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10-28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逍遥游  第三教时教案

教学要点:

    1.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识                         2.文章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对庄子《逍遥游》主题的准确把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前面几节课我们梳理了庄子的《逍遥游》,下面我们来简单的回顾: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三餐而反            “反”通“返”,返回

小知不及大知        “知”通“智”,智慧

此小大之辩也        “辩”通“辨”,分辨,分别

御六气之辩          “辩”通“变”,变化

而征一国            “而”通“耐”,才能    

旬有五日而反        “有”通“又”,超出,超过;“反”通“返”

2.翻译下列词语

野马                山间的雾气

海运                大海波涛汹涌动荡  

正色                真正的颜色,本来的颜色

果然                吃饱的样子

小年(大年)        短寿(长寿)

羊角                一种旋风

3.翻译下列句子,说明句式的特点

南冥者,天池也。                            判断句

莫之夭阏                                    宾语前置

之二虫又何知!                              宾语前置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状语后置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选择性疑问句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反问句

二.朗读全文。

……

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说:“庄子的思想是东方神秘国度--中国最有价值的思想。”,中国学者林语堂也说过:“读庄子就像读一本伟大的神秘主义的书。”

《逍遥游》一书集中体现了庄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下面我们共同来探讨一下庄子的思想。

  1.文章三次写到“笑”,请找出来并说说它们各笑什么?

……

明确:

蜩和学鸠笑之曰            笑鲲鹏

斥鷃笑之曰                笑鲲鹏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笑“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2.朗读4、6、7段,思考:

蜩和学鸠、斥鷃为什么要笑鲲鹏?作者是赞成还是反对的?宋荣子又为什么要笑?作者对宋荣子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关键是怎么看出来的或者说是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

明确:

蜩和学鸠、斥鷃嘲笑鲲鹏,是因为他们自视甚高,自以为逍遥,不理解鲲鹏的远大志向,宋荣子笑“知、行、德、而”不一般的人,是因为宋荣子认为前面这些人为名利所累,而自己能超脱名利。

庄子对他们都加以否定,认为这只是“小大之辩”,无论是大到鲲鹏,小到野马、尘埃、蜩蝉、斥鷃、以至宋荣子、彭祖、列子等世间万物都作了否定。

归纳起来,可以说:庄子“笑”万物。

  3.庄子为什么要“笑”万物呢?

……

明确:因为他们都 “有所待”,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4.那么怎样才能真正的逍遥?哪些人达到了这样的境界?

……

明确: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才是真正的逍遥。

      只有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因为他们无己、无功、无名。

三.理解庄子写作《逍遥游》的主旨。

凡是读过《逍遥游》的人,都会对文中的“大鹏”和“斥鷃”这一大一小两种生动的形象留下深刻的印象。

大鹏: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九万里,绝运气,背青天;

斥鷃:腾跃而上,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

那么你认为庄子为什么要塑造“鹏”的形象?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

……

我的理解:

作者从原则上否定了大鹏,但是却义正辞严地驳斥了蜩与学鸠的嘲笑,强调指出有“小大之辩”,并且三次用浓墨重彩,不避重复地描绘了大鹏的雄伟形象,热爱之情跃然纸上。这是为什么呢?也许,作者在才能无双、向往着逍遥却无法逍遥的大鹏的形象里,正隐藏着自己难言的苦情。

什么苦情呢?

我们或许能够从他的生平中找到答案,请看庄子的生平。

……

我们不妨作这样的比较想像:一只大鹏在茫茫北冥中冲天而起,一颗心灵在深深苦闷中挣扎而出,幻想翅膀张开了,怒而飞向无何有之乡……有所待的大鹏失败了,那么心灵呢?有所求的心灵能在那广漠之野找到慰藉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那雄伟的大鹏形象所体现的正是作者这种欲飞的理想和无法飞走的悲哀。 

 

四.小结。

人的一生会面临种种问题,有些确实是人力无可奈何的,但是追求自由乃是人的本性。庄子正是从人类的根源出发揭示了这一矛盾。面对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我们人类显得如此渺小,但是我们是能思想的苇草,我们可以心连广宇,俯察细微,在改造世界宇宙的生命活动中,表现出伟大、高贵。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预习:

庄子的生平

一只白色的蝴蝶,自由而快乐地飞着……它流连在姹紫嫣红的花丛中,徘徊于清澈湍急的小溪边,尽情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明月清风。它从山谷飞起,向远方游去,飞过一望无际的平原,飞过连绵起伏的高山。它扶摇直上,忘记了人间的是非荣辱;遗世独立,摆脱了世俗中生死名利的纠缠。它不知飞到了何处,要去何方,只知道从从容容地飞 翔,安安静静地生活…… 

蝴蝶就是庄子。庄子名周。其实,庄周本是楚国贵族的后代,他父亲一辈为逃避楚国内乱,举家迁到宋国。要不然庄周怎么会有那么高的文化修养,他的作品中怎么会有那么浓郁的楚文化气息呢?自甘贫穷,逍遥一生,是庄子对生存方式的郑重选择。孔子说,不义既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庄子则说,富贵仁义者是戕害生命的东西,于我亦如浮云。有一次,他跟好友惠施开了一个玩笑,讲了一个故事。说是惠子在魏国为相的时候,庄子去看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魏国,是想取代您啊!惠子很恐惧,下令在城中搜捕了三天三夜。庄子见到惠子,知道了这件事,对他说:“南方有种鸟,名叫鹓鶵,乃是一种凤凰,你听说过吗?鹓鶵啊,从南海出发飞往北海,非梧桐不落,非洁白的竹实不吃。非清澈的甘泉不饮。有只猫头鹰得到一只腐烂的老鼠,视若宝物,见到鹓鶵飞过,唯恐腐鼠被抢走,便仰头吓唬鹓鶵. 如今你想因为你的魏国那只腐鼠来吓唬我吗?真是‘不知腐鼠成滋味,猜忌鹓鶵竟未休’啊!” (《秋水》)

庄子就这样过着隐居的生活。这种生活,使他避开都市人群的喧嚣、连绵不息的战火和世人对名利地位无休止的追逐。

在月白风清的夜晚,庄子独坐户外,默默地体察人生,体悟生死,体认天道。

在秋高气爽的日子,庄子奋笔著书,将自己的心得精心写成文章,阐发逍遥无为的主旨和自由纯洁的精神。 

普天下的人没有多少能理解庄子的行为,更不要说他的思想了。他们固执地拘泥于是是非非、一孔之见,师心自用,自以为得,哪里知道天之高远,海之博大,大道之深邃而平易呢?哪里想象得出怒极而飞、直上九万里的鲲鹏呢? 

庄子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朋友,但并不骄矜于万物,夸耀智慧。人间世界是充满罪恶的,但大干世界却天机盎然,丰富多彩,让人如何不留恋?庄子不参与人世的纷争,但并不逃避人世,而是在一定的距离外审视它。他也希望这个世界和平而美丽,但并不想以一种暴力来平息另一种暴力,以一种罪恶来消除另一种罪恶。庄子始终保持着一颗高贵而自然的内心与俗世相处。 

他的内心充实,犹如长江大河,源远流长,犹如瀚海无边,波澜壮阔。因此,他不向任何权贵低头,不向任何俗见让步。那不是伪装出来的深沉和高贵,而是自然的深邃和崇高,纯粹而无瑕疵。 

因此,《庄子》一书,虽然是满纸荒唐之言、无边际之辞,但其中却抹去了那把辛酸的泪水,升华出一份永恒的追求。

庄子隐居的生活,独行的生平,奇瑰俊逸的文章,使他不为很多的人知道。他的弟子一心求道,不事功名,也都默默无闻,无法为老师扬名于世,也没有为老师树碑立传。因而,文献不足考究,连司马迁也语焉不详。

后来,庄子的妻子死了,庄子失去了相依为命的伴侣。他让内心的悲痛化为对生死的达观和对世俗礼制的蔑视,鼓盆而歌,歌曰:“生死本有命,气形变化中。 天地如巨室,歌哭作大通。” 

后来,惠施死了。庄子失去平生最好的朋友和最大的学术对手。庄子悲从中来,在写《天下》篇的时候,伤心往事,长想惠施,不知不觉为他写了五百余言,作为最好的纪念。(惠施的学说自此得以保存)

再后来,庄子觉得自己真的要与造物者相游了,他的心情很平静。弟子们想厚葬老师,庄子倒觉得难过了:弟子们在这关键时刻并没有勘破生死关。于是他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陪葬的)美玉,以星辰为珍珠,天地用万物来为我送行,我的葬物还不齐备吗?” 

弟子们不觉垂泪,说:“我们怕乌鸦和老鹰吃您的遗体。” 

庄子笑道:“天上有乌鸦和老鹰来吃,地上也有蝼蚁来吃啊,要是夺了前者的食物给后者享用,不是太偏颇了吗?”(《列御寇》) 

庄子终于弃世而去。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三餐而反                                         小知不及大知         

此小大之辩也                                     御六气之辩           

而征一国                                         旬有五日而反         ”

2.翻译下列词语

野马                                             海运                   

正色                                             果然                 

小年(大年)                                     羊角                 

3.翻译下列句子,说明句式的特点

南冥者,天池也。                             

莫之夭阏                                     

之二虫又何知!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4.文章三次写到“笑”,请找出来并说说它们各笑什么?

  5.阅读4、6、7段,思考:

蜩和学鸠、斥鷃为什么要笑鲲鹏?作者是赞成还是反对的?宋荣子又为什么要笑?作者对宋荣子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关键是怎么看出来的或者说是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6.庄子为什么要“笑”万物呢?

  7.那么怎样才能真正的逍遥?哪些人达到了这样的境界?

8.那么你认为庄子为什么要塑造“鹏”的形象?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逍遥游(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高二语文必修3诸子喻山水教案

2.苏教版《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3.《心声》 教案教学设计

4.高二语文《师说》教案

5.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

6.高中政治课必修三教案

7.人教版必修三《劝学》教案

8.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9.高一数学必修2教案

10.高中生物必修3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