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车行教案

《兵车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叙事诗。全诗以“道旁过者问行人”为界分为两段:首段摹写送别的惨状,是纪事;次段传达征夫的诉苦,是纪言。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兵车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兵车行人教版高三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教案 时间:2022-09-30
【ruiwen.com - 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兵车行人教版高三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一、教学目标

  1、领会诗歌中语句的含义,背诵诗歌。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杜甫诗歌章法严密、整齐之又有变化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研究杜甫诗歌章法严密、整齐之又有变化的特点。

  三、教学设想

  杜甫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忧伤和痛苦中度过的。唐玄宗天宝五载(746年)来到京城长安后,政治上屡屡受挫,经济条件也日益恶化。这使得杜甫对现实黑暗的认识一天天加深,思想感情一天天地接近人民,诗风也跟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期间,他写了很多以战争为题材的诗。《兵车行》是第一篇为人民呼喊的杰作,它记录了统治者的“开边”政策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学习《兵车行》,要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研究杜甫诗歌章法严密、整齐之中又有变化的特点上,以利于学生今后自读杜诗。

  教学方法:诵读法、分析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复习导入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杜甫的《兵车行》。哪位同学能说说我们已经学过的杜甫诗歌中的名句?

  明确: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兵车行》高中语文教案

标签:文库 时间:2021-04-14
【ruiwen.com - 文库】

《兵车行》高中语文教案

  一、导入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的诗句至今还依然索绕在我们的脑海中,这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写的《三吏》中的一篇。杜甫一生写过不少以战争为题材的诗。今天,我们来读他在天宝年间目睹统治者穷兵黯武,大肆征兵,造成“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震野”的凄惨景象而写的为人民呼喊的杰作《兵车行》。

  二、简介背景

  出示杜甫在长安十年所写的反映人民疾苦的有关诗句,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这首诗。

  三、诵读

  1.教师范读(也可听艺术家朗诵录音)。

  2.学生试读、齐读,在此基础上练习背诵,有表情地诵读。

  3.诵读点拨

  (1)把握基调:这是一首歌行体诗,旨在揭露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连年发动“开边”战争,而使人民深受其害。诗人的情绪是怨愤的,这是全诗的基调。

  (2)诵读指导:第一段写亲人送别出征的战士,朗读时声音应沉重些。段尾,诗人的怨愤之情初现,应用升调读。第一段,“点行频”三字为下文叙事的总纲,须重读。以下皆用“行人”的口气读,要注意区分叙事句和抒情句的语气。第三段先写秦兵家庭的困难,朗读时速度不宜快。“长者”句用较柔和的声调,“且如”句要作低回之势,至“租税”句稍稍振起。后半段令人悲痛欲绝,声调凄楚。结尾四句是全诗的高潮。“君不见”应重读,“古来”句道尽战场惨景,集中表达“行人”和“诗人”的怨愤,要缓缓读出,“无人收”三字乃血泪铸成,尤应重读。

  四、鉴赏

  方法:在诵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研讨这首诗的章法,找出诗中的警策句,赏析名句,品味语言表达的特点。落实课后练习二、三的要求。

《兵车行》教案练习题

标签:试题 时间:2021-02-02
【ruiwen.com - 试题】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车辚辚,马萧萧( ) 哭声直上干云霄( )

  归来头白戍边( ) 千村万落生荆杞( )

  2、解释下面加点词。

  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

  哭声直上干云霄:

  行人但云点行频:

  去时里正与裹头:

  武皇开边意未已:

  山东二百州:

  禾生陇亩无东西:

  役夫敢申恨:

  县官急索租:

  信知生男恶:

  生女犹得嫁比邻:

  3、翻译下面句子。

  (1)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2)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二、课文导学。

  诗歌分为三个自然段,即三个层次。

  (一)一幅震人心弦的巨幅送别图。

  兵车隆隆,战马嘶鸣,一队队被抓来的穷苦百姓,换上了戎装,佩上了弓箭,在官吏的押送下,正开往前线。

  1、“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这4句诗是从两个角度描写送别场面的。这两个角度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走”是跑的意思。诗中哪些动词表现出“走”的动作?

  答:

  (二)役人直诉从军后妇女代耕,农村萧条零落的境况。

  “道旁过者”即过路人,也就是杜甫自己。上面的凄惨场面,是诗人亲眼所见;下面的悲切言辞,又是诗人亲耳所闻。这就增强了诗的真实感。

  1、“行人但云点行频”的意思是频繁地征兵,许多唐诗研究专家认为,这“点行频”是全篇的“诗眼”。请分析其理由。

兵车行的教学教案

标签:教案 时间:2021-01-28
【ruiwen.com - 教案】

  【学习目标】

  1.在诵读中体会诗歌意蕴含蓄的特点。

  2.了解七言古诗的有关知识。

  3.学习诗人“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

  【学习障碍】

  1.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

  2.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及内容。

  【学习策略】

  一、作者溯源法

  1.杜甫思想的历史根源。

  有关资料:

  杜甫是一个“儒家者流”,有诗为证:

  如早年的诗《奉赠鲜于京兆》中“有儒愁饿死,早晚报平津”;如《奉赠韦左丞文》中“纫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如晚年多自称“腐儒”,《江汉》一诗中写道“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因年已老大,有时也自称“老儒”,如《出江陵南浦》一诗中的“社稷缠妖气,干戈送老儒”,《忆昔》中“愿见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书郎”等。

  杜甫为什么能以一个“儒家者流”成为伟大的作家呢?

  ①儒家思想虽然属于封建思想体系,但其中不乏“入世”主张“有为”的积极因素。杜甫在他的人生态度上正是接受了儒家这一精神,很有孔子所谓“知其不可而为之”的顽强性。

  ②儒家学说虽然主张“尊王”和“忠君”,但同时也主张“爱民”,反对暴君“独夫”,提倡“民为邦本”“民为贵”,这些思想对杜甫都有很大的影响。

  ③杜甫不仅继承了儒家思想中进步的一面,在某种程度上还批判了儒家思想中落后的一面,他敢于正视现实、批评现实,也要求改变现实。在任何穷困的情况下,他都没有停止他的呐喊。

  2.杜甫的几种进步思想。

  ①人道主义的思想。这是杜甫的基本思想。在杜甫一生中,大而对于国家人民,小而对于妻子、弟妹、朋友,一直到犬、马、鸡、鱼、虫等物类,都无不贯穿着这一思想。如《病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课文《兵车行》教案范文

标签:教案 时间:2021-01-28
【ruiwen.com - 教案】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杜甫诗意;

  2、思想教育目标:杜甫的品质;

  3、能力培养目标:诵读、鉴赏。

  教学重点:

  诗意。

  教学难点:

  诗意。

  教学类型:

  鉴赏。

  电教或实物展示手段:

  教学过程与步骤:出示诗歌——《全唐诗》卷216_11

  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

  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阑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

  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

  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是嫁比邻,

  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一、诵读提示——(先范读;再指导;再范读;再生读)

  这首诗属于歌行体。歌行体的诗长于叙事,且多含感叹之意,而这首诗旨在揭露当时的最高统治集团连年发动“开边”战争,而使人民深受其害,诗人的情绪显然已超出感叹而变为怨愤,这是全诗的基调。必须始终把握住这个基调,才能读好这首诗。下面谈几点意见供参考:

  1、第一段写亲人送别出征战土,这是诗人亲眼所见,要表达出诗人“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感情,声音要沉重一些。前四句可用平调读,最后两句当用升调读——这是本段的高潮点,诗人的怨愤之情初现。

《兵车行》杜甫古诗教案

标签:杜甫 时间:2020-12-25
【ruiwen.com - 杜甫】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杜甫诗意;

  2.思想教育目标:杜甫的品质;

  3.能力培养目标:诵读、鉴赏。

  教学重点:诗意。

  教学难点:诗意。

  教学类型:鉴赏。

  电教或实物展示手段:;。

  教学过程与步骤:出示诗歌——

  《全唐诗》卷216_11 【兵车行】

  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

  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阑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

  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

  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是嫁比邻,

  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一、诵读提示——(先范读;再指导;再范读;再生读)

  这首诗属于歌行体。歌行体的诗长于叙事,且多含感叹之意,而这首诗旨在揭露当时的最高统治集团连年发动“开边”战争,而使人民深受其害,诗人的情绪显然已超出感叹而变为怨愤,这是全诗的基调。必须始终把握住这个基调,才能读好这首诗。下面谈几点意见供参考:

  1.第一段写亲人送别出征战土,这是诗人亲眼所见,要表达出诗人“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感情,声音要沉重一些。前四句可用平调读,最后两句当用升调读——这是本段的高潮点,诗人的怨愤之情初现。

《兵车行》课堂教学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标签:教育新闻 时间:2020-12-06
【ruiwen.com - 教育新闻】

李陆  

  

上课。

师:今天我们学习杜甫的《兵车行》。早上要大家预习了,现在提问,哪位同学能简要地介绍一下杜甫?

生甲: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和李白齐名。初中时期我们学了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还有〈春望〉。

师:还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石豪吏》,等等。你能把你说的两首诗中的名句背下来吗?

生甲: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师:背得很好!(鼓掌)哪位同学说说,这两首诗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生乙:《春望》是五言律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古体诗。

师:律诗也叫近体诗,兴起于隋唐时期,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就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的一半叫“绝句”,“绝”就是断的意思。律诗八句,绝句四句,都讲求严格的格律,而不仅仅是压韵。而古体诗则没有句数的限制,一般较长,只求压韵就行了。

生丙:律诗和古体诗,除了形式不同,内容上有没有不同呢?

师:这倒是个问题。我想主要还是形式的不同吧,一个“体”字,就表明了这一点。至于内容嘛,律诗侧重于写景,古体诗侧重于叙事--这是我的看法。我们今天学习的《兵车行》,就是一首古体诗,它就是侧重于叙事的。它叙了一件什么事,哪位同学率先回答?

生丁:它讲的是唐王朝穷兵黩武,强征士兵上前线的故事。

兵车行(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标签:教育新闻 时间:2020-12-06
【ruiwen.com - 教育新闻】

邓浩

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杜甫诗意;

2.思想教育目标:杜甫的品质;

3.能力培养目标:诵读、鉴赏。

教学重点:诗意。

教学难点:诗意。

教学类型:鉴赏。

电教或实物展示手段:;。

教学过程与步骤:出示诗歌--

《全唐诗》卷216_11 【兵车行】

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

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阑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

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

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是嫁比邻,

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一、诵读提示--(先范读;再指导;再范读;再生读)

这首诗属于歌行体。歌行体的诗长于叙事,且多含感叹之意,而这首诗旨在揭露当时的最高统治集团连年发动“开边”战争,而使人民深受其害,诗人的情绪显然已超出感叹而变为怨愤,这是全诗的基调。必须始终把握住这个基调,才能读好这首诗。下面谈几点意见供参考:

l第一段写亲人送别出征战土,这是诗人亲眼所见,要表达出诗人“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感情,声音要沉重一些。前四句可用平调读,最后两句当用升调读--这是本段的高潮点,诗人的怨愤之情初现。

兵车行(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标签:教育新闻 时间:2020-12-06
【ruiwen.com - 教育新闻】

人教版《语文》(必修)第五册

杜甫

标 认知目标 杜甫诗意。

能力目标 诵读、鉴赏。

情感目标 杜甫的品质。

教学

重点 诗意。

教学

难点 诗意。

教学

方法 鉴赏。

教学

课时 3 课时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教学

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备  注

导入

新课 以杜甫与李白的思想对比而导入新课。

诵读提示 这首诗属于歌行体。歌行体的诗长于叙事,且多含感叹之意,而这首诗旨在揭露当时的最高统治集团连年发动“开边”战争,而使人民深受其害,诗人的情绪显然已超出感叹而变为怨愤,这是全诗的基调。必须始终把握住这个基调,才能读好这首诗。

1、第一段写亲人送别出征战土,这是诗人亲眼所见,要表达出诗人“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感情,声音要沉重一些。前四句可用平调读,最后两句当用升调读--这是本段的高潮点,诗人的怨愤之情初现。 

2、第二段开头两句是诗意转换处,可以读得平缓些,声音稍稍放低,但“点行频”王字为下文叙事总纲,须重读。以下直至结尾皆用“行人”口气读,但其中的抒情语字字都融合着诗人的感情,要跟叙事语区别开来。 本段可分三层:前六句为第一层,先叙事后抒情。叙的是服役时间过长,占去人的大半生,读时当有怨而不伤之意,至“归来头白还戍边”,怨情稍稍加重。读后宜作一顿,为下文直抒胸臆作铺垫。下文“边庭”二句有怨有愤,为本段高潮点,应当读得掷地有声。中间四句为第二层,极言战争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用“君不闻”领起,是“行人”问“长者”,也是诗人诉诸读者,感情十分强烈,有指控之意。最后两句为第三层,这是“行人”为自己也为同伴们申诉委屈,读时声调放低些,寓怨愤于嗟叹之中;读完可作稍长停顿,如乐曲中的半终止,为转换话题作铺垫。 

兵车行 教案教学设计

标签:教育新闻 时间:2020-12-06
【ruiwen.com - 教育新闻】

 兵   车   行

学习目标:诵读课文,感受诗人的情怀。

学习重点:研究杜甫诗歌章法严密、整齐之中又有变化的特点。

学习难点:感受诗人尊重生命,关注社会的情怀。

教学课时: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之前,我们学习了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领略了诗人的豪放飘逸。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感受他“诗史”的沉郁顿挫。

二、创造背景:

杜甫于唐玄宗天宝五载(746)来到长安。他满以为可以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杜甫到长安的第二年,恰值唐玄宗下诏,命有一技之长的人到京参加考试,而实际主持这次考试的李林甫却玩弄手段,下令不录一人,而后上表祝贺皇帝,说是“野无遗贤”。杜甫参加了这次欺骗性的考试,结果大失所望。天宝十载(751)正月,唐玄宗接连举行三个盛典,杜甫借机写了三篇《大礼赋》献给玄宗,玄宗十分赞赏,让他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考试他的文章,但由于李林甫从中作梗,考后却永无下文。此后他又以诗文谒见一些权要,希望他们援引,然而并不见效。

    在政治上屡屡受挫的同时,他的经济条件也日益恶化。由于在奉天县令任上的父亲病故,断绝了经济来源,他只好在一些贵族府邸中充当“宾客”,陪他们饮酒赋诗,靠他们的一点施舍来维持生计。在最困难的日子里,他甚至上山采药,换取“药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