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6-4-5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学科:语文  年级:八年级   执教人 A组12号

一、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分析本文在写江南与北方的雪时,采用对比写作的目的。

3. 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分析本文在写江南与朔方的雪时,采用对比写作的目的。

三、教学难点

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用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

活动 活动内容 学生

活动 设计意图

程序一:

导入 导入

以“猜谜背诗”活动导入课题《雪》。 倾听

思考

回答 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倾听习惯 ;激发学习兴趣。。

板书 课题及作者 倾听

展示课题

程序二:

出示学习目标 小黑板展示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分析本文在写江南与北方的雪时,采用对比写作的目的。

3. 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观看

朗读 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性

程序三: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面带表情读出声音,看注释写拼音,勾画不认识的生字词。

2、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为生字词注音,注意停顿的节奏,揣摩朗读语气。

3、学生挑选句子、段落进行朗读。                                                                                                                                                                  倾听

回答

记录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程序四:探究对比

手法 提问

引导

分析 1、 从朗读语气,写作篇幅,句式,南北雪景特点,作者情感倾向来分析南北雪景的不同。

2、 作者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明确:对比的写作手法。

3、 作者使用对比手法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突出北方的雪,表现作者的情感。 思考、回答 通过对段、句、词的分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理解作者为什么要使用对比手法,感知作者写作意图。在写作时借鉴模仿。

程序五:揣摩作者感情

提问、

讲解、

指导

总结 1、 分析南北雪景各自蕴含的深意

A、江南的雪: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B、北方的雪:对不屈生命的赞扬。

2、 作者更加欣赏北方的雪是什么原因?

结合写作背景、简介小诗《题<彷徨>》。

明确:鲁迅所处的生活环境,他自身的性格都和北方的雪相似。

3、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虽然向往南方雪景一般温和美好快乐的生活,但是当时的社会现实不允许,不能实现,根本不存在所谓美好生活。鲁迅他要和冷酷的现实斗争,哪怕他不被世人理解,哪怕身边的战友一个个退却,只剩他一个人,哪怕随时会丢掉性命,哪怕粉身碎骨他也绝不妥协。他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一般美好的世界。

思考

回答 引导学生明白,作者表面上是在写雪景,实际却是在借雪景这具体可感的事情抒发自己的生活态度。体会作者的感情。

程序六: 小结 1.鲁迅笔下的雪,已经不单纯是雪景了,它承载了鲁迅自身的情感、他的人生态度。这也正是散文诗所具有的用形象的事物表达抽象概念的特点。

2.再读课文。

让学生进行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回顾;了解散文诗用形象的事物表达抽象概念的特点。

七、板书设计

                                 鲁迅

               江南的雪              北方的雪           

      语气     轻缓                  慷慨激昂      突出北方的雪

对比  段落     篇幅多                篇幅少        表现作者的情感

      句子     长句                  短句

  词语     滋润美艳、易消释      孤独、精魂

              

 

邵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