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及《周总理,你在哪里》 学案设计(苏教版七年级)

发布时间:2016-9-21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学习目标 1、预习,解读古诗大意。

2、反复诵读,读出意境、意蕴。

3、背诵古诗二首及《周总理,你在哪里》的佳段。

课前准备1、查阅关于常建、杜甫、柯岩的文字资料。

2、查阅周恩来生平资料,收集周恩来故事一则。

教学设计

一阅读诗歌小常识

诗歌的美感首先来自于音律(包括节奏和韵律)。音乐性是诗歌与生俱来的品性,当诗歌的节奏、韵律与诗人要表达的情感协调一致,诗中轻松,欢快、沉滞、急促,昂扬,舒缓等节奏的韵律变化,就反映了人的情绪者的起伏波动的变化,表现的其实是人的生命活动的节律。

让我们用朗读的方式来捕捉三首小诗的音律及其深蕴其中的情感变化。

二自读小诗,把握韵律与节奏

1、自由朗读古诗二首,划分意义节奏,再反复朗诵。

2、听朗读  找出韵脚。

                                                                           

3小组内对读两诗,感受两首诗歌的音韵美!

三、美读两诗,体悟意蕴与情感  

1、小组合作 用现代汉语翻译两诗。

                                                                             

                                                                       

                                                                    

                                                                      

2、合作交流  质疑探究:

①为什么“万簌此俱寂,但余种馨音”?

                                                                          

                                                                          

                                                                          

                                                                     

②“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怎么回事?

                                                                       

                                                                      

                                                                          

3、小组内共同美读两诗,说说两诗创设的意境及表达的情感。

                                                                         

                                                                            

4、反复诵读,背出两诗。

四、自读《周总理,你在哪里》把握音律,感受意蕴

1、小声诵读全诗,划节奏,找韵脚。

2、集体朗读全诗,读出作者的情感思路。

3、老师范读全诗,听出诗歌音律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4、诗歌不仅是音律的再现,更是语言的钻石,情感的中轴。试抓住诗中的关键句、段,从语方与情感两个角度,举例鉴赏。

5、选择其中的佳段,在全班朗读背诵。

五、小组讨论比较《古诗二首》与《周总理,你在哪里》的异同

                                                                           

                                                                         

                                                                       

                                                                                              

六、课后学习

1、课后寻找唐诗七律一首,宋词一首,反复吟咏,与三首小诗作音律与情感表达作比较。

2、背诵自选小诗词。

教(学)后感:

诗歌的美感首先来自于音律(包括节奏和韵律)。音乐性是诗歌与生俱来的品性,当诗歌的节奏、韵律与诗人要表达的情感协调一致,诗中轻松,欢快、沉滞、急促,昂扬,舒缓等节奏的韵律变化,就反映了人的情绪者的起伏波动的变化,表现的其实是人的生命活动的节律。

让我们用朗读的方式来捕捉三首小诗的音律及其深蕴其中的情感变化。

二自读小诗,把握韵律与节奏

1、自由朗读古诗二首,划分意义节奏,再反复朗诵。

参考: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2、教师范读,学生打出韵脚。

《题破山寺后禅院》:林、深、心、音。

《登岳阳楼》,浮、流。

3、与同桌对读两诗,感受两首诗歌的音韵美!

三、美读两诗,体悟意蕴与情感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两诗。

朝阳照耀着高高的树林。曲折的小路道向幽深之处,后禅院花掩映,又浓又深。忽见山峦滴翠,光彩悦目,翩飞的群岛十分欢欣,清清的潭水倒映着山影,人的心灵也变得空明纯洁,仿佛大自然的一切声响都消失了,只听到悠扬不尽的钟馨之音。

2、质疑:

①为什么“万簌此俱寂,但余种馨音”?

参考:表面看来,“万簌此俱寂”与“但余种馨音”似手是矛盾,其实不然。假如周围一片喧嚣,人们也就不会在意钟馨的袅袅余音。诗人在这里是以静写动,以动衬静。结合常建的生平经历,他高才而无位,后来隐居山林,寄情山水。本诗正是他向径佛门清静的心理的写照。在此他性情如飞鸟,向往自由;心境如山水,万事皆空,萦绕耳际的品有那静寂之外的袅袅钟馨音。这样的写法更好地展示了作者幽隐的追求,情、韵、味十足。

②“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怎么回事?

此两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从楼上望去,洞庭湖把祖国东南之地从中分为两半;水天相连,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无比壮阔而又生动。望着这样壮丽的景色,再联系自己的身也,自然只有“凭车干涕泗流”了。

3、美读两诗,说说两诗创设的意境及表达的情感。

参考:《题破山寺后禅院》意境清幽,表达了作者隐居山林,寄情山水的内心兴趣。《登岳阳楼》意境阔大,表达了作者思乡心切,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

4、反复诵读,背出两诗。

5、小结:两首诗场以五言绝句的形式明快的节奏及清晰的音律来承我不同的情结变化。在诗中,音律不仅仅只是形式,它同时是“有情感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它是作者表情达意的最好载体。

四、自读《周总理,你在哪里》把握音律,感受意蕴

1、小声诵读全诗,划节奏,校韵脚。

2、集体朗读全诗,读出作者的情感思路。

3、老师范读全诗,听出诗歌音律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4、诗歌不仅是音律的再现,更是语言的钻石,情感的中轴。试抓住诗中的关键句、段,从语方与情感两个角度,举例鉴赏。

5、选择其中的佳段,朗读背诵。

五、比较《古诗二首》与《周总理,你在哪里》的异同

1、小组讨论、比较

① 从音律(形式)看:《古诗二首》都用五绝,节奏鲜明看律和谐。《周总经,你在哪里》选用现代诗的形式,一唱三叹,重章复沓,韵味无穷。

② 从情感上看:《古诗二首》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手法含蓄。《周总经,你在哪里》则情感宣泄如洪水喷发不可阻挡,表情达意露而不夸饰。

③ 不同的情感需要有不同的音律(形式)来承载。就像鲜花需要花瓶,石子需要花盘一样,各得其所!

 

韩云生

[《古诗二首》及《周总理,你在哪里》 学案设计(苏教版七年级)]相关文章:

1.古诗二首春晓草教案

2.《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课件设计

3.汉语拼音教学案设计

4.周总理的名言

5.苏教版七年级生物课件

6.有关周总理的名言

7.小儿垂钓古诗教案设计

8.古诗板报设计图

9.木兰诗的学案

10.高中新课标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