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

时间:2023-12-25 09:42:44 设计方案 我要投稿

(优选)设计方案4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设计方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选)设计方案4篇

设计方案 篇1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充满童趣的夏季散文诗。荷叶圆圆的,绿绿的,是那样惹人喜爱。小水珠喜欢她,小蜻蜓喜欢她,小青蛙喜欢她,小鱼也喜欢她。这绿色的跳动的音符,在召唤小朋友走进夏季,感受夏季,感受小伙伴们快乐的心情。

  【教学目标】

  1、通过结合课文的词句、创设情境来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会写“是、叶”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认读生字,初步感受课文的美。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充满童趣,在学习过程中重在激趣,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感受,重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师生互评。课文、生字都在一定的情境中愉快地学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前,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样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出示图片)

  你看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谁来夸夸这么漂亮的大荷叶?

  (学生自由发言)

  有个小作者也在夸这美丽的`大荷叶,你们瞧。

  (出示: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大荷叶!

  (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

  1、小朋友,满池的荷叶是那么美,难怪引来了这么多的小伙伴呢,都有谁呢?请小朋友打开课文,自由读读课文,碰到生字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准确。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指名汇报。

  三、识字教学

  1、是啊,美丽的荷叶引来了这么多的小伙伴,那么这些小伙伴又是怎么夸奖大荷叶的呢?请小朋友打开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来读一读。

  2、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3、学生汇报: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在句子中初步识字。

  4、集中教学生字。

  四、课间游戏

  猜字谜。

  五、再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读课文。

  2、指名读分小节读课文。

  六、复现生字

  (儿歌复现)

  1、学生自由读一读。

  2、指名读。

  3、齐读。

  七、写字教学

  1、学生观察。

  2、范写。

  3、生写。

  4、反馈。

  八、小结下课

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演示,更深刻掌握小数乘除法竖式要点。

  2、巩固通过观察数的特征,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简便运算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培养简算意识。

  3、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心算口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完全掌握小数乘除法竖式要点。灵活运用计算策略进行简便运算,提高学生计算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班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她想和大家比一比!

  PPT出示:“女神来了!”

  师:对于这位“女神”,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1:女神是谁?

  生2:她为什么是女神?

  生3:她来和我们比什么?

  师:让我来为你们揭晓答案,女神就是她——(PPT出示“红红”图片)

  学生可能会大笑

  师:你们可能会纳闷,这不是我们课本里的红红吗,她怎么成了女神了?因为红红在学校的算术比赛中得了第一名,获得“神算手”奖牌,所以大家叫她“女神”。(女神算手简称女神)

  现在,你猜到女神来和你们比什么了吗?

  生:计算!

  (板书:算)

  师:女神可不是随便就能和你们单独对战的!要先通过女神为你们设置的四关,记住女神的“忠告”才能和你们单独对战。

  二、引领复习

  1、第一关——“竖式计算,要认真”

  0.36×0.045= 1.512÷ 0.15 =

  (给学生计算的时间)

  师:看大屏幕,对于竖式,女神有什么忠告:

  乘法:1、对齐 2、数 3、补 4、去

  除法:1、移动 2、对齐 3、商0 4、补0

  让学生对应PPT的竖式把“忠告”的4条讲一讲

  2、第二关——“脱式计算,讲顺序”

  3.8+6.2×0.27

  =10×0.27

  =2.7 (错)

  3.8+6.2×0.27

  =3.8+1.674

  =5.474 (对)

  (3.8+6.2)×0.27

  =10×0.27

  =2.7 (对)

  让学生总结“讲顺序”

  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计算,不同级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

  3、第三关——“简便算法,要灵活”

  (1)6.3×8×1.25=6.3×(8×1.25)

  运用的是(乘法结合律 )

  (2)4.3×0.64+5.7×0.64 =(4.3+5.7)×0.64

  运用的'是(乘法分配律 )

  (3)0.5×8×4×1.25=(0.5×4)×(12.5×8)

  运用的是(乘法交换结合律 )

  (4)7.2×10.1

  =7.2×(10+0.1)

  =(7.2 × 10)+(7.2 × 0.1)

  = 72+0.72

  = 72.72

  运用的是(乘法分配律 )

  (5)30÷25 怎样简算?

  学生试算 公布结果 30÷25

  =(30× )÷(25× )

  =120÷100

  =1.2

  运用的是(商不变的规律)

  (6)练习

  0.9÷0.125

  2.4÷2.5

  20÷1.25

  总结:看来不光乘法运算定律能帮助我们使计算快速简便,商不变的规律也能帮到我们,只要我们细心总结发现,很多运算定律都能为你所用,使计算达到简便的效果。

  4、第四关——“心算口算,能力强”

  师:看似最简单的口算,女神却放在第四关,看来心算口算只有掌握前三关的超强能力才能轻松驾驭呢!一起来挑战吧!

  (1)根据576÷12=48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商

  5.76÷1.2= (57.6÷12=4.8)

  576÷1.2= (5760÷12=480)

  57.6÷0.12= (5760÷12=480)

  (让学生试着总结这种题的做法)

  练习:根据912÷24=38直接写出下面各式的商

  9.12÷2.4=3.8

  912÷0.24=3800

  912÷2400=0.38

  (2)这一关的第二部分是口算抢答,想到答案直接起立说出即可。

  (1)0.9×0.1= (6)1.5×2=

  (2)0.7÷2= (7)2-0.3=

  (3)73÷100= (8)0.9÷0.1=

  (4)0.05+0.4= (9)0.8×0.6=

  (5)34÷1.7= (10)0.25×4=

  三、小卷测验

  师:相信大家都没过瘾呢!下面就来和女神来次单独对战吧!

  对战规则:规则:1、规定时间

  2、独立完成

  3、快

  4、对

  单人对战

  一、口算

  1÷0.01= 2.4÷8= 0.2+0.05=

  3.8×2= 0.3×0.9= 4-0.17=

  二、竖式(保留两位小数)

  2.4×0.19≈ 9.898÷1.1≈

  三、 简算

  0.128×8.8 8.4×99+8.4

  17.8×1.1-17.8 26÷2.5

设计方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三年级的一篇讲读课文,是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家名篇。从整个初中语文教材小说应完成的教学目标

  看,要教会学生体会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描写环境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本单元,本课教材应完成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其中对比手法的运

  用,体会作者的态度感情,认识资本主义社会里几乎没有人间亲情、友情,只有金钱的现实。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

  2.教学目标

  (1)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2)体会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进一步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作者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运用对比手法成功刻画人物性格。

  难点:悬念的铺排,构思的巧妙。

  二、学情分析

  绝大部分学生对学小说兴趣较大,他们很关注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看过小说之后印象较深的就是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对于小说中的字、词、句,大部分学生不会感觉有难度。这有利于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能力的培养、欣赏水平的提高。

  三、教法分析

  1.整体感知法

  指导学生在阅读小说时,把握主要人物的主要情况,从整体感知小说。

  2.比较教学法

  与《变色龙》比较,抓住人物善变的特点,理解对比手法成功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3.自主讨论法

  让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小说的主题。

  四、学法指导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在分析人物、环境时,要抓住一个“变”字,通过变化的对比,以及与《变色龙》的比较,培养学生比较思维的能力。在分析悬念铺排时,要扣住一个“巧”字,以达到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自主讨论式的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并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感悟文学艺术的美。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新课

  大家还记得我们在初二学过的《变色龙》吗?请同学们回忆——小说中的“变色龙”是指谁?作者为何称他为“变色龙”?

  “变色龙”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善变,在俄国有善变的“龙”,在其他国家呢?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法国作家莫泊桑的《》。

  2.课文分析

  (1)阅读全文,抓住主要人物的变化,并以此概述故事情节,考虑课后练习二。

  学生讨论:本篇小说情节富于变化,跌宕曲折,引人入胜,关键是设置了悬念,构思很巧妙。请找出小说中的悬念,作适当分析。

  (提示:他们一家为什么要每星期天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散步?于勒是个什么样的人?于勒曾是他们的灾星,现在为何却成了他们的福音?他们极其美妙的梦境是否得以实现?为什么?)

  设题目的:以此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巧妙,也引导学生由此入手逐层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找出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分析它们的不同点,说说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设题目的:让学生理解环境描写是为刻画人物形象服务,进而服务于文章的主题的。

  (3)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为此设计如下问题供学生讨论,之后笔答,以此调动每个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①小说刻画的人物主要有哪些?他们的个性特征怎样?菲利普夫妇的言行是怎样变化的?从哪些最具代表性的语句、语段中可以看出?

  设题目的.:理解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②课题《》可否改为《于勒》或《我的父母》或《菲利普夫妇》等等?为什么?

  设题目的:理解“我”对于勒的感情区别于“我”的父母对于勒的感情,以及“我”、菲利普夫妇、于勒在文章中的作用。

  ③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他们的结局怎样?这是由个人性格造成的,还是社会环境造成的?在那样的环境中怎样才能实现发财梦?

  设题目的:以此达到对小说主题思想的理解和归纳。

  3.发散训练

  (1)假如菲利普夫妇在游轮上巧遇的是个发了大财的于勒,他们的言行会是怎样的?请设想一下。用

  150个左右的字完成。

  (2)请以《大千世界》为题,以反映当代人际关系为中心,写一篇课外作文。

设计方案 篇4

  目标:

  1、知道几种常见水果的名称与特征,并会进行简单的装饰。

  2、会用…的…的句式描述水果的特征。

  准备:

  1、拟人化的水果(在苹果上贴五官和四肢,打扮成老爷爷,橘子的一只)

  2、苹果、香蕉、橘子、梨等水果若干。

  3、剪好的五官、四肢,勾线笔、剪刀,彩带、双面胶

  过程:

  一、情景表演:苹果爷爷的生日

  1、出示苹果爷爷:这是苹果爷爷,今天她特别高兴,因为今天是她的生日,等会幼儿好多水果朋友都要来为她庆祝生日。”

  2、出示橘子妈妈:看谁来了,这是橘子娃娃,她第一个来给苹果奶过生日,他说,我是绿绿的`、酸酸的橘子妈妈”祝苹果爷爷生日快乐!”

  二、说说知道的水果

  1、玩游戏隔袋猜物:请小朋友到袋子里来摸一摸,摸了以后说一句好听的话,说说是这样水果的样子、形状或味道,然后再把这个水果娃娃出来。(个别幼儿说出后集体练习,所有的水果摸完后在集体完整练习一次)

  2、猜猜还会有哪些水果会来给苹果爷爷庆祝生日呢(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三、打扮水果:

  1、幼儿自选相应的五官、四肢粘贴在水果上:去过生日要打扮得漂亮一点,可这些水果娃娃都还没打扮呢,怎样打扮呢?(讨论怎样打扮)

  2、交代操作要求:介绍操作材料

  3、说说自己打扮的是谁:要求用一句描述性的话说出这种水果。

  四:给“苹果爷爷”庆祝生日

  1、幼儿扮演水果娃娃,打扮的什么水果就扮演什么水果娃娃。给“苹果爷爷”庆祝生日:扮演什么水果就说一句好听的话:如:我是黄黄的梨宝宝,祝爷爷生日快乐!

  2、分角色练习。

  3、在“生日歌的乐曲声中,幼儿唱唱、说说、互相交流。”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11-11

设计方案11-03

设计方案11-08

经典设计方案12-01

【经典】设计方案07-22

(经典)设计方案07-28

设计方案【精选】07-29

设计方案(经典)08-14

(精选)设计方案08-06

[经典]设计方案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