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6-6-27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文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进一步提高文学素养。

  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深入了解人物并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3.体会作者给予在香菱身上的感情,结合本单元其它《红楼梦》篇目,比较深入并且相对完整地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

  1.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深入了解人物并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2.体会作者给予在香菱身上的感情,结合本单元其它《红楼梦》篇目,比较深入并且相对完整地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给予在香菱身上的感情,结合本单元其它《红楼梦》篇目,比较深入并且相对完整地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由《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自然过渡到《香菱学诗》。

  2.整体阅读。

  (1)学生自读全文,识记生字生词和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这些文学常识包括“竹林七贤”、王维、杜甫、李白、陆游大诗人及其作品,要鼓励并督促学生借助课本注释或相应的工具书独立完成,加强知识储备。

  (2)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重要的人物还有几个?注意在文中画出能表现人物性格的语句。

  3.课文精读指导。

  (1)学生讨论: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

  明确:香菱本是官宦人家的小姐,学生在《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对此已有了解。后遭人拐卖,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

  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群富于才情的姑娘们,特别是与黛玉相遇,黛玉的诗意才情,点染并萌动了香菱强烈的艺术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

  (2)结合作品内容,讨论: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   

香菱特点 课文照应

灵秀异常悟性极强

性情真挚追求热烈    

  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日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

  香菱有着很好学诗的天赋,她天资聪颖,情感真挚,诗歌与香菱的天性与情感之间有着那么多天然的契合,她早就想学诗了,知识地位低下,命途多舛,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诗,偷空看两首。进人大观园后,深藏在内心的精神追求一下子勃发起来,进园的当晚就来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学诗。黛玉热情指导,列举名作让香菱阅读。香菱拿了诗回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学诗陶冶并且净化着香菱原本就纯净天然的内心世界,她的内心从未如此的充实丰富,她真切地领悟着作诗的道理。“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她举了《塞上》一首为例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见了这景的。”香菱的艺术感受力很高,她读诗眼前就能出现诗歌中那动人的形象。

  (3)结合作品内容,讨论:课文中的林黛玉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如何理解?

  明确: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是林黛玉在《红楼梦》这部作品中主体性格,但在本文作者为我们展现的却是一位领悟深刻、独有慧根、才情不凡、热情周到的女诗人形象。她热情指导香菱,不厌其烦,不顾劳累,为香菱开列书目,显示出高卓的才情与渊博的学识。

  富于才情的林黛玉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主要内容就是读诗、作诗。在诗歌这片广袤的土地,这位寄人篱下、冰清玉洁的才女自由地挥泻表达着自己细致入微精致饱满的情感。联想个人的身世,林黛玉对香菱这无父无母的孤儿富有同情,具有好感。所以当香菱求教于她时,她饶有兴致地承担起教授的责任。她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她简单明确地提出了作诗的要领,使香菱打消了不少顾虑,他用自己的才情点染了香菱沉积在悲惨凄苦生活中的诗心。

  (4)举例说明本文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明确:《红楼梦》里人物的出场入场,来龙去脉,一颦一笑,口角眉梢,心头话尾,舌尖牙缝,歌哭笑骂,玩笑嬉戏……确无一处不是活灵活现的。曹雪芹是横绝千古的天才,他善于运用细腻准确的语言塑造人物。《红楼梦》中四百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个个音容笑貌有别、性格鲜明独特。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无论是主子,还是奴仆,都给予了分寸恰当的描写,浓淡相宜,恰到好处,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美的享受。例如,描写香菱刻苦构思诗歌就非常传神。在黛玉的诱导下,香菱的视野不断扩大,当她进入创作冲动状态时,形象光彩夺目:“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对这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地描绘出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联系香菱的这份苦心学诗与她的悲惨身世,怎不会让人进而更加感触到她纯净无邪皎然光明的内心世界。

  这种通过人物语言和动作神态表现心理的艺术手法,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在《红楼梦》中则进一步发挥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课堂练习

  1.在香菱这一形象之中,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在本文中,作者以深情饱满之笔,讴歌了香菱这个真挚灵秀而又命途多舛的薄命女子。香菱对艺术的感觉是那么准确真挚,对艺术的追求是那么天性使然,然而命运却安排她遭遇到了呆霸王这样的无耻拉杂之人,她的境遇让人不禁徒生悲伤,香菱是那么值得同情与惋惜。香菱与她的遭际,香菱的精神追求与她朝夕相处的人的龌龊肮脏是那么不协调。在这种对照与冲突中,她纯净光洁的内心世界得到了进一步的表现。

  2.从《香菱学诗》一文中,你看到了曹雪芹怎样的诗歌创作思想?这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作用?

  提示:文中,曹雪芹主要通过林黛玉教授香菱作诗,比较充分的表现了自己的诗歌阅读与创造思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归纳:

  ①广博诵读,形成积累。黛玉让香菱诵读王维的五言律诗一百首,杜甫的七言律诗一二百首,李白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诵读这种方法对于我们学写诗也是非常正确而必要的。“读诗百遍,其义自见”,随着诵读篇目数量的增加,就会对诗歌的语言感知能力就会越来越强,诗歌的阅读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

  ②重点突破,兼收并蓄。黛玉对学诗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与体会:他强调香菱说:“……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旦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庚、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个极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③讲求真趣,不拘格套。当讲到格套与旨趣时,黛玉对香菱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厌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贩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本旧诗,偷空儿看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规矩,竟是没事的,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对此的看法是:“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为词害意’。”

 

李祖福

[《香菱学诗》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1.香菱学诗课件

2.香菱学诗读后感3篇

3.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杨修之死》教案设计

4.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心声》教案设计

5.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故乡》教案设计

6.人教版英语八上册教案

7.人教版必修三《劝学》教案

8.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英语课件

9.九年级人教版《 雨说》教案

10.人教版九年级《陈涉世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