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船》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6-7-5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一、 说教材

4、 教材简析:

《纸船》出自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篇课文《诗两首》,这是一首冰心写的诗。这个单元的课文,主要表现人间亲情。学习的重点是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训练朗读和圈点勾画重点词句。

冰心的《纸船》表达了诗人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爱,可以由让学生在朗读、感悟、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母爱的认识,培养与家人的亲情,同时通过对诗歌特点的认识,让学生学习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感情。基于《诗两首》中第一首诗歌的学习,学生对母爱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根据以上要求和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5、 教学目标:

(4)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从而理解诗的内容、主题和主要表现手法;

(5) 领悟母爱,体验人间亲情,感受美的熏陶。

6、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主题,品味诗中的情感。

7、 教学难点:

领会诗歌是借助具体形象来抒发感情的手法,并在情境中运用这种方式进行简单地表达训练。

二、 说教法

初一学生大多爱表现自己,发言积极,教师应抓住这一点,充分保持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利用他们的好奇心理和接受新事物敏感的特点,唤起他们的求知欲,诱导他们学习。利用这一点可更好的调整课堂的气氛。初一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产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通过“情境渲染,走近诗境;朗读练习,感知诗情;体会意象,体验诗情;拓展延伸,深化体验”,让学生初步了解阅读、品析诗歌的方法,进一步感受亲情。

三、 说学法

1、读中悟,悟中读,逐步加深对诗歌思想感情的认识。

   2、学生合作、探究诗的语言及写法上的特点。

   3、在了解本诗借物抒情的写作特征后,真情流露,鼓励学生尝试创作短小的诗歌。

四、 说教学过程

4. 情境渲染,走近诗境

先来考考学生:一次全球性的调查结果显示,有一词当选为世界上最美的英文单词。你知道是哪一词吗?(mother)

师:当你每天沐浴着母爱的光辉,当你每天领受着母爱的恩泽,有没有想过为母亲做点什么呢? 

等学生回答好,放轻柔音乐,教师抒情地描述:

是啊,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在上世纪20年代,一位著名作家,她漂洋过海,在茫茫的太平洋上,她思念自己的母亲。一天,她竟然因思念母亲而小病于舟中。当晚,她梦见了自己至爱的母亲,来到了她的床头,手里端着药杯,伸手摸她的额头。第二天,她的病竟奇迹般的好了。

这位作家就是被称为“感动了整个中国的”、“最具爱心、夜一般温柔的”作家--冰心!也就是在这段孤独的旅程中,冰心写下了一篇含义隽永感人至深的优美短诗--《纸船》!(幻灯片显示课题)

(初一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先设计问题来考考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进入课堂。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是先让学生明白母爱的伟大之处,以及用心体会这种神圣的情感。心理学研究表明:愉悦的情绪对学习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它能引起和保持学习的兴趣,给大脑带来明晰的状态。之后由音乐伴奏教师描述,带学生进入一个诗意的境界,试图给学生一种和谐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愉悦美。)

5. 朗读练习,感知诗情 

7、 我国是个诗歌的国度,我们今天学习诗歌一个基本的方法,那就是--朗读。组织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8、 个别学生朗读,再由学生点评。在朗读中谈体会,同时注重对朗读时停顿、节奏、重音、情感等方法上的指导。

如:“一只一只”:说明叠纸船的数量之多,从而表现对母亲的思念之深。

“不灰心、每天的叠着”:表明思念和爱的执着。

“含泪、悲哀”:表现思念深切之至。

利用这些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做到正确朗读,有感情地朗读。

9、 请一朗读能力好的学生做示范朗读。(配乐钢琴曲《眼泪》)

你认为哪句最能体现诗人要表现的情感?

把握诗歌总体基调:对母亲的思念和爱。

10、 齐读。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琅琅的书声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称诵读为“美读”,他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侯传达出来。” 先让学生自由朗读,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是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来体味母爱。之后学生点评教师点拨,使朗读与原有的形成比较,更好的把握朗读的要点,读出感情。这首诗很短,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学生可以感知诗歌要抒发的对母亲的感情。)

6. 体会意象,体验诗情

1、课文用一个什么意象来表达感情?再读全诗,围绕中心意象各用一个词语或短语来概括诗歌每个小节的主要情节。(叠纸船   放纸船    梦纸船   )

2、同学们,朗读中,我们感悟到了诗人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爱,那么诗人是如何通过纸船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四人小组讨论下面问题)

(1) 作者叠纸船的时候为什么含着泪?为什么除了爱还有悲哀?

(2) 诗人为什么要借纸船这一意象呢?

(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进一步了解诗人的情感,因为诗人漂泊在太平洋上,无法与母亲互通音信,而船又是负载东西、运送物品的,所以诗人借助纸船,仿佛可以载着自己对母亲的爱、眷恋和思念,回到母亲身边一般,这样就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创造性。借纸船来抒情写出了诗人漂泊无依的孤独。借纸船抒情适合于大海上这一特定的环境特点。纸船又富有童稚气,适合于表达女子的心态。以此让学生了解这种写法叫做借物抒情。)

7. 拓展延伸,深化体验

结合课本注释一了解冰心代表作。

冰心创作风格被文坛称为“爱的哲学”,它的三个支柱--母亲、童心和自然,这可以在《繁星》、《春水》的导读中得到印证。

请读《繁星春水》中的两首小诗:

用幻灯片出示:

春水

一○五

造物者--

  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 

    只容有一极乐的应许。

我要至诚地求着:

“我在母亲的怀里,

  母亲在小舟里, 

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繁星

一五九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他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智育的成效在不小的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善于通过一些无形的线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本诗短小,在理解其内容和主题之后,为了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我拓展了冰心的《繁星》、《春水》有关知识,促使学生对爱的更深一层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感受亲情 

同学们,诗是清晨嫩叶上晶莹的露珠,是忍不住要喷涌的情感之泉,是放飞想象的青春翅膀,我们既然已经领会了本诗的特点是借物抒情,我们能不能也借某一意象写几句献给我们最爱的人呢?冰心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相信大家会妙笔生花的。

(初一学生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布置这样的作业,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走近现实生活,让他们进一步感受亲情和爱。)

(六)板书设计:          

   纸   船  寄母亲

                           冰心

                            我            纸 船         

叠   放   梦

        

爱和思念

《金色花》说课案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四课《诗两首》之《金色花》。

七年级上册是根据生活内容编排单元的。第五单元是以亲情为主题,《风筝》写手足之间童年的故事;《羚羊木雕》写子女与父母的矛盾;《散步》写三代人的和谐美满;《世说新语》两则是写少年儿童成长中的聪明机智的故事;而《金色花》及《纸船》则是表现母爱的两篇诗歌;所以在教学时我把它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比较而言,泰戈尔的诗歌清新自然,想象丰富,语言秀丽,因此,本课时只讲授泰戈尔之《金色花》,而冰心的《纸船》则让学生课后比较阅读。

文中孩子天真的想法,顽皮可爱的形象,无不充溢着浓浓的对母亲的爱和依恋。学习诗中奇特的想象不仅使学生了解诗歌的特点,也为区别下个单元《郭沫若诗两首》中“想象”与“联想”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语文”,即“语言”和“文字”,因此积累生字词语应是每一篇课文的知识目标;根据单元目标中“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的要求,以及“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原理,第二、三个目标则是掌握常用的朗读和背诵的方法以及掌握寓情于物的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

教法:

1、启发点拨法  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朗读,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美读感知法  新课标重视感性层面,重视美读,读出语气、语调和韵味。在美读中,体会“想象”在诗歌中的作用,通过拓展练笔,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

3、多媒体演示法  引入音像资料,制作课件,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4、板书辅助法。

学法:“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1、充分预习,收集有关母爱的诗歌、名言,增大学生阅读的容量,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为上课的相关环节做好准备;

2、针对七年级学生照搬参考书相关资料的现象,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参考书,筛选关键信息,作圈点勾画;

3、结合自主、合作、质疑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归纳朗读和背诵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特点及单元目标说明,“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即是这篇课文的情感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根据语文学科和诗歌体裁的特点,教学重点是反复诵读直至背诵,体味诗歌思想感情。

2、难点:根据七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想象”的能力,运用“想象”以借物抒情进行拓展练笔,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将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程序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为重要的是训练语感”,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灵敏、丰富的感受力。语感训练的主要途径就是要美读课文,披文而入情,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思想感情。按照“读读--背背--写写”的思路,我安排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1、背背古诗,导入新课。(3分钟)

课前播放表现亲情的歌曲《懂你》,以营造学习氛围。由歌曲联想到古诗《游子吟》再联系到课文《金色花》,学生利用参考书简介作者。

2、初读诗歌,整体感知。(5分钟)

初读课文时,结合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畅所欲言,从感知人物形象入手,感知诗歌情感。

3、美读诗歌,咀嚼品味。(15分钟)

首先全班集体朗读,针对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如整齐而无感情等),安排第二个步骤,选择喜欢或感受深刻的段落朗读,要求读出个人对诗歌的理解及与众不同的感受。给学生三分钟准备时间,提示在选择语段旁就“感情、语气、语速、轻重”等方面作文字或符号的标注,老师简单介绍常用的朗读符号。

学生边读边评边议,老师作好评价的引导,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用放大镜观察别人的优点”等。通过对第1、6、8自然段朗读语气的讨论,实现三个问题的探究:“为何把孩子想象成金色花?”、“孩子是希望妈妈猜出来还是猜不出来”、“‘你这坏孩子’表现妈妈的何种情感?”,在此过程中,若遇冷场,老师机智加入朗读,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如“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4、背背诗歌,积累内化语言。(6分钟)

首先请学生介绍背诵方法,在充分肯定和鼓励的前提下,教师补充介绍几种适合于七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背诵方法,如:游戏背诵法、抓关键词背诵法、情景背诵法、角色背诵法等。再给学生三分钟准备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

5、写写小诗,学以致用。(6分钟)

首先提供老师在研读《金色花》之后受启发以借物抒情的手法所作的一首小诗,目的有二:一是激起学生练笔的兴趣,二是提供一种容易模仿的模式,再让学生放飞想象,续写小诗,借其他事物抒发对母亲的爱。之后全班交流,鼓励和肯定大胆新奇的想象。

6、小结及作业(5分钟)

如果把父爱比作高山,那是因为他高大、挺拔;而母爱则是一条小河,一片大海,她温柔、清澈、博大、源远而悠长。短短的四十分钟很快就要结束了,但我们对母爱的深情却永远抒写不完。希望同学们下课后能将收集到的表达母爱的诗歌、名言,也可是刚才的即兴创作,制作成卡片,回家送给妈妈,再运用本节课所学到的朗诵方法,诵读泰戈尔诗歌《审判官》、《飞鸟集》节选、《繁星》节选、《乡愁》

《陈太丘与友期》说课稿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陈太丘与友期》处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的第25课,语文第一册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让语文世界与生活世界等同合一;提出语文素养这一宏观的全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文学素养作为语文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学生形成审美情操、健全人格、创新精神都起着极大的作用。本课作为古文阅读在第一册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我确定的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是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过程与方法: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情感与态度:学习古人懂礼知义的优秀品格。教学重难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二、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本文是学生接触的第四篇古文,由于我班学生基础差,如何教学,促进学生学好本文,培养学生懂礼守信的好品质,是老师思考的重点。 

三、说课型定位 

新课程标准在关于古文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注意语言品味,语感的形成,情感熏陶的基础上突出文体色彩,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突出探究性。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说教法 

阅读法  读时品味人物语言,体会人物表达情感。 

探究法  交流读时的感受,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评价法  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人物进行评价。

五、说学法 

朗读法  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熟读背诵。

合作法  交流自己对这篇课文所探究的点,进而形成开放式话题。    

六、说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

活动目的

导语引人

展示课题

渲染气氛,促使学生思考

整体感知

范读,引导学生勾画重点词语

1、听朗读

2、自主学习课文

3、朗读,

4、掌握重点字词

5、初步疏通文意

6、复述课文

7、表演课文

1、出示教学目标

2、多媒体显示需要重点掌握的字词。

3、多媒体显示补充省略部分的意见,并作强调。

生自主读文,独立解决问题,师引导讨论解决,并总结解决字词的方法。生复述课文,其他学生评价,老师指导点拨,统一意见,加强对课文的理解。

分析质疑

提出问题

1、小组讨论

2、集体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3、指导背诵课文。

1、出示问题

2、多媒体出示无标点的原文

在学生再三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指导学生掌握背诵古文的技巧。

合作探究

1、老师参与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质疑。

2、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点拨。

1、学生讨论,提出可探讨性的问题。

2、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讨论,老师点拨。

3、请学生谈谈从这则故事里学到了什么?

归纳出示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参与讨论,以便掌握情况;老师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归类。老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争辩,不一定要求统一对问题的认识。 

拓展训练

1、完成表格。

2、阅读《世说新语》里另一个故事,你从中学习到了什么?

多媒体出示拓展训练

巩固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同时适当的扩大知识量,检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设计说明

这堂课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将“礼”、“信”和《论语》联系起来,体现了文章中人物思想之“本”,使学生对“儒家”思想有了初步的认识。做到深入浅出。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就不会因为只解决一篇短小的文章显得单薄。

2、去掉文章的标点符号,还古文之原貌,请学生朗读。这一设计使学生更多的认识了古文,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语感有很好的效果。学生的反应较好,较新鲜。

3、对于课文的研讨,设计由学生自己讨论出问题,再讨论解决问题,突出体现了两个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强调了学生对文本的体验,符合胛谋镜慕涣鳎强调了学生对文本的体验,符合课改的要求;而老师参与讨论,并适时点拨、引导、小结,体现了师生交流,由于学生是在没有框架的情况下发问、研讨,这就对起引导作用的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br>

4、学生课本剧的表演,使学生对本文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充分发挥学生的小组合作和学生的主体性。

5、花较短的时间,请学生谈谈学习的感受,进入文本,再从文本中走出,高于文本。这一设计,看似简单,却在整个课堂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没有了老师最后“力尽声色”、略显乏味的小结,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使整个课堂凸现“学生为主体”这一特点。

6、作业的设计,讲究了课内、课外的衔接,讲究由浅到深,讲究运用、积累知识。

附:板书设计

                对话的背景:友人不至,太丘舍去

陈太丘与友期    对话的过程:友人发怒,元方对答

                对话的结果:友人惭引,元方不顾

 

 

《皇帝的新装》说课稿

教学目标

通过人物的心理和语言概括人物性格,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

2.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3.训练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能力。

4.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及互相协作的能力。

5.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反思,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重点难点

如何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相关的信息并从中提炼归纳出相关资料。

如何从精妙的语言描写中性格。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作研究性学习,以交流成果的形式展开课堂教学。

安排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主要任务是疏通字词,熟悉课文,引导学生根据情节作适当的联想,猜猜看后面会发生些什么,可以借助相关的连环画,提起学生对课文更深的兴趣。同时,明确探究方法:将学生分组,要求组员按照各自所扮演的角色认真负责地收集资料。教师可就资料来源,探究进程进行给出一些参考意见。通过这堂课,实现我的第二和第四个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

以小组交流,汇报成果的形式展开,教师起到的是导演的作用。由小组派代表以幻灯片的形式,向同学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以答辩的形式,深入理解课文。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联系到现实生活,深化对主题的理解。

教学步骤和内容

第一课时

导入

近几年反映宫廷生活的电视剧很多,大家一定从电视上看到过许多皇帝,那么他们都穿什么样的衣服呢?皇帝的服装又给你什么感觉呢?(威严、高贵)可是竟然有这样一位皇帝,他不穿衣服,赤身裸体在大街上游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讲述这一故事的童话《皇帝的新装》。

整体感悟

1. 教师读课文,要求学生为难读的字词注音。按照情节发展的线索,即爱新装--织新装--看新装--穿新装--揭新装--议新装这样的顺序,在每一个新的情节开头,作一下停顿,让学生做好标住,并启发学生思考,下一步可能会发生一些怎样的情况,教师应充分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不必求同,只要是合乎事情发展逻辑的,都应给予充分肯定。当学生在每一部分发挥完想象之后,可以借助相关的连环画图片,把学生的思维重新引入课文,使之沿着作者的思绪发展。

读完全文,可提出问题,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是新装

进一步追问,全文是怎样围绕“新装”展开的?

明确:结合刚才所作的标住,可以总结出爱新装--织新装--看新装--穿新装--揭新装--议新装。(教师板书)     通过这些训练,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另一方面也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3.我们所作的想象很精彩,但看完了课文,我们是不是觉得作者的想象有胜人一酬之处呢?让人觉得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而且揭示了一个非常深刻的主题。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对这篇文章已经发生了兴趣,它是一篇童话故事,它是怎样来表现一个深刻主题的呢?这篇童话的作者安徒生,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作品除了这篇,还包括那些呢?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做一番探询。

4.布置探究任务:

①全班同学分成三大组,这些小组包括:

作者专家组:查阅作者安徒生的生平事迹。               

作者文集专家组:查阅作者所作的文集,看看作者有哪些重要作品 .                                   

课文专家组:查阅资料,研究分析课文。

应做好这样的准备:在文中划出自己认为精彩的、重要的词语或语段,然后进行旁批,写出自己的看法。   

文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你是怎样评价他们的?     

文章揭示的主题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②除课文专家组的同学,其余两组均可就课文提出各方面的问题,课文专家组的同学也要为回答做好充分的准备.小组每个成员都必须根据扮演的角色,认真负责地收集数据和资料,在课堂上明确每一人具体的探究任务,并制定出完成任务的时间进度表。要求若干天后,每人完成有关专题的简要的研究报告,递交给小组的组长,小组集中,以幻灯片的形式,向全班同学展示。

5.探究建议: 调查前:4人一组,选出组长,组长组织讨论决定小组中每个人的任务;大家通过讨论明确现有信息,未知并需探究的信息;制定一个每人完成任务的时间进度表;规定一个完成任务的截止期限,以便督促每个人按时完成计划;这是一个团队协作的项目,而不是由单独一个人去完成。                     调查中:多花时间从 网上、图书馆或其他途径去收集信息,丰富的信息对你的研究会大有帮助。探究过程中如果有人发现了可以帮助其他人探究的信息,请与别人共享。及时和别人交流进展情况,问题和想法,这对你的研究会大有裨益。

调查后:按规定写出个人研究简报上交小组。小组汇总个人的研究简报,讨论修改,完成本组的最终课题研究报告(POWERPOINT演示形式)。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1.作者专家组的同学向大家汇报探究成果,介绍作者安徒生的生平经历和概况。                        

2..课文专家组的同学向大家汇报探究成果                                                                    ①交流文中的精彩和重要段落,对此进行评价。对具体问题可能有争议,如找的重点语段不同、旁批的不够精确等等,教师注意引导,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要注意点拨与指导,促使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答案。

②介绍文中的主要人物:皇帝,骗子。还有次要人物:大臣,老百姓,小孩                                

找出文中描写皇帝心理,语言,行动的词语和句子,分析皇帝的性格特点。嗜好新衣,不理朝政--昏庸,爱慕虚荣 ;相信骗子--愚蠢 ;先让大臣去看新衣--狡猾 ;其实没看见,却要装着看见--自欺欺人;坚持游行--装模作样,维护自己的尊严。                                                        ③找出文中写骗子的段落,你是怎样评价骗子的行为的。可引导学生作多方阐发。

a.骗子针对皇帝的贪图享乐,不理朝政,设下骗局,其出发点是好的,希望皇帝改过自新,治理好国家。

b.骗子骗皇帝,以骗对骗,只不过是以毒攻毒罢了。 

c.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没有写骗子落人法网,实在耐人寻味,其用意可能是有意向读者敞开一扇感情之门--他并不痛恨那两个骗子。 

d.两个骗子也代表了社会上靠行骗为生的一种社会病态,所以作者把骗局当作一面镜子,当作一把解剖刀,剖析这种社会人生的病态。 

e.骗子不值得肯定,纯粹是为了个人捞取钱财。     

③分析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想象他们说话的神态语调: 

老大臣:年迈、苍老、老于世故、语调迟缓、故作镇定。 

诚实的官员:对皇帝毕恭毕敬、貌似诚实实则狡猾;故作姿态,语调低沉。 

骑士们:庸庸碌碌、阿谀逢承、随声附和。 

典礼官:计好皇帝、语调温柔。 

百姓们:不敢说真话、心里却明白。 

小孩子:无所顾忌、天真单纯、对大人说话不理解、高声叫了出来。                                              

④ 根据人物的性格,分角色朗读课文。                                                             3. 答辩    另两组的同学可向课文专家组的同学提问,由课文专家组的同学回答解决。其中可能会涉及这样一些问题,例如:

a骗子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得出结论: 因为皇帝爱新装已经到了成癖的程度,对骗子所说的神奇而又漂亮的新装自然会感兴趣,所以骗子看准了皇帝的心思,用织新衣来骗他,自然会行骗成功。 

b大臣、官员们看见新衣服了吗?皇帝看见新衣服了吗?在根本不存在的衣服面前,哪些人说了假话,他们为什么不敢说真话? 得出结论:老大臣、诚实的官员、骑士们说假话是为了保住他们的地位和职务;市民中的成年人说假话是怕别人说自己太愚蠢;皇帝说假话是为了维护他独断专行的统治。

c为什么小孩子能说实话,老百姓先说假话最后也能说出实话?小孩子天真无邪,没有顾虑,所以能说实话。官员有顾虑,怕显出不称职、太愚蠢,故而先说了假话;但老百姓的顾虑远不像官员们那样严重,没有官可丢,没有职可罢,所以终究说出实话。 

诸如此类问题,可以由学生提出,如没有涉及,也可由教师提出。在课文专家组同学回答时,教师应给予鼓励,让学生自己完善答案,教师起引导补充的作用。 

4.揭示作品主题

本文通过一个昏庸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由专家组同学得出,其他同学认可,也可提出其他意见) 

5.提问:如果你当时在现场,你会像那个小孩一样勇敢地站出来,第一个说真话么?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情况么?你是怎么做的?说给大家听听。    这一问题,重要的是鼓励学生站出来说实话。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结合身边的生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反思。通过这个环节的讨论,达到深刻领悟文章内涵、培养敢说真话的高贵品质的目的。

6.由文集专家组的同学展示交流成果,教师可以进一步补充关于这些童话作品的故事情节,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课外阅读。

课堂小结                                                       

一场闹剧,以骗开场,以骗收束,围绕“新装”,刻画出封建统治阶级上层人物的荒诞、可笑,揭露他们的虚伪、愚蠢、腐朽的本质。笑声过后,留给我们的却是严肃的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保持纯真的童心,不虚伪,不说假话,敢说实话,敢说真话,让我们的社会保持纯净,这就是对每个人的考验了。

作业布置

自由结合成小组,饰演安徒生的童话剧。

 

这样一堂课,真正实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一篇课文,而是怎样去学习一篇课文,培养他们探索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大胆思考,敢于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杨阳

[《纸船》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1.人教版火烧云说课稿

2.小学英语人教版说课稿

3.人教版初中思品说课稿

4.圆的认识说课稿人教版

5.圆的认识人教版说课稿

6.少年闰土人教版说课稿

7.人教版少年闰土说课稿

8.人教版《散步》说课稿

9.人教版圆的认识说课稿

10.人教版初中思品说课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