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16-1-26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短歌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曹操基本情况;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背诵本诗。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诗歌的艺术  

   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  

心情,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 

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由“Speak  of the devil, and he appear”    ----说曹操,曹操就到 , 引到对曹操这个人物的历史评价上。

我们平时意识当中把曹操往坏的方面去考虑,那我们历史中对曹操的评价是怎样的那,你能不能公正的评价一下?

 “太祖运筹演谋……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陈寿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鲁迅

  二、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三、创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在败吕布、平袁术、灭袁绍的基础上,统一了北方。 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在赤壁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57岁的曹操有感此景而横槊赋此《短歌行》。

四、诵读与感知:

1.老师读诗,同学听并解决两个问题:

  (1).给文中疑难字注音;

  (2).把握这首诗的感情基调。

2.和学生一起解决疑难字词。

3.请一位同学读诗根据诗歌表达的情感,或者抒发的志向来把握这首诗的格调。

4.刚才这位同学读的怎么样,你觉得怎么读这首诗歌会更好?

  明确:要把那种苍劲雄健,慷慨悲凉的感情表现出来。节奏多二二式,语速要慢点。

五、讨论鉴赏

1.大家先一起朗读这首诗,然后看看围绕全诗的诗人的思想情绪或者说这首诗的感情线索是什么?如果让你从诗中找一个字来概括,你会用哪个字呢? 

明确:忧!作者在忧什么呢?

(1). 人生短暂:

A:  我们来看,开头一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句作者忧的是什么?

明确:忧的是人生的短暂。人生的短暂就像早上的露水一样,太阳一

出来就没了。 

B:  作者用什么解忧呢?“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讨论:忧人生短暂,因此作者借酒浇愁。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呢? 

明确:不然。作者的这种忧思,源于内心的焦急。正因人生短暂,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已所用,建功立业。是对事业和理想的执著追求,是壮士的一种隐忧。 

(2). 贤才难求:

A: 酒是否真能解除曹操的忧愁?(不能)那你能否从原文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证明你的观点呢?文中有哪个句子直接说明了他的忧愁是否解除? 

B: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说明作者的忧思并没有解除。那他这个对人生的短暂的“忧”还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呢?或者说他还有没有其他方面更深层次的忧愁?

明确: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可以得出作者:贤才难求。

(3). 功业未成 :

A:曹操为什么会如此的渴慕人才?我们可以联系写作背景来谈。

明确: 联系当时的写作背景,曹操写作这首诗的时候刚好经历了赤壁       之战的失败,而且当时他已经57岁了,在古代这已经是走到了人生暮年了,但自己统一全国的大业仍未完成,而他之所以如此渴慕人才,也是因为要成就一番大业须有更多的贤才相助。所以最后诗人还以周公自比,表示自己要像周公一样礼待贤才,以求完成自己的统一大业。 

B:所以总结起来,曹操的“忧”总共有哪几个层次的内涵?

明确:人生苦短,贤才难求,功业未成。对了,正是因为人生苦短,而且功业又未成,所以作者才会如此忧愁,而要成就一番大业又必须有贤才的帮助,所以作者才如此的渴慕人才,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才来投靠自己,以帮助自己在有生之年建功立业。

2.诗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总结) 

兴、比、借代、引用、用典 

A起兴: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饶树三匝,何枝可依?  

B比喻: 

1、“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比喻人才难得,这里写求贤不得。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饶树三匝,何枝可依?”以生动的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当时贤士四处奔走,流露出诗人惟恐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 

3、“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借用《管子.形势解》之语,原文:“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诗意比喻执政者能宽宏大量,广纳贤才。这里暗喻曹操自己像山一样不厌其多容纳土壤,像水一样不厌其大而容纳众水,表明要宽宏大量,广纳人才。 

C借代: 

诗中用了哪些字词指代人才? 

子、君、鹿、嘉宾、月、乌鹊 

诗中用了哪些字词指代曹公自己? 

山、水、周公(树、枝) 

D引用:《诗经》成句: 

先引《子衿》,写求贤不得,故反复沉吟.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语出《诗经.郑风.子衿》,原文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这原是一首情诗,诗句的大意:情人青色的衣衿,令我情思悠长.纵然我没有去你那里,难道你就不能和我保持联系? 

后引《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原是周代宴请宾客的诗句。写求贤既得,故尽礼娱宾。这里用以表达对贤才的礼遇。 

E用典: 

  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作者以周公自比反复倾诉了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

六、布置作业:任选一题。1.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众说纷纭,他曾讨董卓为汉除奸;他曾挟天子以令诸侯,叱咤风云;他曾广聚贤才,横槊赋诗。他是奸是忠,是善是恶,你是如何看待历史人物曹操的?            2.写给曹操的一封信。

七、板书: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志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一统天下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翻译:

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你运转着,永不停止;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明月升起 ,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短歌行(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1.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2.高一语文《短歌行》教案设计

3.高一必修二《兰亭集序》教案设计

4.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教案

5.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6.人教版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

7.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设计

8.高一数学必修2教案

9.高一数学必修1教学课件

10.高一必修一数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