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常春藤叶(苏教版高一必修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2016-3-16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主人公的分析,感受人与人之间相濡以沫的真情,理解人性美。 

2、了解“欧亨利式的结尾”。  

教学难点:

1、 学生能理出时间线索和情节、人物的关系。 

2、能从多角度分析人物贝尔曼的形象。 

教学难点:

  能理解最后一片叶子的内涵。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汶川地震中,爱心筑起了坚固的长城。爱的暖流,抚平了大地的创伤;爱的真情,抹去了生命的泪光。因为有爱,生命在延续,奇迹在延续。今天,有这么一片小小的叶子,也闪耀着爱的光芒,给人以希望。这片叶子就是--《最后的常春藤叶》。

二、初步体悟全文。

请3个同学复述课文情节。

【提示】注意把握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明确】女画家琼珊因为肺炎而失去了对生命的信心,把生存的希望寄托在窗外的最后一片常春藤叶上。好朋友苏艾为了能卖画赚钱帮她看病,请楼下的老贝尔曼来当模特,并告知了这一事件。老贝尔曼为了帮助琼珊,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画了一片常春藤叶在墙上,这片不落的叶子给予了琼珊生的希望,却让老贝尔曼永远的离开了……

三、思考问题,促进阅读,理解人物。

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前后6人为一组,每组探讨两个个问题。小组同学相互切磋,7分钟后,每组推荐一位同学上台发言,其他同学可作补充。

1.文章前几段好象与整篇文章没有什么大的关系?

生:我们小组认为,文章前几段主要是写出了这些艺术家一个“穷”字了得,如此穷,得了肺炎后就无钱治疗,只有等死,这是小说的一个典型环境。与文章是有着紧密联系的。

生:我们讨论时,还发现这也是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欧亨利生活的时代正处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金钱至上、人情冷漠,单纯的琼珊,作为一个青年艺术家,生活贫困、事业不得志,在病魔的缠绕下,使她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明确】塑造典型环境,目的是为了塑造典型人物。

2.最后的藤叶与琼珊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最后的藤叶能挽救琼珊的生命?这个情节安排是否妥当?

琼珊把自己的生命托付给藤叶,叶在人在,叶落人亡。叶子是希望的象征,如若叶子落了,她也就给自己找到了放弃抗争的理由;当然,只要叶子不落,她就有所期待,有所抗争。在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鼓舞下,重新振作起来,直到康复。

情节安排是妥当的,因为叶子距离琼珊太远,她又卧病在床,看不清也是可以理解的。天气恶劣,再加上琼珊病情严重,看不出也在情理之中。此外,也侧面写出了老贝尔曼绘画技艺的高超,叶子画得逼真。

3.贝尔曼是一个失意的画家,为何能创作出杰作?

琼珊和苏艾都是青年画家,作为画家的琼珊,居然一直没能看出墙上的常春藤叶是画上去的,由此可见贝尔曼最后画的这幅作品技艺之精湛,当然说是杰作了。

这片叶子给予病人琼珊以生的希望和信念,表现出普通人之间的那种无私的情意,闪烁着人性的光辉。能救人命的作品,不是杰作有时什么呢?

4.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说出理由。

①是琼珊。文章写她的地方最多,情节也是围绕着她而展开的。(   ×  )

②是苏艾,琼珊的室友、画家。她得知琼珊病情,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她,并以善意的谎言安慰她。(  ×   )

③贝尔曼先生。主人公评判的标准,不应单纯看作者笔墨的多少,而应看其在全体中是否具有典型意义,性格发展是否直接推动情节的逆转,是否对主题思想的表达具有关键作用。(  √  )

5.前面很少提到贝尔曼,结尾突然出现他画叶子的结局,合理吗?

因为前文写到“他老是说要画一副杰作,可是始终没有动手”、“老是唠唠叨叨地谈着他未来的杰作”。寄托琼珊的希望的叶子正好为他提供了机会。

刚开始第一组一位同学好象说到在这一“艺术区”一个“穷”字了得,他们有着共同的境遇,并且有着深厚的友谊,书中30节“极端瞧不起别人的温情,却认为自己是保护楼上两个青年艺术家的看家恶狗”,“愿意为你效劳”等就是明证,这可以说是贝尔曼画杰作的情感基础。

前文中的许多环境描写,也为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第一处是“随夜晚同来的是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上,从荷兰式的低屋上倾泻下来。”第二处是“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不风中不飘动吗?”第三处是“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他空间是到什么地方去的。”第四处是“后来,他们找到了一盏还炸馒头的灯笼,一把从原来地方挪动过的梯子,还有几枝散落的的画笔,一块设色板,上面和了绿色和黄色的颜料。”

6.作者这样处理结尾有什么好处?

作者在结尾高潮处戛然而止,使人恍然大悟。

四、了解“欧亨利式结尾”。

欧亨利在短篇小说的艺术处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小说的意外结局”。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读者眼看着情节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但结局往往来了个出其不意。这意外的情节逆转,一方面是主人公形象得以升华,另一方面是主题也得到揭示,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结合所发的材料--《麦琪的礼物》,进一步了解这种结尾。)

五、作家之路。

欧亨利当过药房学徒、牧牛人、会计员、土地局办事员、新闻记者、银行出纳员。他一生坎坷,长期生活在大都市的底层,对都市生活有着切身的体验。因此他才能用他那支幽默风趣而又饱蘸真情的笔,写出小人物的痛苦与不幸,写出他们同舟共济的道德光辉。

 欧亨利一生共创作了300多篇短篇小说,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蜚声国际文坛。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他就像一片永不凋零的常春藤叶,以他震撼人心的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展示着永恒的生命绿色。

六、作业布置。

下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结合第55节中有关语句描述一下贝尔曼是如何画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要求:符合人物性格, 力争表现出人物的精神品质,想象要合情合理,同时要有适当的情境描写。

[参考答案]:暴风雨何等残酷,摇得树枝“吱吱”作响,砸得玻璃好象要破碎一般。而这个老人---生命垂危的老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点着灯笼爬上梯子。雨水砸得他睁不开眼,顺着他不平的脸,转弯而下;那双曾握笔狂舞的双手,瑟瑟发抖。他不是在画一片叶子,而是在画友情,画人生,画他对人生充满了希望,画他对艺术充满了热诚,画他对暴风雨的无所畏惧!一夜的风吹雨打,一夜的攀高落下,一夜的执笔调色,他……他离开了。

 

[最后的常春藤叶(苏教版高一必修教学案例)]相关文章:

1.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2.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3.高一数学必修2教案

4.高一数学必修1教学课件

5.高一必修一数学课件

6.高一英语必修1课件ppt

7.高一必修一英语教案

8.高一必修五数学教案

9.高一数学必修四1.5教案

10.高一必修四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