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不拿朋友圈说事儿

时间:2022-06-15 11:18:16 朋友圈 我要投稿

生活随笔不拿朋友圈说事儿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或多或少都对随笔有些了解吧?随笔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想要学习写随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活随笔不拿朋友圈说事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活随笔不拿朋友圈说事儿

  我对手机是没有什么依赖的,很多时候,出门甚至会忘记带手机,也会因为疏于充电而时不时的关机。即使这样,随手的刷朋友圈,不知不觉间还是偷掉我不少时间。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现在很少发朋友圈,关闭或开启意义不大。于是,我决定关闭朋友圈,跟自己做个实验。

  刚开始关闭朋友圈的几个小时,打开手机,“发现”里没有了朋友圈,确实还有点儿不太习惯。心里也莫名地有点儿不适,总觉得自己是不是错过了几个亿,又好像落后一大截儿。朋友会不好因为我没有点赞或评论而疏离我?

  随之而来的几天,忙的把微信群都开了勿扰模式,更别说刷朋友圈了。偶尔习惯性地点开“发现”,“扫一扫”代替了“朋友圈”,没有小红点,也没有更新提示。“哦!原来我现在没有朋友圈。”

  对于一个对手机没有依赖的人,很快就忘记了关于朋友圈的那点儿事儿了。

  不看朋友圈的日子,手机被扔在一边儿,只是一个找人和被找的导航仪。真正的好友,都无须靠朋友圈的互动维持交情,更不会因为我的不点赞而生气。我呢?世界根本不知道我是谁,所以也谈不上被世界抛弃。我还是我,我的生活一如往常,忙的兵荒马乱。一天下来,只有晚上写完文章,敷面膜的间隙,才拿起手机,看会儿微博的新闻。

  其实我多虑了,自律根本无须朋友圈的.考验,真正的自律应该是在内心,或者说是一种无须刻意的节制。

  再次开启朋友圈,是不想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比如我发微信找老哥有点事儿,结果显示非对方好友。只得打电话过去,问及原因,老哥直言删除我,确有其因。

  “那天我看你朋友圈,显示对方没有开通朋友圈。我寻思着你把我屏蔽了,一恼之下,就把你删除了。”平日里关系还不错的老哥委屈的说。

  哈哈哈,电话这头儿的我嘲笑老哥的落伍,“我只是关闭了自己的朋友圈功能,并不是针对你一个人,你这对号入座的能力也太强大了。”

  现在朋友圈功能开着,小红点继续提示着,我可能错过了朋友圈里的精彩瞬间。可是,一天下来,我却想不起点开小红点,刷一下我不在的时间里,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们正在经历的冷暖日常。

  现在想朋友圈的关闭或是开启,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对信息的主动选择,对所做的事情所保有的热情和专注。过去我总是认为坚持是人类最美好的品德,可是,坚持写作自嗨到现在,我才发现真正支撑我的已经不是坚持,而是享受。而享受的前提却是专注,专注于写作时的纯粹。喜欢跑步的婆婆讲,当她沉浸在跑步中时,两条腿像是钟摆一般,抬起落下,因为享受于这种富有节奏地摆动,而忘却了跑步的单调与孤独。

  坚持是意志,专注是催化,享受就是胜利。

  因为享受于写作时物我两忘的纯粹境界,所以才不会在乎阅读量、不会在乎被取关,没有想过这样写下去,会不会有明天?梁晓声说,阅读可以使人具有特别长期地抵御寂寞的能力。我想说,写作也是,它抵御了我在人群中的寂寞。

  这也许是我为什么喜欢自己的30岁远胜于20岁,20岁的自己迫切地想要向外界证明点儿什么,写故作忧伤的文字,化不合时宜地妆容,故着成熟地衣衫,羡慕高跟鞋踩着地板上的“哒哒”声……无比地羡慕成人世界的光鲜,快乐被放大,悲伤也被放大。于是便不满足于生活的出口,那时我是社交平台的活跃分子,贫乏地生活,在文字的粉饰下,在热闹的评论里,我飘飘然好似找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

  朋友圈的热闹,人群的热闹,从来不因你个人的悄然退场而有所改变,更不会因为朋友圈的关闭或开启而改变什么。

  成长不过是一场体面地退出,带着你的豪情壮志,独自远行济沧海。

【生活随笔不拿朋友圈说事儿】相关文章:

变质的朋友圈-生活随笔04-05

生活全在朋友圈杂文随笔10-16

别拿文化说事儿作文11-09

少拿情怀说事儿美文12-04

生活随笔精选03-11

生活随笔02-04

简朴的生活-生活随笔04-30

生活随笔:生活感悟06-10

生活随笔-叙事生活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