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方案

时间:2023-08-22 16:16:31 培训方案 我要投稿

(优秀)培训方案6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培训方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优秀)培训方案6篇

培训方案 篇1

  为推进社区志愿者活动的深入进展,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构建和谐社区中的作用,提高本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的综合素质,结合社区实际,特制定社区志愿者培训及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和谐社区主题,以创建文明社区为契机,以满足居民群众需求、为群众提供服务为宗旨,大力开展社区志愿者活动,发展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激发社区居民参与志愿者的热情,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健全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推进我辖区社区志愿者服务事业蓬勃发展。

  二、活动内容

  (一) 围绕四大关爱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者培训,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活动。

  1、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家政培训及阳光月嫂培训活动,开展爱心助老志愿活动。以社区享受居民养老服务的孤寡空巢老人为主要对象,开展精神慰籍、保健指导、家政服务、文化娱乐、权益维护等志愿服务,弘扬敬老助老传统美德,为老年人创造健康优质的.生活条件。

  2、爱心助残志愿活动。发扬“理解、尊重、关心、帮助”的精神,为残疾人及家庭开展医疗保健、技术培训、心理咨询和日常生活照料等方面服务,创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增强残疾人自立自强、参与社会、服务社会能力。

  3、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展开爱心助困志愿活动。针对辖区困难群众、困难家庭不同情况,开展捐款捐物、结对助学和送医疗、送岗位、送信息、送技术志愿服务,建立长期的,实实在在的扶贫对子,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使他们感到社会关怀和温暖,逐步使困难群体脱贫致富。

  4、开展党员志愿者学习培训,利用社区教师、学生资源,展开爱心爱心助学志愿活动。引导社区热心未成年人教育的各界人士,特别是发挥社区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的作用,开展宣讲、辅导、教育、关爱等志愿服务,关心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促进健康成长,让他们享受“同一片蓝天”。

  (二)围绕四项工作,开展四项志愿行动

  1、文明社区志愿行动。围绕创建文明社区,组织社区志愿者开展文明礼仪、法律法规、职业技能、卫生知识、营养保健、科普知识等为内容的宣讲培训活动,在社区举办丰富

  多彩、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不断提高居民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提高和谐文明城区建设水平。

  2、共建共享志愿行动。定期到小区开展文明劝导活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3、文明交通志愿行动。集中开展文明交通志愿行动和文明路口志愿服务竞赛活动,宣传交通知识,协助民警值勤,维护交通秩序,劝导和影响广大社区居民自觉遵守交通规则,革除出行陋习,提高个人文明素质,营造有序、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

培训方案 篇2

  1.班级一般设置8人组6个。

  1、二人组(同位组):以互助互查为主的组织形式。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方式尤为必要。使用学案自主学习效果的检查与落实,一般问题的交流互动,发挥兵教兵的学习方式等,都可以采用二人组(同位组)的组织形式去解决。

  2、四人组(合作小组):以合作探究为主的组织形式。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问题、疑难问题、创新研究都可采用四人组的形式去活动;需学生讨论的疑难问题、生成问题的筛选,展示交流学生的推荐也可利用四人组的形式去完成。

  3、八人组(合作大组):有深度,有难度的问题八人组讨论解决。

  2.小组建设分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形式建组阶段。通过小组讨论完成下列几项任务:小组名称、自荐组长、小组口号、小组成长目标、小组行为守则。讨论并形成文字,做成海报,张贴上墙。一般学生都会热情高涨,有利于小组的建设。组员在这个过程中开始形成小组意识,同时也是明确或认同本组的目标。

  第二阶段为精神建组阶段。通过活动前的小组口号、成长目标、小组纪律的宣读,强化团队意识、目标意识与纪律意识。使小组精神内化成每个组员的信念,并指导其行为。在各项活动中通过多种形式和活动强化小组意识。让每一位学生和班干认同本小组并逐步形成小组荣誉感。在这一阶段非常关键,要趁火打铁把小组建设落实到每个人的心中。

  第三阶段为荣誉建组阶段。这个阶段其实真正的小组(集体)已经形成,学生之间有互助意识。小组的一些特征开始慢慢体现出来:组员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促进性的`互动;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3.精神建组阶段非常关键,如何促进小组形成?

  在培训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认真思考,大胆发言,学会中心发言,能把自己的探索、发现,清楚的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发言的规则是弱者先说,强者补充。二是学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收获更多的知识、方法,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三是学会质疑、反驳,能听出与别人的相同点、不同点,能以比较恰当的方式表达个人观点;四是学会更正、补充,能在别人结论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五是学会求同存异,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学习。每周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了解小组工作情况,鼓励小组长的工作,交流经验,弥补不足。每周班会内容必须有关于合作小组情况的总结,坚持“表扬到人,批评到组”的原则。

培训方案 篇3

  设计意图:

  对于入职期教师来说,如何建立活而不乱的班级常规是保证教育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开展的先决条件。由于入职期教师缺乏对建立常规与幼个自由活动两者间关系的认识,易导致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难以寻求两者间的平衡。为此通过一系列取材于教育一线典型的常规培养案例,以情境再现的方式呈现于入职期教师的眼前,在与情境的互动中,体验孩子在形成规则意识过程中的内心感受,从而让教师警醒、顿悟,习得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策略,明晰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培训目的:

  1. 了解自由与规则的概念、两者间的关系及具体实施方法。

  2.能积极参与互动游戏,并大胆表达个人见解。

  3.体会孩子在某一事件中的心境,近而有所顿悟。

  培训准备:

  1. 贴近入职期教师工作实际的案例若干。

  2. 梳理每个案例的深刻含义。

  3. 情景再现所需道具:书、椅子、笔记本电脑、

  培训步骤:

  一、讨论活动

  1.话题:为什么要有规则?

  2.思考:

  (1)你在这次学习中想得到什么?

  (2)建立规则的意义是什么?

  目的:学习是有目的、满足个人需求的一种获取知识、经验的活动。当学习者带着清晰的学习目的开启学习之旅后,方能把握一切有帮于实现学习目的的机会,捕捉相关信息,进而主动梳理、整合、加工,从而形成个人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认识。

  3.案例:红绿灯

  当一个交通十字路口的信号灯发生故障后,道路上通常会出现什么情况?(所有的车都按自己的意愿行驶,互不相让,导致交通严重堵塞)试想,一个没有了交通信号灯的城市,它的交通秩序就会被打破,所有的车辆将失去自由行驶的权力。而信号灯作为一种规则,起到了约束行人与司机行为的作用,而在这样一种有序的状态下,才能确保行人与司机相对的自由权限。

  4.情景再现

  (1)主题:上课迟到

  (2)流程:

  *培训者明确要求:进教室迟到,要上交电脑。

  *现场请一位教师扮演一位上课迟到的学生,手里拎着手提电脑。从门外跑进教室。培训者只用眼睛看着对方,不说话。过会,改为训斥。

  (3)分享体验感受

  *当培训者用眼睛看着迟到者时,通常对方会自责、内疚,而当迟到者被训斥时,因自我尊严被剥夺,既会产生无所谓的心理。

  *因为手提电脑对自己非常重要,是学习与工作都不能缺少的必备用品,如果因迟到上交,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动力驱使自己千万不要迟到。

  (4)启示:用最怕失去的东西作为惩罚,是增强他人积极驱动力的最好方法。

  4.小结:规则是对人行为的正确导向,只有当规则建立后,才能享受自由。这个自由是一种相对的概念,而不是随心所欲的一种“自由”。要建立真正的秩序,维护每人的权力,建立社会秩序,规则是会的进步。拥有规则必须对自己负责任,规则可以保护人类,减少伤害的发生。

  二、自由篇

  (一)自由的概念

  1.概念:一人人不受制于另一个人或另一些人因专制意志而产生的强制状态,亦常被称为“人个自由”或“人身自由”的状态。

  2.情景再现

  (1)请一位教师扮演一个不坐座位的孩子,培训者上前安抚、劝戒。

  (2)分享感受:最终也不是心甘情愿的坐下来的。

  (3)分析:在对孩子进行劝戒、安抚的过程中,教师与孩子间的关系就是一种强制关系。而如能事前作到明确要求,制定好规则,就不会有冲突发生。

  3.巩固概念

  提问:“自由”的定义是什么?

  (二)教育中自由的含义

  1.含义:自我尊严不受侵害,自己对自我的体验。

  2.情境再现

  (1)请一位教师与培训者对视,培训者手指教师什么也不说,对视1分钟。

  (2)分享感受

  (3)分析:当自己被人无声的指责时,内心会有一种畏缩、委屈、愤怒等多种情绪体验。自我尊严感是一种存在感,当别人指责自己时,尽管会感到不舒服,但存在感始终在。特别是没有了存在感,深感自己的渺小

  三、实操演练

  (一)案例1

  1.事件:一个孩子不断要玩电子产品,看完电视后玩电脑,电脑玩完玩手机,玩完了手机再玩学习机。

  2.讨论:如果你是这个孩子的母亲你会如何做?

  目的:检视教师是否能在理解规则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规则来避免冲突发生。

  3.措施:

  (1)与孩子协商规则:每天看1-2盘碟片,每次半每小时,与电视保持3米远,看完后自己关闭电视。

  (2)成人需与孩子确认:你确定这样做吗?(这表现出成人与孩子间的相互尊重)

  (3)如果孩子看完两盘碟片后还要看,成人可说:我理解你的感受,但这是我们之前说好的事。你可以哭,我理解。(表现出成人尊重孩子的情绪渲泄。

  (二)案例2

  1.事件:两个孩子来回打斗,成人如何解决?

  2.措施:

  成人建议孩子换一个游戏玩,这是英雄主义的游戏不可以存在,会对彼此造成伤害。因为孩子间往往是由玩着打闹,发展成真打。

  3.事件进一步发展:两个孩子打闹玩后,相互推卸责任,在老师那里告状,寻求支持。

  4.措施:

  (1)请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情?

  (2)你们2个谁先说?

  (3)请告诉我细节。

  (4)你们彼此碰触对方身体有没有经过对方同意?

  (5)请打人者向对方道歉,教师并向受害者说:他打人老师会处理的。

  (6)你打他了,这也是粗鲁的行为,你也应向对方道歉。

  (7)下一次你们要知道再与同伴玩时,要学会邀请同伴。

  (8)如果一方邀请另一方玩时遭拒而哭闹,教师引导:你要尊重对方的选择,他有权对你说“不”,而你也同样有权拒绝别人的请求。

  5.梳理流程

  第一步:明确粗鲁的行为不可以

  第二步:请当事人陈述自己的.感受

  第三步:建立关系需得到别人的同意

  第四步:尊重别人说“不”

  第五步:有得利说“不”

  6.提升经验

  (1)规则的核心:粗鲁、粗俗的行为不可有

  (2)产生纠纷时,先照顾孩子的情绪,既先倾听孩子的陈述。

  (3)标准语言:请告诉老师发生了什么事?谁先说?

  (4)听完一个陈述,再听另一个人的陈述,并反问孩子:事情是这样的吗?

  (5)剥离事件内容

  打人都是粗野的行为

  (三)案例3

  1.事件:同伴间互相威胁,如果你不给我玩具玩,我就让别人不跟你玩。

  2.措施:

  (1)对于4-6岁幼儿的解决方案

  培训者演示:我们是不是好朋友,与你要的这个玩具没有关系,你在威胁我,请你尊重我的选择。

  (2)对于小托班幼儿

  培训者站在手持玩具的教师身边演示:你告诉他这是你的东西,请你尊重我。接下来,培训者拉着遭到拒绝的老师身边说:这是她的玩具,请你尊重她的决定。

  启示:物的归属感应从小建立,而分享的核心是要学会抉择,不是强制的分享。

  四、 基本规则

  (一)别人的东西不能拿

  1.情景再现

  (1)由两位老师配合演示互抢一本书,一个抢到了书,另一个则哭;培训者扮演老师。

  (2)知道你们两个人都很难过,发生了什么事?

  (3)这是谁的东西?

  (4)别人的东西不能拿。

  (5)知道你是想看一下,但要经过对方的允许,请你向她道歉。

  (6)搂着孩子强化意识:老师真为你高兴,你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

  (7)你非常想看这个本书吗?你可以对朋友说:我可以看一下你的书吗?

  (8)每个人都有支配自己物品的权力,你应该尊重朋友的选择,你可以选择其它玩具。

  启示:教师在处理纠纷时,要倾听,判断物的归属,要清明,快速找出破绽。

  2.拓展情景

  如果孩子不愿道歉,老师要安抚受伤害的孩子,让他先等待一会,老师会陪那个伤害他的孩子一同道歉。接下来,老师要询问不道歉的原因,并请孩子练习说“对不起”,同时给予孩子鼓励。只到孩子能自如的说出“对不起”,老师带着他去找到那个受伤害的孩子,告诉对方:他已经有勇气向你道歉了。然后老师请孩子向同伴说“ 对不起”。最后再次给予肯定,让孩子知道向别人道歉并不是一件不好意思的事。

  (二)请归位

  1.情景再现

  (1)请一位教师扮演幼儿,去书架处拿书,假装看一下,就把书放在了椅子上。

  (2)由于之前没有制定规则,如果孩子为托小班幼儿,教师则问:你忘了什么?请把它归位,并拉着孩子的手,拿起书送回至书架处归位。

  2.拓展情景

  (1)请2位老师扮演2个互相推诿不愿将书归位的幼儿。

  (2)培训者扮演老师,出面引导。

  师:书是谁使用的,请你把它归位。

  (3)孩子将书甩给同伴去放书。

  师:请你用正确的动作将书交给同伴,并请他帮你归位这本书,你该说什么呢?

  (三)请等待

  1.问题情景

  一个孩子在玩秋千,其他孩子也想玩,如果这是发生在你们班的事,你该如何处理。

  目的:了解入职期教师当前处理类似事件的经验水平,帮助教师回顾以往已经历的类似事件。

  2.小结:通常,教师都会选择与正在玩秋千的孩子沟通,确定每人玩秋千的时间,然后请其他幼儿排队等待。

  3.正确的方法:在游戏前与幼儿先定好规则:谁先玩,玩多久。

  (四)不可以打扰别人

  1.情景再现

  (1)请两位教师分别扮演一个正在看书,一个打扰同伴看书的幼儿。

  (2)培训者扮演的老师搂住捣乱的孩子说:我们不去打扰她,你可以去做别的事情。

  2.拓展情景——有急事需要打扰别人时

  解决方法:教育孩子学会说:对不起,我需要打扰一下你们。

  五、如何建立规则

  (一)建立规则意识,不是建立规则本身

  1.例:天空突降冰雹,孩子们兴奋的涌到窗前专注的看,桌上的学习用品在孩子们匆忙离座时,撞乱地面并被孩子们踩在脚下。此时,老师不要急于让孩子把物品归位,否则孩子们会失去更重要的观察冰雹的机会。

  2.例:下午离园时,一个孩子看到妈妈站在门口来接她,就急着跑向妈妈,而未将玩具归位。此时老师说:先和妈妈说说话,然后再一起将玩具归位。

  (二)建立“权力”意识

  1.情境再现

  (1)请一位教师扮演一个邀请同伴玩耍,却遭拒的正在哭泣的幼儿。

  (2)培训者扮演老师,坐在孩子身边搂着她问:发生什么事了吗?

  孩子:我想找小朋友玩,可他不和我玩。

  师:你有邀请朋友一起游戏的权力,但每个人也有拒绝别人邀请的权力。你可以再试着找其他同伴玩,相信你一定能邀请到想与你玩的朋友。

  2.分析:接受邀请与拒绝邀请没有对与错之分,因此老师不要用对错来引导幼儿对社会行为的判断。

  小结:规则是每个人必须遵守的社会行为准则,只有按规则行事,才能确保每个人最大限度的自由。当规则提出后,无论是对是错,只要在没有修改前,大家都应遵守。而不是随心所欲的想执行规则就执行,不想执行就不执行,这会使一个集体、社会出现混乱局面。

培训方案 篇4

  第六次人口普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我国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动员,在这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里,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业务培训工作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是保证普查工作质量的基础工作。根据区人口普查工作总体安排,9月15日前,我街将采取集中的方式完成对人口普查人员的培训。为保证全街培训工作正常有序推进,并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及有关细则,结合我街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培训目的

  培训工作是普查准备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培训,使全体普查人员明确普查目的、意义,掌握普查对象、范围、指标含义、资料来源及普查的具体操作要求等,切实提高广大普查人员的业务素质,保证普查方案统一、规范地贯彻实施,保证客观、准确、及时地填报普查表。

  二、培训对象

  四唯街机关科室包点人普业务负责人(13人)及社区普查指导员、普查员(176人),共计189人。(注:社区普查指导员除负责一个普查小区普查工作外,还必须负责本社区4—5个普查小区普查员指导工作。)

  四唯辖区将划分成为7个普查区(7名人普首席指导员协助街分包科室负责人完成对应普查区域的人普工作),176个普查小区(176名普查员,其中35名骨干普查员同时兼任指导员工作)。

  三、培训组织

  全街的培训工作在街人口普查 领导 小组办公室的统一指导下,组织实施。街人普办负责培训各街辖普查区的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并负责检查、指导和督促各街辖普查区的业务答疑工作;各街辖普查区普查指导员负责本普查区中普查小区普查员的普查业务咨询工作。

  四、培训内容

  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培训主要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普查员手册》为基本内容,掌握绘制和使用《普查小区图》、编制《户主姓名底册》、填写普查表(四种)、搞好复查和快速汇总等工作的方法。要强调工作职责、工作纪律、调查技巧、填报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加强对普查员保密教育的培训。

  五、培训会议议程

  (一) 9月13日上午8:30 四唯路小学 阶梯教室大会

  1、 领导 讲话 ;(高小健)

  2、讲解第六次人口普查方案及工作流程;(宋国祥)

  3、讲解区域划分、地址编码和绘图细则。(焦菲)

  (二) 9月13日下午2:30 四唯路小学 阶梯教室大会

  1、讲解摸底细则及相关内容、摸底测试、讲解摸底测试题;(焦菲)

  2、讲解长表抽样;登记、复录工作细则。(宋国祥)

  (三) 9月14日上午8:30四唯路小学 阶梯教室大会

  1、讲解长短表填写说明、讲解港澳台、外籍人员和死亡人口调查表填表说明;(焦菲)

  2、长&短表测试、讲解长&短表测试题。(焦菲)

  (四) 9月14号下午2:30四唯路小学 阶梯教室大会

  1、快速汇总工作细则;(焦菲)

  2、编码工作细则、资料包装、运送和管理细则、调查技巧。(宋国祥)

  六、培训要求

  培训方式以教员面授为主,辅之以课件等多媒体手段,教员要认真备课,授课时要有实际的案例,要通俗易懂,在培训讲课前要先进行试讲。培训保证全部参训人员都能比较熟练地掌握普查内容和方法,对试填中的疑难问题,要认真讨论,并进行讲评和 总结 。如遇疑难问题,要及时向上级请示汇报,由上级人普办负责解释,防止出现大范围系统性差错。

  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经培训并测试合格后,由县级人普办统一颁发全国统一的证件。普查证件须张贴本人照片(一寸),并加盖当地人普办印章,进行编号。普查员入户登记以及普查指导员指导、检查工作时,必须佩带证件。

  七、培训物资

  市人普办负责《第六次人口普查普查员手册》、《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手册》、《第六次人口普查宣传手册》、《致被调查户一封信》、各种样表、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证,并统一制作下发培训课件,以保证全市人口普查业务培训口径的一致性。街道人普办负责本地培训所需要的物资(包、笔、本等调查员所需用品)及测试题目。

  八、其他事项

  (一) 培训费用

  1. 讲义费(指笔记本200个、水性笔200支和资料袋200个):5元/人 200=1,000元

  2. 午餐费:10元/餐 2 190=3,800元

  3. 矿泉水:1元/瓶 200 2(上/下午) 2天=800元

  4. 培训横幅:100元

  全程培训需要开支费用人民币5,700元

  (二)参加培训人口普查员名单

  由各社区人普首席指导员于XX年9月3日前将各普查小区参加培训的人口普查员名单(姓名、联系方式),以excel格式上报街人普办。

  本方案由四唯街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联系人:焦*

  联系电话:5 526 (办) 130 1877

  地址:x路78号 街办事处 210室 经协科

培训方案 篇5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导游队伍建设,规范导游活动,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树立我区旅游新形象,我局决定举办景区(讲解员)培训班,为顺利完成此次培训任务,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培训目的

  适应快速发展的我区旅游业,挖掘我区优秀旅游文化内涵,规范提升旅游从业者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标准,解决当前旅游企业、旅行社、景区人才缺乏的.实际问题,共同推进我我旅游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二、培训时间及地点

  培训时间:待定

  报到地点:铜仁学院继续教育部

  铜仁地区旅游局联系:李静 陈文婷

  联系电话:(传真)

  铜仁学院联系人: 杨明胜

  联系电话:(办)

  培训地点:铜仁学院

  三、培训对象

  各县(区)旅行社、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聘用的正式和临时聘用的导游员(讲解员)以及有志从事导游工作的社会待业青年等。

  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铜仁地区旅游局、铜仁地区就业局

  承办单位:铜仁地区旅游协会、铜仁学院

  五、培训内容

  根据国家职业技能培训中《导游员》培训大纲要求,结合旅游从业人员从事旅游接待工作的实际情况,培训内容为《共性知识》和《导游业务知识》两部分,其中包括市情、市内旅游景点知识、旅游政策法规、导游基础业务知识、民俗文化、礼仪服务等相关方面知识,并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重点突出讲解的训练和导游技能的掌握,通过系统学习,使培训过的景区(讲解)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熟练掌握旅游接待知识。

  六、培训方式

  按照国家办学相关要求,使用正规教材,聘用专业教师进行为期15天的授课(包括景区考察),学员学业期满经考试合格后由铜仁地区就业局颁发职业技能资质认定书和铜仁地区景区(讲解员)证书。

  七、报名所需材料

  各县(市、特区)须在11月30日前,将参训学员名单(含身份证复印件、1寸照片(电子版,写上名字)交铜仁地区旅游局(旅游协会)。

  八、具体要求

  (一)各县(市、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要高度重视此次培训工作,认真做好本地区旅行社、旅游景区导游员、讲解员参加此次学习培训动员宣传和组织报名工作,培训(具体名额见附表)。

  (二)各旅行社、旅游景区要结合实际,一定要安排好本企业导游(讲解)人员参加此次学习培训,通过学习切实提高服务技能水平。

  (三) 所有参加培训学员,培训期间食宿、培训等费用由就业培训经费支付,用餐不足部分由学员自行承担。

培训方案 篇6

  培训目的:

  1.能大胆向同事推销手中的材料,提高沟通能力。

  2.理解区域活动的概念、特点及创设方法,初步掌握区角材料调整的策略。

  培训材料:

  织布机、影集、餐巾纸盒、玩具若干

  培训步骤:

  一、创设游戏情境

  (一)游戏一:玩玩具(3分钟)

  1.请两位教师上台操作一架玩具织布机,并请其他教师观察她们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情绪变化。

  2.请体验者谈感受

  3.请观察者谈感受

  小结:当孩子对教师投放的材料不感兴趣时,教师就反

  思材料所存在的问题:是否幼儿没有掌握玩的方法;是否材料操作方法太难,偏离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是否太容易,对幼儿缺乏挑战;是否投放时间过长造成厌倦重复感;是否游戏指向太单一,缺乏选择性等问题。因而当遇到孩子对游戏材料不感兴趣时,教师就应敏锐地意识到并进行材料调整。“平行游戏法”是指当小班孩子对新出现的玩具材料不感兴趣、不喜欢或只喜欢某一类游戏时,成人在他们附近进行暗示性指导,孩子便乐于模仿游戏。中、大班的孩子则适用“交叉游戏法”、“游戏经验分享法”。前者指孩子在游戏中需要成人参与或介入指导时,邀请成人参与游戏或成人自己扮演角色参与游戏,通过成人与孩子、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作用;后者是为孩子提供一段时间,让孩子在游戏中的过程体验、存在问题、创意想法等表述出来并讨论,引导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分享经验,而成人在整个过程中只是参与者、发问者、倾听者和解决问题的帮助者。

  (二)游戏二:推销体验(5分钟)

  1.请2个组选派一名教师选择一样物品,与本组人员共同商量推销方案,并在现场确定顾客进行产品推。

  2.请推销者谈自己成功或失败的感受。

  3.旁观者补充感想。

  小结:活动区是幼儿的天地,它总在满足幼儿的兴趣需求。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趁机投放各种材料满足幼儿的需求的材料才能得到幼儿的认可,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而兴趣的把握,重要是靠观察。教师要学会观察幼儿对所投放材料的反应。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外显动作和语言表达以及对材料的摆弄状况,分析出幼儿的需求,及时调整材料。它关系到幼儿对材料的兴趣,材料本身效益的发挥,是幼儿成功与材料互动进行建构学习的基础此时的观察,可以是对游戏的全面观察,也可以是对具体对象的重点观察。可以是有目的观察,也可以是随机观察,可以有即刻观察的分析调整,也可以是过程后的分析调整。这样的观察不仅可以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同时了解儿童社会性情感及其他方面的智能强项;不仅了解儿童的经验背景,同时注重儿童富有个性特质的学习风格;不仅了解儿童建构结果,同时了解儿童建构过程表现;不仅了解儿童建构过程外在的`一般的表现状态,同时了解儿童隐含的、潜在的能力倾向。我们试图从多种角度充分的观察孩子,简单易行的记录分析孩子,其价值不是为了评价孩子,而是为推进儿童建构的系统运转提供策略依据。为材料调整奠定基础

  二、解析“区角活动”(讲义另附)

  三、区域调整的艺术

  (一)情境创设:建筑区(5分钟)

  1.请教师围拢坐在一起,并为其提供大量的建筑区玩具,请教师各取所需进行搭建活动。

  2.主讲者观察教师情绪变化及行为发展情况,为后续梳理总结提供依据。

  3.游戏结束后,请教师自主发表个人在游戏过程中的真实感受,从而为后续所讲内容做经验铺垫,有助于教师在体验之后,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区域调整的必要性。

  小结:当孩子在建筑区中频频发生肢体冲撞与纠纷时,教师应反思是否场地空间提供过小,不利于孩子在区域中的走动,从而因拥挤,导致撞倒同伴正在搭建的作品,或与同伴产生肢体上的碰撞。另外还要避免将多种桌面玩具混放于玩具筐中,不利于孩子拿取所需材料,避免因让孩子长时间在玩具筐中找寻材料,而导致游戏时间隐性浪费。

【培训方案】相关文章:

培训方案2022入门培训方案10-19

培训机构培训方案09-20

关于培训方案策划培训方案及计划03-15

培训方案02-12

培训方案(精选)08-04

[精选]培训方案07-31

【经典】培训方案08-14

[经典]培训方案08-14

【精选】培训方案08-15

培训方案【精选】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