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林语堂的闲谈散文

时间:2022-09-25 03:53:36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林语堂的闲谈散文

  自古以来就有“文如其人”之说,林语堂的闲谈散文能够极具性灵,自然也与他的丰厚学养有关。林语堂生在信仰基督教的家庭,他的中学和大学都是在教会学校完成。这样的环境与教育,让他从小就受到了西方文化的熏陶,尤其是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他父亲喜欢儒学,童年的林语堂自然也从父亲的身上,得到一些中国文化灌输。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里,西学和国学同时被输入了林语堂的思想之中,于是东西杂糅的文化及思想灌输,就奠定了他一生脚踏东西文化的基础。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他来到了北京,在清华大学当英文教员,在这里他看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使他情不自己生发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与渴慕,于是他恶补中国文化,开始了中国文化的修行之路。后来,林语堂去了美国哈佛比较文学研究所留学。在那里他曾在布里斯?皮瑞、白璧德、契特雷治等教授的指导下学习。之后他又去了德国莱比锡大学求学,并获得了文学博士学位。长期中西文化的熏陶,特别是基督教文化的根基,使他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其他作家有了很大的不同。多元文化的影响,形成他独特的思想及丰厚的学养。通过林语堂闲谈散文,我们可以看到他既具有丰厚的学养,又极富灵性。

论林语堂的闲谈散文

  性灵文学就是说“真话”,说那些灵性的话,性灵对人来说并非随时可有,这既需要自我个性、知识、见解、胆识、修养等,又需要作文时的气氛、境遇及心情等。[4]

  林语堂追求文学艺术的以性灵为主。他丰厚的学养,使他的自我个性、知识、见解、胆识、修养等各方面都显老到、圆熟。因而他的闲谈散文内容丰富、笔触独特、语言自然朴实。博学没有让他的文章晦涩难懂,良好的修养,让他更懂得如何深入浅出。

  “更值得注意的是,林语堂似乎有点石成金之术,在常人看来不以为然的生活小事,他却能发现新意。”[5]看似极普通常识,难有新意的文题,在林语堂的笔下也显现独特的亮光,这就是性灵之光。丰厚的学养让他的闲谈散文更充溢性灵和趣味。

  林语堂的《猴子的故事》中,他竟然生物科学与神话联系在一起。《谈梦想》他把战争与旅游放在一起闲谈。应该说没有丰厚的学养,是无法把学识化为常识,又从常识中发现新意的。

  《论肚子》,把肚子比喻成无底洞,又很自然联系到中国之社交手段宴请,再从宴席谈到政治上的登龙术,更妙的是能从论肚子引到人的性情,蔬食者与肉食者的和平与好斗之区别。如果没有丰厚的学养,那么性灵之感也将成无土之种,无从培植。巧用学问,捕捉性灵之感,放置于闲谈之中,这就是林语堂的闲谈散文的真正魅力。

  《论西装》是最普通不过的题目,难有新意。林语堂却给西装赋予新的现代意识。他说:“平心而论,西装之所以成为一时风气而为摩登女士所乐从者,唯一的理由是,一般人士震于西洋文物之名而好效颦;在伦理上,美感上,卫生上是决无立足根据的。”西装“令人自由不得”,“间接影响呼吸之自由”。林语堂甚至说:“中西服装之利弊如此显然,不过时俗所趋,大家未曾着想,所以我想人之智愚贤不肖,大概可以从此窥出吧?”[6]这确是“知微见著”,能在常人不以为然的细枝末节处发现新意,并自由表达出来,极见灵性。

  林语堂的《谈梦想》一文,把人心之不足,会有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心理,因心理作用而产生欲望与梦想,继而从“人之梦”谈到“国之梦”,再由战争联系到旅游,通篇显平易。一句“旅行是必须的,而战争才是奢侈”如此平易的一笔,道出作者反对战争的心声。笔随心而谈,非常独到,没有一定的学识与修养,并于下笔时突发的性灵感悟,是无法做到化严肃为笑谈,让残酷变浪漫的闲谈笔调来谈梦想的。这样的融丰厚学养于瞬间灵性的生发于闲谈散文在林语堂的作品中比比皆是。丰厚的学养,闲谈的笔调,临来的灵性,使林语堂的闲谈散文的内容、语言、风格丰富多样。世间万物、人生百态一一可从他的闲谈中寻到。

  人生就是哲学,事事皆有学问。这应是林语堂闲谈散文的魅力所在,也是林语堂的学养内化为极具灵性的闲谈散文的根本所在。

  打一个不贴切的比喻,林语堂如一只奶牛,学识之青草经他咀嚼、消化为奶汁,输送给读者时,已化为更为读者喜爱的牛奶,自然也更易为读者的理解与吸收了。

  [4]王兆胜《闲话林语堂》[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

  [5]王兆胜《闲话林语堂》[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

  [6]林语堂梁实秋丰子恺等著《悠闲生活絮语》[C]湖南文化出版社1992

【论林语堂的闲谈散文】相关文章:

林语堂经典散文《我的戒烟》04-27

林语堂散文:读书的艺术05-18

林语堂散文《知足常乐》06-24

论嫉妒经典散文04-29

论游览散文05-01

论中的散文06-05

论成功的散文05-28

论别人散文06-01

论嫉妒的散文06-09

论美散文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