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团圆媳妇之死(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10-3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萧红及其作品  

2、把握《呼兰河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色。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揭示小说的深刻主题

三、[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善良的呼兰河人身上所表现的国民的麻木、愚昧、残忍的劣根性的批判,体会作品所揭示的旧的传统意识对善良人民的束缚与戕害

四、教学过程:

课前板书(左):                        

女性的天空是低的

负担是重的 

而自己又被过多的自我牺牲所累 

这种自我牺牲是被迫成那样的 

我虽然想高高飞翔

 但我总觉得是要掉下来一样

 ------

我将与蓝天碧海永处 

留下那半部红楼给世人看

 生平受尽白眼冷遇 

身先死 

不甘 !不甘!

                               --萧红

课前板书(右):

她的文字有时有点啰嗦,像个喜欢说话以引起别人注意,又常常表达不清的孩子,充满了儿童式的奇特想象和信马由缰的思路。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作家,她和张爱玲被称作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耀眼的女作家“双子星座”,鲁迅与她有着深厚的忘年之交,还称赞她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这个人就是《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

二、关于作者及其作品

1、作者萧红

板书设计:

萧红,1911年出生于呼兰县的一个地主家庭,民国四大才女之一

生活阶段一(1911-1931):离家出走,王恩甲,被抛弃--被爱情蒙骗

生活阶段二(1932-1938):写作投稿,萧军,被殴打、背叛--不平等的命运姿态

生活阶段三(1938-1940):寂寞苦闷,端木蕻良,被冷漠、受折磨--寻找安全感

生活阶段四(1940-1942):完成《呼兰河传》,患病去世--一个需要保护的孩子

她的一生基本上在漂泊中度过,没有一个固定的温暖的家庭。尽管曾经与三个男人共同生活过,但她说:“我总是一个人走路。”(引用萧红的遗言:女性的天空是低的)

萧红(1911年6月2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玲玲、田娣。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 

生活阶段一:1911年6月2日出生于地主家庭,中学时代喜爱绘画和文学,萧红父亲张廷举,早年毕业于黑龙江省立优级师范学堂,长期担任官吏,具有浓厚的封建统治阶级思想。他对萧红冷漠无情,促使萧红最终走上背叛地主家庭的道路。母亲姜玉兰,生一女三子,萧红是第一个孩子。1919年8月母亲病故。同年12月,父亲张廷举续娶,继母梁亚兰对萧红姐弟感情一般。萧红与祖父之间的饿感情深厚。

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1931年2月初,因无经济供给,生活困难,萧红只好离开北平返回呼兰。在走投无路、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违心地与王恩甲一起住进道外十六道街东兴旅馆同居。半年后,萧红怀孕,临产期近,王恩甲却不知去向。

生活阶段二: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不久她住进医院分娩,孩子生下后因无力抚养而送人。两个人在旅馆同居,并开始为报刊写稿。在鲁迅的关怀与扶持下,萧红成为30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女作家。她的代表作品《生死场》,列入鲁迅主编的“奴隶丛书”。

生活阶段三:正当萧红、萧军在上海的生活逐渐安定下来,进行文学创作比较顺利的时候,二人在感情上却出现了裂痕。这给萧红在精神上造成了很大的痛苦与烦恼,使她情绪低落,直接影响了写作。1938年2月,在西安,萧红、萧军正式分手。此时萧红已经怀孕。同年4月,萧红与端木蕻良一起回到武汉。5月,他们在武汉结婚。1938年底,她在江津白朗家生下一子,孩子出生不久即夭亡。

生活阶段四:1940年1月底,萧红随端木蕻良离开重庆,飞抵香港。1940年12月20日,萧红在寂寞、苦闷怀旧的心情中,写完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年1月22日,因患有肺结核,又因为庸医误诊而错动喉管手术,最终在医院与世长辞。她死时,据说端木蕻良并不在身边。

评价:当她与王恩甲在一起时,她被爱情的蜜汤灌昏了心;后来萧军挽救了她,但他们一起外出的时候,总是一前一后的走着,萧军在前大踏步的走,萧红在后边跟着,很少见到他们并排走。这就是他们之间命定的姿态。他殴打她,也不是故意的虐待,也是因为爱她,当她是自己人,才不见外地动了手。他是个粗疏的男人,拳脚伺候的时候,压根想不起来她并不是顾大嫂和扈三娘。后来的人们这样对比萧红和萧军之间的差别:一个多愁善感,另一个坦荡豪爽;一个是长不大的女孩,另一个是血性汉子。萧军说:她单纯,淳厚,倔强有才能,我爱她,但她不是妻子,尤其不是我的。萧红说:我爱萧军,今天还爱。她与端木结合的时候,有人责备她,难道你不能一个人生活吗?不能,因为她是个孩子,一个人睡在黑屋子里,她害怕。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猜测,因为童年家庭的不幸,导致萧红极度缺乏安全感,她一直是个需要保护的孩子,直到她31岁去世时,还一直是。

于是在她生命的末期,她用一个小女孩的眼光回忆并记录了自己童年的生活,写下了《呼兰河传》。

2、《呼兰河传》

课前板书:

有文学评论说,萧红的文字有时有点啰嗦,像个喜欢说话以引起别人注意,又常常表达不清的孩子,充满了儿童式的奇特想象和信马由缰的思路。

《呼兰河传》以一个小女孩的眼光观察古老的呼兰河畔的种种人和事,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阅读课本的导读部分)第一章写呼兰河的自然风光以及它的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第二章写当地人们“精神上的盛举”--风俗民情;第三、四两章写作者的幼年生活,她的慈祥的祖父以及左邻右舍;第五、六、七章分别写三个独立地故事,三个不同的生活悲剧:天真活泼的小团圆媳妇的死,孤苦无依的有二伯遭受凌辱,贫困的磨官冯歪嘴子的不幸。

课文节选部分是小说中的第五章,关于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的不幸的遭遇。

 

三、解读文本--主题探究,深刻的国民劣根性

(板书设计):

小团圆媳妇:                                        婆婆及其众人:

童养媳,十二岁,高大,                      不像小团圆媳妇,长得太高

健康,活泼,天真,大方                            太大方,该打

 “生病”                                    跳大神,抓偏方,当众洗澡

滚烫水洗澡                                   看热闹,“心慈流泪”,睡得沉实实的

昏睡                                             真魂附体,快乐  

头发被剪                                        自己掉下来,小妖怪

死亡                                             一字未提,欢天喜地

--                                                       --

健康,活泼,天真,善良,无力反抗            愚昧,麻木,残忍,一群无意识的看客和刽子手  

    

根据老师的分析,请同学们概括出小说的主题,先明确作者的感情色彩--或褒或贬:

明确:本文通过描写一个健康活泼、天真善良的小媳妇被折磨致死的经过,批判了善良的呼兰河人身上所表现的国民的麻木、愚昧、残忍的劣根性,揭示了旧的传统意识对善良人民的束缚与戕害

解题:小团圆媳妇,“死”

1、总体认识小团圆媳妇

她是谁?她几岁了?她外貌如何?她性情如何?

明确:她是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十二岁,但长得有十五六岁那么高。“黑忽忽的,笑呵呵的;照碗碟,弹玻璃球”“她说着的时候,好像说着别人的一样”

--这是一个健康、活泼的单纯的小孩子

2、小团圆媳妇因为什么而死?

被用滚烫的热水洗澡了,共三次

3、为什么要用滚烫的热水洗澡?

因为小团圆媳妇病了,这是跳大神的所出的治病偏方招数

4、小团圆媳妇得了什么病?为什么会生病呢?

(老师补充课文前的相关故事情节):小团圆媳妇是老胡家的小童养媳,刚到老胡家时,引来一大群的人来看,议论纷纷,都说太大方了,不像个团圆媳妇。“见人一点也不知道羞”“头一天来到婆家,吃饭就吃三碗”“十四岁会长得那么高,一定是瞒岁数”。

没过了几天就打起她来,婆婆说:“哪家的团圆媳妇不受气,不打得狠些,是不能规矩出一个好人来的,她是不能够中用的。”邻居左右因此又都议论起来,说早该打的,哪有那样的团圆媳妇一点也不害羞,坐到那儿坐得笔直,走起路来,走得风快。婆婆及其帮众们为了帮助小团圆媳妇成为一个符合传统标准的“小团圆媳妇”而狂热地参与到这个忙碌的行列中来。

不久她们就说小团圆媳妇病了,于是又开始本忙不迭,跳大神,吃偏方,扎纸人……最终跳大神的出了个主意,就是用大缸给小团圆媳妇洗澡,并且是当众就洗的。这种奇闻盛举一经传了出来,大家都想去开开眼界,就是那些患了半身不遂的,患了瘫病的人,人们觉得他们瘫了倒没有什么,只是不能够前来看老胡家团圆媳妇大规模地洗澡,真是一生的不幸。

结论:小团圆媳妇其实并没有病。“当周围的人都不正常的时候,正常的人才会被认为是‘疯子’”。

5、面对这种当众的用滚烫热水洗澡的情形,周围的人都是做怎样的反应?

洗澡之前:“看热闹的人,络绎不绝的来看”

第一次洗时:“并没有一个人前去帮忙她,把她从热水里解救出来”    74页

第一次洗后:“看热闹的人们,一声狂喊,都以为小团圆媳妇是死了,大家都跑过去拯救她”“看热闹的人,你望望他,他望望你,虽然不知道下文如何,这小团圆媳妇到底是死是活。但却没有白看一场热闹,到底是开了眼界,见了世面,总算是不无所得的”“于是人心大伟振奋,困的也不困了,要回家睡觉的也精神了,这来看热闹的,不下三十人,个个眼睛发亮,人人精神百倍。看吧,洗一次就昏了过去了,洗两次又该怎样呢?洗上三次,那可就不堪想象了。所以看人脑的人的心里,都满着秘密”     74页,75页

三次洗澡之后:“一点痕迹也并未留下,家家户户都是黑洞洞的,家家户户都是睡得沉实实的,团圆媳妇的婆婆也睡得打呼了”         75页

洗后的几天:小团圆媳妇一直昏昏沉沉地睡觉,大家都说是真魂要附体了,快乐了好几天;头发是被人用剪刀剪下来的,她的婆婆偏说是自己掉下来的,小团圆媳妇被认为是妖怪。

事件结果:老胡家要休了小团圆媳妇,但不久小团圆媳妇就死了,埋葬小团圆媳妇的两个人好像是过年回来似的,充满了欢天喜地的气象,“人死还不如一只鸡,一伸腿就算完事”

总结:婆婆及其帮众们为了帮助小团圆媳妇成为一个符合传统标准的“小团圆媳妇”而狂热地参与到摧残小团圆媳妇的行列中去,最终导致小团圆媳妇的惨死。然而更可悲的是,几乎所有的人对此都不会产生道德和良心的压力,因为她们信守当时社会话语的合理性,她们不仅看不到自己对小团圆媳妇的伤害,反而认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她好。面对小团圆媳妇的死,她们心安理得,甚至多了饭后的谈资。

6、用这种方法能够治病吗?--不能,人们的迷信思想,愚昧

   小团圆媳妇该不该死?--不该,她没有错,只是不符合人们传统意识里的童养媳的标准罢了。

是谁害死了她?--封建礼教,封建迷信思想、旧的传统意识以及麻木、残忍、愚昧的看客庸众们

7、主题概括

一个小媳妇的生命在这里是如此得微不足道,一个天真,活泼,健康的小姑娘,仅仅因为她不符合大家习惯的看法和要求,最终被折磨致死。而这些参与者和看客们却都是一些女性,作者在此严厉地抨击和鞭挞了小城人的麻木、愚昧、残忍,她们虽然是善良的,但又是落后残忍的,形成了集体的无意识主义,作为一个“看客”群体,冷漠地杀害着别人,这是国民的劣根性。但同时她们又是受害者,旧的传统意识同样束缚和戕害了她们。

在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是鲁迅先生。事实上,在萧红刚开始写作时,受到鲁迅的帮助和支持,她的创作也深受鲁迅先生的影响,。

四、比较《小团圆媳妇之死》的小团圆媳妇和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

思考问题:与鲁迅相比,萧红在《呼兰河传》里面的国民性批判有哪些相似性?(请同学们思考发言)

相同点:

    1、祥林嫂与小团圆媳妇共同身分是媳妇,这个身分使他们受到礼教重重的束缚。所不同的,祥林嫂是再嫁的寡妇,受到贞节与迷信的捆绑,而小团圆媳妇则受到媳妇应行止合宜,唯婆婆之命是从的规范要求。面对此压迫,祥林嫂虽是成人,却毫无醒觉地接受不贞罪名;而小团圆媳妇虽有意识的反抗,童稚的身分,亦让她面对重重迷信、仪式的侵害而无能为力。

2、无疑地,祥林嫂与小团圆媳妇是受到礼教与迷信的逼迫而致死,但帮助这黑暗社会吃人的,是借舆论之名,以礼教与迷信来围剿受害者的庸众看客,此为二者的共通点。

3、主题相同:共同主题是美好而有价值的女性如祥林嫂、小团圆媳妇,被吃人的社会价值体系--礼教、迷信和散播此价值的看客庸众逐步打败、毁灭。

五、拓展延伸--浸透了几千年来女子的血泪,“一曲女性悲剧的挽歌”

人物形象概括:小团圆媳妇是一个天真,活泼,健康的小姑娘,却深受封建旧传统旧意识以及封建迷信思想戕害的女性的代表。--类型人物

正如萧红的遗言所言,“女性的天空是低的”,在千百年来的男权社会的统治下,女性永远是一个悲剧,深受封建的桎梏。

(板书设计)类型人物:受封建桎梏的美好而有价值的悲剧性女性

属于该类型的人物有哪些?(请同学们思考讨论有哪些人物是属于这个类型的,发言):

《孔雀东南飞》--刘兰芝,焦母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

《梁山伯与祝英台》

《窦娥冤》--窦娥

《红楼梦》--林黛玉,晴雯,香菱

沈从文的《边城》--翠翠

鲁迅的《明天》单四嫂、《祝福》祥林嫂、《离婚》爱姑 、《伤逝》子君

《家》--瑞珏,梅表姐,鸣凤

苏童的《妻妾成群》,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

张爱玲《金锁记》--曹七巧

都是受害者,但有的又成为了封建制度的卫道士,成为了害人者,如焦母;有的无力反抗,女性自身的弱点,懦弱无力,如瑞珏,祥林嫂,刘兰芝;有的敢于反抗,无论最终是成功还是失败,如林黛玉,蘩漪,鸣凤,白流苏

六、作业布置

探讨人物的意义,以“她们”为题目写一篇小作文(400字左右)

明确:“他们”是指在有男有女时用的书面语代词

      “她们”是用在指全部是女性时

      在性别不明或没有必要区分时,用的是“他”

 

[小团圆媳妇之死(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杨修之死》教案

2.《杨修之死》优秀教案

3.课文《项羽之死》教案

4.项羽之死课件优秀教案

5.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杨修之死》教案设计

6.大还是小教案

7.高二人教版《长恨歌》教案

8.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雷雨》教案

9.高中化学选修5《卤代烃》教案设计

10.古代诗歌散文选修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