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最后一课》《木兰诗》《黄河颂》《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土地的誓言》)教案

发布时间:2017-12-20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第二单元          祖国颂

单元内容:

本单元共有五篇课文。其中《最后一课》、《木兰诗》是精读课文,《黄河颂》、《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土地的誓言》是略读课文。

本单元以祖国为主题,选编了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愤图强的美好情操。

《黄河颂》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式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中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

《最后一课》是短篇小说。它通过小弗郎士的视角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把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普法战争)产生的悲剧性后果通过日常生活的一角揭示出来,以小见大,具有强烈的艺术力量和深刻的思想意义。这篇课文历来深受师生欢迎。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一篇杂文,它以大江大河的流淌比喻历史前行过程,说理形象,鼓舞人心。教学时既要交待作品产生的时代特点和作者情况,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鼓舞学生从作品中汲取乐观坚强、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

《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强烈的思念之情。

《木兰诗》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主人公花木兰的传奇性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是以阅读《黄河颂》为基础,由课内向课外深化拓展,进行“探询黄河文章,了解黄河忧患”的专题活动。每项活动有意引用一句诗作为小标题,含蓄的点出了这项活动的宗旨,同时引起学生的兴趣。活动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程序合理。大多数活动要求学生动手收集资料,筛选信息,研究问题,与合作者进行口头交流,向全班做出汇报与书面展示。

这些作品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多样。教师教学时应充分挖掘作品的审美内涵,联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容,并从中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接受健康积极的情感教育。 

目标:

1、知识与能力:细致分析、细心揣摩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汉语言丰富、优美的表现力,饶有兴趣地锻炼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黄河颂》《土地的誓言》《木兰诗》《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都是很好的朗读课文,教学时应继续注重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感情,通过反复朗读自行领会文意,培养语感。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说出对课文的整体感受,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现代国情(如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 

重点: 1、 体会课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2、 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

难点: 1、 注重阅读方法指导,引导和鼓励学生说出阅读感受;师生相互交流、讨论,学习运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抒发感情的方法。

2、 充分挖掘作品的审美内涵,体味《木兰诗》民歌风味与文人诗结合的特点。

议 1、因为本单元的课文大多为诗歌和散文等,易于朗读,所以要加强朗读教学,通过朗读来理解、体味、感悟课文。

2、五篇文章各有特点。因此,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例如《黄河颂》应以朗读为主,不宜过多讲解。应该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如能通过配乐朗诵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更好。

3、加强阅读方法的引导,让学生学会精度。例如《最后一课》应要求反复阅读课文,以整体把握文章,理清故事主要情节,从而分析小弗朗士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掌握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性格的阅读方法。在课堂上要让学生互动交流,自由发言,教师引导组织即可。

4、重视语言的积累、品位和应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强调一课一得。

5、综合性活动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以便能与学生进行交流,使活动能有效地开展。

6、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使之真正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课时安排 《黄河颂》(2课时)       《最后一课》(3课时)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2课时)   《土地的誓言》(1课时)              《木兰诗》(2课时)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黄河,母亲河》(1课时)

 

周立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