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9-21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长恨歌》

段传振  临沂四中分校

 

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长恨歌》是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高二选修)的第一首诗。作为白居易的代表作品,她以高超的艺术性,丰富的人文性受到人们的重视。而《长恨歌》里所涉及的李、杨爱情历来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希望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使学生能对李、杨爱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  学会用“以意逆志”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  掌握诗歌写人、抒情所采用表现手法。 

3  引导学生树立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 。  

三、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  难点:诗歌的主题把握。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 

复习《琵琶行》中的名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是白居易写的一首著名的长篇叙事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叙事诗《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二、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白居易的思想带有浓厚的儒、释、道三家杂糅的色彩,但主导思想则是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他的一生,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期,而以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前期:主要是“兼济天下”。在创作上,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如《秦中吟》、《新乐府》大都作于此时。后期:主要是 “独善其身” 。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

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理论,并掀起新乐府运动。他的作品反映现实,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深受广大民众的喜欢,“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是真实写照。  

三、背景介绍--历史的真实性

1 学生简介历史上的李、杨故事:(1)李隆基后期宠幸杨玉环不理朝政。(2)杨玉环的哥哥杨国忠专权,统治黑暗。(3)安禄山发生叛乱。(4)马嵬坡兵变,杨玉环自缢。

2 老师介绍创作背景:元和元年,诗人正在山西周至任县尉。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起了当地流传已久的李隆基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的故事,大家都为之唏嘘不已,王质夫举着一杯酒来到白居易面前,说:“这种旷世之事,如果没有文笔出众的人来记录、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磨灭,从世上消失。你深谙作诗之道,情感丰富,你试着为这个故事写一首诗,如何?”白居易于是写下了《长恨歌》,他的意图不仅在于对史诗有感而发,而且还想以此惩戒那些祸乱朝政的人,让将来的统治者引以为戒。

四、探究诗歌--文学的艺术性

1 学生速读诗歌,找出与背景有关的诗句。

(1)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2)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3)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4)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2  自由朗诵诗歌,了解大意并复述故事情节。

(1)杨玉环因貌美而受宠。

(2)安史之乱后杨玉环殒命。

(3)李隆基日夜思念杨玉环。

(4)李隆基、杨玉环天宫相见并定下誓言。

3 找出并赏析精彩诗句

(1)描写杨玉环美貌的诗句: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2)李隆基日夜思念的诗句: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4 仔细吟咏诗歌,体会容貌之美、相思之痛。

5 理解主题

师问:读完这首诗,你有何感想?

生甲:李隆基和杨玉环真心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杨玉环红颜薄命,两人天地永隔,让人感到惋惜。

生乙:李隆基“不爱江山爱美人”,重色误国,酿出了历史的悲剧,真是悲哀。杨玉环红颜祸水,让世人警醒。

师问:都有道理。历来人们对于这首诗的主题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是在歌颂李、杨之间坚贞的爱情。一种认为是在批判讽刺李隆基重色误国。这首诗歌的题目是《长恨歌》,从这两个不同立场分别来看,恨是什么意思?谁恨?恨什么?

 生甲: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是时间,是感情延绵的见证,恨是沉重的遗憾,代表了感情的深度和痛苦的沉重。长恨就是长久的遗憾。是李隆基和杨贵妃在恨,他们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最终杨贵妃身死,而李隆基退位。

生乙:恨是遗憾,痛恨。是作者和百姓在恨,恨李隆基不理朝政,重色误己、误民、误国。李隆基酿成大错却不知悔过,更加让人大恨痛恨。

生丙:是后人在恨,后朝多少皇帝不以之为戒却重蹈覆辙,终成千古之恨。

师问:总结的很深刻。说明大家对白居易的创作初衷已经全面理解了。我们来思考一下,李隆基作为一国之君,为什么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使他酿成大错的根源是什么?

生答:李隆基作为开元盛世的一代明君,却在“江山”与“美人”中作出了错误的选择,把爱情当作了生命的全部。被爱情蒙蔽了双眼,就找不清自己的位置,就看不到天下的黎民疾苦,这样的君主必定被百姓抛弃,被历史淘汰。

五、总结板书

《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叙事诗的新乐府双碧。在内容上有相通之处:

《琵琶行》--小人物的遭遇

《长恨歌》--统治者的悲哀

   

[长恨歌(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高二人教版《长恨歌》教案

2.《长恨歌》教案

3.白居易的长恨歌教案

4.长恨歌课件教案

5.长恨歌白居易的教案

6.白居易《长恨歌》教案

7.长恨歌教案设计

8.长恨歌优秀教案

9.《长恨歌》白居易教案

10.小学长恨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