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空中楼阁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11-1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高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一年级(上)第五单元第18课,本单元课文属散文系列,包括《提醒幸福》《我的空中楼阁》《洛阳诗韵》《托起草原》《读山》五篇散文。

本单元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会理清思路,把握文义。本课是一篇抒情散文,散文阅读,鉴赏重点是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新大纲的要求,在学生初中语文的基础上,重视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重视散文的审美教育功能,关注生的情感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从而实现美语目标和德育目标。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已学习了不少散文,对散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大多数中职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新的需要与原有的水平之间的矛盾,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一契机。因此,既要训练语文的基本功,又要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对散文的研读,以形成学生对散文的全面、系统深入理解和把握。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教参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情感目标:家园的本课题来引导和熏陶,充分发挥散文的美育功能,

从而使学生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知识目标:

1. 文章脉络,学习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2诗化语言及精妙意境,领悟作者独特感受。

依据:新大纲要求高中生学会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容,理清思路,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体会语言表达效果,初步鉴赏文学作品,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会其艺术表现力。

能力目标: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从中训练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即创新思维)。

依据:新大纲要求高中生进一步发展思维,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重视培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的确立及依据

我认为在散文教学里教师不宜多做讲解散文是 形散而神不散,所以相应的散文教学是形散神聚根据新课表对散文的 教学要求:在散文的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 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的认识。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使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或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如果教师做过多的讲解,势必会对学生的思维拓展,想象空间有一定的限制,阅读文学作品不能盲从,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敢于怀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尤其是文学作品的评论,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有相对明确的教学重点就尤为重要,本片散文语言优美笔调清新,所以我把鉴赏和品味本文的语言美当做一个重点。

  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散文以它特有的诗情画意的语言形式,无非就想寄予一种情感,揭示一个道理,说明一个态度等等。但这往往是文章深层的东西,需要去挖掘。本文也一样,它使用了托物言志(板书)的手法,言了一个什么“志”是本文需要突破的难点。

二、说教法 

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及教材是学生感知和观察的对象,学生正是通过教师所讲和教材所展示的内容经过思考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这种观察与思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它不是消极的注视,而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是一种“思维知觉”。从这一点出发,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①景陶冶法

②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③探究法 --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④诵读法--反复朗读,把握语言特色。 

⑤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⑹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本文是一篇美文,充盈意境之美,重点创设一种情感与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自主地获取知识,又陶冶情感,故用情境陶冶法。中讨论法和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讨论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我个人认为,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因而,我的这次课讨论的方式较多,有小组讨论、大组讨论、师生对谈等。所谓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倒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可以说,点拨法是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提高教学效率,解决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的一把金钥匙。 

三、说学法 

当今时代是人类知识和信息量迅猛递增的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教给学生发现真理。”也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我们古人也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为了使学生的认识能向纵深发展,教学本文时就是继续围绕教学重点并结合本篇课文固有的特色,在课堂上经过老师的提问、讨论,及学生的自主探究、诵读等手法,帮助学生逐步突破教材的重难点。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在教学过程 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学习中尽量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可以让学生质疑,这是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因为“提出一个问题比回答一个问题更难得”。我们也知道,学生能对教材提出有价值的质疑,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我也注意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如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在这节课里也有体现。这些都是让学生终生受益的方法和习惯。同时教师的启发诱导再贯穿始终,这样就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1.用“温故知新”联想导入法创设情境

   以初中所学的《桃花源记》作为切入点,引出每个人都曾渴望拥有一处理想的栖息地--世外桃源,请学生用口语描绘自己心目中“世外桃源”的样子,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曾渴望一处理想的栖息地,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世外桃源,由此来引出李乐薇的精神家园--我的空中楼阁。

(二)整体感知

2简介作者

   关于李乐薇,除了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外,最主要补充说明她的写作风格。这样介绍作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常识,又可以使其联系到本课的内容,帮助理解文章的主旨。

3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特地设计这一步骤针对中职学生对字词的学习被动,基础较差而设的,同时扩大识字量,为下面的朗读扫除障碍。

4.让学生听课文的朗读录音,并用多媒体辅之以形象的画面和优美的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初步领略作品的情趣美。同时划出自己认为优美的语句,标出疑难语句

5、让学生放声朗读,要求尽可能地根据自己的初步体验,融入自己的情感,进入作者描绘的意境中去。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提问:为了突显小屋的美,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去写的?(因为本文层次清楚,学生基本上可以归纳、提炼出来,这样做,目的在于,快速提炼课文的要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一环节主要为下面的课堂重点服务。) 

针对课堂重点,我提的问题是:作者如何从各个方面突显小屋的美?你觉得哪些描写的语句特别的美,结合自身感受谈谈自己的体会?(这一问的目的是把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拥抱文本,这里我采用的是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鉴赏散文语言的能力,以提高他们概括、归纳的水平。)但是学生的概括往往不够全面和深入,这时需要再次体现老师“导”的作用,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字词替换以及修辞方法的运用等方法品味语言,教给学生鉴赏散文语言的一些基本方法

、表达生动--擅用修辞手法。

如第三小节:“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奇特的想象铺开了辽阔、空旷的背景,呈现出点缀物的小巧玲珑。四个比喻角度各异,渲染出小屋灵巧的风姿、迷人的气势。寂静的山上增添如此灵秀的点缀,使山景美不胜收。又如第5小节:“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

这一小节运用比喻、拟人手法,赋予树以精神和活力。

第7小节:“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度。”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赋予小屋以人的生命、人的气质,作者假外物以言自身,表达了自己的人格追求和情操。

第8小节:“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教师总结:作者把山间小屋喻为“鸟”,喻为“蝶”,确属前人未言之语,两个新颖独特的喻体的运用,从不同角度、不同感觉上,写出了小屋在树与树之间那轻灵自由、翩然若舞的姿态。

b、音韵和谐

多用两相对称的句式,读起来琅琅上口,如在旋律轻快的音乐中漫步,准确地表达了作者赏景时的感觉,体现了文学语言的趣味。

如:“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

教师总结:这些诗的语言表现在流畅而富有节秦感上,句子配置协调,十分讲究语言的音乐美。文中许多段落都可以击节而咏,读起来抑扬顿挫,为抒情言志创造了一种画一般的氛围。

c、化用古诗词

“山如眉黛”--“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子》)

这首词语言新丽,毫不落俗,词人王观写的是妻子在想念远人时的眉眼,山水变成了有感情之物,江水一眼波,山峦一眉峰,想象丰富。李乐薇先生巧妙化用王观的词,并有所创新,形状如眉,色泽如黛,眉眼是人最有神采之处,是精神风貌的外在体现,作者特别选取“眉黛”来形容山,赋予山有女性的阴柔之美。

“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作者在这里巧用李白的这句诗并妙用修辞手法,写出了小屋飘渺轻灵,如同飘在空中。

“雾失楼台”--“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秦观《踏莎行》)秦观的这一句词,写了一个意想中的夜雾笼罩一切的雾朦胧的月夜;作者写出夜晚山上疏落的灯光,把黑暗照得淡如烟雾,一派迷离恍惚,写出了小屋在烟雾迷朦中,犹如耸入天际的楼阁。因情造景,景为情设,情景交融,颇有人间仙境之意。

这些诗意浓郁的诗句堪称点睛之笔,使景物神韵毕肖,读起来使人如入仙境。

四)、突破难点 

集体朗读重点语段,再一次体味语言特点,进而领悟文章主旨

为了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一个讨论题:这么美的小屋可以说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那它真正存在吗?作者把我的小屋说成是空中楼阁,是否有其它内涵呢?请结合课文内容和前面的分析进行讨论。(这一讨论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再一次拥抱文本,感受文本。也可以培养学生挖掘文中关键信息的能力,这是读懂本文的关键之一,也是阅读的重要能力之一。)通过讨论,学生马上就豁然开朗了,“我的空中楼阁”寄予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对独立人格的追求(板书),体现了作者对现代文明的思考。这种写法就叫托物言志。 

课堂总结

回顾全文那一幅幅淡雅清丽、美妙多姿的风景图,仿佛正在把我们带入一个与外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一个安静而不绝俗的远离喧嚣的理想世界,从而也标志了一种独立而不遗世的理想人格,语言和画面美的文章一旦赋予了深层的内涵(情趣美)(板书),文章也就更美了,就像一盘菜一样,现在是色、香、味俱全,令人回味无穷。

布置作业

1. 诵读文中优美语段语句

2)、比较阅读

阅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并与《我的空中楼阁》进行比较,再次把握课文的语言特色及文化精髓,并写成小论文。

说板书

修辞美      追求自由的生活                     语言美 音乐美

                         绘画美

我的空中楼阁      画面美               托物言志      

李乐薇            情趣美                  追求独立人格 

依据:用链条式图示法,既直观、简洁,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我的空中楼阁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2.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教案

3.人教版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

4.高一数学必修2教案

5.高一必修一英语教案

6.高一必修五数学教案

7.高一数学必修四1.5教案

8.高一必修四数学教案

9.人教版必修三《劝学》教案

10.人教版必修三《劝学》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