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四首 《从军行》《蓟中作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塞下曲》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二选修)

发布时间:2016-7-23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了解盛唐边塞战争诗的特点以及鉴赏方法。

2、准确把握这四首诗的思想内容以及艺术风格。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边塞诗的产生: 

  唐初,东突厥、吐谷浑、吐蕃等不断侵扰,屡经太宗君臣捍卫征讨,方得相安。以后民族之间的交往频繁,战事不断。一部分仕途失意的文人,更把立功边塞当作求取功名的新出路。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在边塞生活过,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

二、边塞诗人介绍:

代表诗人: 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

代表诗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从军行》其四、《凉州词》

三、鉴赏方法

意象--边塞风光--主旨

(一)意象:

时间意象:秋天、黄昏 

空间意象:楼兰、阴山、天山、瀚海、凉州、长城、玉门关、古道、荒城、大漠、

事物意象: 

      乐器:羌笛、胡笳、琵琶、号角、鼓 

      战具:干、戈、战车、烽火、旗 

      景物:黄沙、秋月、冬雪、寒雁 

人物意象: 单于、吐谷浑、戍卒,将军、  征夫、闺中思征夫的少妇

(二)把握主旨

1、表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的豪迈、奔放、一往无前的主题。

2、对将帅腐败无能的讽刺,表现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

3、对战争的厌恶,归家无门的悲哀。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边塞风光。

《从军行》

一、作者简介:

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早年曾漫游四方,到过塞上。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开始了仕宦生涯。后获罪被谪岭南,又被贬至龙标县尉。安史之乱发生,王昌龄北还,路过毫州郡时,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边塞诗,闺怨诗轰动一时,有“七绝圣手 ”“诗家夫子”之称。

    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是《出塞》和《从军行》。

二、全班齐读,给学生3分钟时间找出意象、总结主旨。

主旨:这首诗写了边塞戍卒怀乡思亲之情。

三、提问:“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展现了怎样一幅画面?

此句写了环境、时序、风物、戍卒。在一片广漠的边塞之上,一座边城的西边,一座百尺高的烽火楼上,一个戍卒孤独地走上嘹望台,从青海湖上吹来的秋风在黄昏时分显得更加凛冽寒冷。此时此刻,戍卒的思乡念亲之情也正是最为浓烈之时。这是一幅悲凉而又伤感的画面。

四、“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如何表现戍卒的思亲之情?

曲笔:以闺中之思已衬出已愁,更为情深。

五、知识点:边塞诗主题之一:战争连年不止的哀怨和思念故乡亲人的凄苦。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个回?”         王翰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中人。”         陈陶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高适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

《蓟中作 》

一、齐读,给学生3分钟总结出主旨

主旨:这首诗写了边塞风光,表达自己忧心边事但报国无门的苦闷心情。

二、赏析诗句

1、“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写在边城所见景象。诗人骑马从塞外千里迢迢赶到蓟城,登上这座边城的城墙。只见边塞苦寒之地,一片萧条,白日当中,黯淡无光的景象。 

2、“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写诗人登城所见而引发诗人忧心边事心情。诗人看到边塞之地如此萧条,民不聊生,就为胡虏的反复叛乱而担忧。难道没有安定边境的奏疏上陈吗?并不是,而是朝廷偏信某些无能将领,让他们无功受赏,令有志之士扼腕长叹。

 

3、“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尽管自己有着孙武和吴起一样的谋略,但皇帝不重视也只能空自闭门叹息。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郁闷之情。 

三、知识点:边塞诗主题二:对将帅腐败无能的嘲讽,表现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

“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            杜甫

                        第二课时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一、背景介绍: 热海,即今伊塞克湖,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国,此湖乃是玄奘法师取经中途停留之地,是世界上第二大之高山湖,面积达6230平方公里。伊塞克(Issyk)意为温暖之意,中国古书称之为热海或大清池,它跨吉尔吉斯与哈萨克之间,四周天山环绕,汇集天山山脉流下的雪水,却终年不结冰,故有热海之称。 

二、给学生5分钟自行解读诗歌。

三、赏析诗句:

1、“侧闻阴山胡儿语”一句作引子,以当地胡人之语表明下文七句所说为真。

2、水热如煮沸的开水,热得连鸟也不敢从上面飞过,但水中却有又长又肥的鲤鱼。在热海的岸边,青草萋萋,四季常绿,到了冬天下雪时,雪花在其高空中即迅速融化了。连热海周围的沙石也是其热无比,似乎要把云彩燃烧着了;月亮倒影在水中,如同被煎煮一样。

 

 3、“阴火”以下四句是诗人的思考和描绘。诗人猜想必是地下的烈火在熊熊燃烧,天地仿佛成了一个奇大无比的炉子,但为何偏偏烘烤西方这一个地方呢?其蒸腾的气势延及整个西域地区。 

作者用了怎样的手法来表现此边塞风景?

浪漫主义手法①侧面描写:胡儿语--表明所说为真

②夸张:海水如煮、鸟不敢飞、白雪旋灭、沙砾燃云、浪波煎月

③想象:中间四句

4、 “送君”以下四句写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临别赠言:我与你在天山城外饮酒,一醉方休,直到夕阳西下,落在热海之滨;你为官公正,清廉无私,连热海的炎威也为之消减。 

四、主旨:

这首诗写边塞热海地区的奇异风光,并借此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崔侍御的赞美之情。

五、知识点连接:边塞诗主题之三:描写边塞自然风光,借以歌颂边塞,赞美军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岑参

《塞下曲》

一、全班齐读,3分钟了解诗歌

二、赏析诗歌

1、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用典:伏波愿宁死卫边,马革裹尸而还。

定远侯晚年处边地而思归。

晋人与姜戎败秦,使其只轮无返。

薛仁贵三箭定天山。

   2、“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人关。”

       对比:一褒一贬,表达诗人不希望回家,宁愿战死战场,保家卫国。

   3、“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只轮比喻敌人,海窟比喻沙漠中的敌营--杀敌要彻底

      一箭比喻唐朝军队,射天山比喻定天山 --应有队伍留守要塞

三、主旨:

这首诗情调高昂,用前代名将典故,抒发诗人报国杀敌的雄心壮志。

四、知识点:知识点:边塞诗主题四:对战争持积极向上的态度,表现建功立业的报国激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

“敦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问侠骨香。”   王维

“已收滴博云间戍,更夺蓬婆雪处城。 ”  杜甫

附:

从 军 行                               凉州词

王昌龄                              (唐)王翰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黄艳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