发现了什么?

  鼓励幼儿根据刚才的观察提出有关火箭的多种问题,并以赠笑脸娃娃作为奖励。

  解决幼儿提出的问题

  火箭头为什么是尖的?

  提问:小朋友折的纸飞机为什么是尖的?(飞得快)得出答案。

  火箭的用途

  火箭是一种交通工具,它把地球上的东西运送到太空、宇宙和月球上去。

  发射人造卫星。

  发射宇宙飞船、航天飞机。

  运载炸弹。

  火箭的种类、特点:

  通过看课件A(不同类型的火箭图片)了解火箭的种类和特点。

  尝试三:讨论火箭怎样上天:L

  A、人驾驶?B、装发动机?C、燃料?

  尝试四:实验“气球上天”

  幼儿把气球里的空气放掉,看有什么现象发生?(气球上天)。

  讨论:气球为什么上天?(空气从气球喷出,产生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推着气球上天)

  小结:科学家利用这种原理,让火箭飞上天。

  看课件B(火箭上天一节节脱落的动画)

  通过老师科学的讲解和生动的动画,让孩子明白问题

  火箭为什么是一

  节节的(减轻火箭飞行时的重量)

  火箭不是人驾驶的。

  火箭是怎样飞上天的。

  观看课件C(中国人火箭发射实况)知道火箭是中国人发明的,培养幼儿的现代科技意识,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

  讨论:你长大了想制造什么样的火箭。

  延伸:

  尝试五:到室外,请幼儿操作火箭模型发动机,并喊倒计时,一起发射火箭模型。

  附说课:

  我大胆运用尝试教学法,让孩子运动起来,鼓励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整节活动围绕着孩子提出问题,通过一系列的尝试活动来达到教学目的。充分发挥了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对科学的兴趣。根据教学目标和孩子的心理特点,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了设计。

  一、开始部分:我以培养幼儿自主探索意识为主,把活动室布置成火箭模型室,近了火箭和孩子的距离,创设了轻松的氛围,为孩子的大胆尝试作了铺垫。

  二、基本部分:我充分发挥了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幼儿大胆主动地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访就是幼儿控索、尝试、表现自我的过程。在问题的解决上,教师和孩子一起讨论、实验、观看课件等一系列尝试活动,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了幼儿的控索欲望。在重能难点的处理上,我合理地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幼儿不可触及的高科技产物和深奥的科学原理变得具体、生动、简单易懂。多媒体特有的声像并茂、动静结全等优点,使孩子们情绪高涨,兴趣盎然,一个个复杂的问题迎刃而解。

  三、结尾部分:我特意选取了中国火箭发射实况让幼儿观看,通过宏伟壮阔的发射场面,使孩子们心灵受到震撼,真正感受到中国人是了不起的,从而激发幼儿的爱国意识和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四、延伸部分:我运用真实的火箭模型、发射场面,进一步感染

  幼儿,使孩子们在欢呼声中,更加激发了中国航天事业的热爱。尝试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结合运用,对突破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孩子的能力起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说课稿 篇5

  一、 说教材内容:

  《十五从军征》这首乐府诗,描述的是一位少年从征65年后返回故里的情景。这首诗没有华丽的修辞,只是用极其朴实的语言,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形象,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诗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步骤,能通过资料以及对背景的了解,对诗歌的大意进行自学理解。但同时,学生还存在理解诗歌有时不够深入,缺乏自己的思考过程,特别是在体悟诗歌情境上有着明显的不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的诗歌赏析的意识和习惯的同时,需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更好的建构起诗中情境画面,让学生由诗句产生丰富的联想,体会诗歌的意象美。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

  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教学难点:

  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

  四、设计思路:

  以自读为主,在明了诗意的基础上理解诗文的内涵,其中适当渗透有关诗文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对诗的内容及表达的情感作浅易的欣赏,不作繁琐过细的分析。

  在赏析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共同交流、各抒己见,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意识和主动学习的习惯。

  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诗,不仅要构建起老人回乡的情感变化脉络,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抓住对文中重点诗句的想象、感悟、品味、诵读,去丰满学生对战争的认识,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解题。

  2、介绍乐府诗。

  二)、初读诗歌,了解诗意:

  1、这首诗主要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呢?

  2检查预习。

  1)读文,正音。

  2)理解重点词、难词。

  3)理解诗句大意。

  3、小结。

  三)、深入诵读。联想诗句表达的情境。

  1、同学们,这是一首叙事诗,诗中的主人翁是谁?

  哪一句给我们介绍了他一生的经历?

  体会一下这位在战场上征战了65年的老兵,此时的他心情怎么样?是什么?

  再读诗句,看他的愿望能否实现?

  2、是啊,80岁的老兵满怀希望返回家乡,他是多么的希望亲人早已路旁迎接,可他的亲人呢?

  引出: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假如你是乡人,你会怎样告诉他这个消息呢?你用这种语气读一读。

  不仅是乡里人,连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都充满了悲伤,让我们怀着悲伤的心情齐读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假如你就是老人,听到乡里人的话,这时候的你会是什么反应,什么心情?

  3、可是,这样的打击才刚刚开始。80岁的老人拄着拐杖,一步一步,由远及近,走进自家小院,看到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发挥你的想象。(师 朗诵那四句诗。)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

  学生自由读,体会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这就是他现在的家,就是他几十年魂牵梦绕的故园吗?

  4、在这样的一个家中,80岁的老人是怎么生活的呢?(生齐读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这样的饭菜,吃起来是什么味儿呀?结合刚读的句子来谈。

  学生想象;失去孩子的老人,失去了丈夫的妻子,失去了父母的孩子…..

  教师口述:仅仅是汉武帝在位时,他五次讨伐匈奴,就导致全国有一半的人死亡,无数个家庭过着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的生活,无数个家庭忍受着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的痛苦

  让我们用朗读读出他心里的苦吧!

  5、师:失去亲人,失去家园,无依无靠,面对这一切,这位80岁的老人又能怎么样呢?他只能是:(生接读: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只能是老泪纵横,无声地哭泣呀!他在泣什么?他为什么而泣呢?

  四)、升华

  1、这就是80岁老兵回家的经历,让我们用读来表现他的凄苦与悲凉吧。

  2.古诗重在诵读,下面让我们自由诵读,再次走进老人的内心。

  3、通过这首诗,你对战争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4.是的,战争是残酷的,老人的悲苦经历只是当时遭受战争苦难的人们的一个缩影,古往今来,不知多少家庭因为战争而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即使在崇尚和平的今天,世界上仍有人在忍受着战争的痛苦,请看图片。(多媒体展示)

  5、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

  犖澹、积累(课内外结合,学习古诗)

  师:除了这首诗,还有很多从不同角度描写战争的诗,比如我们学习过的《出塞》,《凉州词》和以后要学的《关山月》《从军行》《塞下曲》等。

  六)、布置作业:

  1、找找从不同角度描写战争的诗读读。

  2、背诵《十五从军征》

  3、预习《出塞》

  板书设计:

  服役久

  家凄凉 战争的残酷

  泪沾衣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锦集5篇】相关文章:

兰亭集序说课稿模板锦集8篇06-13

实用的担保合同模板锦集五篇11-02

实用的担保合同模板锦集八篇11-01

实用的担保合同模板锦集六篇10-30

【实用】个人的述职报告模板锦集八篇02-05

实用的观察植物日记模板锦集8篇01-31

实用的观察蚂蚁日记模板锦集6篇01-29

实用的观察蚂蚁日记模板锦集九篇01-28

实用的教师学习总结模板锦集7篇02-03

【实用】担保合同模板锦集7篇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