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闹房酒散文

时间:2021-04-26 11:02:57 散文 我要投稿

家乡的闹房酒散文

  与莲花和湘东茶陵交界赣西的一个小山村是我的老家,这里的乡亲们世代相传这样一个习俗,即同村人谁家娶媳妇,在新娘迎进新郎家的第一天晚上,一定要请乡里同姓的兄弟们喝一回酒,这酒就名之为“闹房酒”。

家乡的闹房酒散文

  “闹房酒”是奉送的,新郎家事先并不发出请柬、帖子,只是快到傍晚的时候,派人在村子里走一圈,手执一面大铜锣,一边走一边敲,一边拉高嗓门拖着长声喊道:“×××今天讨老婆(娶媳妇),一家一个,请到×××屋里喝闹房酒啰。”听到这样的吆喝,同姓同族的兄弟们也不客气,大概不到半小时都聚集到了指定的地方,各自入席喝酒。酒席上的菜肴数量有限,但酒水和大米饭是敞开供应的,主人让大家划拳行令,吃饱喝足,希望客人最好带有几分醉意,才能把新郎家闹腾得热呼呼暖烘烘的。

  热热闹闹,欢声笑语,一片喜庆祥和,主人才高兴。

  顾名思义,喝了“闹房酒”是要帮着闹新房的,喝酒是免费的,闹洞房则是义务。闹房,先前是连闹三晚上的。这三天里,同宗的兄弟们,可不分长幼让新娘说唱捧逗,尽情笑闹,也可惹弄、撩拨新娘取闹。古时闹房,还有叠罗汉的习俗,即一层层压在新娘身上,带有人类早期野蛮群婚的遗风。客家人认为,洞房不闹不吉祥,越热闹越好。为什么要闹房呢?据说闹房源于一个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皇帝到民间微服私访,路上见一乘花轿迎亲,但后面紧跟着一个鬼怪。他担心这一家会出事,就乔装成乞丐尾随而去,果然发现鬼怪躲在洞房里准备作祟,他便招来几个留宿的亲朋到洞房里喝酒谈笑,终于把鬼怪撵走了。第二天他要走了,从此就定下了娶亲必闹新房的规矩,一直流传至今。

  到我小的时候,早已经简化成只在新娘进门的第一个晚上闹房了。把新郎家的气氛搞得喜庆而热烈,是喝“闹房酒”的人必须要做好的事情。来喝“闹房酒”的,无一例外的都是一些嘴上没有毛的后生小子。上了年纪的人不会去,有了孩子的人也少有去的。我想,当中的原因可能是作为比新郎长一辈的叔伯们,不好给小字辈开这种洞房里的玩笑。“闹洞房”这个任务,就留给了那些嘴上没长毛,天不怕、地不怕的后生仔们。他们青春、阳刚,鬼怪见了都怕,由他们去完成这个尽情闹房、驱鬼除邪的任务最为合适。他们既有这个兴趣,也有这个激情和精力。不过,后生小子们要见习并传承这种“乡土文化”,若全是嘴上没毛的后生小子是闹不出什么名堂,玩不出什么花样来的,要热闹,要传承,还是得有一些“过来人”才行。以我的观察,闹房时好像从来就不缺“过来人”,那些结过婚还没有孩子的,以及以前被新郎闹洞房时难为过的人,执意要来“报复”难为新郎一番,这些人闹洞房经验丰富,花样百出,既能把场面弄得热热闹闹,又能把新郎、新娘搞得羞涩、尴尬,还能把众人逗得哈哈大笑,乐不可支。

  小的`时候,我也很爱去喝“闹房酒”的,傍晚一听到有铜锣声,就知道有这种好事了,邀上邻居的小伙伴,给父母讲一声就走了。我爱去,但意不在酒,我从小就不会喝酒。爱去是因为想看热闹,而且还有许多可口的好菜吃。乡下喝“闹房酒”,都是毛头小子,是没有多少规矩好讲的,一个个坐上酒桌就斟酒劝酒,划拳行令,大块朵颐,吆五喝六。酒喝光了,就喊“拿酒来”,菜上慢了,就叫“上菜来”。如此喊喊叫叫,成何体统?然而,新郎家的人却很高兴,因为来的人越多,喊叫得越厉害,气氛就越热闹越喜庆。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主人便十分地满意。这种场合是不兴斯文的,如果大家都斯斯文文,悄然无声,这新郎的洞房如何能“闹”得起来。但这种“乡土文化”的传承,似乎已经溶进了后生小子们的血液里了,不要说平日里调皮的,就是平时看上去话不多的后生仔,每到这种场合,一个个都能大胆放开,自由发挥,尽兴闹腾,把新郎家闹得热热闹闹的。

  小的时候我觉得闹洞房挺有意思的,但多是跟在后面当当看客,我很爱看大哥哥们带着几分醉意,让新娘子点烟、吃糖、喝交杯酒,让新郎抱起新娘去摘可用绳子拉升吊在高处的花,这几乎是一个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新郎使劲抱起新娘伸手快要摘到花的时候,绳子又把花向上拉伸,如是多次,忒逗人开心,有时候还有其它一些恶作剧的花样,新娘子逗得明明心里有气,但在这个日子这种场合又不能发作,还得强作欢颜,微笑待客,得让大家高高兴兴的,这实在是当众测验新娘子的耐心和智慧。如果新娘子耐不住这样的闹腾,当时就会生气,搞得大家很扫兴,这免不了日后就要受到指责。以后我的新娘子会怎样,会不会因为同族的兄弟们来闹洞房而生气?我曾经这样傻呼呼地担心过。

  后来,我因为找了一个河北唐山籍的姑娘,不在乡下的老家结婚、办酒,同族的后生仔们也就无法给我闹洞房了,自然我也免去了怕新娘子生气的担心。但是,我曾经喝过许多同族兄弟的“闹房酒”,而他们却没有喝过我一滴酒,这是最令我遗憾的。即便现在我和妻子快要庆祝我们的银婚纪念了,每每想起这件事,我的心里就有一种觉得很对不起同族兄弟的歉疚。如果我的年龄相近的兄弟们都像我一样,这种世代相传的有着浓郁“乡土文化”特色的“闹房酒”,不就要失传了么?

  当然,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从家乡来福建打工的小侄子告诉我,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的“闹房酒”也已今非昔比了。我小的时候,“闹房酒”喝的都是自己家里当年的家酿水酒,都是上八道菜,大概取“长发其祥”中“发”的谐音吧。而如今有南下北上打工,赚了一点钱的,有做生意、搞工程发了一点财的,那“闹房酒”就办得阔绰了。会喝酒的,瓶装的白酒、红酒和自制的水酒,可以随意喝,不会喝酒的,也有易拉罐饮料享用。菜已经不是八道,而是十道、十二道……小侄子对我谈起家乡的“闹房酒”来,总是眉飞色舞的,津津乐道,看得出来,他对我们老家乡下的“闹房酒”有着与我一样的深情。哦,家乡的“闹房酒”,愿你在那块生生不息的土地上世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