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序言(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5-16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自读要求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快速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理解作者思想、观点,明确课文中心意思。

2.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课文内容进行一定的阐发、评价和质疑,并能理解故事中“无知山谷”、“知识的小溪”的象征意义和“守旧老人”这两个形象的典型意义。

学习重点

1.指导学生琢磨、领悟课文中蕴涵丰富哲理的语句的含义。

2.明确本文在构思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并能从中受到启发,从而借鉴、吸收。

导入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则禅宗的知名公案:古代一个禅院里的老禅师,有一天晚上,他到院子里散步,发现墙角那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就知道有出家人越墙出去溜达了。这位老禅师便走过去,把椅子移开,自己就地蹲着。过一会儿,果然有一位小和尚翻墙,踩着老和尚的背跳进院子。小和尚看到自己刚刚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老师,便惊惶失措,张口结舌。这时,老禅师并没有厉声责备,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裳。”这位禅师宽容了他的弟子,自己不陷于气急败坏,小和尚也因为老师给了他冷静地反省的空间,而渐渐醒悟。由此可见,宽容是人类性情的空间。懂得宽容别人的人,自己的性情就有了转折的余地。

美国作家亨德里克房龙在其著作《宽容》中说到:宽容这个词从来就是一个奢侈品,购买它的人只会是智力非常发达的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房龙的《<宽容>序言》

作者简介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出生于荷兰鹿特丹,1903年开始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德国慕尼黑大学学习,获得博士学位。早年混迹社会,作过教师、编辑、记者和播音员等等。他于1921年出版了《人类的故事》一书,从此饮誉世界,一生出版了30余种书籍,以人文主义的立场,通俗易懂,俏皮睿智的文风,将人类个方面的历史几乎全部都复述了一遍,他的绝大部分著作均是风靡世界的畅销书,历经一个世纪仍不失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房龙本人更是多才多艺,他精通十种文字,善拉小提琴,他还为自己的绝大多数著作配画了许多稚拙可爱的插图。

自读点拨

1.背景介绍与课文中心意思

《宽容》是美国作家亨德里克房龙写的一本畅销近百年的通俗历史读本。作者以深厚的人文关照及倡导思想自由的精神解析了人类为寻求思想的权利所走过的艰辛历程,勾勒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人类思想解放史。借助于房龙极其著名的“宽容”之眼,让我们重新发现和更深入地认识几千年来政治、宗教、文化、社会的曲折发展历史和人类寻求自身解放的漫长历程。

《宽容》也是一本很能体现作者写作风格的书,在这本书里,作者用生动的文笔讲述着人类思想发展史,他积极倡导思想自由,赞美对异见的宽容,谴责反动势力镇压新思想的行为举动。

而在《<宽容>序言》这篇文章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给读者讲述了一个“创新”与“守旧”两大势力斗争的故事,并通过对“无知山谷”村民们生活状态的描写和“先驱者”、“守旧老人”形象的塑造,含蓄而深刻地揭示了本文的中心,即《宽容》一书的精髓:人类思想要健康发展,人类社会要文明进步,人类必须具有能接受异己意见的宽容的胸怀。

2. 课文分析

这篇序言用散文诗的形式,用蕴涵丰富哲理的语言,凭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为我们讲述一个寓意深长的寓言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漫游者”(即后来的先驱者),他不满足于“无知山谷”的生活状态,冒险去寻求新的生活,最后受到了“守旧老人”的处罚被村民们杀死。

文章在形式上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以散文诗的形式讲述寓言故事;二是各部分之间都用“*”隔开,而各部分之间又都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可用以下小标题表示:①无知山谷;②孤独漫游者;③理想家园;④悲剧发生;⑤灾难降临;⑥可怕的冬天;⑦投奔新世界;⑧重建新家园;⑨纪念先驱者。

3.课堂小结

在写作上,这篇文章有以下三个地方值得借鉴和吸收。

⑴整篇序言中作者没有提到一次“宽容”,但处处都在写宽容,《宽容》的精髓,这种用生动形象的讲故事的形式揭示深刻道理的写法显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力以及在构思上的别具匠心和在表现手法上的大胆创新。

⑵在语言表达上,这篇文章语言如诗,含义隽永。

①,本文第一部分和结尾都出现了一句话:“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之后在第八部分结尾作者又写道“人们又过着幸福的生活”。大家请想一想,“宁静”是一种什么状态?而在文中又是什么意思?第一部分中提到的幸福和第八部分结尾提到的幸福是不是一种幸福,为什么?(“宁静”本是指环境、心情安静,在这里是指无知山谷里村民们的那种封闭、守旧的生活状态。前后的“幸福”不是一种幸福,前面的是指村民们安于“饮毕牲口,灌满木桶,便心满意足地坐下来,尽享天伦之乐”的生活现状。这是现状对于愚昧落后的村民来说是幸福的,但不是真正的幸福。后面的“幸福”才是真正地幸福,那是用先驱者的生命换来的,在物质和精神上都让人感到真正满足的一种生活。)

②,在无知山谷里的村民们既然过着“幸福”的生活,“大家都和睦相处”,为什么“恐惧总是陪伴着人们”呢?(宁静、幸福是表面的。人们一方面怀疑祖先的智慧,另一方面又怕遭到正人君子的冷落和惩罚,所以恐惧。)

③,“人们举起了沉重的石块。/人们杀死了这个漫游者。”作者为什么要写人们杀死了漫游者,而不写守旧老人呢?(突出人们在守旧势力的统治下的愚昧,又通过这种愚昧来反衬守旧势力的强大,同时加深了悲剧的效果。)

④,“对这件事我们的确很内疚,不过,假如当时我们知道的话,当然就……”。人们想说什么?作者为什么不让他们说出来?(想说“不会杀死他了”。悲剧已经发生,说后悔的话又有什么用呢?重要的不是后悔、内疚,而是将来不要再后悔、内疚,这句话有揭示全文中心的作用。 )

⑶富有哲理也是本文在写作上的一大特色。“无知山谷”、“知识的小溪”、“深邃破败的溪谷”、“缓缓地流着”都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下面,我想让同学们回答一下这几个问题:

首先,哪为同学能告诉我,山谷为什么是“无知”的?(因为它封闭、古老,象征着保守不开放。)

其次,谁能再告诉我,小溪又为什么是“知识的”?(因为在无知山谷中只有小溪保持着与外界的联系,它是流动的,象征着创新与开放。)

第三,溪谷的“深邃破败”又是指什么?(溪谷有前年的历史,有古老的律法,但随着新生事物的崛起,它被冲刷得一天一天走向了衰败。)

最后,还有一个容易忽视的象征,就是“缓缓地流着”,谁知道,这是指什么?(新生事物在兴起之前总是比较弱小的,尤其是面对着强大的保守势力,所以只能“缓缓地流着”。)

结尾

因为这是一篇课文自读课文,我们就简单讲到这里。最后,让我们用这篇序言的最后一句话作为这节课的结尾:“这样的故事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

 

[宽容序言(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2.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教案

3.人教版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

4.高一数学必修2教案

5.高一必修一英语教案

6.高一必修五数学教案

7.高一数学必修四1.5教案

8.高一必修四数学教案

9.人教版必修三《劝学》教案

10.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