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山那样思考(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12-27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提升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平等地看待自然万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句来解读文本的能力。 

3.学习本文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思考 

2.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句来解读文本的能力。 

3.如何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应与大自然平等的和谐相处。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两幅图片导入。

第一幅画面,大家看到了什么?(齐说:近处一只海豹倒在了血泊之中,不远处就是这起“凶杀案”的制造者--一位猎人,手里还拿着“作案工具”--猎枪,并且他的眼睛似乎还在盯着大海,盯着下一个目标的出现。)(背景介绍:这是发生在加拿大圣劳伦斯海湾的一件司空见惯的事,加拿大出于商业的目的猎杀海豹已长达三十多年,一直为世人所争议。) 

    第二幅图片,大家看到了什么?(齐说:一头藏羚羊,一头神气活现的藏羚羊。它抬着前蹄,似乎在狂奔,地上还扬起了灰尘,这就将这头藏羚羊的生机活力,神气活现的模样展露无疑。)(背景介绍:其实就在一个多月前,它还是一头躺在冰面上的,奄奄一息的,接近死亡边缘的可怜的小羊。后来被当地的巡查人员发现后,经过及时救治和精心护理,终于使它得以再现昔日的风采。这就是当时工作人员将它放归大自然时的情形。) 

(将两幅图片放在一起)面对自然界中的生灵,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做法,一个极力捕杀,一个全力救治。这就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我们究竟是以经济利益为重,比如加拿大出于商业目的,出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去肆意猎杀海豹,还是多去考虑一下在人类看来是弱者的感受呢?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奥尔多利奥波德的这篇文章《像山那样思考》,也许从中我们可以找到问题的所在,从中得到一些理解和感悟。 

二、作者简介

“美国新保护运动的先知”、“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近代环保之父”

 作品:《野生动物管理》、《沙乡年鉴》

三、文本研习 

1、快速地阅读全文,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是什么引发此种思考的呢?即引发此种思考的缘起、缘由。

明确:是缘于人们对狼群的猎杀,缘于那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

2、文章开篇就是对这声狼嗥的特写,大家先来把这段齐读一遍,体会此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明确:我们可以先从文中找出一些反映此种情感的词语,然后再从这些词语中体味出这声狼嗥中所饱含的情感。如“深沉的”、“骄傲的”、“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哀”、“蔑视”等,表现出这声嗥叫既是狼痛苦的哀号,更是它用来反抗的号角。

3、再次阅读文章,思考以下问题:

⑴是谁要像山那样思考?

⑵“像山那样思考”,究竟是怎样的思考?(即山是怎样的思考?)

⑶思考什么?

明确⑴:是人要像山那样思考。

Q:为什么人要像山那样思考?面对这一声狼嚎,哪些人类有着怎么样的反应?

A:①: “猎人” 、“牧牛人” 

→反应:“明显的、迫近的希望和恐惧”

(“鹿”、“松林”、“郊狼”)

②: “不能辨别其隐藏含义的人”

→反应:肤浅的、直接的、表面的。

明确⑵:反应:“深刻的、长久的、客观的”  

Q:为了强调这一观点,作者在第3节中有呼应的文句,能找到吗? 

A:“山对狼有一种秘密的看法”  

Q:那么,究竟这种“秘密的看法”和“隐藏的含义”是指什么呢?作者自己又是否从一开始就知道的呢? 

A:不是。“我自己对这一点的认识,是自我看见一只狼死去的那一天开始的”。

Q:为什么要杀死这只狼? 

A:社会--“在那些年代里,我们还从未听说过会放过打死一只狼的机会那种事” 

   自身--“那时,我总是认为,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猎人的天堂” 

Q:人为什么那么厌恶狼,非要置之于死地?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什么态度?

A:人类对狼的敌意和偏见,狼对人类的利益构成威胁,那么“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主宰。 

    补充:作者曾是一位资源保护主义者,把资源分为“有用”和“无用”,保护有用的(鹿),消灭无用并有害的(狼)。 

Q:作者的观点是如何转变的?哪一刻,哪一场景触动了作者的心灵? 

A:一只狼的死去:发现狼、打死狼,狼眼中垂死时的绿光给“我”的启示。

 “闪烁着的,令人难受的,垂死时的绿光”“在这双眼睛里,有某种对我来说是新的东西”“看到这垂死时的绿光时,我感到,无论是狼或是山,都不会同意这种观点。” 

     “这种观点”是什么观点?(必须杀死狼的观点)  

    “新的东西”与前文哪些语句是一致的?(山的“秘密的看法”和“隐藏的含义”)

Q:作者原本认为“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猎人的天堂”当人们一个州接一个州地消灭了它们所有的狼后,天堂出现了吗?出现了什么情况?

A:破坏的草原很难恢复。

生物链:狼少-鹿多-草光-食草动物的灭亡、山秃    

一句话:狼被消灭了,山和草原也被破坏殆尽,自然环境受到毁灭性的影响,人类的未来也不复存在!

Q:那么归根结底的说,导致这种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A:“他不知道像山那样去思考。”(人似乎在为和平而奋斗,不过,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人们只顾眼前暂时的利益,却带来了长远的危害。 

--由于人类不善于思考,缺少客观的思考。

明确⑶:那么谁做到了客观的思考呢?

A:山,思考着人与自然是平等的,应该和谐相处。

4、“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如何理解?

明确:这是梭罗的名言,作者对此也是完全赞同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荒野中万物之间都是怎样的。应该说荒野中的各种事物都是自由自在生长着的,他们彼此之间都是平等与和谐的。人类只是自然万物生灵中的一种,并没有高高凌驾于其他事物之上的权力。

5、文章末节在引出梭罗的名言后,又提到“大概,这也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这就与首节前后呼应,也回到了我们开始留下的问题了。我们再来把第一小节齐读一遍,这节其实也是此文的文眼。通过文章的讲解,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领会一下这声狼嗥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涵义?

四、作业设计:

完成《世纪金榜》的1-4题。

五、板书设计:

               (人)像山那样(客观地)思考(与自然平等、和谐的关系)

 

[像山那样思考(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像山那样思考优秀教案

2.像山那样思考读后感

3.

4.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5.高一数学必修2教案

6.高一必修一英语教案

7.高一必修五数学教案

8.高一数学必修四1.5教案

9.高一必修四数学教案

10.高一必修二《兰亭集序》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