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受一杯碧螺春优美散文

时间:2021-07-01 14:05:25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消受一杯碧螺春优美散文

  茶之王国里有一个清朗悦耳的名字:碧螺春。

消受一杯碧螺春优美散文

  碧螺春产于苏州洞庭,人间天堂有山有水有园,再加出此名茶,也是“天堂”题中应有之义。历史上记载,此茶原名“吓杀人香”,进贡康熙,康熙觉得这个名字不雅,便赐名为“碧螺春”,这个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虽然有几个版本(也有说是康熙南巡时品此茶),但碧螺春是皇帝赐名,大概是不会有错的。

  碧螺春名满天下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清末学者俞樾指出:“今杭州之龙井茶,苏州洞庭之碧螺春,皆名闻天下,而在唐时,则皆下品也。(《茶香室丛抄》)”不仅如此,直到康熙59年左右,还有“茶自江苏洞庭山来,枝叶粗杂,函重两许,值钱七八文”的记载,可见档次很低。得到康熙欣赏、赐名之后,采制工艺精益求精,终于以一嫩三鲜(芽叶嫩,色香味俱鲜)的品质声名大振,成为茶中翘楚。清末《茶说》中已经有“茶以碧萝(螺)春为上,不易得,则苏之天池,次则龙井……”之语,已是定评。在茶文化历史上,帝王品题的重要性实在不容小视。岂止茶叶如此,皇帝的一句话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一个家族的生死、一个学术流派的兴衰,权势者的影响力一贯与传统文化如影随形。

  但无论皇帝欣赏不欣赏,无论拥有一个什么名字,碧螺春确实是上苍成全的茶中之茶,有江南秀女之娇,兼江南名士之雅。洞庭山的地理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茶树生长,这不足为奇,碧螺春得天独厚之处在于,这里又是茶果兼种区,所谓“茶园不宜杂以恶木”,这里是杂以香花佳木,花果香气自然窨染、渗透,加上摘得早,采得嫩,拣得净,自然品质优异。

  前些年碧螺春假冒的不少,老苏州们是这样鉴别真假的:先看外形,条索纤细如蜂腿,卷曲成螺,茸毫满披但不很浓,银绿相间(或银白隐翠);再看冲泡,茶叶冲泡有上投中投下投三种,碧螺春是典型的上投即先注水后放茶,真正的碧螺春,投人杯中,茶人水即沉杯底,细芽慢慢展开,汤色微黄;最后是品味,头道鲜爽,二道甘醇,三道微甜,蕴含淡淡花果香的,就是真正的碧螺春。用这个方法试过,对苏州人的精于此道十分信服。苏州女作家叶弥,去年送我一罐碧螺春,我喝了大呼好茶,今年她就送了两罐。

  虽然如此,叶弥还是比我有福分。茶人人喝得,但苏州人品碧螺春的环境,叫人羡煞。他们往往到那些古意盎然的古典园林里,看着风景,听着评弹,轻啜细品。浮生得此片刻悠闲,叫人有不枉此生之感。后来越发连名人墓地也成了他们吃茶的去处,初一听有些突兀,细想想更觉得苏州人的不俗。墓地本是清净地,与茶相宜;茶心即闲心,但红尘中人难得闲心,到了那种地方,看看一代风流终究难逃一个土馒头,还有什么仕途经济是放不下的,有什么腥骚荣利是抛不开的。一念至此,满心清凉,手中的茶,格外能品出它的`真滋味。

  “人生不满百,常怀干岁忧。”这是人无解的苦痛。茶园年年碧绿,但今年绿着的不是去年的茶;茶香轻扬,墓里的人一土之隔,永远喝不到一滴。茶热茶凉,茶浓转淡,其实人生就是一盏茶的工夫。多事烦闷的春天,像我这样百无一用的人,最大的享受就是,消受一杯碧螺春。

【消受一杯碧螺春优美散文】相关文章:

关于消受造句12-25

消受一个人的寂寞散文11-07

碧螺春说课稿11-05

《碧螺春》说课稿06-28

《碧螺春》的说课稿06-25

碧螺春的教案07-13

《碧螺春》说课稿03-31

碧螺春的摘抄05-23

《碧螺春》教案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