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历史珍惜和平》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7-11-19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生:欣赏了这几篇文章,我们感到无比激动。

师:很好。能具体说说你们的感受吗?

生1:我认为这几位作者都饱含激情,生动表现了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比如西蒙诺夫的《蜡烛》,借助一个南斯拉夫老妇人冒着炮火为苏联红军烈士安葬并亲手点上自己珍藏多年的结婚的喜烛,赞美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年代用血肉凝结起来的情谊,令人无比感动。

生2:我感到这几位作者表达都非常精彩。比如毛泽东的《新闻两则》,高屋建瓴,大气磅礴,叫人读来热血沸腾。

生3:老师,我觉得读这些文章都给人积极向上的感觉。我从这几篇文章中认识到哪些是美好的、值得歌颂的,哪些是丑恶的、应该鞭挞的。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确实,我们在阅读时既要看到作者是如何生动而深刻的表现他们对生活的认识的,也要细细品味作者的精彩表达,更要从中感悟生活的真善美和假丑恶。今天,我们就来讨论如何从阅读中领悟生活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生:老师,如何领悟生活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呢?

师:一般说来,我们要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别人的悲苦、欢乐和追求,只有用心去理解心、碰撞心,才能达到对生命本质的深刻认识;

其次,我们要认真观察生活中的林林总总的现象,思考生活所给予我们的,因为只有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准确深刻了,我们才能比较准确深刻的领悟作者对生活的表现,甚至在与作者思想的碰撞中产生对生活更深的认识;

第三,我们还要学会与自己“交心”,不断净化自己的灵魂,提升自己的思想品味,从而增进自己对真善美和假丑恶的辨别能力。

生:老师,我们从课文中该怎样领悟生活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呢?

师:好的。下面我们就联系具体课文谈谈领悟生活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吧。

相关链接                  怎样领悟生活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1、 从阅读中领悟。好的文章都能深刻有力的反映生活,总是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的。读好文章就是和智者交谈。

2、 在现实生活中认识。生活是最好的学校,只要我们认真体验,处处留心,总能有所发现。

3、 于自我思辩中提高。自我思辩的过程就是砥砺自己言行的过程,就是提升自己思想品味的过程,就是增进自己对真善美和假丑恶的辨别能力的过程。

范例1  从《新闻两则》中我们得到了怎样的情感熏陶?

分析:

渡江战役开始于1949年4月20日晚,6月2日结束。战役关键是开始后的三四天。在渡江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毛泽东亲自撰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鼓舞,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作用。《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突出了我军解放南阳在军事上的重大意义,毛泽东亲自撰写这则新闻,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解答:

我们认识到: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伟大的奇迹;人民解放军是正义之师,他们英勇善战,所向无敌;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仅供参考)

解题方法链接

首先是真正读懂文章,把握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其次是联系当今与自身的实际认真思考,由历史而现实,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

范例2  怎样理解《芦花荡》一文洋溢的思想感情?

分析:

这个英雄故事的特色在于传奇色彩。无论理解内容还是揣摩写作,都要抓住这个特色,才能激发兴趣,理解透彻。年近六十,照例该养老了,我们的老英雄却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苇塘中部队的供给,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这是富有传奇色彩的。老英雄手无寸铁,独自一人,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这更是富有传奇色彩的。从中,显示出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性格,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情怀。

解答: 

孙犁的《芦花荡》,叙述了一场“英雄的行为”,富于传奇色彩。“老头子”智勇双全,痛打鬼子,讨还血债,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读之使人在赞叹中振奋。(仅供参考)

解题方法链接

首先抓住文章的传奇色彩进行理解;其次要认真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第三,作者是把老头子作为中华民族千千万万普通群众的代表进行表现的,我们应从中认识到中国人民的英勇,认识到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这一豪情。

范例3   如何感受《蜡烛》中老妇人这一人物的形象美?

分析:

老妇人这一人物形象是非常感人的。分析起来有四点。一是环境危险,炮火连天;二是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三是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四是点在坟上的蜡烛有特殊意义。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凡是写到这四点的,都着力描写,造成了感人的效果。

写炮火,不是笼统地写一句就算了,几乎隔几行就写炮火,叫人一直为老妇人的安危揪着心,老妇人在炮火之中的种种行为就格外感人。

掩埋烈士的每一步老妇人都非常吃力,假如笼统地说“她非常吃力地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那就不够感人,作者是这样写的:路并不远,一共不到十步,可是她太衰老了,不得不坐下来休息了三次。最后,她总算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她已经精疲力竭了,又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也许有一小时。“这样描写,情景历历在目,仿佛老妇人的喘息声都听得见,真是感人肺腑。

写老妇人安葬烈士的礼仪也很具体,例如掩埋之前“老妇人跪到死者旁边,用手在死者身上画了十字,又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一个一个动作都做了描写,也是很感人的。

作者在诸多感人的因素之中又突出蜡烛,郑重地说明,这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从她摸出蜡烛之后,直到结尾,一直围绕着烛光展开细腻的描写,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里,特殊的氛围中,烛光显示了特别的意义,造成一种诗的意境,结尾像抒情诗一般赞美烛光,让人沉浸在这个意境之中,眼前总是那一点烛光,久久不能忘怀。

解答: 

老妇人饱受德国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她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她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红军烈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仅供参考)

解题方法链接

1、 全面了解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感知人物形象。

2、 探究文章写法,揣摩作者的立意与表现重点。

3、 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联想和想象。

范例4  如何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人格?

分析:

中国是被掠夺被损坏的,我们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便在情理之中。如果我们换到雨果的位置上去,那么,我们就会感到,作为一个法国作家能如是说,实在是非常了不起的。雨果是在强盗的国度里发表自己的言论。如果雨果有一点点奴颜媚骨,就可能迎合希特勒之流,迎合政府当局,就不可能仗义执言。雨果是在公开抗议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他不顾个人得失,公理至上,铁骨铮铮,难能可贵。

解答: 

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作家公开抗议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深切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代表了人类的良知,展示出一个伟大作家的博大胸怀和伟大人格。(仅供参考)

解题方法链接

首先,要准确把握雨果的严正立场;其次,要设身处地的去比较分析;第三,要从自己的内心深处体验认识。

范例5  怎样理解《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中引用的迪桑卡的诗句?

分析:

这些诗句歌唱了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

他们还年幼,还在小学念书,他们的生命才起步,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梦想。他们正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创造人生的业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的威胁。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解答: 

这些诗句歌唱了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仅供参考)

解题方法链接

1、 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解局部。从全文对纳粹残忍地杀害无辜孩童的控诉上,我们才能深沉地感受到作者引用这些诗句时内心的沉重。

2、 在生与死、天真与残暴的强烈反差中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诅咒罪恶的战争,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范例6  《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中为什么特别记下西德作家与日本人的发言?

分析:

从选材上可以探究写作意图。要消灭战争,保卫和平,前提是正确认识历史。西德作家的态度是那样诚恳,他把自己与整个民族看成一个整体,表达了整个民族的反省,这样的态度赢得人们的宽容和尊重。那个日本人跟日本极右势力相比,还算好的,他还承认南京大屠杀是事实,但是他总想为日本军国主义开脱罪责,安格尔的三个问题辩清了侵略与反侵略,尖锐地指出了那个日本人狡辩的要害。作家本应具有人类的良知,作者不称他为作家,就说“日本人”,也表明了对他的鄙弃。作者写许多人走过去与西德作家握手,在无言之中表明各国作家对那个日本人的反感和那个日本人在会场上的孤立。

解答: 

作者特别写到一位西德作家和一个日本人的发言,前者是真诚的忏悔,后者是自私的狡辩。一方面是为了对比,另一方面意在告诉人们,至今还有人不愿正视历史,还在为侵略辩护,这潜伏着新的危险。(仅供参考)

解题方法链接

1、 从文章的立意考虑,看看它与中心和主题的关系;

2、 从内容本身的对比关系去分析,探求作者的意图;

3、 再从这两人的特殊身份去分析,认识事件的倾向性。

生:我明白了。从阅读中领悟生活的真善美和假丑恶,首先必须有对真善美和假丑恶的正确认识,还必须认真体味别人的文章,把握作者对人生、社会的认识与思考。

师:说得好极了。还要注意的是,必须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感受,学会从实际生活中感悟真善美和假丑恶。希望大家好好努力。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同学们对生活的一些感悟。

感悟一:               

美的底色

“我饶不了她!跟我争,也不瞧瞧自己是什么样子!告诉你,今后我要让班里的人孤立她!”一个女孩旁若无人地说。“算了吧,你干吗非跟她过不去?”另一个女孩略有不满地说。“那不成,我从不饶过和我作对的人。”

我侧头看了一眼这个女孩:樱桃小口,柳叶眉,双眸如一潭清泉。好漂亮的女孩!可惜此时仇恨和妒忌扭曲了她本来娇好的面容。也许生活中本来就没有完美,可是,如果能拥有宽容于人的品德,那岂不是更能接近于完美?即使你姿色平平,美好与可爱也会写在脸上。我不禁怜惜地再次看了看这个庸俗的女孩。

“对不起!”我心慌地向一个女孩说。因为我弄脏了她那漂亮的白裙子。“没什么。瞧,这下黑白相间,显得更漂亮了。”她微笑着说。我被她友好的幽默逗乐了。她长得并不漂亮,满脸的青春痘,可她的气质那样高雅,我觉得她真的好美。

于是我若有所悟:人与人交往就像人们照镜子,微笑回映微笑,愤怒回映愤怒。美好的存在不在于你拥有漂亮的脸蛋与万贯钱财,而在于真诚的宽容,严于律己、善待别人。--高雅的气质比漂亮的脸蛋更令人着迷,这才是美的底色。

生:这篇短文写的是我们身边的小事,但经作者这么一写,小事就不小了。

师:对啊!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同一片土地上,有人获得了金子,有人什么也没有得到。原因何在?就在于你是否真正地在感受生活的基础上捕捉到一瞬间所产生的浓浓情感和生活本身所蕴涵的深刻哲理。本文作者不仅捕捉了两次生动的对话,而且捕捉了两种道德的对照,更重要的是捕捉到了生活的哲理-“高雅的气质比漂亮的脸蛋更令人着迷!”

因此,貌似平常的生活内容就有了表现的价值。热情拥抱生活,用心观察生活,真切表现生活,生活就会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

感悟二:         

位置

“调位置了,调位置了!”随着班长一声令下,本班两周一度的调位置活动又开始了。但这次,却听不到桌椅的移动声,只有吵嚷。

“调什么调?本学期都要结束了。本人位置蛮好的,不调了。”一部分人说。

“调位置!都两个星期了,大家要自觉一些。”另外一部分人说。

“调不调啊?要调就快调,我们还要读书呢,别浪费时间!”有些人在起哄。教室里乱成了一锅粥。

抬头看一眼身边的班长,我发现他已累得满头大汗,正在极力劝说那些不肯调位置的。终于成功了。我看了看表,耗时30分钟。

目睹此情此景,我不禁想到:生活中不也有要调位置、不想调位置和无所谓这三种人吗?

那些要调位置的,几乎都是不安于现状的人。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涌现出了无数杰出的人物,他们或叱咤风云、或硕果累累;或以鸿篇巨制闻名,或以艺术珍品传世。不可否认,其自身大都具有超凡脱俗之才,也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但也一定与他们勇于开拓、锐意进取的个性品质有关。调位置,调位置!他们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喊出了这响亮的口号。也正是有了他们的不懈努力,科学才得以进步,社会才得以发展。他们是时代的弄潮儿。

而那些不想调位置的,往往自我满足。他们或是既得利益者,为守住到手的利益而反对改革、反对变迁;或是习惯于听命于人,因循守旧。但是,社会的发展毕竟不是以这些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即使他们能苟安于一时,但已明显地落后于形势,必将被时代的列车所抛弃。

至于那些无所谓的,他们的生命像一潭死水。生命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成败固然难以逆料,重要的是你可曾拼搏?成固然可喜;败又哪里可忧?爱迪生失败过,贝多芬失败过,张艺谋也失败过……在人生这部书里,遗憾是主旋律,失败是不可或缺的插曲,然而它们使生命更加多姿多彩,造就了生命的伟大。唯有平庸与苍白,才是对生命的亵渎。

朋友, 

每个人都是各自人生舞台上的主角。既然是主角,就要认真去演,认真称量每一次选择中得到与付出的分量。勇于面对挑战,勇于改变自己,你才能让生命之花常艳。也只有这样,你才能把握生命的真谛。

生:调位置也是我们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我们早已习以为常,没想到还可以有这样的人生感悟!

师:平常的生活,不平常的发现,这是写作的奥秘。本文取材于日常的生活琐事,然而由于有了深刻的思考,便表现出不平常的价值。世事洞明即文章,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感悟三:

体贴

低吟罢“大江东去,浪淘尽风流人物。”我注目脚下滚滚的东逝水,不禁困惑:人们为何总是对波的汹涌,浪的澎湃情有独钟,却无视岸的坚实与厚重。没有了岸,又哪来的江与河?其实,束缚是堤岸对江河永恒的体贴。

感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妙。看那一抹暮色自地平线下缓缓漫溢,我不禁思索:为何总有那么多人只对似血的云霞有着别样的情愫,却漠视万里独征的孤鹜,至多将它作为陪衬之物。但,如果没有了那翱翔在云端的身影,那黄昏就只是一片静,一片死寂的静。可不可以这样说,奉献是孤鹜对黄昏无言的体贴?

春风梳柳,夜雨润花。一阵和风掠过,送来几缕淡雅的清香。循香而去,一山不知名的野花,开得分外妖娆。然而,没有了叶,花的世界难免单调与乏味。那么,衬托便是绿叶对红花无私的体贴。

心灵的罗盘迷失了方向,在经历失败的暴风雨之后。“乌云遮蔽使你看不到苍穹的光亮,但总该相信雨后必有晴天。如果你痛哭,也该相信有了泪水后的人生,才有水洗过的清明。”朋友轻轻的一句安慰,使失落的心再度振奋。体贴就是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真诚的话语。

归去,带着奋斗后的疲惫。那一刻,思念的泉是这般清冽;律动的心,再也无法平静。门前,是谁的那双枯手摆动着夸张的弧度?井边,忙忙碌碌中略显迟钝的又是谁的背影?满身的疲惫,顷刻,溶释在家的温馨中。体贴就是那一举手,一投足。

……

体贴是什么?是一种圣洁的纯,一种透彻的清。纯得如此晶亮,清得如此明晰。

体贴是难以名传的感觉与心境。

生:读了这篇文章,我感到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生命的体验是这样的多姿多彩,语言是如此的生动美妙,真是太好了。

师:是的。本文思路开合有致,笔端饱含感情,立意积极向上。正是因为作者心中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用激情去驾驭文字,用激情去组织从自然现象到人类社会的有关材料,用激情去感染人、教育人。因此,感悟生活的前提是热爱生活。

生:老师,领悟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有哪些注意点呢?

师: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有热爱生活的激情;2、有丰富的人生阅历;3、有深刻的生命思索;4、有足够的语言修养。只要我们注意点滴的积累,不断努力,我们一定能增进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一定能写出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的好文章。 

  

 

易有花

[《记住历史珍惜和平》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1.儿童和平条约的教案

2.人教版历史初一上册《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

3.《心声》 教案教学设计

4.人教版《观潮》教案

5.人教版《雪孩子》教案

6.人教版找次品教案

7.人教版天地人教案

8.人教版《自己去吧》教案

9.人教版日月水火教案

10.人教版正数与负数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