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姥姥和移民的散文

时间:2021-04-14 08:54:17 散文 我要投稿

奶奶姥姥和移民的散文

  奶奶没文化,大字不识一个。

奶奶姥姥和移民的散文

  没文化的奶奶性格开朗,几乎人见人爱。母亲19岁,初嫁了,家务活计统统拿不下。第一次擀饺子皮,母亲说:“心虚,没干过,不会弄,弄得不好,生怕你奶奶骂。”奶奶看见了,说:“没事,薄点厚点没关系,做上几次就好了。”

  苦孩子出生的奶奶干活很利索,对于母亲的木讷,奶奶却也并不责怪,也并不多说。

  移民的时候奶奶人到中年,也就40多岁,移民来到安区,日子苦巴巴。奶奶到了晚年,身体也垮了。没有文化、不关心世事的奶奶,常常给她的大孙子说些心里话,奶奶说:“哎,如果没有移民,咱家的光景,早都过成了啊!”

  奶奶这样说,并非红嘴白牙没有根据乱讲话,因为移民前,爷爷是农场的兽医,做兽医的爷爷,是能人一个。

  能人爷爷,年轻的时候不安分,据说参加过一贯道。一贯道究竟是个啥,我不甚了了,父亲却因此受到牵连,多年入不了党。爷爷自己虽然少年的时候不安分,到了自己的儿子身上,却希望孩子们安安分分,不问政治。

  爷爷不让他的儿子们上学,态度很坚决。爷爷让他的儿子们学门手艺,毕竟艺不压身,有手艺的孩子肯定饿不着啊,爷爷这样想。于是12岁的父亲,就被爷爷送出门去学手艺,不做别的,就学做兽医。

  移民之前,我的故乡叫朝邑,坐落在渭河洛河边上,哪里土地肥沃,百姓富裕,富裕的老百姓,自然多半家里有牲口,牲口多了,兽医自然用处多多。

  移民前夕,除了爷爷在农场做兽医,父亲也已经给附近好几个村庄实行了看病包干。农人之间,看病不一定给钱,庄稼丰收了,常常换算成庄稼,于是奶奶眼见,儿子长大后,家里开始变得吃喝不愁,日子一天天在好转,眼见就要迈入富裕者的行列,这时候,移民了!

  哪里贫瘠,哪里就是移民的家!作为一个后来者,又能怎样呢?纵然这样,我们依然要感谢众多的三秦儿女,他们用有限的土地,接纳了来自库区的几十万移民。

  当然也有移民宁夏的,那是一部更加惨痛的迁移史,容我此处暂按下不表吧。

  移民的时候,干部们动员时讲:“迁一户保万户”,干部们还用农民最容易接受的最普通的礼尚往来理论,给农人们说:“你想想,有一百户、一千户甚至一万户因为你的搬迁而受益,大家怎么可能不感激你、不报答你、不帮助你?你再想想,你一户人家的日子有那么多人帮衬着,怎么可能过不好、过不红火?”

  然而,大部分的移民,通过搬迁,却真的成了光景不如人的`穷光蛋,好多人,几辈都翻不过身。奶奶的好日子梦,直到她临终前,也都没有实现。

  老年的奶奶,瘫痪在床,每顿只能吃小小一碗汤面,饭都吃不饱,哪来的钱看病?所以,常常整夜的咳,头疼欲裂的时候,就吃止疼片,而止疼片的副作用,对奶奶的身体也只能造成恶性循环。

  奶奶性格爽朗,虽然对移民一事心理有她的看法,但并不常说,而姥姥,就不同了。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姥姥是个地主婆,尽管说起来,这个地主婆的日子甚是恓惶。

  姥姥是个穷孩子,少年的时候就早早没了娘,姥爷在家里排行老三,很能吃苦耐劳。

  太姥爷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撑持一个家,他老人家见多识广,给家里开设了油坊,于是就有了一点点钱,用这点辛苦钱,买回来一点点地,当年划分成分的时候,就被划成了地主。可是有谁知道,这个地主家里,也竟然是常常揭不开锅,姥姥作为一大家人的主厨,最得意的事情,是如何用一把挂面,喂饱十几个人的胃,如何把大家哄上坡,关于做饭如何又俭省面子上又不是那么难看,姥姥的理论,简直是一套又一套。

  到了我上小学,有近两年的时间,吃住在姥姥家,看我吃饭慢条斯理、细嚼慢咽,姥姥很是忧愁,常常对我说:“你这个样子,将来找个妯娌多的家,怎么可能吃得饱呢?”现在想想姥姥的话有些可笑,但在姥姥的年代,却是一个严肃的话题,没有半点搞笑的成分在里面!

  关于移民的话题,我听的最多的言谈来自姥姥。

  姥姥说起她的故乡,干瘪的脸上就常常有了血色,姥姥述说她怎么不愿意走,怎么当面看自己的大院被强拆后而轰然倒下。

  从字里行间来看,姥姥属于搬迁中觉悟低下的“坚守党”,死守着自己的家乡,无论如何不愿意走,姥姥如今已经归西,当年的我也没有兴致对姥姥的话题刨根问底,如今自己揣摩,大概也能明白些姥姥当年的心理。

  因为姥爷,过早的把自己的身躯埋在了那片土地,守寡一生的姥姥,自然不愿忍心离去吧。

  移民的话题太大,即使我有心,却也无能无力去驾驭这个话题。然而我的至亲的最后结局,我却有能力罗列在这里:

  我的奶奶,死在了安区,如今她老人家的坟,孤零零地矗立在那一方土地;我的爷爷,二度搬迁中返回了库区,如今,算是叶落归根埋在了库区。

  我的姥爷,他的坟墓在移民迁往安区之时早已被平整为土地,也可能被曾经的水淹了去,如今,早已是不见踪迹;我的姥姥,老年跟随我们一家返回了库区,如今埋在了这片黄沙地。

  移民们,经过多年的纷争,算是最终返回了库区,然而,我的姥姥,却没有了丝毫的惊喜,她说:“这不是我的故乡,不是我曾经的土地。”

  是啊!曾经的故土,肥沃;如今的土地,贫瘠!曾经的渭河与这片土地的人民,相安无事互惠互利,如今的渭河,动辄翻脸涨河,一道道的大坝修起,一片片的土地盐碱化,而父亲,更是把自己的生命葬送在了修建新家园的路途之上。

  移民返回库区后,父亲是村长,弥留之际的住院时间,只有区区三天,病榻之上的他,使劲说胡话:“快,快去坝上”,那是1993年的春天,大坝还在修建当中。

  为着父亲的早逝,我常常痛恨移民这件事。假设没有二次创业,假设没有过度劳累,父亲,何至于会看不到自己的女儿出嫁?父亲,何至于会无缘见自己的外孙女儿们一面?

  有个朋友,做水利的,有次跟他聊起三门峡水库,他说:“对陕西人民而言,当然是弊大于利。”另外一个做水利的朋友,提起三门峡,直接用了“害人”的字眼。

  然而,这样一个耗资巨大的工程,上马了;几十万移民的血泪,就这样在历史中定格了,谁为他们的血泪埋单?谁为他们生死两处的现状流泪?

  我可怜的祖辈们,你们用自己的性命、用自己的生离死别为这个国家付出过,而你们,却并没有得到什么!你们的一生,普通平凡、渺小如一粒沙,然而,谁又敢说你们不伟大?

  令人欣喜的是,对于移民的付出,国家最终还是注意到了。国家现在有一项政策,对于因为修建三门峡水库而移民的那批人以及他们的还在依附土地而生存的儿女,每月给每个人有了专门的补贴,虽说只有区区六十块,但对移民们来讲,却已经觉得很温暖。只是可惜,我已经故去的奶奶和姥姥,作为移民的最大受害者,她们,自始至终,却什么也没有得到!

【奶奶姥姥和移民的散文】相关文章:

我的姥姥和奶奶作文07-25

我的姥姥和奶奶作文750字10-07

我和奶奶的恩怨现代散文12-31

爷爷和奶奶的板栗树散文11-16

奶奶与孙女和植物的对话散文11-08

遥祭姥姥散文09-27

思念姥姥散文08-14

姥姥的家散文11-02

姥姥优美散文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