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17-12-26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水龙吟教案

一 导入新课

1、有些诗句,人们也许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以下的名诗对接。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你们能说出以上诗句是出自谁的笔下吗?(辛弃疾)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辛弃疾的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在接触作品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作者的有关情况。

 

二作者简介,知人论世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抗金英雄,南宋著名词人。艺术风格以 豪放    为主,与苏轼并称为“  苏辛  ”,传世之词有600多首,皆冠两宋。其词多抒发  强烈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乃“人中之杰,词中之龙”。著有《稼轩长短句》.

三 题目解说

   “水龙吟” 为词牌名。建康,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座亭台。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

四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作者在江东安抚司参议官任上。这时他南渡已十二年之久,尚未得到北伐抗敌的机会。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五、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抽读 、译读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词意思) 

   2、下面就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内容。并把你不理解的句子       划出来,可以和你旁边的同学讨论解决 。

   3、作者在赏心亭看到了哪些景物?想到了哪些人?

      看到的景: 楚天  江水  遥岑  落日  断鸿

想到的人: 张瀚  许汜  刘备  桓温

六、再读,体会感情,感受形象, 

  请自由朗读上片,并选择其中你喜欢的句子品味。

 (一)分析词的上片 

   师:我们先来看词的上片。上片中词人用了我们常见的表现手法,你们发现了吗? 

          借景抒情 

   1、那么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 

   -- 江天  空寂苍凉    山景  满怀愁恨

落日  愁苦悲凉    断鸿  孤寂悲苦

   -- 增添江南游子的愁怨

       板书  (景色   江天 山景 落日 孤鸿      借景抒情)

   2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请大家抓住关键词,互相讨论    

(1)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共恨,玉簪螺髻。

词人由水写到山,有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写得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2)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共恨,玉簪螺髻。

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那么诗人为什么而愁恨呢? 

   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壮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也限于国力。以上种种,是恨之深者,愁之大者。诗人借远山之献供,尽情抒发内心担负。 

(3)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而字,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 

   “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 

   师:是呀,愁苦万种,万种愁苦都映衬在落日余晖的夕照里,应合着离群孤雁的哀鸣,使得飘无定所的辛弃疾,此刻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凄清和冷寂。 

  问:其中的“游子”指谁呢?这又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 

      指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内心酸楚可想而知了

   4、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那么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请大家谈谈你们的理解。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看: 仔细端详抽出鞘来的宝剑;

拍: 用手使劲拍打亭上的栏杆。

“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以物比人,这怎能不引起辛弃疾的感慨呢

“栏杆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的意思,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己。他太希望有人来帮助他解除心头的郁结,然而又有谁能来给与他慰藉呢? 

板书   ( 动作    看 拍 会 登      动作传情)

5、全体女生朗读 注意读出气势

女生读的如此有气势,男同学想不想和她们比比?那就请男同学激情饱满的朗读下片。

(二)分析词的下片 

1 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

哪些人和哪些事呢? 

张翰 -- 乐于归隐   -耻于弃官归隐 

 许汜 -- 谋取私利   -为国为民

刘备 -- 雄才大略   -追慕英雄

桓温 -- 叹时光流逝 -追慕英雄     (板书)

2、词人对这些人和各持什么态度? 

既不愿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耻于弃官归隐.也不愿学求田问舍的许汜,。而赞赏刘备的包裹才气,追慕英雄.桓温叹时光流逝 虚掷年华.表明自己志在为国为民。(板书)

3、请大家思考作者为什么写这些人物以及有关的事?大家不妨和你周围的同学讨论一下。( 1分钟后)

  心志的表白并不能解脱心灵的寂寞,相反,倒增加了一份的凄苦。于是他想到了古人,并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1) “尽西风,季鹰归未?”这句怎么理解? 

这里,辛弃疾是借张翰来自比,不过却是反用其意。既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还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并抒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乡思”与前面的“游子”呼应,是“落日”、“断鸿”背景里“游子”的真情流露。 

   (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刘郎在这里泛指有大志的人,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是说他既不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

“怕应羞见”中的“怕应”二字是词人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你这样的小人,有何颜面去见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流年,即年光如流;

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

“树犹如此”指辛弃疾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的忧惧。 

4、这种借古人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写法我们称之为什么呢? 

   -- 用典 

   师:就本词来看,词人用典意在对比,前两个是反例,后两个是正例,正反对比表达了词人的荣辱观、价值观。可见,辛弃疾可谓是用典高手。 

5、你如何理解词的最后一句呢?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倩”是请求。“红巾翠袖”是少女的装束,这里就是少女的代名词。在宋代,一般游宴娱乐的场合,都有歌妓在旁唱歌侑酒。

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已,得不到同情与慰藉。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辛弃疾却黯然流泪,那是因为他的心在滴血呀!

七、咀嚼涵咏,品味语言 

6:真正震撼人心的作品往往是情感与语言的完美结合,这首《水龙吟》也不例外,相信词中的许多句子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现在请大家合上课本,试着回忆一下,哪些句子让你一见倾心?并说说你的理由。(学生自由发言)  

  八  小结 

  词上片所写景物,是作者登临时即目所见,从中引出漂泊南方、渴望报国,而无用武之地的幽愤。

下片述怀言志,三个典故叠用,表达了丰富而复杂的情感内涵,体现了稼轩词擅长用典、“以文为词”的特色。

这首词作者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感,抒发作者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功业未成的苦闷心情,表现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表达深沉的爱国之情。

   九、对比鉴赏,拓展延伸 

玩味着句句言近意远的诗句,一位雄才大略,襟怀磊落,忧国伤时的诗人,仿佛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是啊,锦绣河山必然哺育无数英雄,又何止辛弃疾一人呢?《念奴娇赤壁怀古》就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抱负远大,识度明达的苏轼。下面请同学们就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方面的相同点做一个简单概括。

   比较《水龙吟》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方面的相同点。 

        情感--都抒发了一种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表现手法--都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用典的手法。

意境--都有一种空旷辽远的意境。

语言--都显得大气豪放。 

师:其实这些特点也恰恰是豪放词的特点,于高远中寄豪情,永远是一种美的享受。

 十 作业 

     1 背诵这首词

     2 预习下首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水龙吟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1.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2.高一必修二《兰亭集序》教案设计

3.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教案

4.人教版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

5.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设计

6.高一数学必修2教案

7.高一必修一英语教案

8.高一必修五数学教案

9.高一数学必修四1.5教案

10.高一必修四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