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鉴赏四注意

时间:2022-10-21 16:03:08 我要投稿

元曲鉴赏四注意

  元曲与唐诗、宋词并称,一般兼指杂剧和散曲,是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的内容之一。把握元曲与诗、词的区别将有助于提高鉴赏能力和准确答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曲鉴赏四注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元曲鉴赏四注意

  一、元曲知识

  散曲包含小令和套数两种体式。小令不同于词,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少数包含二三支曲子),又叫叶儿。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则是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合的套曲,一韵到底,其表情达意的含容量较单只小令为大。曲因是配合音乐的长短调,不论散曲或戏曲,其曲子前一般都标明宫调和曲牌名,且每种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有的也有标题,如《越调天净沙秋思》,“越调”是曲调名,“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标题。

  二、语言风格

  过去有“诗庄词媚曲俗”之说,传统的抒情文学诗、词的语言以典雅为尚,讲究庄雅工整,一般是排斥通俗的。散曲的语言虽也不乏典雅的一面,但从总体倾向来看,却是以俗为美,选词造句要尽量口语化,允许甚至提倡方言土语、俚俗语言入曲。因而,散曲的语言明显地具有口语化、散文化的特点。曲词浅显明白、平实直率、淳朴质朴,艺术风格属本色派(豪放),代表作家如元好问、姚燧、关汉卿等;曲作文采华美、辞藻绮丽、清俊典雅,艺术风格属文采派(清丽),代表作家如白朴、马致远、王实甫等。如2007年浙江卷就考查了诗、词、曲在语言风格上的区别:

  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次宴会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参考答案:(2)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③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三、特殊对仗

  曲的对仗要求比较自由,可平仄相对,也可平声相对,即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散曲对式名目有扇面对、鼎足对、重叠对、救尾对、合璧对、连璧对、连珠对、鸾凤和鸣对、叠句、叠字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隔句对,即隔句相对,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对,也叫扇面对。鼎足对,即三个句子互为对仗,如鼎之三足并立,故以鼎足对名之。如2005年湖北卷:

  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

  《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①;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注:①寒螀:寒蝉。

  (2)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一般说来,对仗显示语言的对称美,如“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是鼎足对;“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是合璧对(两句之间构成对仗,取珠联璧合之意)。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韵律,“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本曲词中对仗将意境与韵律结合起来,顶真表现了汉文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的愁情,据此,可得出本题的答案: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和韵律美的完美结合;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

  四、衬字使用

  散曲与诗词相比,可以加衬字,甚或加增句。所谓衬字,指的是在曲律规定必须的字数之外所增加的.字,它不受音韵、平仄、句式等曲律的限制。加衬字既可以保持曲调的腔格,又使语言更加生动活泼,使创作者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而有更大的自由。《南吕一支花不伏老》是关汉卿的自述,其【黄钟尾】唱道:“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铛铛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踘;会围棋,会双陆。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口,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按正格要求头两句都是七个字,分别应是“我是一粒铜豌豆”(实际是23个字),“钻入千层锦套头”(实际是30个字)。由于大量衬字的加入,显得豪放泼辣,就把关汉卿那坚决不服老的态度,抒发得淋漓尽致。

  按【黄钟尾】的正格要求,全曲共三句,最后一句也应是七字句,即“不向烟花路上走”,其余全是增句(有三、四、五、六字句,每一小节一垛,既参差又整齐)。衬字与正字的相互配合,增句的长短不一,自由变化,不仅读来令人回肠荡气,琅琅上口,增强了语言的灵活性、通俗性,还突破了诗词僵化了的定格,解决了诗词的固定调格与语言要生动活泼之间的矛盾。

  拓展:

  古诗简介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为元代儒客文人智慧精髓,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套数两种。

【元曲鉴赏四注意】相关文章:

元曲《四块玉·别情》鉴赏03-27

元曲《天净沙·秋思》鉴赏03-26

《梧桐雨》元曲鉴赏04-06

《汉宫秋》元曲鉴赏04-06

元曲《大德歌·春》鉴赏03-27

元曲《水仙子·夜雨》鉴赏03-28

《倩女离魂》元曲鉴赏04-06

元曲《水仙子·咏江南》鉴赏04-02

元曲《清江引·咏所见》鉴赏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