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

时间:2023-07-03 13:21:56 设计方案 我要投稿

【精华】设计方案模板集合九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设计方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设计方案模板集合九篇

设计方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

  教学重难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

  ⑴出示“潮、浩、沸、涨”等生字,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再口头组词:

  ⑵出示“犹、据、踮、恢”等左右结构的生字,指名读并口头组词。

  ⑶出示“罩、薄、崩、霎”等生字,说说特点。

  ⑷出示

  “闷”:多音字:mēn(闷热闷酒)mèn(闷气闷雷)

  ⑸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板书设计

  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置境引入

  1、播放录像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钱塘江大潮录像的部分内容)

  2、谈话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本,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好吗?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什么?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

  二、联结感悟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里感受到的?默读课文,做上记号。

  3、小组合作学习

  ⑴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⑵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⑶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⑴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⑵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⑶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

  ⑷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些地方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感悟。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

  三、生成新知

  1、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2、通过学习,我们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江大潮呢?

  3、再次播放录像和图片,编写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

  4、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欣赏漫画的头像作品,初步了解漫画的表现手法。

  2、学习漫画夸张的表现手法,能根据自己的面部特征,画一幅有趣的漫画像,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初步概括及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以幽默的心态对待生活,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富有情趣。

  教学重点:了解漫画头像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创作一幅有趣的漫画像。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什么是漫画。

  1、师:(出示李咏的照片)今天,我们的教室真热闹,有这么多爸爸妈妈来做客,老师也请了一位客人,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

  原来是李咏叔叔

  (看过他的节目,来模仿一下李咏叔叔主持的招牌动作。)

  2、师:下面请你在2分钟的时间内用记号笔在纸上快速画一张的李咏叔叔的头像。 学生第一次作业(音乐铃声停时间到)

  师:刚才同学们都画得很认真,很多同学基本上把李咏叔叔的特征画出来了。

  3、师:老师这里有一张画家画的李咏叔叔的头像,你们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画吗? 生:漫画

  师:对,这是一幅漫画家画得漫画,那你知道什么叫漫画吗?

  生:——

  师:漫画是幽默与讽刺的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画出来的事物都显得有趣、滑稽。

  4、师:老师这里还有一幅漫画,大家再来看看,漫画家用了什么方法来进行处理,使漫画形象更幽默、生动呢?(揭示幽默课题)

  生: 夸张

  师: 漫画家运用了夸张、变形的手法,让人物显得更加幽默、有趣。

  (黑板上展示夸张、变形)

  教师总结:

  师:漫画这么有趣,想了解吗?今天,我们也来举行一场幸运52——漫画篇,老师这里有份大奖,在游戏中,如果谁得到枫叶最多,老师就把这份大奖送给他。想得到它吗?那就积极参加吧!

  二、初步介绍漫画的表现特点

  1、找找看

  先请看第一关:找找看,

  画面中出现了四位艺术家的漫画像,我们来看看,他们分别是哪些艺术家?

  你从哪里看出这位是音乐家呢?

  音乐家:头发五线谱、眼睛和鼻子组成一个高音音符、耳朵是低音音符

  这是文学家?请你找一找它的变化?

  文学家:头发是一本打开的书、鼻子是笔、胡子是墨水汁

  这位画家你又是怎么看出来的呢?哪里变化了呢?

  画家:脸型是调色盘、烟斗是一支颜料

  这位数学家有什么特征?

  数学家:眼镜是1、耳朵是2、嘴巴是3、下巴是4、额头是5、鼻子是6、眉毛是7、衣领是8、扣子是9

  师:这四位艺术家的漫画头像哪些地方的运用了夸张和变形。

  生:——

  师:原来这四个漫画头像在脸型、发式、五官上进行了变化。

  (展示)

  2、了解表情

  进入第二关,请看大屏幕:

  抢答题:画面中出现了谁的头像?(三毛)

  分别画了三毛的哪些表情?(喜、怒、哀、乐)

  师:漫画头像除了脸型、五官特点变形夸张之外,表情的生动也很重要。(展示表情) 师:你们看过三毛的漫画吗?知道是谁画的吗?

  师:三毛是张乐平爷爷创作的,他是位造诣很高的艺术家,一生创作了大量漫画,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三毛的原型是来自旧社会的儿童形象,颂扬了在极度凄苦无依困境中,依然意志坚强、乐观、善良、机敏、幽默的“三毛精神”。

  3、模仿夸张、变形的表情

  顺利进入第三关:你看我猜

  听清楚游戏的规则:老师手里有两个信封。信封里面有两个小秘密,请两个小朋友看看里面的.秘密,用脸部表情告诉大家,底下的同学来猜一猜。

  第一个秘密:咬牙切齿

  第二个秘密:扮个“哭”鬼脸

  师:看来不仅表演的同学水平要好、猜的水平更要高。

  同学有没有看清,咬牙切齿的时候五官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

  生:嘴巴、眼镜

  三、教师示范

  老师会画什么呢?

  看,老师画的是什么的?

  老师还要进行添加。

  老师再把它装饰一下。(出示完整的作品)

  四、欣赏学生作品

  来看看小朋友的作品,看看哪里画的比较好?

  五、作业布置

  让我们进入最后一关,请看大屏幕:疯狂哈哈镜

  要求:在彩色作业纸上为自己或为今天在坐的爸爸妈妈画张漫画像。画完了,放到这个疯狂哈哈镜里。

  下面就开始吧!

  六、作业展示

  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在哈哈镜上

  七、作业评价

  教师总体评价:学生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

  八、课后延伸

  现在老师要放大奖了,今天哪个小朋友获得的小枫叶最多,是今天的“幽默大师”来数一数枫叶。颁发奖品

  你的奖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原来是一本《幽默大师》你就是我们的幽默大师,希望同学们永远拥有幽默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学习,快乐地成长。

设计方案 篇3

  学生分析:

  一般特征:

  高一学生处在十六七岁的花季年龄,对于爱情已有朦胧的感知,学习时会有相应的感受。

  入门能力:

  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审美力,能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一首情节跳跃、人物朦胧的诗歌;由于《诗经》年代久远,阅读上会有一定困难,幸好诗歌篇幅短小,借助注释应能扫除字词障碍。

  学习风格:

  学生对于爱情的话题会有发表意见的热情,所以本课的学习不宜教师讲授,而用讨论法来研究人物形象、了解诗歌特点。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设置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2、欣赏纯洁健康的爱情。

  三、知识与技能

  1、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

  2、积累文言字词;

  3、理解诗歌的主旨,读懂人物形象;

  4、了解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和诗歌叙事的跳跃性。

  二、过程与方法

  1、朗读感知课文;

  2、合作探究,情感交流,理解文意,分析形象;

  3、在探究中了解“诗无达诂”的诗歌特点。

  教学重点:

  人物形象的把握和多角度理解诗歌;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情节的跳跃性和从多角度去理解诗歌。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经》;梳理文意。

  1、介绍《诗经》。(略)

  2、听朗读,纠正字词读音。

  3、据课文注解梳理文意。

  4、请学生整理字词。

  再朗读课文,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分析人物性格: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到人物的性格?

  1、探讨男主角的形象。学生讨论交流。

  (参考:“搔首踟蹰”, 心急难耐,又无计可施,是个憨厚淳朴的.小伙子。

  “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是个痴情的小伙子。)

  2、探讨女主角的形象。

  (1)讨论:为什么女主角“爱而不见”?这使你觉得这是位怎样的女子?

  (参考:或者是因为害羞、矜持;或者是因为女的先到了不好意思,故意躲起来制造男子先到的假象;或者是因为调皮,制造一点情趣;或者是因为善于体贴人心,先到了却故意后出现,免得男子有“迟到”的内疚感……)究竟是害羞矜持还是调皮活泼?让男主人公琢磨不透,也让读者琢磨不透,如雾里看花,朦胧绰约,越发引人暇想。

  (2)讨论:女主人公究竟是位怎样的女子?还有哪些诗句可以给我们一些思路?(贻我彤管、自牧归荑:以物传情,未听其语已暗传情,含蓄温婉,聪慧可人。)

  3、这是一段怎样的爱情?

  讨论:(1)讨论:女主人公有没有出现过?

  A、有。下文馈赠物品时出现。

  B、没有。下文馈赠物品只是男子的回忆。

  以上两种意见同学们同意哪种?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这涉及到对诗歌的情节的理解。可作多种假设。一,女主人公走出来了,并且赠送男子彤管,而且两人一面说笑一面散步到了野外,女子又送了荑草。二,这只是男子等待女子的一个场景,因为“爱而不见”,男子“搔首踟蹰”,不知女子心意,于是前思后想,回忆种种情事,以揣测女子“不见”的因由,揣测女子对自己的心意。三,这是三个恋爱场面,感情一步步加深。)

  小结:“诗无达诂”,所以成就了诗歌的朦胧美、含蓄美。这也体现了诗歌情节的跳跃性,需要读者加上自己的想象,把情节连贯起来,于是也就引发了不同的联想,诗歌了就因此而有了无穷的魅力。

  (2)讨论“城隅”的解释:

  质疑:城隅有两种理解,一是“城边角落”,一是“城上角楼”,你愿意取哪种解释?为什么?(为什么课文注解首选的是城上角楼?)

  提示:A、两个见面地点有什么不同?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个地点?

  B、如果是第一次见面呢?会选哪里?为什么?什么情况下会选择角楼?C、根据诗歌的描写,男女主人公的恋爱是“初始阶段”还是“高级阶段”?根据分析,选择哪个地点妥当些?

  D、地点的选择也跟人物的性格有关,什么样的性格会选择什么样的地点?据诗歌的描写,人物性格如何?

  小结:一词“两解”甚至“多解”,无“定解”,留给读者较大的想象空间,使诗歌朦胧而耐人寻味。

  四、诗歌的表现手法。(直接传授)

  1、重章叠句的形式的表达效果达既加强了诗意的表达达又层层拓展诗境拓增加了抒情效果;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琅琅上口,有音韵和谐之美。

  2、《诗经》“三义”,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来写?(直言其事,赋。)

  五、作业(拓展迁移)。

  1、同学们还接触过《诗经》里写爱情的诗句吗?

  (“关 关 雎 鸠, 在 河 之 洲, 窈 窕 淑 女, 君 子 好 逑…… ”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琼瑶把《蒹葭》改编成一首曲子,邓丽君把它唱红了,听过吗?请你欣赏一下。(出示歌词)请同学们也把这首《静女》改编成现代歌词,也就是写成一首现代诗歌,注意要体现出诗歌体裁的特点,体现出意境之美和音韵之美。会谱曲的同学最好能同时谱上曲子。

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3、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和倾听能力,并在学习活动中渗透一定地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教学重点: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学具准备:一人一张光盘,一把直尺。同桌一份活动物品(2枚一分硬币,一枚一元硬币,2张识字卡片,一块磁铁,一颗象棋子),一张记录表。

  教学预设:

  一、引入

  1、估计老师有多高?说说怎么想的?

  2、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我们在测量哪些物体的时候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3、测量书本的宽度,是多少厘米?

  4、看来书本的宽度不是一个整厘米数,要想比较准确地知道数学书的宽度,就要用到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课题,齐读。)

  ( 从估计老师的身高入手,引导孩子们回忆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有趣而自然。并通过孩子们自己测量发现书本的宽度不是一个整厘米数,体验到需要一个比它更小的长度单位,由此明确了学习毫米的必要性,简单而深刻。)

  二、展开

  (一)认识毫米

  1、1毫米有多长呢?请大家观察自己的尺子,找一找哪到哪是1毫米长呢?

  2、电脑演示放大的直尺,认识1毫米的长度。

  3、1厘米中有几个1毫米呢?请大家拿起铅笔用笔尖点着数一数。(板书:1厘米=10毫米)2厘米呢?5厘米呢?10厘米呢?

  4、画出1毫米的长度。对1毫米长的线段你有什么感受?

  不用尺子画1毫米,同桌检验,并马上修正。

  5、我们生活中有没有长度、宽度或者厚度大约是1毫米的物品?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起点,让孩子们先尝试着自己在尺上找一找1毫米,然后引导孩子自己发现厘米和毫米的关系,通过找一找,点一点,数一数,画一画,说一说一系列活动初步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

  (二)感受1毫米、几毫米的长度。

  1、测量光盘的厚度,看看够不够1毫米?

  请大家像老师这样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夹住光盘,慢慢地把光盘抽出来,两个手指之间的这条小缝的高度大约就是1毫米。看着这条小缝,看着这个1毫米,你有什么感受想说的吗?

  (设计意图:在初步建立毫米概念的基础上,让每个孩子们通过光盘用手来感受1毫米的厚度是直观而有效的。通过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进一步强化了1毫米的概念。)

  2、如果老师要大家比划出2毫米的.厚度,你们打算怎么做?4毫米呢?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讨论,得出把2张光盘叠加就是2毫米的结论,初步感受了单位累加的数学思想,同时也让孩子们对几毫米的长度有了初步的体验。)

  3、小小估测员:

  a、请大家估计一下,你们觉得那样物品的厚度最接近1毫米?你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概念后,给予学生充分比较的材料,让他们从中找出厚度最接近1毫米的物体。学生经过讨论后发现可以借助光盘的厚度进行比较,使他们感受到估计时需要先建立一个估的标准,同时感受比较、用已知来探求未知的重要数学方法和思想。)

  b、借助光盘我们认为1分硬币的厚度最接近1毫米,那么其它物品的厚度分别是几毫米呢?你们也能估计一下吗?(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设计方案 篇5

  摘要:太阳能电动飞机是一种环保、节能、高效的新型航空器,前景广阔。太阳能电动飞机技术难度极大,但相关技术的带动效应很大,能够有力推动航空技术发展。本文进行一种小型太阳能无人机的初步方案设计研究,内容包括布局设计、气动力设计和分析(翼型和机翼)、重量估算等。联翼布局能够与小型太阳能无人机很好匹配,但气动力和结构分析复杂,方法上还有待完善。

  关键词:太阳能无人机;电动飞机;方案设计;联翼布局

  前言

  太阳能电动飞机(简称太阳能飞机)采用太阳能—电能作为推进能源,具有很多优点,包括:高效节能、环境友好,可以实现零排放;噪声和振动水平极低;理论上可实现无限航时飞行。太阳能电动飞机的气动力设计要求比常规动力飞机苛刻,要达到极低能耗和极高效率,CD很低,而CL3/2/CD很高。同时,电动飞机巡航速度较低,特征尺寸(弦长)小,飞行雷诺数低,因此气动力设计难度大。高空长航时(HALE)飞机飞行环境复杂(密度、温度、高空风等),大翼展机翼的气动弹性问题难解决,气动力设计难度更大。太阳能电动飞机机体结构技术难度极大。设计上要求重量极轻,而超大尺寸/大挠度机体、大展弦比/大面积机翼、电动力系统部件(如太阳电池)集成安装等都不利于结构设计。需要创新结构和材料技术。总之,太阳能电动飞机技术难度极大。发展太阳能电动飞机技术能够有力推动航空技术发展,有鉴于此,同时看到太阳能电动无人机的发展潜力,因此开展了小型太阳能电动无人机的初步方案设计研究工作。

  1布局设计

  结合考虑,我们在方案设计中决定采用另一种布局形式——连翼布局。使用两副机翼前后布置,前翼后掠,后翼前掠,两翼翼尖处相连接。

  2翼型选择

  这里选择专为高空长航时无人机设计的`高升力翼型FX63-137,翼型厚度13.7%。FX63-137的低阻区较大,且很平缓。可用升力系数很高。

  3机翼设计

  (1)前翼:翼展8m。弦长400mm,从翼根到翼尖等弦长。后掠角14°。(2)后翼:与前翼参数相同,翼展8m。弦长400mm,从翼根到翼尖等弦长。后翼前掠角14°。(3)太阳能电池单元布置选用太阳能电池单元尺寸为125*125mm,在前后翼面上方两排布置,按现有机翼面积可以布置240片。本方案前翼后掠、后翼前掠,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升力线斜率,因此有必要对气动特性作进一步分析。方案分别对前掠翼、后掠翼进行气动特性计算,并与等弦长和展弦比的平直翼作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平直翼的升力线斜率最大,为0.0936。后掠翼和前掠翼的升力线斜率稍小,分别为0.0909和0.0911,但差别很小。但在阻力方面,却是前掠翼阻力较小,平直翼次之,后掠翼较大。从升阻比曲线也可以看到这个趋势。由于后掠角和前掠角比较小,实际的影响并不大,几种参数的三条曲线都比较接近。因此,从计算结果来看采用连翼布局的气动效率与单纯的直机翼相比差别不大,在气动方面不会有明显影响。另外,由于在前后翼翼尖处有端板连接,可以减小翼尖涡的影响,实际上可以起到增大升力和降低阻力的作用,也就是说,气动方面还有潜力。

  4全机气动特性

  全机构型基本等于前后翼相加,但由于前后翼的干扰,因此全机的气动阻力有所升高,升力降低,全机升阻比下降。计算结果为:全机最小阻力系数:CDmin=0.027;最大升力系数:CLmax=1.6;最大升阻比:Kmax=27;最大功率因子:(CL1.5/CD)max=23;设计升力系数:CLdesign=0.9。

  5重量分析

  结构重量:根据前期的经验,翼展8米的类似结构的无人机全机结构重量为4~5kg,因此,本方案取结构重量等于5kg。太阳能电池重量:目前能买到的太阳能电池单元重约10g(裸板,面积125×125mm),加上封装和连线,约为18g。本机安装240片电池单元,总重4.4kg。动力系统重量:初步选用DUALSKY公司的XM5050EA-10无刷外转子电机,单个重281g,加上螺旋桨、连接件、电线和电调,单个重量约为350g。本方案配置4台电动机,总重1.4kg。二次电池:本方案的二次电池仅作应急用,重量2kg,可以提供500Wh的能量。其他:包括飞行控制、机载设备、航电系统等,总重600g。综上,总重为13.4kg。重心位置:全机重量基本均匀分布,前后翼的中心位于几何中心位置。通过机内设备调节使重心位于距离前翼跟弦前缘1.0m的位置(全机焦点位于1.04m处),具备并不过分的静稳定性.

  6方案总结

  总体参数前翼:翼展8m;跟弦弦长400mm;跟梢比1;后掠角14°;上反角2°;面积3.2m2。后翼:翼展8m;跟弦弦长400mm;跟梢比1;前掠角14°;上反角0°面积3.2m2。全机长度2.4m全机高度0.5m重量13.4kg重心位置距离前翼跟弦前缘1.0m全机焦点距离前翼跟弦前缘1.04m巡航速度10m/s飞行高度3000m

设计方案 篇6

  摘要:以西安某基坑工程为例,根据该工程的地质条件,阐述了具体的基坑支护方案,并总结了支护选型的创新点,指出该工程支护施工既节约了工程造价,又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为黄土地区基坑支护设计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基坑,支护方案,围护结构,锚索

  1工程概况

  随着国家基础建设的加快,城市用地空间的紧张,目前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特别是超高层的建设带来的超深基坑也越来越多,仅西安目前规划或在建的超高层就超过30栋,本工程作为西北地区少数已建设完成的超高层(高度约270m),目前基坑已回填,其深基坑支护设计为后续众多深基坑工程提供借鉴。项目分为超高层、裙房及地下车库,超高层地上58层,裙房地上3层,地下室均为-3层。超高层、裙房、地下车库(地下室)采用整体开挖方式。±0.00相应绝对标高为412.40m,超高层基坑底标高-19.30m、裙房及地下车库基坑底标高为-7.5m,-17.3m。基坑南北长167.65m,东西宽96.0m。

  2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2.1场地位置、地形与地貌本工程场地地形较平坦,地面标高介于412.08m~412.83m之间。地貌单元属黄土塬前的一级洪积台地。2.2地层结构及岩性描述根据钻孔揭露,现将基坑开挖及降水影响深度范围内地层描述如下:①层人工填土:该层由杂填土①1和素填土①2组成。该层一般厚度0.60m~3.80m,层底标高408.50m~411.90m。②层黄土状土(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中密,稍湿。层厚3.20m~8.20m,层底标高403.05m~406.44m。③层黄土状土(粉质粘土):褐黄~灰褐色,可塑,中密,稍湿~湿。不具湿陷性。层厚3.50m~7.80m,层底标高398.13m~400.57m。④层黄土状土(粉质粘土):褐~红褐色,可塑,中密,稍湿~饱和。层厚2.70m~5.40m,层底标高393.71m~396.63m。⑤层黄土状土(粉质粘土):褐黄~黄褐色,可塑,中密,饱和。层厚7.70m~12.60m,层底标高383.03m~386.27m。2.3地下水本场地地下水分为上层滞水与潜水,上层滞水稳定水位埋深为9.20m~10.40m,潜水稳定水位埋深为16.05m~17.40m,地下水位年平均变幅约为1.5m。

  3设计计算参数

  计算选用的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

  4基坑围护结构选型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及现场踏勘情况知:场地南侧、西侧紧邻市政道路,基坑底口距道路围墙5.0m~6.0m;场地北侧为后期用地,现有2层临建,距基坑底口线约8m;场地东侧紧靠正在施工的建筑物,基坑底口距建筑物地下室外墙约4.5m,东侧建筑物基础埋深12.0m,由于东侧建筑物拟在20xx年投入运营,届时超高层与东侧建筑物间消防环道必须保证畅通、安全使用。鉴于此,初步选用以下支护方案,具体如下。4.1基坑南、西侧支护方案场地南侧、西侧紧邻市政道路,基坑底口距道路围墙5.0m~6.0m。基坑南侧、西侧采用下部锚拉桩,上部土钉墙的支护方案。由于上层滞水埋深9.20m~10.40m,且根据东侧建筑物基坑施工情况知,上层滞水排泄不畅,在坡面产生滞水外泄,对土钉墙稳定性会产生不利影响,为避免上层滞水的影响,上部土钉墙底标高放在上层滞水水位线以上约2.0m,且道路荷载影响范围在基坑-7m以下,综合考虑即土钉墙支护高度7.0m,下部10.3m,采用对滞水敏感性及变形控制较小的锚拉桩体系支护。基坑南侧、西侧支护方案如下上部7.0m土钉墙放坡坡比1∶0.3,布置四层土钉,间排距1.5m,第一、三、四排土钉长度均为6.0m,第二排土钉长度为9.0m,土钉墙面层网筋为?6.,网筋铺设完成后喷射C20细石混凝土厚80mm。下部采用桩径800mm护坡桩+3层预应力锚索,护坡桩及锚索水平间距1.5m;护坡桩长21.5m(23.5m),桩顶设置500mm×800mm冠梁,护坡桩主筋16Φ25,螺旋筋?,加劲筋,冠梁主筋12Φ18,箍筋层锚索均长25m,采用3束15.2钢绞线,如图1,图2所示。4.2基坑北侧支护方案基坑北端头有宽7.2m条带挖深7.5m,紧邻挖深7.5m条带部位基坑挖深17.3m,为了保证基础施工作业面及尽量避免施工相互干扰,且保证基坑出土正常,将外坡道设置于此,此部分选用上部0m~7.5m深基坑采用土钉墙支护,并将挖深7.5m条带延伸至基坑西边线,下部9.8m~17.3m采用锚拉桩支护,锚拉桩与土钉墙坡脚间留出7.2m宽平台。基坑北侧支护方案如下:上部0m~7.5m深基坑采用土钉墙支护,土钉墙放坡坡比1∶0.3,最深处布置四层土钉,水平间距1.5m,竖向间距1.6m,由上至下,第一、四层土钉长度均为6.0m,第二、三层土钉长度为9.0m,土钉墙面层网筋为?6,网筋铺设完成后喷射C20细石混凝土厚80mm。下部采用桩径800mm护坡桩+2层~4层预应力锚索,护坡桩及锚索水平间距1.5m;护坡桩长19.5m~29.5m,桩顶设置500mm×800mm冠梁,护坡桩主筋根据锚拉桩高度不同分为14Φ25,16Φ25,20Φ25,螺旋筋?,加劲筋,冠梁主筋12Φ18,箍筋?;锚索采用3束15.2钢绞线,长度依据锚拉桩高度不同而不同。如图3,图4所示给出护坡桩桩顶伸到地面断面图。4.3基坑东侧支护方案场地东侧紧靠正在施工的'东侧建筑物,基坑底口距东侧建筑物地下室外墙约4.5m,东侧建筑物基础埋深12.0m,由于东侧建筑物拟在20xx年投入运营,届时超高层与东侧建筑物间消防环道必须保证畅通、安全使用。超高层与东侧建筑物间消防环道恢复时,初步考虑采用框架柱体系或箱式回填处理,若采用箱式回填,由于回填土体荷载较大,对支护结构压力较大,不利于投资控制。本次支护结构设计时假定消防环道恢复时采用框架柱体系,框架柱体系荷载暂按采用桩径800mm护坡桩+1层预应力锚索,护坡桩及锚索水平间距1.5m;护坡桩长11.5m,桩顶设置500mm×800mm冠梁,护坡桩主筋14Φ25,螺旋筋?,加劲筋,冠梁主筋12Φ18,箍筋?;锚索长25m,采用3束15.2钢绞线,如图5,图6所示。

  5本项目支护选型分析及创新点

  根据地勘报告,场地的土质在西安地区偏好,有较好的自立性,基坑上部采用土钉墙支护形式,对节约成本加快进度是有利的。上层滞水埋深-9.20m~-10.40m,且根据东侧建筑物基坑施工情况得知,上层滞水排泄不畅,在坡面产生滞水外泄,对土钉墙稳定性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上部土钉墙底标高放在上层滞水水位线以上约2.0m,即土钉墙支护高度7.0m左右是合适的。在与东侧建筑物相邻一侧对这个部位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思路,可以减载,还可争取利用空间。如果不利用该空间,可以考虑采用板桩锚拉体系,锚杆直接生根在东侧建筑物的楼板和墙交接部位,利用此方向刚度大的特点,为支护结构提供可靠的锚拉力。

  6项目意义

  1)本项目为西北当时在建高度最高超高层项目,且目前已建成,项目为西安市重点工程,参观、考察人员到场比较频繁,本工程采取优化设计给建设方减少支护施工造价超过50%,对西北黄土地区超深基坑支护起到借鉴作用。2)本项目开启了我院深基坑支护业务承揽的新局面,项目配合及工程成果深受合作方好评,为顺利承接其余类似项目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设计方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发现磁铁都有不同的两端,磁铁间存在相吸、相斥的有趣现象。

  2、能用较恰当、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3、学习实验记录的'方法。

  活动准备

  1、长条形磁铁、环形磁铁各17块,柱形、园形、 蹄形磁铁各一块,、纸盒16个、纸板一个,小汽车与幼儿人数相等;

  2、集体记录表一张,幼儿记录表16张,记号笔17只,√ ×标记各一。

  活动过程

  一、魔术表演,激发兴趣。

  二、尝试操作,发现并提出问题。

  三、大胆猜想,学习记录方法。

  四、探索记录,验证猜想。

  五、再次操作,进一步感受有趣的磁力现象。

  六、游戏:奇妙的小车。

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的巩固珍惜时间的意义,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会抓紧时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题

  师:我们都知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条谚语,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回去进行了抓紧时间的实践,实践后,同学们有经验,也有新问题,今天这节晨会课,就请大家进行交流,围绕的题目是:学会抓紧时间(板书)

  (二) 谚语格言交流

  师:上次我布置大家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谚语和格言,现在大家把搜集的内容来交流一下。

  生:交流珍惜时间方面的谚语、格言。

  (三) 问题交流

  师:大家都知道珍惜时间的重要性,但要抓紧时间并不容易,你们平时碰到过这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吗?

  学生发言。

  甲:下午出黑板报,不知不觉四点多了,还没出好。

  乙:做值日生做作闹闹,不一会儿天就黑了。

  丙:回家作业不多,却到晚上还没做完。

  师:刚才几个同学都为时间白白溜走而可惜。那么,时间究竟溜到哪儿去了呢?

  师生共同寻找原因。

  (四) 经验交流

  师:大家已经找到了时间白白溜走的原因,那么,怎样才能抓紧呢?我知道班上不少同学有好经验,现在请他们来交流一下。

  生一:我们出黑板报前,先把资料、报头、图画都找好,排好版面,左边一半先抄写,右边一半先画图,再交换。出黑板报时专心致志,结果只用一小时就出好了。

  师:这个经验告诉我们:事先准备做得好,计划安排要周到。(板书并齐读)

  生二:我们做值日生前先明确分工,工作是集中注意力不嬉闹,比比谁扫得又快又干净,这样教室很快就扫完了。

  师:这个经验告诉我们:集中注意力最重要。(板书并齐读)

  生三:有一次放学,同学对我说,今天功课不多,先去逛商店,玩电子游戏机。我说先做完功课再玩,一路上没停留就回了家,抓紧时间复习、做功课,做完功课再去找同学玩,我觉得玩得特别痛快。

  师:这个经验告诉我们:要抓紧时间,就要不受影响和干扰(板书并齐读)。刚才三个同学的交流,正好解答了前面三个同学提出的问题。但是各人情况不同,有的工作忙,有的活动多,有的住得远,这就需要利用零星边角时间,那该怎么做呢?下面再请几位同学交流。

  学生交流:

  (1)路远要乘车回家的,利用等车时间背书。

  (2)生日那天客人多,抓紧客人来前把作业做完。

  (3)活动多,回家晚,利用睡前洗脚时间听英语录音……

  师:这些经验告诉我们:“边角”时间巧利用,学习工作效率高。(板书并齐读)

  (五) 小结

  师:我们把交流的经验归纳成板书,而板书连起来又是一首儿歌,现在大家齐读两遍,把它记住,让它成为督促我们抓紧时间的好伙伴!

设计方案 篇9

  【设计思路】

  数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是因为它的渺小、不起眼,往往不能引起大家的注意。为了引导幼儿发现数字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体验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幼儿认识和探索数字的兴趣,学会用数学知识、经验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开展了这次活动《数字的妙用》。

  【活动目标】

  1、发现周围世界中处处有数字,体验发现的.乐趣。

  2、知道数字与自己生活有密切关系。

  3、尝试用符号或绘画的形式进行记录。

  【活动准备】

  寻找、收集、生活中的各种有数字的物品,布置在活动室里。0—9的数字卡。幼儿绘画纸每人一张,彩笔每人一致。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 教师以儿歌形式导入,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1像铅笔细高挑,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称菜,6像哨子吹口哨,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遭,9像勺子来盛饭,0像鸡蛋做蛋糕。

  教师出示数字卡,教幼儿认读0—9的数字,加深幼儿的印象。

  二、请幼儿到事先布置好的物品中寻找数字,并思考数字在物品上表示的意思,体验发现的快乐。

  幼儿在物品中寻找数字,并互相交流物品上数字的意思,教师巡回灵活指导。

  请幼儿说说你发现了哪些物品上面有数字?(如:温度计、日历、钟表、弹簧秤、尺子、书、电话、遥控器……) 物品上面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有的表示温度、有的表示几月几日、有的表示时间、有的表示重量、有的表示长度、有的表示页码……) 除了这些物品外,你还发现哪些地方有数字?(如:车牌、广告牌、十字路口、救护车、运动服、银行门口、……)

  三、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让幼儿了解数字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用途、表示的意思也不一样。

  车牌上的数字:就是车牌号,就像人的身份证。便于交警叔叔对车子进行管理。

  电话上的数字:就是拨打电话号码用的。当我们需要与别人取得联系时,就可以根据他的号码按下电话上的数字键,电话就打通了,非常方便、快捷。

  钟表上的数字:就是告诉我们几点,根据时间去干自己的事情。 教师小结: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除了可以表示数量,还可以表示号码、次序、日期、时间、价格等等。有了数字,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就会很有序、方便、准确。

  四、请幼儿说说生活中哪些数字对我们小朋友来说很重要,我们必须记住它。

  如:父母的电话号码,一些经常用到的特殊号码110、120、119等。

  五、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记录生活中的数字,进一步感知数字与自己生活有密切关系。

  幼儿进行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11-11

设计方案11-03

设计方案11-08

经典设计方案12-01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3-09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 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02-08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11-11

教学设计方案02-28

实用的设计方案10-08

教学设计方案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