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7-21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教学目的:

1、了解屈原的《离骚》及他的政治理想。 

2、了解《离骚》在诗歌形式上的革新及“楚辞”体。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品德。疑难的字、词句子的理解。

教学方法: 

运用讲读法、逐节诵读、讲讲背背,指点难字音、义。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 

二、解题 

1、简介“楚辞” 

战国时期兴起的一种诗歌样式。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的楚地,汲取楚声歌曲的形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宋玉的《九辨》等。 

2、屈原及《离骚》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屈原,生活在时代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战国中期。楚国贵族集团中的顽固派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使他一生为之奋斗呼号的政治理想不能得到实现。他就用诗歌倾吐自己的忧愁幽思、缠绵悱恻的情绪。 《离骚》其中的一篇主要代表作品,也是“楚辞”体的重要代表作品,人们常将“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 

《离骚》的主题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 “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 

三、诵读课文 

1、放录音: 2、指名学生朗读,指正读音及句子的节奏。 

3、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四、作业:诵读

《离骚》课时计划  第2课时 (总第5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屈原的《离骚》及他的政治理想。 

2、了解《离骚》在诗歌形式上的革新及“楚辞”体。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品德。疑难的字、词句子的理解。

教学方法: 

运用讲读法、逐节诵读、讲讲背背,指点难字音、义。 

课时安排:3课时

一、 字词小结 

1、 实词 

孟陬:正月      揆:揣度   扈:被,披 搴:攀、折   骐骥:骏马  昌被:穿衣而不系带的样子,比喻狂放不羁   惮:害怕   捷径:喻政治上的邪道   踵:脚后跟    謇謇:忠贞的样子   羌:楚辞中所特有的语气词 

2、 古今异义

朕:第一人称代词“我的”      用于特指古代皇帝的自称 

以为:“以之为”的省略    认为 

代序:依次替代     代替序言的文章 

捷径:邪出的小路   近路 

党人:结党营私的小人   同一个党派的人 

武:足迹   关于军事的 

3、通假字 

辟:通“僻”,幽僻            道:通“导”,向导 

正:通“证”,作证,为证 

4、词类活用 

名余曰正则兮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取名。 

字余曰灵均   字,名词用作动词,给人取表字。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美,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德 

5、特殊句式 

恐年岁之不吾与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主,宾语前置。 

肇锡余以嘉名   介词结构后置 

二、主旨把握 

明确:课文作者表达了三层意思:自叙身世;自叙追求(品德、才能、理想);回顾历史,表明忠心及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从中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渝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三、作业:课后练习

《离骚》课时计划  第3课时 (总第6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屈原的《离骚》及他的政治理想。 

2、了解《离骚》在诗歌形式上的革新及“楚辞”体。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屈原忧国忧民的品德。疑难的字、词句子的理解。

教学方法: 

运用讲读法、逐节诵读、讲讲背背,指点难字音、义。 

课时安排:3课时

一、问题探讨 

课文中大量运用语气助词“兮”,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兮”是有楚国地方色彩的语气词,它在诗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尽一样。用在句中,表语音的延长;用在句间,表语意未竟,待下句补充;用在句尾,表感叹意味。就课文来看,“兮”均用在句间,表示语意未完,等待下句补充。 

二、揣摩探究 

1、<<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物”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叫做“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抒难抒之情。 

本文:用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 用荃草比喻现实中的君王,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 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政治理想,用黄昏期而中道变卦比喻君王失信。用众芳,椒、桂、蕙、 比喻群贤。

三、品读鉴赏 

1、你对<<离骚>>的语言有什么感受? 

明确:(1)汲取了散文的笔法,行文灵活多变。句式以六言为主,兼有杂言,加之以对偶修辞,整首诗整齐而节奏鲜明。 

(2)大量运用“兮”字,加强了生活色彩,使诗歌婉转动人。 

2、分析<<离骚>>的艺术特色。 

(1)比喻手法的运用。 (2)对偶句式的运用。 (3)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

四、研究性学习 

面对屈原的抱石沉江,你赞成这一举动吗?请大家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论文,阐明自己的观点。

课后记:

 

[《离骚》(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2.离骚教案人教版

3.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教案

4.人教版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

5.高一数学必修2教案

6.高一必修一英语教案

7.高一必修五数学教案

8.高一数学必修四1.5教案

9.高一必修四数学教案

10.人教版必修三《劝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