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教学实录(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6-26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行路难教学实录

一、导入

   在大唐盛世,有一位诗人他豪情满怀,诗酒仗剑走江湖。他才华横溢,满怀经世治国之志。在道士吴均的推荐下,在人生迈入第四十一个春秋之际,他由布衣登上了卿相的殿堂,满以为实现理想、施展才华的时候到了,但是皇帝昏聩,美梦初醒,他很快被赐金还放,理想与现实的交织下,他陷入矛盾之中,这个人就是--李白。

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行路难》走进李白的精神世界。

二、学生朗读

早上呢同学们都预习过了,下面我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我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

请同学评价一下.……你觉得要读出什么感情呢?

二、老师范读

   听到同学读,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好不好啊?等一下我也请同学来评价一下老师有没有读出情感..

问:那么你们从老师刚才的朗读中听出什么样的感情呢?大家的意见是不是一样的?

   问:哪几句应读出苦闷? 

   问:哪几句应该读出喜悦?

   问:哪个同学能给我们总结一下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情感变化:苦闷--憧憬--愁--喜悦,大家分析了之后感觉作者的情感复杂变化。

   《行路难》呢是乐府古题,李白以此为题做了三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大家不要小看这首诗歌虽然短,但是它可是李白的传世名篇之一,因为他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三、这节课我们试着看看能不能通过朗读读出李白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的情感世界,进而理解李白的人格理想。

1、下面我请同学自由朗读前三句,体会他的愁苦。

   问:我们如何朗读才能传递出李白的这种愁苦的情感?下面我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问:哪个同学能评价一下他朗读得怎么样?

   背景介绍:

   李白四十一岁时被玄宗召至长安,欣喜若狂的李白应诏如宫,供奉翰林,本以为可以实现其“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政治抱负,而唐玄宗已经昏聩了,不理政事,欣赏的只是李白的才华,只是想用李白的才华为宫廷生活作点缀粉饰太平。李白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性格也同权贵们格格不入,如此种种,在宫廷不久即蒙受谗言,被李隆基赏了一些金子给赶了出来。情感是非常失落、惆怅的。

(1)重读:斗千金、直万钱--盛宴

(2)重读:停、投   “停”、“投”什么意思?

酒也喝不下了,饭也吃不下了,为什么?

李白一生追求政治理想,熬到41岁才开后门,进入朝廷却被皇帝当作点缀生活、粉饰太平的御用文人,还来不及抒发郁闷之情,在宫廷不久被人打小报告,就被李隆基赏了一些金子给赶了出来。为之努力了多年的政治理想就在一旦之间付之汪洋。因此内心非常失落。

为什么要重读?--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当精神苦闷的时候,美味佳酿也难以下咽。

(3)重读:拔、顾

怎么理解“拔剑”

古人饮酒时,常舞剑以助酒兴。这里也是舞剑助酒兴吗?

有点激愤的味道。你悲愤又如何?你有才能又如何?

还有吗?

(4)欲、将重读,    冰塞川、雪满山

“欲渡……”怎么理解这句话?--用“冰塞川”、“雪满山”作比喻,说明自己的仕进道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

你来读读看。

大家比较一下这两种读法,(一种强调“欲”、“将”;一种强调“冰塞川”、“雪满山”)有什么区别?哪个更符合李白当时的心境。--生:第一种

欲、将:想。这个想不是一般地想。李白的想是非常热烈,非常之期盼,而且一生为之追求。为什么李白的期盼这么热烈呢?

谈谈你们的理解:李白一生热望为国家建立功业。他对自己的政治才能十分自负,他自许“怀经济之才,抗巢由之节,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为宋中丞自荐表》)他政治抱负宏大,他“不求小官,以当世之务自负”(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渴望为国家建立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上李邕》)建功立业的首要条件就是入仕为官。

我叫同学读一下(幻灯片诗句),你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李白。--充满抱负的李白。

李白的政治理想实现了没有?--没有。

从哪里看出?

我们说希望越大,失望越深。越能现出他的愁苦之情,所以我们读到

冰塞川、雪满山 语调怎么样?

有些人为了表现李白的失落、郁闷之情时,读到这里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我觉得一点都不过分。

到这里为止我们找到了使诗人产生这中苦闷、迷惘的原因了,是什么呢?

政治上的受挫失落。

请大家在下面试试看能不能把诗人这种感情读出来。

2、大家知道李白不会轻易言败的接下来他如何感叹的?基调有所转变了。变得怎么样了?为什么?

问:用什么历史故事?哪个同学能给大家讲一讲?

问:李白为什么要引用这两个典故?

   姜尚、伊尹巧遇明主,给诗人迷茫的心田注进希望之光,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象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

既然李白相信自己也会有这样的机遇,那么我们的大诗人该畅想一下自己的未来了吧?我请一位同学把下面一句给大家读一下。谁来读一下? 

    点评一下,他读得怎样? 

问:大家注意标点符号了吗? 

我改一下大家看看我改得怎么样?“遥想未来行路难,多歧路兮今安在。”

原诗不但运用了反复、反问的修辞手法,而且还注意到短句的表达效果和标点符号的运用。

当他的思路一回到现实人生中来,想到被弃的无奈,想到政治的抱负,想到人生的价值,又感到世道多艰,心绪茫然,因而连用四个三字句,反复咏叹“行路难”,充分唱出诗人苦闷茫然和焦灼不安的心声。

  是啊,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苦心经营多年,终于一朝选在君王侧,可是只如昙花一现般,没来得及华美灿烂,就这样结束了。人间事不如意者十有八九,一次惨痛的失败后,有的人会改弦更张,另觅他途,而有的人则以矢志不移的执著来继续自己的追求。而李白呢?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的最后一句齐读一下。

同学们谈谈在这里李白表达了什么感情?

如何读?

这一句话呢,

“沧海”怎么理解

谓“济沧海”者,乃弃世归隐之意。

《李太白全集》中,使用“沧海”共11次(另有1次在《南奔书怀》中,被认为是伪作), 有三句,“沧海”即大海。有二句,“沧海”指沧海君,秦时的一位贤者,张良曾往见之,求得力士。还有五句,“沧海”指沧海岛,是传说中仙人所居之北海仙岛。

《海内十洲记沧海岛》云:“沧海岛在北海中,地方三千里,去岸二十一万里,海四面绕岛,各广二千里,水皆苍色,仙人谓之沧海也。”

他的人生设计,简括地来说,就是“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不论李白后期生活道路如何变化,思想如何发展,这个基本设计都没有改变,虽然有时是畸轻畸重的。所以在诗的最后,诗人再一次表明为自己设计的终极目标--“直挂云帆济沧海”,亦即离开人世,去和神仙打交道。

附录:

李白的《古风》十八:“功成身不退,自古多愆尤。黄犬空叹息,缘珠成衅仇。何如鸱夷子,散发棹扁舟。”《行路难》其三:“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功成身退,归隐山林,访道求仙,纵情丘壑,啸傲风月,像庄子所说,“访广成”,“问大隗”,最后“使罔象掇玄珠于赤水,天不知其所如也。”这是古代士大夫的另一种境界

讲到这里我们基本上完成了对李白人格精神的解读。今天的学习让我们看到一个从愤懑中挣脱,洋溢着自信风采的李白。下面我请全班同学能不能把他背下?试试看吧!

请全班同学一起朗读一遍。

短短的45分钟时间,让我们来不及细细品味更多李白的人格内涵,在这节课中老师只是为大家轻轻打开一扇窗,为大家搭起一座桥,引导大家欣赏外面更多更美好的风景。大家要知道更多的知识有待你们、我们一起去探究、

     

[《行路难》教学实录(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行路难的教案

2.人教版必修三《劝学》教案

3.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4.拟行路难教案

5.拟行路难其四教案

6.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教案

7.人教版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

8.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教案

9.劝学教案教学实录

10.《行路难》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