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题

时间:2023-10-20 23:30:28 兴亮 试题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题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课后题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题,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题

  按照要求阅读课文,讨论下面的问题。

  本题要求学生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引导学生了解阅读文章的一些技巧和步骤。首先是读题目,看看题目能给我们阅读提供哪些信息;然后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最后再整体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或感情。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从……到……”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包括两部分,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

  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

  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中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是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3、细读课文,边读边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这道练习旨在帮助学生从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由于课文内容复杂,初一学生难以理解得很深刻。只要有所理解,也就达到目的了。

  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都要给予适当肯定。第一种说法,根据是鲁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扼杀儿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写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比第一种说法合理些。第三种说法,最易为现在的人们接受,似乎最为合理。理由可参见“有关资料”。

  揣摩下面的文字,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本练习旨在引导学生能够根据上下文弄懂语句的意思,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语意重点。

  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请你仿写一段话。)

  “单是”以后的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

  2、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

  (“我”到底知道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我”不知道被送到私塾的原因,因为说到原因时是用表示猜测语气的“也许”。

  3、下面这段话中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仔细品味,然后自己写一段话,或叙述做某个游戏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也试着用上一系列动词。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本题是从课内向课外的延伸练习。要引导学生在体会这段话准确使用动词的基础上,学着用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一个游戏。可以用题目中提出的那些游戏,也可以自行选择游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问题及回答

  1.有人认为,百草园是乐园,三味书屋是苦屋,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回答:来到三味书屋的目的是学习,对于一个学者来说,它也是乐园,毕竟,作者在那里生活了7年,在这几年的时光里,作者毕竟不是不快乐的。学习方式虽然封建了一点,但是,三味书屋并不是苦屋。

  2.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中第二自然段属于略,详写的是?

  回答:详写的是: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跟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略写的是:第二自然段其余的了。

  3.七自然段详写冬天在百草园的活动——捕鸟,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写了捕鸟的情况?写这些有什么作用?

  回答:从工具,方法来描写捕鸟情况。写这些更加突出了百草园的乐趣无限,不只是春夏秋,连冬天也有一翻趣味。

  4. 第八自然段写“我”和闰土的父亲用同样的捕鸟方法,收获却不同,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在三十年后还记得“得失的原因”?

  回答:因为,这捕鸟事件令鲁迅回味无穷,更体现了百草园的有趣,能让人们永远记在心中。

  5. 细读课文,边读边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回答: 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6. 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回答:“从……到……”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包括两部分,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

  7.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

  回答: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中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是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8.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

  回答: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

  9.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回答: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10.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回答: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11.“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从详略与顺序的角度来看,有什么特点?

  回答:详略:以两个“不必说”略写整体,一个“单是”略写局部;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低到高与从高到低,从植物到动物与从动物到局部。

  12.“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 “我”到底知道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回答:“我”不知道被送到私塾的原因,因为说到原因时是用表示猜测语气的“也许”。

  (以下内容限于第二自然段)

  13.文段开头“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强调的重点在哪一句?这样写有何作用?

  回答: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作用是更能突出百草园趣味无穷,是“我”的乐园。

  14.请概括文段中“我”在百草园所做的几件趣事。

  回答:翻断砖、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15.文段为什么要写到关于吃像人形的何首乌根可以成仙的内容?

  回答:增添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和无限情趣,突出百草园是乐园。

  1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什么性散文?

  回答:回忆性散文。

  17.第七自然段几个动词的作用是什么?

  回答: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捕鸟全过程,写出儿童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乐在其中。

  18.(第7、8自然段)两段文字写了冬天在百草园的活动----捕鸟,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写了捕鸟的情况?写这些有什么作用?

  回答:写了捕鸟的时间、条件、收获、经验 表现冬天百草园,依然乐趣无穷 。

  19.第七自然段的中心是冬天雪后捕鸟的乐趣,作者却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为什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题】相关文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06-24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06-28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0-24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06-28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06-28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05-17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07-04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09-28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答案11-0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反思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