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04 12:30:1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说课稿集合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课稿集合7篇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课安排了共两个专题。

  在 “文明素养面面观”专题的统领下,呈现的是在社区生活中一些人的言谈举止与文明社会格格不相入的现象,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思考。例举了一些公民随意践踏绿 地;随地吐痰、扔纸屑;说脏话;便后不冲厕的不文明现象。目的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小事去观察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有无这些不文明现象。同时,让学生在 实际的考察中感受不文明人与文明社会的不和谐以及给大家带来的不愉快。

  “设计自己的文明形象”这一活动调动了学生主体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设计形象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过程。教材第13页提供的是一份评说市民公德水平的信息资料,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份资料,明白我们在每个公共场合的行为都在书写着社会的文明形象,我们应该用良好的规范的行为给我们生活的社会带来和谐和温馨,同时给自己带来快乐和幸福。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看到了社会上的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也产生了一定的想法,教学中把行为规范培养与文明社会的发展有机结合,让学生明白今天的习惯培养与明天的文明素质的形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做一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对社会或自己生活的社区中或校园中人们文明素养的现状考察、观察探究,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社会在走向文明的时候,对人的文明素养的要求也在提高,文明社会需要文明人。

  2.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文明人对他人、对自己的价值所在,使学生有自觉做有教养的、讲文明人的积极意愿。

  3.学生能反省自己的行为,找到自己的差距,从小事做起,努力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

  四、教学理念:

  (1)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2)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综合发展学生多方面能力,拓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了学生的多元化智能。

  (3)在活动化教学,创设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文明人对他人、对自己的价值所在,使学生有自觉做有教养的、讲文明人的积极意愿。

  难点:学生能反省自己的行为,找到自己的差距,从小事做起,努力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

  六、教学过程:

  活动一 文明素养面面观

  1.课前调查:

  教师讲述:课前,同学们对自己生活的社区或进出的公共场所做了一次调查,找到了与文明社会不和谐的看上去不起眼的行为,现在请同学们用多种形式汇报自己的调查情况,可以是照片,可以是表格,可以是调查报告。

  2、学生汇报

  提问:你对哪些不文明行为感到厌恶?

  学生回答:对自己所做的不文明行为感到羞愧;

  对破坏文明氛围的人感到气愤;

  对不文明的做法提出批评等。

  ……

  活动二 论谈校园中的不文明

  1、播放课件

  展示图片一:学生随便在校园乱扔纸屑。

  图片二:洁白的墙面留下 了脚印。

  图片三:校园里随地吐痰。

  图片四:下课同学之间打闹骂脏话。

  图片五:花池里乱折、乱踩花草。

  提问:除了上述不文明的现象外,你在校园还发现了什么?班里还发现了什么?

  学生踊跃发言。

  小结:扔一张纸、吐一口痰、说一句脏话看起来是不起眼的小事,然而就这一点点小事,能折射一个人的文明程度。

  2、阅读课文:天安门广场的口香糖

  每组派代表上台表演并发言:

  假如你是吐口香糖的人。

  假如你是清除口香糖的清洁工人。

  假如你是一个游客。

  假如你是一个外国人。

  引导学生初步懂得扔口香糖的行为能折射出一个地区、国家的文明程度。社会在走向文明的时候,每个人也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成为现代的文明人。

  活动三 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

  1.走进瞭望台:看“公交车上‘六少’折射市民公德水平”,谈感想体会。

  小结:社会的文明风气,是通过每个公民在每个场所的点滴行为体现出来的。因此,在每个公共场所,我们应该在乎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对社会的影响,学会尊重他人、给社会带来温馨和谐,给自己带来快乐幸福。

  2、现场互相观察对方的文明形象:从衣着、红领巾佩带、头发长短、做姿、向对方请教问题、借文具等。

  3、通过观察从同学中找出典型站在讲台中让大家从衣襟是否敞开、红领巾佩带是否规范、帽子佩带是否端正、鞋带是否系紧等评论其形象。

  4、给这位同学几分钟的时间到教室后面整理自己的衣着、红领巾、帽子让大家重新评论。

  5、现场表演:一学生迟到从教室外走进教室到坐在座位上忘了带文具向同学借等一系列行为动作让同学们进行观察并纠正。

  6、设计自己的文明形象。

  请同学们为自己设计一个有教养、讲文明的美好形象。可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采用不同的形式设计。

  7.交流“形象设计”,请大家提建议。

  8.讨论:如何让自己的设计成为行动,成为现实。

  小结: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从日常生活中一些细小的行为做起,使自己成为一个在学校和公共场所有教养的人,一个讲文明的人。

  七、 板书设计

  一、文明素养面面观。

  社会调查:你的发现

  校园中的不文明

  二、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

  文明形象面面观

  我的文明形象设计

  主题二:社会文明大家谈

  主题一的学习让我们明白了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为我们追求和实践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性。作为对主题一学习内容的回应,主题二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反思和探究:我们该用怎样的文明行为和素养回应社会发展对人们提出的要求呢?

  话题一:文明素养面面观。

  (1)在这个话题中,我们重在从社会视角、从人的公共行为与社会文明之间的关系,反思人的文明素养。

  (2)引导学生考察人们在公共场所下的行为是否文明。注意我们不要让学生简单地止于观察现象——辨析行为好坏——我们应该怎样(观念上的回答),而要重在激活学生的道德感,多角度地、深刻地认识到不文明行为的严重性。如教材第9页的“天安门广场的口香糖”文章后面的设问,就旨在让学生走进生活中,从不同的生活者的角度,去感受,去分析和思考。

  话题二:生活中的一米线。

  (1)首先我们是从人权的视角,即从对私人空间的尊重与社会文明的关系的角度,反思在公共场所下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本文明素养。

  (2)理解生活中的“一米线”,不仅仅是人和人在空间中的距离,而是透过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体现对自己、他人隐私和权利的保护及尊重。

  (3)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体会和感受。

  话题三: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

  (1)承接上面学习的内容,本话题引导学生回归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从小做起,从生活中做起,从小事做起。

  (2)注意引导学生从个人形象、行为与社会公共文明的形成和建立之间的相互关系,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而非止于个体形象在外表形式(梳妆打扮等)上的美与丑。旨在追求内在和外在美的统一协调。

说课稿 篇2

  本节课是学前班的一节语言课,它通过引导幼儿学会用连贯的语言谈论自己见过的鞋子,了解鞋子的种类及作用,同时通过设计一种与众不同的鞋子,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从动脑、动口、动手,最终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我设定了教学重点是引导幼儿围绕“鞋”的话题,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各式各样的鞋子,将教学难点定为启发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积极想象,并能创造性讲述,从而训练幼儿流畅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我制定了以下相应教学环节来进行:

  环节一:录像引题

  这个环节教师首先利用一端录像引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为以后的连贯讲述和创造性教学做铺垫。

  环节二:了解鞋子的种类,认识特殊鞋子,激发幼儿创造欲望。

  本环节教师首先由浅入深引导幼儿从自己脚上的鞋子谈起,知道生活中不仅有许多各式各样的鞋子,还有一些特殊的鞋子,并了解这些鞋子的作用,从而训练幼儿思维的流畅性、多样性。

  环节三:绘画活动

  这个环节是幼儿动手过程的体现,教师首先请幼儿大胆连贯讲述自己奇特的想法:你想设计一种什么样的鞋子?穿上它会有什么奇妙的事情发生?然后请幼儿将自己的奇思妙想在画纸上表现出来。鼓励幼儿大胆创新,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奇妙的鞋子。

  环节四:讲评活动

  本环节动手、动脑、动口的设计,是对幼儿在整个师幼互动活动过程中的一个总结。教师请幼儿用完整连贯的语言向同伴介绍自己发明的奇妙的鞋子,使幼儿在相互倾听同伴奇特的想法中共同体验、共同分享创造的乐趣。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环节。这节课通过让幼儿从身边平常的鞋子谈起,了解鞋子的种类及作用,到动脑、动口、再创造的过程,达到教学目的,让幼儿在愉快的创造过程中体验奇思妙想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祖国心脏”——北京市》是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每一个中国的公民都应该了解首都的基本状况;北京还是一个特大城市,教材通过对北京的介绍,使学生掌握了解一个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本节是中国区域地理省级区域的开始,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城市区域学习的方法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后面的内容,并且可以自学其他教材中没有介绍的区域。

  2.教材处理

  学生对于北京的这个城市,都已经有了多多少少的认识,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也有了初步的掌握,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了使用计算机网络搜集资料,基于此,我将让学生自学读图、探究、讨论,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强调,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并且注意提升和点拨学生的思路和学习方法。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城市建设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引领学生充分利用手中材料,学习查找资料并读图、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思考,总体把握北京的城市职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名胜古迹众多,了解我国曾经的辉煌,增加爱国主义情感。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重点难点的突破:充分利用学生多计算机网络的学习,通过地图、资料、视频等多种辅助资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

  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交流合作、讨论探究法等。

  三、说学法

  自学读图、探究、讨论。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教学的创新,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本课设计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师生互动 导入新课

  为了避免一开课就是老师说学生听的沉闷气氛,我在课前先播放《奥运会吉祥物的宣传片》,开课后用问题导入,如在动画片里你看到了什么?第29届奥运会将在哪里举行?这样一问一答,学生的思路就被我带到了学习的轨道上,开始了北京之旅。

  在出示课题时,为了渲染气氛,我同时播放中央电视台节目插花的视频,让学生对北京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第二环节:组织活动 学习新课

  本环节我先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小组探究学习北京的位置。在学生探究前指出北京作为首都,还有其自身的战略位置和经济位置;在学生探究出示北京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北京地形图、中国温度带和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在学生汇报时,用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北京的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条件,并强调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使学生理解新中国定都北京的原因。

  接下来进入北京职能的学习,为了让学生了解北京具有这些职能的条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如在了解北京是文化中心时,我列举若干项文化的内容,让学生任选一项介绍,在学生介绍时我适时地穿插一些视频和音乐,让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并用,同时这一活动又检查了学生课前搜集整理资料的情况。

  在了解北京是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时,我出示配以《故乡是北京》背景音乐的北京名胜古迹的图片,让学生看一看、听一听,然后再比一比,看谁说得多、说得清,这样可以考查学生的记忆力、和表达能力。在强调有哪些名胜古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提出故宫面临的压力,让学生出谋划策。

  在理解北京现代化进程时,我先播放一组北京现代化建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前面的图片风格有什么不同,然后跟学生强调把北京建设成为既具有古典特色、又富有时代气息的现代化大都市才是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三环节:回顾活动 测试应用

  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用一句话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再让学生运用分析北京的方法分析描述家乡哈尔滨的位置、职能、历史和现代化进程。从而说明城市交通的发展,进而将写一篇以《我的家乡——大武口》为主题的短文作为课后作业。

  第四环节:升华情感 倡导行动

  在奥运会会歌声中,用激励性的语言结束全课。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秋天的雨》。本课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的串起来,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因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钥、匙、缤、枚、争、勾、喇、叭、厚、曲、丰”等11个生字。会写“盒、颜、料”等13个字。能读写“颜料、淡黄、丰收、一曲”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所以,制定此教学目标,重在使学生在读中感受秋天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抓具体的语言文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好课文。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课文中描写的秋天美景,体会作者对秋雨的喜爱之情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

  (一)情境创设法

  一位教育家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我充分利用一些教育资源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兴致高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朗读指导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应达成的重要教学目标,老师必须有策略地对朗读进行指导。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我将合理运用多媒体,以情景助读。

  四、说学法

  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非常适于朗读,叶圣陶先生说:“美文需美读。”所以,我指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情境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等学习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积累、读中感悟、读中运用。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海伦·凯勒》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文以感人的笔触向我们介绍了一位与命运抗争的英雄——海伦·凯勒。课文里行间充满了爱的温馨。爸爸、妈妈、沙利文老师以及周围的人们对海伦的关爱,唤起了海伦对生活的热爱;从不幸中站起来的海伦又把自己全部的爱倾注在其他残疾人身上。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语言环境,了解课文中引号的用法。

  3、能通过朗读体会课文语言,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本人是一篇人物传记,为了更进一步感悟海伦与命运抗争,因此,让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四)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积极性。

  2、让朗读成为学习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由地读,自由地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理解课文,走进人物。

  二、说教法

  语文课的教学,应重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训练学生的语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本节课中,我运用多种层次的朗读,让学生口味语句,领会文章的意境,能更好地走近人物,走进人物。

  三、说学法

  在教学本课时,我以学生为主体,注意主体参与。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教学生运用“读——划——思

  ——议”法进行学习,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再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四、说教学程序

  (一)交流说话,导入新课

  一开始上课,我就板书课题,接着导入新课:上节课,通过对课文第一段的学习,我们走近海伦·凯勒,感受了她失明失聪的痛苦。我们再来听一听她内心的呼喊。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学生温故而知新,而且又很自然地过渡到下文中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二)朗读想像,走近海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

  1、就在这时,沙利文老师来到海伦身旁,她是怎么做的?海伦又是怎么做的?

  2、默读2~5自然段,划出有关句子。

  3、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在学生进行交流时,我让学生自由读、交流朗读、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体会海伦学习写话的艰辛。

  4、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自信心”?然后要求学生朗读第5自然段,体会海伦心中美丽的世界和她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5、海伦学习说话时,萨勒老师是怎么教海伦说话的?海伦是怎么练习的?指名读6~7自然段。

  6、同桌互读、讨论、全班汇报。

  这一环节的内容跟上一环节的有点相似,因此,我让学生用刚才的学习方法继续学习本段,做到学以致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7、艰辛的付出换来成功的喜悦。一声“爸爸、妈妈,我回来了!”让全家人欣喜若狂。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将这激动人心的一幕描绘出来吗?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当时的情形描绘了出来,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和思维能力,又很好了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抒发情感,走进海伦

  1、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想想海伦为什么会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

  2、此时,如果海伦就在你面前,你又会对她说什么?

  3、交流、总结全文。

  与人物进行对话,不仅拉近了学生与人物之间的距离,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又能再一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了如指掌。我的板书力求能呈现文章的线索,突出文章的重点。因此,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海伦·凯勒

  失明失聪 黑暗沉寂(暴躁)

  海伦·凯勒 不分昼夜 如饥似渴(喜悦)

  夜以继日 坚持练习(兴奋)

  不屈不挠 永生留名(奉献)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背景:本节课内容是选自华中师大出版社《信息技术》高中第一册,是本学期的第七节课,前面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会使用计算机、互联网等工具处理简单的信息,并且就在前节课还认识了计算机内的主要部件和他们的工作原理,本节主要介绍操作系统,通过引导,启发,讲授,让学习基本了解操作系统的作用,认识一些常见的操作系统(包括计算机上的和非计算机系统上的),介绍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重要概念和技巧,希望学生理解操作系用的基本思想并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我这里有个很新的想法,我认为这个课程不是计算机课,不能局限于计算机,要延伸到生活,大家都能看到现在的手机有操作系统,经过提示,能够意识到电视机,洗衣机也有操作系统,其实若将人当作计算机的部件,整个社会也像操作系统,****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什么是操作系统(计算机上的,非计算机上的);开拓学生眼界,认识几种常见的和另外一些非常见的操作系统;了解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基本工作原理。

  (2)技能目标:进一步提高在Internet上搜索和过滤信息的能力;通过对比分析操作系统优缺点,为选择和购买操作系统提供一些信息,进而学会全面分析事物的优缺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软件的重要性(对比人类思想的重要性);借鉴操作系统里面的某些概念和技巧,科学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通过小组的团结合作和竞争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组织能力。

  3、教学重点--操作系统的作用和一些实现方法;

  教学难点--将计算机知识联系生活,将计算机的一些科学的做法应用到学习和生活。

  二、说教学方法

  1、教法:本节课涉及面很广,介绍性的知识比较多,教师在课堂上占用时间相对较多,主要是介绍,启发,联想,对比,采用演示法、讲解法、指导法,以任务驱动模式达到教学效果。同时,老师在教法中一定要引申出许多问题让学生思考。因为根据计算机发展很是科学,很多东西值得借鉴,要教会学生将一些科学的方法应用到学习和生活。(如批处理-书包里带着一天要用的所有书,并行处理-坐公汽的时候听英语,中断-烧开水的时候看书,**,大家都在抱怨时间不够精力不够,是不是你的操作系统算法不是很优秀?)

  2、学法:本节课学生上机时间约占40%-50%,本人利用“小组制”,目的是考虑整个班级水平差异,分4小组,在每组中选出1-3名电脑较好学生负责这组学生的协调和调度;这样更能让学生当堂掌握知识,并且有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学生更能发挥主体作用,老师负责组织教学、检查总体、指导个别等,这样调动课堂气氛,形成竞争氛围,激发学生热情和对电脑的兴趣,同时,考虑到学生层次的不同,布置了简单,中难,高难三种类型的任务,供学生实际使用。

  三、说媒体

  1、带投影的多媒体网络教室,PPT文件直观高效;

  2、建立学习型的网站,更容易体现互动。

  3、对象:高一学生、时间:40分钟

  四、教学思路和过程

  (一)介绍操作系统--时间4-5分--以课件形式--老师活动

  a、上节课讲的计算机部件,如何统一协调

  b、机器里面有WORD/QQ/IE,如何相互不影响还可以协同工作

  c、机器用的二进制,我们如何交流?

  d、装系统是什么意思?

  e、操作系统的功能

  (二)操作系统--时间3-4分--老师演示、学生观察

  a、计算机上DOS,WINDOWS,Linux等等

  b、手机PALM,WM,SYBIAN

  c、电子表,洗衣机上的操作系统

  d、人类社会的操作系统(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e、共性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时间15-20分,分层布置任务

  a、提示学生选择性的看我们学习网站上的知识;

  b、发挥小组作用(每组一个任务)

  ①操作系统的作用?②为什么需要操作系统,③PC机上的其他的操作系统,④WINDOWS系列的优缺点,⑤其他设备上的操作系统

  c、让学生演示(充当小老师角色,每组一个代表1分钟)

  (四)总结并补充讲解--时间5-8分--

  a、对以上问题进行简单的总结;

  b、操作系统中的一些科学的管理方法:多道程序执行,批处理,分时,中断,树形目录等等,联系学习和生活。

  c、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不同时期的需求和条件不一样,

  d、我国操作系统的现状,祖国的发展;爱国主义的培养

  e、新型的开发是源代码的linux,

  (五)布置练习和预习--时间2分

  a、继续完善网站建设;

  b、每位同学回家之后,根据今天学习内容,联系学习和生活,提某一个方面的改进意见。

  c、能否不使用windows?windows的成功在哪里?

  d、下节课资源管理器,如何科学组织资源(主要是文件)

说课稿 篇7

  一、教学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灵活的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能根据实际情况计算有关物体某几个面的总面积,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实际生活中的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二、教学策略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的特征,基本掌握了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后,进一步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这节课的教学我本着“让学生的自主探究贯穿于课的始终”的原则,应用“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按照“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联系实际,创新应用”的教学流程进行设计。

  三、教学内容的创新处理和教学过程

  1.巧设伏笔,激趣导入。

  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因此,我设计了两个基本问题让学生自主发言、解答,在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的基础上点出课题,为学生探索长方体表面积在生活中的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2.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探索长方体表面积在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新课程倡导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并尽可能在有趣的情景中学习。因此,我创设了义务劳动为班级粉刷教室的情景,让学生讨论需要做哪些准备,应当注意哪些问题,然后提出具体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明确实际生活中有时只需要计算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感受长方体的表面积在生活中的应用,再让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加深理解。

  3.联系实际,灵活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数学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但能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设计“为母亲包装礼品盒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包装纸是否需要留足粘贴处”,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生搬硬套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与能力。

  本节课我按照“激趣→探索→迁移→应用“的思路进行设计,让学生主动地在探索,交流等教学活动中,愉快学习,长知识,长智慧。

【说课稿集合7篇】相关文章:

《水调歌头》说课稿集合7篇11-04

圆的认识说课稿(集合15篇)11-12

我长大了说课稿(集合11篇)11-13

《钓鱼的启示》说课稿集合15篇11-08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集合15篇03-15

兰亭集序说课稿集合五篇05-20

兰亭集序说课稿集合9篇04-27

初中地理说课稿模板《北京》说课稿12-29

两只小狮子说课稿集合15篇11-15

兰亭集序说课稿范文集合五篇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