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时间:2023-06-13 18:11:25 试题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成都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现如今,我们都经常看到试题的身影,借助试题可以对一个人进行全方位的考核。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试题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成都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成都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②零落成泥碾作尘,。(陆游《卜算子·咏梅》)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

  (2)请在刘禹锡的《秋词》和杜牧的《泊秦淮》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4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

  猴年说猴

  ①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有些人一生都未必见过真正的猴,但对猴似乎并不陌生。在中国,猴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

  ②中国人对猴的喜爱由来已久。位于北京平谷距今六七千年前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曾出土了一件小石猴雕塑,它头部如猴形,下身似蝉状,被考证为人类早期的辟邪饰物。据史料记载,在殷商后期王室中就有了养猴、戏猴的习俗。同时,猴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也有一席之地,排名第九,称为“申猴”。

  ③猴为什么会受到人们如此的喜爱呢?一是猴有“封侯”之兆。“猴”与“侯”音同,拜相封侯是古代中国人的传统期盼。在民间吉祥图案上,这样的“期盼”随处可见:一只猴攀在挂有一枚封印的枫树上,表达“封侯挂印”的寄托;两只猴坐在一棵松树上,或一只大猴背着一只小猴,就有了“辈辈封侯”的寓意。二是猴能觉察、预防马疾,是马的守护神。猴被称为“避马瘟”即由此而来。妇孺皆知的《》里,孙悟空就曾经当过“弼马温”。直到今天,中国云贵高原上,当马帮长途贩运时,也常携带一只猴同行。

  ④古往今来,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文学中有猴,影视中有猴,民间杂耍中有猴,工艺作品中也有猴,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猴的形象满足了人们对猴的喜爱心理。吴承恩笔下的美猴王——孙悟空,成了正义美好的化身。《西游记》被拍成电视剧猴,成了重播率最高的影视作品。民间盛行的猴戏,作为汉族古老的表演艺术之一,其中的猴翻筋斗、猴担水、猴走索、猴爬竿、猴开箱戴面具等节目,深得男女老少的喜爱。在各类工艺品中,艺人们利用猴的天然属性,结合人们对猴的认识,创造了许许多多极具个性的猴的形象:西北的“护娃猴”、南阳的“猴加官”、北京的“毛猴”……

  ⑤由此可见,在民众的意识里,猴从来就不是一只普通的动物,而是一只文化猴。猴的形象已经根植于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的民间文化之中了。

  (选文略有删改)

  10.围绕“中国人对猴的喜爱”,文章介绍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3分)

  答:

  11.举例子是文章主要的什么方法,第④段划线处的四个例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2.文章题目是“猴年说猴”,却没有介绍有关猴的种类、猴的生活习性等内容,如果要在本文增加这部分内容,是否恰当?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3分)

  答:

  五、作文(60分)

  13.进入中学,我们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是莫怀戚先生的《散步》,你是否仔细琢磨过“散步”这个寻常的词语呢?“散步”,可结伴同行,也可独自一人;“散步”,可在自然的田野,也可在精神的天地……生活中,我们需要奔跑,也需要“散步”。

  请以“散步”为题,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

  ①要有真情实感;

  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B卷(共50分)

  一、诗歌鉴赏(共4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然①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①(yǎo)然:远去的样子。

  1.面对“何意栖碧山”的问题,诗人的回答是什么?请结合全诗概括作答。(2分)

  答:

  2.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与“桃花流水然去”所蕴含的感情相似?请简要分析(2分)

  A.无可奈何花落去B.风住尘香花已尽C.簌簌衣中落枣花

  答: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养竹记

  【唐】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①,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②者斩焉,彗帚③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④焉,数无百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除粪壤,疏其间,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成都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03-08

中考语文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04-02

中考英语试题及答案03-03

中考文学常识试题及答案08-07

自考语文试题及答案07-10

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0-19

学生语文试题及答案07-10

语文试题及其答案07-10

中职语文试题及答案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