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长春藤叶(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12-24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一、导入:我们知道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将翘起地球。”同学们,你们相信吗?同样是一片普普通通的叶子,确决定了一个人的生与死,今天我们来学习《最后的长春藤叶》,来看看到底是怎样的一片叶子能够有如此的力量?

二、简介作家及其创作情况

欧亨利(1862-1910),美国作家,以其众多的作品及作品的巧妙构思和幽默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赞誉,成为美国独树一帜的杰出短篇小说家。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其代表作为《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

三、整体感知: 

  按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可分为四个部分。请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开端(第1至11节):写年轻画家琼珊不幸被感染肺炎,生命垂危。 

发展(第12至36节):写琼珊不听劝慰,望叶等死。 

高潮(第37至50节):不落的藤叶使琼珊重又燃起了生的欲望。 

结局(第51至55节):琼珊脱离险,贝尔曼病逝。揭示叶子不落的谜底。

四、把握时间线索及人物情节

  请找出时间线索与人物、情节的对应关系。 

十一月:琼珊病倒;一天早晨:琼珊病重;这天夜里:贝尔曼画常春藤叶;第二天早晨:琼珊病危,贝尔曼生病;第三天天色刚明的时候:琼珊病情转好,贝尔曼被送到医院;第四天:琼珊脱离危险,贝尔曼在医院去世。|整个故事发生在四天里。  

五、分析精彩片断

1、小说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个情节?说明原因。 

    应该是小说的结局部分,因为这一部分写到苏艾的揭谜:老贝尔曼的死,换来了最后一片叶子这幅他追求终生的杰作,而正是这幅杰作唤醒了琼珊对生的渴望。 

2、试问小说的结局有怎样的特点?能找出前面的伏笔吗? 

欧亨利式的结尾。欧亨利在短篇小说的艺术处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小说的意外结局”。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读者眼看着情节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但结局往往来了个出其不意。 

3、最后一片叶子与琼珊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最后的藤叶能挽救琼珊的生命? 

    最后一片叶子关系到琼珊的生死。叶子是希望的象征,如若叶子落了,她也就给自己找到了放弃抗争的理由;当然,只要叶子不落,她就有所期待,有所抗争,在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鼓舞下,重新振作起来,直到康复。 

4、为什么说贝尔曼画的最后一片藤叶是他的杰作? 

因为这片叶子给予的病人生的希望和信念,表现了普通人之间的无私和情意,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5、贝尔曼画常青藤本应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作者却没有实写,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作品没有实写这一情节,使得小说产生出人意外的效果(欧亨利式结尾),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们可以想象,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人是怎样冒雨踉踉跄跄爬到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地方,颤抖着调拌黄色和绿色,在墙上施展他从未施展的艺术才能,同时也毫无保留地献出了生命。 

6、贝尔曼是小说的主人公,作品集中写他的只有两处,试分析这个他怎样的人? 

    初见贝尔曼时,作者通过外貌描写告诉我们:贝尔曼是一个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牢骚满腹、郁郁不得志的老画家;又通过语言描写,当他得知琼珊的病情和“白痴般的想法”后,“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写出他的善良和同情心。再见贝尔曼时,贝尔曼已经身体虚弱,病了两天就去世了。贝尔曼是因为冒雨画最后一片叶子,得了肺炎而去世的。他的崇高爱心、自我牺牲精神由此得到了展现。我们看到了贝尔曼平凡的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爱心,虽然穷困潦倒,却有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的内心,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作者借此歌颂了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珍贵友情和普通人的心灵美。 

六、板书

  贝尔曼:初见印象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牢骚满腹、郁郁不得志

          实际性格:崇高爱心、自我牺牲精神,无私关怀、帮助他人

  主题:叶子:人性美 心灵美

 

[最后的长春藤叶(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2.高二语文必修3诸子喻山水教案

3.儿歌《落叶》的教案

4.苏教版《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5.《心声》 教案教学设计

6.高二语文《师说》教案

7.中班美术教案树叶

8.《荷叶圆圆》教案

9.说木叶优秀教案

10.叶子变色了主题活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