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16-3-9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执教人:宜城市实验中学  鲁发福

教学目标

1、 了解庄子与《庄子》;

2、 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知识;

3、理解《逍遥游》的基本思想;

4、艺术鉴赏:

①、 以寓言故事的形式表达思想;

②、 想象丰富,境界开阔;

③、 语言风格上别树一帜。

教学重点

1、 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知识;

2、 艺术鉴赏。

教学难点

理解《逍遥游》的基本思想

教学方法

诵读法、练习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教学要点

1、 了解庄子与《庄子》;

2、 初读感知;

3、 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知识

教学程序

一、导入

我们学过庄子的《秋水》,知道它是用寓言说理:个人见识有限,骄傲自满,就会贻笑大方。其实,庄子的很多思想,都是通过寓言故事来表达的。今天,我们来学习庄子的代表作《逍遥游》,看看他又用什么样的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二、题解

对于“逍遥”二字的理解,以及《逍遥游》的思想主旨,历来众说纷纭。现在一般认为,所谓的“逍遥”,就是从一切社会现实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达到一种精神上的、也是主观的“绝对自由”。这种理论和办法就是“逍遥游”。

三、庄子与《庄子》

(一)、庄子其人

庄子(公元前369-286),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二)、生活背景

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当时的东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战争也空前残酷。庄子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及统治者深为不满,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时时进行尖锐的批判,发出沉痛的抗议;他对自己无力改变这样的社会现实心有不甘,想用自己的一套思想和人生观来影响和改造人们。这正是庄子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主观原因。

庄子希望在精神上天马行空、无所羁绊,让精神的生活去解放作为形体的生命,从而达到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三)、庄子思想

1、先读小故事

庄子钓于濮水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前往拜访他),曰:“愿以境内累(使受累,麻烦)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用巾帕包着,用竹盒盛着)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于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秋水》 

曹商得车

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宋王给他派了几辆车)。王说之,益车百乘(秦王高兴,又赠他百辆车)。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厄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这是我当年的不足);一悟万乘之主(而今一旦凭三寸不烂之舌,打动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这是我现在的优势)。”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吸脓吃疮的人)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治的病越肮脏),

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庄子列御寇》

逍遥游

藐(遥远)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容态有如处女一般柔美)。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庄子逍遥游》

庄子将死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陪葬品)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鸟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鸟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庄子列御寇》

2、庄子思想

自由观--逍遥游。就是绝对自由,这种绝对自由是庄周幻想出来的,是不依赖外界任何事物的绝对自由。不仅如此,还必须摆脱自己身心的牵制,做到无已,只有做到无已,才是天地间的至人、神人、圣人。无忧无虑、无为无能,无祸无患。

   人生观--主张养生,做到无过无不及,注重于善与恶之间,使自己的精力和身体不受损害。为人处世,不把名利放在眼里,无所作为且做到不留痕迹,让人挑剔不出毛病来。与世无争,不用技巧,不用权谋。

政治观--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提出“绝圣弃知”的主张,认为,“圣人不死,大盗不起”,“绝圣弃知,大盗乃止”。又说,“主上喜好施智巧,用机谋而不求至道,那么天下就要大乱了。”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社会的弊端,提出了“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名言。

   认识论--将人的知识分为有为的小知与无为的大知,提倡无为的大知,摈弃有为的小知。认为以有限的智慧去探究无穷大的领域,必然会迷乱而无所收获。

(四)、《庄子》

《庄子》一书现存33篇。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内篇7篇大体上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庄子》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鲁迅先生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四、初读感知

1、听范读(多媒体);

2、正音正字(文注);

3、练读。

五、翻译

详见幻灯片。

参考译文:

1、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称叫鲲。鲲的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鲲变化成鸟,鸟的名称叫鹏。鹏的背,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海。南海就是大自然的水池。《齐谐》是记载怪异的。《齐谐》中的话说:“当鹏迁往南海的时候,振翼拍水,水浪远达几千里。它乘着旋风环旋飞上几万里的高空。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开北海。”山野中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鹏从高空往下看,也不过这样罢了。(也像人在地面上看天空一样)再说如果水的积聚不深厚,那么它负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一杯水在堂上低洼的地方,那么只能拿小草作它的船,放上一只杯子就贴地了,是水太浅而船太大的缘故。风的积聚如果不大,那么它承负巨大的翅膀就没有力量。所以鹏飞上几万里的高空,风就在它的下面,然后才能乘风。背负青天,没有什么能阻碍它,然后才打算往南飞。蝉和学鸠嘲笑鹏说:“我一下子起飞,碰到榆树、檀树之类的树木就停下来,有时如果飞不上去,就掉在地上罢了。哪里用得着飞上数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呢?”到郊野去的人,只须准备一天三顿饭,回来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远处去的人,头天晚上就捣米储积干粮;到千里远处去的人,要用几个月来储积干粮。这两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

2、小智不了解大智,寿命短的不了解寿命长的。凭什么知道它是这样的呢?(凭什么这样说呢?)朝菌不知道一个月的时间变化,蟪蛄不知道一年的时间变化。这是寿命短的。楚国的南部有冥灵这种树,以五百年当作春,以五百年当作秋;(即以两千年为一年)远古时有一种大椿树,以八千年当作春,以八千年当作秋;这是寿命长的。彭祖如今独以长寿著名,一般人与他相比,岂不可悲吗?汤问棘是这样的。(汤不懂就问)。不生草木的极荒远的北方,有黑色的深海,就是大自然的水池。那里有条鱼,它身宽数千里,没有的知道它的长度。它的名称叫鲲。那里有只鸟,它的名称叫鹏,鹏的背像泰山,翅膀像天边的云。鹏乘着旋风环旋飞上数万里的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然后打算往南飞,将要到南海去。斥鴳嘲笑它说:“它将要到哪里去?我跳跃着往上飞,不超过几丈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中飞来飞去,这也就是飞的最高限度了,而它将要飞到哪里去呢?”这就是小和大的区别。

3、所以,那些才智能胜任一个官职、品行顺合一方(善行能联合一乡的人)、道德符合一君主心意、能力使一国之人信任的人,他们看待自己(自命清高),其实也像斥鸟一样目光短浅。宋荣子轻蔑地嗤笑这些人。再说全社会的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奋勉,全社会的人都责难他,他也并不因此而更为沮丧。他能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辨明荣辱的界限,至此而止了。他在世上,没有拼命追求什么。虽然这样,还是有没树立起来的境界。列子乘风飞行,飘然轻巧,十五天后才返回。他对于招福的事,没有拼命追求。这虽然不用步行,但还是要凭借风力。至于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把握六气的变化,而在无边无际的境界中遨游的人,他们还凭借什么呢?所以说:至人无自我,神人无功名,圣人无声名。(这三种人不需要再凭借什么了。)

六、积累

完成下列练习

(一)、一词多义

去以六月息。           风

以息相吹。             气息

贱息舒祺。             子女

偃旗息鼓。             停止

苏武气绝,半日复息。   呼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名词,名称。 

圣人无名。                                  名词,名望。

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名词,名义。

名之者谁。                                  动词,命名。

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动词,说出、说明。 

志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名词,志向。

《齐谐》者,志怪者也。    动词,记载。 

博闻强志。                动词,记住。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动词,做标记。 

图 

图穷匕首见。                地图

乃强起扶杖,执图谐寺后。    图画 

而后乃今将图南。            打算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谋划、筹划。 

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谋取、设法对付。 

置 

置杯焉则胶。                放上、安放。 

郑人有且置履者。            购置、添置。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放弃、放下。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       形容词,穷尽。

    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形容词,生活困难。 

    复前行,欲穷其林。                               动词,走到尽头。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不得志,仕途不顺。

适莽苍。                       到、往。

始适还家门。                   出嫁

适得府君书。                   刚才

处分适兄意。                   依照

少无适俗韵。                   迎合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享有、享受。

先主斜趋汉津,适与羽船会。     恰好、刚好。

苍苍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深蓝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灰白色

其:

其翼若垂天之云。                代词,鲲。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代词,水。

彼其于世。                      代词,宋荣子。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连词,表选择。

而:

化而为鸟。            连词,表承接关系。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连词,表承接关系。

水浅而舟大也。        连词,表并列关系。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连词,表转折关系。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连词,表因果关系。

之: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助、插、取。

汤之问棘也是已。                  助、插、取。

穷发之北。                        结构助词,的。

而莫之夭阏者。                    代词,鹏。

之二虫又何知。                    指示代词 ,表近指,这。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动词,到、往。

(二)、古今异义

虽然,犹有未树也。    即使这样 

众人匹之。            一般人

腹犹果然。            食饱之状

穷发之北。            毛,指草木。

(三)、古字通假

北冥有鱼。           “冥”通“溟”,大海。

三餐而反。           “反”通“返”,返回。 

    小知不及大知。       “知”通“智”,智慧。 

    此小大之辩也。       “辩”通“辨”,区别。 

    而征一国者。         “而”通“能”,能力。(一说通“耐”,能耐。) 

    旬有五日而后反。     “有”通“又”,又。“反”同前。 

    而御六气之辩。       “辩”通“变”,变化。

(四)、词类活用

水击三千里。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

而后乃今将图南。名作动,南飞。

而征一国者。使到用法,使……信服。

(五)、特殊句式

南冥者,天池也。         判断句

《齐谐》者,志怪者也。   判断句 

莫之夭阏者。             宾语前置  

奚以知其然也?           宾语前置

彼且奚适也?             宾语前置 

彼且恶乎待哉?           宾语前置 

去以六月息者也。         状语后置 

(六)、固定句式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表反问,“哪里用得着……呢?”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表选择,“是……呢?还是……呢?”

七、课堂小结

 

鲁发福

[《逍遥游》(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1.高二《劝学》教案设计

2.人教版必修三《劝学》教案

3.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4.人教版必修四数学课件

5.人教版必修五英语课件

6.人教版匆匆教案设计

7.人教版《山中访友》教案设计

8.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设计

9.高一必修二《兰亭集序》教案设计

10.高二第二学期物理必修2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