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空中楼阁》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一上册)

发布时间:2016-2-24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一、教学目的: 

1.在景物描写中用两相对应的方法表现景物特点。   

2.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景物描写中两相对应的方法和比喻的手法。   

2.难点: 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数:2课时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预习思考题: 

1.本文寄托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2.作者对小屋的描写是如何由实而虚,虚实结合的?   

(二)词语注释: 

俯仰天地: 随宜应付一切。   

游目骋怀: 放眼观看, 使人开怀。   

绚烂: 灿烂。   

柔静: 柔和恬静。   

宁谧: 安宁、安静。   

缥缈: 形容隐隐约约, 若有若无. 也作飘渺。   

(三)作者简介: 

李乐薇,江苏人,现代作家。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后一直在台湾从事文化教育工作。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而富于感情。 

(四)解题: 

文章题目一语双关: 既指“我”家居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烟雾迷朦中,犹如耸入天际的楼阁,又指幻景中的“空中楼阁”,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从全文看,这 小屋应是虚构的。作者特意让小屋踞于“高高的山坡”上,强调“山路和山坡不便行车”,暗含远离“人境”,“不闻车马暄”之意;文章的最后,作者又特意强调“这空中楼阁占了地利之便,可以省去许多室内设计和其他装饰”,不必养鸟,无需挂画总之,不要人为的“文明”,只要“自然”,表明了作者对超然物外的“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   

(五)结构: 

第一部分: (1--8自然段)立足小屋之外,看小屋和周围环境的关系。   

1.(1-3自然段)写小屋和山的关系。   

小屋“点破了山的寂寞”,给山川美景增添了“一点生气,一点情调”。这是立足于山外,是远观,看全景。   

2.(4-7自然段)写小屋和树的关系。   

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使小屋更显得“含蓄而有风度”。这是立足山上,是近看,看局部。   

3.(8自然段)继续写小屋和树的关系。   

立足点又移到远远的山下,仰望远观,“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仿佛“凌空而起”,更加“姿态翩然”了。   

第二部分: (9--18自然段)立足于小屋,看周围环境和小屋的关系。   

1.(9-10自然段)写小屋的花园和山上的云霞。   

花园极小,“领土”有限,可是小屋的“领空”却是无限的;花园里繁花绚烂,天上的云霞也如花一样绚烂。   

2.(11-12自然段)写小屋的空气和光线。   

因为在山上,空气特别清新,而光线则富于变化,富于“浪漫的文学性”。   

3.(13-14自然段)写小屋和外界的交通。   

小屋在高高的山坡上,只有一条山路和外界交通,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   

4.(15-18自然段)写夜晚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   

缥缈若“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点明了题意。   

(六)写作特点: 

1.虚实结合,由实到虚。   

文章前一部分重在自然景物的真实描写,尽管有着丰富的联想、想象,但写的是确确实实的山、树、房屋的形势、情姿。后一部分则重在人对自然景物的感受。明明是极小的“袖珍型”花园,有限的围墙,而“我”却因有无限的“领空”可供“游目骋怀”而陶醉;明明是小屋在“山的怀抱中”,晨暮昏晓光线变化,“我”则以为“如在花蕊中一般”,那“花蕊”会“绽开”,也会“收拢”;明明是“高高的山坡”,崎岖的“山路”,“我”却叫它“幸福的阶梯”,“空中走廊”;夜幕深垂,小屋仍是小屋,“我”却觉得它仿佛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文章就这样由实入虚,将现实的自然景观,融进迷离朦胧的诗一般的意境,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2.语言多变。 

运用了拟人手法 

领土--在一国主权管辖下的区域。 

领空--一个国家的陆地、领水和领海上的整个空间。这是两词的固定意义。但用在本文中,则特指作者所专有的小屋、花园、小路和天空,表达了作者对拥有自由天地的神圣与豪迈的情感;有限与无限的对举,是说身体的活动空间虽小,但是心灵的活动空间却无比宽阔,写出了作者自由开放的心态;“开放性的院子”被用来比喻无限的“领空”,也写出了自由而开放的心态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总之,作者抒发了对心爱的小屋,对大自然的热爱,表达了为自己的自由生活和独立人格而感到骄傲。 

因为心情畅快,所以“清新的空气”,仿佛带着香味。注意“觉得”两字,显然,这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并不是说作者真的闻到了香味。 

(七)速读测试。 

1.本文的题目是      ,作者是      省作家     ,本文的出处是       。 

2.文章首句:“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此句用了     修辞手法,在    位置、       角度,才能观察到这种情景。 

3.“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①,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②,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③,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④。”这句话从整体看是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具体地说是   喻,①和②是   喻,③和④是    喻。 

4.文中用了不少两相对应的句子,如“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再从文中挑出三句最短的这类句子,并说说这类句子在表达上的效果。 

5.“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势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这个两相对应的句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在什么位置才能观察到这种形势? 

6.“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雾失楼台”是怎样一种情景?这里说的“小屋”“而是-空中楼阁”,与“雾失楼台”完全一样吗?为什么? 

7.“小屋”,“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胧的”。请从文中找出“白天清晰”、“夜晚朦胧”的例子,并作简要的说明。 

8.“小屋在山的怀抱中……。小屋的光线既富于科学的时间性,也富于浪漫的文学性。”其中“科学的时间性”、“浪漫的文学性”表现在哪里? 

9.“天地相连的那一道弧线,是另一重无形的围墙,也围住了一些花,那些花有朵状,有片状,有红,有白,有绚烂,也有飘落。也许那是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我们叫它云或霞。”这一段的修辞方法都有什么?举例说明。 

10.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速读测式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我的空中楼阁》、台湾、李乐薇。《中国现代文学大系》(散文第一集)(8分,各2分)。 

2.比喻。山和小屋的上空,正对山岭。(9分) 

3.博喻,明,暗。(9分,各3分) 

4.“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胧的”。效果是便于在比较中衬托中写出事物的特点;便于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表现事物。(1分,举例6分,效果各4分) 

5.比喻、拟人,在远远的山下。(9分,各3分) 

6.暗喻。雾弥漫了楼台,使人觉得楼台消失了。不完全一样,因为“雾”不定时,星、月有时间规律;另外,“雾失”可达到一点儿看不见,“月影之侧”只是“朦胧”。(第一问2分,第二问10分。) 

7.“白天清晰”如:“远观”,都可看见“一角屋檐”、“一排屋瓦”、“一片蓝的墙”、“一片白窗”。 

“夜象朦胧”如:“收拢”在花瓣之中,“迷于雾失楼台”,变成“空中楼阁”。(10分,各5分) 

8.“早晨”和“夜晚”都影响光线,而早晚又有严格的时间规律,表现着科学的时间性。 

“花蕊绽开”“花瓣收拢”,以及“清晰”、“朦胧”等,都是形象生动的文学描写,而且由于比喻等修辞,又有浪漫色彩。(共10分,各5分) 

9.“上帝玩赏”是拟人,其余是比喻。“牡丹”和“芍药”还有夸张之意。(共10分,各5分) 

10.表现了作者向往“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10分) 

(八)作业: 

作测速练习。 

附:《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黄玲玲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一上册)]相关文章:

1.人教版高一上册《我有一个梦想》教案

2.人教版高一上册《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3.人教版高一英语课件

4.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5.人教版英语八上册教案

6.我的空中楼阁优秀教案设计

7.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课件素材

8.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教案

9.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0.人教版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