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快哉亭记》教学设计 (粤教版高二选修)

发布时间:2016-8-20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以下教师简称为T,学生简称为S)

一、导入: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亭台楼阁是音乐里靓丽的音符。这些亭台楼阁往往蕴涵着动人的故事和感人的情思。比如我们刚刚学过的《阿房宫赋》,阿房宫华美繁复,却最终落得“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令人叹息;又比如项脊轩室仅方丈,却“桂影斑驳,珊珊可爱”,叫人向往。亭台楼阁总有着这样穿越古今的魅力,古往今来的登临者,凭栏遥望,视通万里,思接千载。他们的思绪或深沉或飞扬,可又有几人能于贬谪之日在亭台之上临风而呼“快哉!”呢!今天我们学习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板书]

二、分析第一部分

T: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翻译全文,并圈画出你认为重要的词语。预习得怎么样?能读懂文章吗?读下来你觉得哪一个字是这篇文章的文眼呢?

S:快

T:对!因为这个亭的名字就叫“快哉亭”嘛!建亭者是谁?名亭者又是谁? 

S:(齐)张君、梦得、苏轼……

T:课文里有相应的句子吗?

S:“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T:请你翻译一下。

S:清河张梦得君贬官后居住在齐安,就着他住宅的西南方建造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江水的美景。我的哥哥子瞻命名它叫“快哉亭”。 

T:[明确]:省略句;重点字:即、为、胜、以、名

以,用来,说明了建亭的缘由。[板书]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那么,名亭的缘由是什么呢?

S:小声议论

T:我们先把课文一起来朗读一遍。找一找命名为快的原因。

S:齐读课文。

T:苏轼为什么要给这个亭起名为“快哉”呢?

要解答这个问题,先要找到一个关键句。

你找的关键句是哪一句?

S: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板书] 

T:为什么找这一句?

S:“所以”,……的原因[板书圈点] 

T:“这就是把它命名为快哉的原因”言之凿凿啊!

现在我们就是要弄清楚“此”指代什么。[板书圈点]

S:前面描写的景色。

T:你把这几句话读一读

S:朗读

T:哪个同学来解释一下?

S:临亭四望,可看到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江面波涛起伏,时而风起云涌,时而风散云消。白天则有船只在眼前出没,夜间则有鱼龙在身下悲鸣。景色瞬息万变,动人心魄,惊人眼目,令人不能长久的观赏。如今却可以在亭中凭几而坐,尽情赏玩,一抬眼便可看个够了。向西遥望武昌一带的群山,山陵起伏蜿蜒,草木成行成列,当雾霭消散,太阳升起的时候,远处渔人、樵夫的房舍,都可以一一指点。

T:[明确]:句式:介后,省略;

重点字:舍、开阖、动、骇[板书]

这段景色描写,有远眺、有近观;有俯瞰、有仰视;有白天所见、有夜晚所闻;有风起云涌、有烟消日出。

“此”指代的是这么丰富的景色,我们一起读一遍,读出它的风云开阖,气象万千来。然后试着用一个词概括一下行不行?

S:朗读

概括:江流胜景[板书]

T:就是这一个原因吗?就在这一段里还有一处关键句有没有找到?

S:亦足以称快世俗[板书]

T:“称快”是什么用法?[板书圈点]

S:使动,使……称快,使世俗之人称快

T:什么能使世俗之人称快?你把这句话完整地读一读。

S:朗读: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T:哪位同学来翻译一下?

S:至于那长长的沙洲沿岸,旧时城郭的废墟,曹操、孙权曾经窥视谋夺,周瑜、陆逊曾经率兵驰骋。缅怀轰轰烈烈的往事,远眺宛然在目的遗迹,也足以使世俗之人称快。 

也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S:流风遗迹[板书]

三、过渡到第二部分

T:“江流胜景”使人快,“流风遗迹”亦使人快,你看作者认为苏轼名之快哉的这两个原因中,哪一个更主要一些?

S:小声议论

T:我们来读一读这两个句子。

S:读

T:“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判断句,“者也”表示肯定[板书圈点]

“亦足以称快世俗”--亦,也,与前面的“至于”呼应,语气上捎带一笔,是对第一个原因的补充。

T:我们判断……

S:齐答,作者认为“江流胜景”是快哉的主要原因。

T:第一第二组同学把这句话再读一读

S:读

四、分析第二部分

T:“者也”!好!读得语气上很肯定啊!可是,我却在课文里找到一句话,与这句话有矛盾,并且语气上更加强烈。大家看第三段的最后一句话。“不然”的后面。

“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你们看,景色还是这些景色,连绵的山峰,幽绝的山谷,不就是前文的(师生共同:)“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吗?茂密的森林,参天的古木,不就是前文的(师生共同:)“草木行列”吗?“清风吹拂着,明月照射着”,前文也描写过白天和夜晚之景啊!而在这里,“此”[板书]所有这些景色,“皆”[板书]都,表示强调,骚人思士(失意的文人墨客)之所以 [板书]……的原因,悲伤憔悴不能胜者[板书]胜,禁得起。--看起来不快啊!

S:惊愕,思考

T:“乌睹其为快也哉”[板书],“乌”,哪里,哪里看得出这是快乐的呢!这是一个反问句,加强语气。

刚才第一第二组读了上面这句话,现在第三第四组同学把这个句子读一读,读出强调的语气。

S:朗读

T:看来,“江流之胜景”并不是引起“快”的真正原因啊。

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S:小声议论(很感兴趣)

T:刚才在分析第二段时,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字。这个字我们翻译时提到了,却没有品味一下。你们自读一遍,看看是那个字?

S:玩[板书] 

T:把“玩”字换成“观”好不好?

S:议论纷纷,讨论,形成共识:

不可以,观,就是“看”,是一般的看;

        玩,是玩赏,看的时候似乎带有一种闲适的心情。  

T:对,江流平日里波涛汹涌,变幻莫测,“动心骇目”,令人触目伤神,而带着玩赏的心情去看,山林草野,“烟消日出”,悠然闲适。

可见“玩”的条件是:玩赏之人心情是平静安然的。

那么,是谁在玩赏呢?谁有这样的闲情逸致呢?

S:张君、苏轼……

T:哦,建亭之人,张君。张君是个怎样的人呢?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说明。

S:“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

T:翻译一下?

S:“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解释)

T:明确:重点字:患、会计、其中[板书]

玩赏之人:遭受贬谪、不以为忧、放纵心灵、胸怀超脱[板书]

正因为张君是这样一个“过人”的人,因此,他能够,读下去:

S:将蓬户甕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T:即使用蓬草编门,用破甕作窗,他生活其中也不会有什么不快乐的,更何况在长江的清流中洗濯,览观西山的白云,让耳目尽情感受美好的景色,以求得舒心快意呢!

明确:重点字:穷 [板书] 

看来,“其中过人”之人,心里确实有大境界。他的过人之处在于,身遭贬谪还能放情于山水。课文中除了张君,谁还是这样的人呢?

S:苏轼--被贬黄州,“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T:苏辙--作《快哉亭记》对这两人加以赞赏,又有惺惺相惜之意。

世上就有这么一类人,能在不顺的境遇中,自己制造快乐,在山水之间“玩味”到山水之乐,那么是什么原因是他们能够做到这一点呢?

在第三段中有一句话概述了这些人之所以快乐的原因。

我把第三段朗读一遍,大家找到这句话,把它划下来。

朗读

哪一句话概括了这些人之所以快乐的原因呢?

S: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T:你找到了这篇课文最关键的一句话,这句话非常重要,我们一起把它读一遍,再一起把它翻译一遍好吗?

S:朗读

翻译:人活在世上,假使他的内心不自己感到舒适,那么到哪里会不忧愁呢?(T:反问句,一个人的内心不畅快,到哪里都会忧愁。)

假使他的心中坦坦荡荡,不因为外物而伤害了天性,那么到哪里会不快乐呢?

(T:一个人的内心坦荡,无论到哪里都会快乐。)

T:看来,这些贬谪之人之所以快哉的根本原因,在于“坦然”[板书]

《论语》中有一句话,叫做--

S:君子坦荡荡

T:对,这就是坦荡荡的君子情怀。君子以坦荡豁达的处世态度面对所有不快,才能聆听自然之美,才能由衷感到快乐。所以张君能放情山水,由衷地“快哉”!

(我们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这种君子情怀。)

S:朗读

T:有没有注意这三个词语?“自得”、“自放”、“自适”。它们分别解释什么?可参看注解

S:自得[板书]--自己感到舒适自在。

T:对,自己对自己的认可,内心充实、圆满、坚定,无论何种境遇都不要妄自菲薄。哪怕是在“尘泥渗漉”的百年老屋中,也可以得到(师生共同:)“借书满架,偃仰啸歌”的人生境界。

S:自放[板书]--自我放纵,放情。

T:放情于山水之间。山水之间,自有浩然之气。在失意时,“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时,还可以“(师生共同:)且放白鹿青崖间”。

S:自适[板书]--自求安适,自乐其乐。

T:不以个人得失为怀。即便仕途不顺,独居山野,也能“(师生共同:)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才能宠辱不惊,笑看庭前花开花落。

这三个词语又都强调“自”,快乐源于自己的内心。

T:这种情怀与我们初中学过的《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相通之处吗?(S:议论,答“有”)那么,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样吗?(S:议论,有些说“一样”,有些说“不一样”)大家作一下准备,我们下节课讨论这个问题。

现在我们一起把这几句话再来读一遍。读出点浩然之气来!

S:朗读“士生于世……” 

五、小结

T:内心充盈圆满,穷山恶水我能快,清风明月我更能快;春风得意我能快,穷途恶遇我亦能快。内心坦荡的人,才能在人生不遇时,还能畅快地玩赏江流胜景,还能从容地感受前人的流风遗韵。内心的和谐自足才是快哉的真正原因。

这对我们的人生也不无启迪。

T:我们领悟了快哉的原因,可我还有几个疑问。

作者第三段直接从“士生于世”开始讲道理就可以了,为什么先要写楚襄王和宋玉论风的这个典故呢?(学生在座位上议论)

还有,根据年谱和苏辙的经历记载,他其实并没有到过黄州快哉亭,那他怎么会写这样一篇记呢?到底是“记”还是“论”呢?(学生惊讶,小声议论)

这些问题我们下一节课讨论。 

六、布置作业

T:这里发下的是另一篇记亭的名篇,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这篇记有一个很著名的开头。今天的作业,要求你们比较这两篇文章的开头,看看它们有什么异曲同工之妙。就这个问题写一段10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

附:

《黄州快哉亭记》推荐理由

这节课的设计有以下特点:

1、  字词句、结构写法的学习:

(1)鼓励学生“不求甚解”,大胆阅读。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读懂、理解浅显的文言文。高一学生有一定文言阅读基础,要让学生放胆去读,不要被“字字落实”束缚住手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因此我在设计时,对课文字词句的初步理解、翻译,由学生课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完成,不求字字懂,但求全文通。

(2) 避免“先字词,后文意”的模式。“文”“言”要紧密结合。课上夯实重点字词句时,不离开语境“就字论字”,字不离句,句不离篇,重点字词的意思不能和对文章的理解脱节。

本课的设计中,课堂上对学生课前自习的检查,对重点字词句的落实,都与解读文章基本内容同步进行。如在解决“命名快哉的原因”这一问题时,重点落实第二自然段的重要实词和重点句式,而句式的分析与文意的理解密切相关。

(3)对于简单的写作手法,鼓励学生探究学习。

这节课的作业是:与课外资料《醉翁亭记》比较,看看二者的开头有何异曲同工之妙。这个设计就是基于以上考虑,高一学生应该有能力完成这一探究学习。 

2、怎样把握作品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基本思想:

(1)变“自上而下”的概念分析为“自下而上”的感悟理解。文言课文大多是名家名篇,常常有信手拈来的“定论”,分析时容易从概念出发,架空文本进行分析。

这篇课文中,苏辙流露出来的“其中坦然”的观点,表现出旷达的胸襟。这在各种赏析文章都有详细论述。如果从概念到概念,学生也许掌握了“旷达”这个概念,而怎样从文字中得到这样的感悟,却成了盲点。因此在设计中,引导生学会细读文本、研读文本。抓住命名“快哉”的原因,通过关键字、词、句的解读(“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和“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的对比;对两个“此”的解读;对句式的分析等等)把握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旷达情感。

(2) 更注重学生理解的过程。文言文成文年代久远,作者的经历和情感离学生非常遥远,应着力于缩短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因此要从易于学生理解的角度设计教学,解读文本的顺序不必拘泥于文本写作的顺序。一切从学生思维实际出发。

按照写作顺序,本文的第三段先写了楚襄王和宋玉有关风的议论,再从中引出人“遇不遇”的问题,再展开论述,其论证次序是“正反反正”。如果按照文本写作顺序进行解读,似乎给学生的思维造成了障碍。如果抓住第二和第三两段中两句看似有矛盾的话,引起学生思考,从而引出“张君是怎样的人”,再得出这类人“快”的根本原因,这样的顺序就易于理解了。对文章的主要思想有了理解,再来品味“大王雄风”的对话,学生易于接受。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学习理解的过程。 

3、怎样通过课文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1)文言文教学还承载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但不能脱开课文讲文化,语文课要从语言文字的角度让学生体悟文化层面的意义。

心胸的旷达,心灵的解脱,宠辱皆忘的境界……这些都来源于道家思想。在我国知识分子的心灵里,道家思想是一道精神底线。有了这片精神后花园,他们才得以在不得志的时候还能保有一颗自由达观的心。这些博大精深的文化思想并不是几个教条,而是细密地渗透在字里行间。本课通过“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等句子,细致分析“自得”、“自适”、“自放”等词语,让学生自然体悟这种思想。

(2)文化层面上的意义,最终还是要落实到现实的层面上。要变“就课论课”为“就课论我”。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基于这个考虑,本课设计了与《岳阳楼记》的比较:本文所议的“不以物伤性”与《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有无异同?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在学习探究中领悟到人生境界各有不同,进而打开心胸,关照自我,怎样做一个大境界的人。

 

的手法还不

[《黄州快哉亭记》教学设计 (粤教版高二选修)]相关文章:

1.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教案参考

2.高二物理选修3-1试题答案

3.高二选修1物理第四章单元测试题

4.高二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练习题

5.粤教版小学科学课件:物体与材料

6.《黄州快哉亭记》原文及翻译

7.化学选修3试题及答案

8.化学选修5试题及答案

9.《黄州快哉亭记》译文及赏析

10.化学选修3教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