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苏教版高二必修四教学案例)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8-2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一、案例背景信息

学科/领域:语文/必修四

年级:高一年级

所用教材版本:江苏教育出版社

学时数:两课时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细读把握雨果的场景叙事,以及众人对伽西莫多的不同态度

2、 学生要主动感悟文本所展现的人性主题,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3、 学生要领悟本文以美丑对比来表现人物性格和主题的手法

(二)内容分析

根据文本的主题和学生的理解程度,我认为教学重点可确定为领悟本文表现人物形象和主题的特殊技巧--美丑对照原则;教学难点为引导学生理解文本通过典型环境(刑台)来展现复杂人性的主题。《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属于必修四第二模块中的问题探讨专题,重点通过学生的问题讨论来感悟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

(三)学生分析

就高一学生的认知情况而言,学生可能对选自《巴黎圣母院》第六章第四节的文本前的背景不太了解,需要老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文本之前的故事情节,使他们进入教学情境之中。其二,根据学生现在的生活经验和阅历,他们对人性主题的理解有困难。此外,文本篇幅较长,学生很难在短时间把握文本,因此需要在课前留充足时间对文本所展示的几种场景进行梳理。

(四)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根据文本的人性主题比较难以理解,选择问题讨论法使学生们自由地交流和沟通彼此的观点,从而在互相启发下深化对主题的理解。假若通过讨论也无法走进主题,老师也对积极思考的他们进行及时地引导和点拨。

2、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课前充分预习--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影片断--场景赏析--问题探讨--主题深化--细节品读

3、应用信息技术的依据和考虑

1)应用多媒体播放《巴黎圣母院》的电影片断比老师的故事讲解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文本的兴趣。播放文本之前的片断,使得学生更快地进入15世纪的格雷沃广场上的刑台场景,更能直观地把握伽西莫多、爱斯梅拉达、克洛德等人物形象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2)播放了电影片断后,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容易被电影本身吸引。假若老师再以文本重新激发他们的兴趣将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将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可以事先选取文本的精彩片断,并推选班级内部朗读水平高的学生有感情地诵读,之后设置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

三、教与学的过程

教与学的过程描述

1)作家作品简介:本文节选自《巴黎圣母院》第六卷第四节,《巴》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作品,他还创作了《悲惨世界》、《笑面人》等著名小说。雨果在法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为浪漫主义文学战胜古典主义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他本人病逝后因其思想和精神被安放在人称为“法国灵魂”的先贤祠内。

2) 设置教学情境:(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之前的电影片断)电影内容(小说故事发生在15世纪的巴黎,情节线索的中心地点是巴黎圣母院。伽西莫多是流浪的吉卜赛的弃儿,因其丑陋的外表而被世人厌弃。只有克洛德副主教肯收留他,因而伽西莫多对他心存感激和崇敬。1482年,巴黎法院大厅在庆祝愚人节并推选笑容最难看的人为愚人王,而拥有四面体鼻子、马蹄形嘴、独眼、驼背、耳聋的伽就顺理成章地当上了愚人王。与此同时,在圣母院广场上,吉卜赛姑娘的美貌和舞姿博得众人阵阵掌声。克洛德也被她吸引,并在邪念的促使下怂恿伽西莫多劫持她,却被国王队长弗比斯撞上解救了姑娘。次日,伽西莫多被送上了刑台。)学生们聚精会神地观看电影片断,在看到荧屏前出现的伽西莫多时,他们对他丑陋的外表表示惊讶。而对爱斯梅拉达的美貌和舞姿深深吸引。随着情节的发展,学生被它的感染力所吸引。(播放完毕)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的故事开始了。(5分钟)

3)师:现在让我们看看中世纪的司法部门如何惩罚伽西莫多的?请翻到第32页(从转动的轮盘--------到睁开眼睛)找一位同学先朗读上述段落。

(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想象到当伽西莫多在皮鞭狠狠地抽打下血水流淌的惨状,他的惊惶、痛苦和懊丧如在眼前。)

4)、师:虽然伽西莫多接受了如此残酷的鞭刑却一直保持着缄默,之后这只沉默的羔羊最终在口渴的促使下发出了三声单调重复的呼唤。让我们看看是怎样的呼唤?(第35-36页 从突然他又带着加倍----------到喊了第三遍为止),读后请同学在语境中揣摩伽西莫多三声给水喝的情态,并找学生模仿。

甲同学:在充分地练习下,很好地将前两声给水喝进行了创新性模仿,但对第三声把握不到位。

      师点拨:三声各有特色,必须注意第一声象动物的咆哮声;第二声以更加令人心碎的声音;最后喘息着喊了第三遍。

      乙同学:(主动要求尝试)他将喘息的声音表现出来。(引起全班哄堂大笑)

      师:播放多媒体剪接的片断,让学生亲眼目睹伽西莫多的饥渴难耐的情状。

5) 师:大家根据文中语句来分析众人对待伽西莫多的态度和他们的人物形象。(所读文章中之前部分)(小组讨论完成 5分钟)选出一组来黑板前讨论并完成板书。(要求:扣住原文作答)

                表现                 人物形象

群众:   哄笑辱骂             没有怜悯心

   憎恨诅咒             麻木不仁

投石子              

克洛德:      逃避                 冷漠无情

甲小组:我们认为克洛德除了冷漠无情外,还可以说他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本来他是幕后凶手,却让伽西莫多承担,这种行为很可恶。

乙小组:我们补充群众形象,他们除了麻木以外还是愚蠢无知的,因为作者通过文本对其进行了议论。

师:同学们对他们的分析很到位,也就是说你们认同群众是庸俗无聊的看客这一观点了。生:(频频点头)表示赞同。

师:那我们设想一下一个丑陋的男人夜晚劫持貌美的姑娘,假若你们在现场可能会挺身而出将罪犯绳之以法。罪犯示众时,你会怎么做?

生:(七嘴八舌)我会狂打他一顿,我会蔑视他的所作所为------

师:不管怎么说,伽西莫多也是罪犯,至少也是克洛德唆使下的帮凶。那么群众对他嘲笑、咒骂也是合乎情理的。那说明看客们并非麻木无聊,是么?

生:有同学开始点头。

师:群众的态度既然可以理解,那为什么鲁迅说看客毕竟是看客,雨果认为他们是庸俗无聊的呢?(学生思考3分钟)

生:因为他们没有同情心-------(学生通过理解无法认识到人性的层面。)

师:那同学们你们所说的同情心,怜悯心从那一层面看待群众的?

生:从道德-------从人性

师:这位同学的观点非常深刻,作家和作为读者的我们主要从人性的角度评判他们是冷漠无情的。罪犯也是人,我们要来看看特殊情形下的人性问题。看看群众是如何谴责伽西莫多的?知道了群众的谴责方式就可以判定他们是冷漠无情、麻木不仁的。请看33页27段,简要指出几句恶毒的咒骂语言。

同学们,一般正确的谴责方式应该是责骂他不应劫持美丽的姑娘,他的罪恶行径令人义愤填膺。而群众却如何咒骂伽西莫多呢?

生:  妇女们恨他丑陋外表,而不责怪他有没劫持恶行。

师: 那设想一下假若换做一个帅哥,妇女们的态度就会改变呢?

生: 可能会改变。

师: 由此我们看出群众的谴责莫名其妙,从根本上说他们仍是庸俗无聊的。从这一角度看出了他们的人性丑陋的一面,作者也对他们的行为大加鞭挞。难道看台上真没有人理会这位受苦受难的可怜人吗?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36-37页(这时他看见人群里---------------文末)读后思考为什么爱斯梅拉达会送水给他喝?她的出现给看客们和伽西莫多带来了何种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丙小组:我们认为看客们由嘲笑 憎恨变为感动和欢呼,伽西莫多由本能的愤怒、轻视到流泪。

师:首先,我们看看伽西莫多所流下的生平第一次的泪水,这滴泪水包含了什么?

生1:我认为这滴泪水包含了对劫持行为的悔恨和自责。

生2:我认为泪水里含有对爱斯梅拉达善良的感激。

师:很好,我们可以看到折射着人性光辉的一滴水具有强大的感化力量,它唤醒了伽西莫多沉睡的心灵,让他自觉地认识到个人行为的可耻和个人想法的狭隘,使他感觉到美丽人性所带来的温暖。那同学们你们认为群众是否在起哄?

生1:我认为是起哄,他们不可能变得这么善良。

生2:我认为他们是出于真诚的感动,结合文章中的语句“那情景无论如何使很动人的,而这件事又发生在一个刑台上,那就更为动人了。”

生3:我认为也是感动,这是爱斯梅拉达善良举动的力量所在。

师:我也认同群众是被爱斯梅拉达的行为感动而欢呼的。在刑台特殊的环境下,爱斯梅拉达将水v 葫芦极其温柔地举到了仇人干裂的唇边,这种以德报怨的举动的确可以感化人心。她的举动也展现了人性美所具有的力量:它不仅唤醒了几近僵化的伽西莫多的人性,净化了他的心灵;而且召唤了群众的良知,使他们从缺少怜悯心的无知状态到热情欢呼。庸俗无聊的普通大众都被美好的人性所打动,充分展现了来自底层社会的人性美的力量。人性的光芒驱散了人们心头的阴影,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美好的人性。

师:(展示多媒体剪接的电影片断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师:课本上说刑台是美与丑的看台,那我们在这一看台上究竟看到了什么?(小组深入讨论  3分钟)

生1:我看到了群众的麻木无情,看到了克洛德的不负责任。

生2:我看到了伽西莫多的泪水,群众的热情欢呼。

生3:我看到了人性美的力量。

师:刑台是检验人性的天平,在这一特殊的场合,人性的各种自然姿态暴露无疑。在这一看台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丑陋:中世纪的人们愚蠢无知、缺乏同情心;克洛德唆使伽西莫多劫持爱斯梅拉达,事情败露后,伽西莫多为其顶罪,而他却看到刑台上的伽西莫多时冷漠无情、逃避不及。与此相照应,我们也感受到了一滴水所折射的人性美的力量,它唤醒了人类的良知。

总结深化:古今中外思想深刻的文学作品一般都对“人性”这一永恒的主题情有独钟。无论是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还是杨绛的那感人至深的《老王》都将主题直指人性,我们还记得为支撑苏艾的生活信念而牺牲了个人生命的老贝尔曼吗?还曾想起那位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老王为杨绛夫妇送冰和鸡蛋的细节吗?老贝尔曼和老王这些小人物身上都闪现着人性的光芒,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美的一面。同样《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让我们看到了复杂的人性。丑陋的人性只能把社会推向倒退的深渊,以恶抗恶只能带来新的罪恶。而人性美却能推动人类的车轮滚滚向前,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力量。雨果通过这部作品来展现他对人类出路的思考。

6) 品读细节

师:文中,作者运用了多重对比,美丑对照是本文表现人物性格和主题的特色手法。除了我们看到的群众、克洛德和爱斯梅拉达对待伽西莫多的对比,还有很多种对比。比如

“喝完水,那可怜人便伸出黑黑的嘴,无疑是想吻一吻那帮助了他的美丽的小手。”

伽西莫多黑黑的嘴显示了他丑陋的外表,而想吻美丽小手的动作则展示了人性被唤醒后的内心世界,而丑与美两种对立的存在在这里达成了统一。

美丑对照这一写作手法体现了雨果的浪漫主义创作原则,是战胜古典主义的法宝。

 古典主义:崇高优美和滑稽丑怪截然分开

 浪漫主义:雨果“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并存。”

作业: 文中还有多处使用了美丑对照原则,请同学们课后找出还有哪些对比?对比对表现美与丑的冲突有什么作用?

板书设计: 

                          刑台  伽西莫多

(人性)←―――看台 

                表现                      人物形象

(人性丑)看客们:  嘲笑憎恨――→感动欢呼      庸俗无聊   

愚昧无知

(人性丑陋) 克洛德:  冷漠无情                    道貌岸然

                                                               阴险狠毒

(人性美) 爱斯梅拉达:以德报怨                   内外兼美

                                           美丽善良

四、教后反思:

   设计巧妙的思考问题本身非常困难,特别是试图将几个重点问题串联起一节课的内容那就更加困难了。我设计的几个问题可以提起学生讨论的兴趣,学生也可以进行积极地思考和交流。但在分析群众形象的环节需要老师运用抑扬顿挫的语气、语调来引领学生进入进退两难的困境。在学生进入了重重疑团和迷雾之中,他们就会主动地去质疑、积极地思考,这时老师去拨开那团蒙在他们思维上的面纱效果会更好。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达到古人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境界。

   文章本身篇幅较长,如何让学生把握文本所涵盖的内容和主题,必须要求学生对文本进行反复研读。除了文本外,为了让他们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老师一定要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来展示来龙去脉,使他们直观地去感受人物形象和社会背景,很快地进入老师和文本预设的教学情境之中。最重要的一点,为了使学生感悟人性美的主题,强化人性美的力量,让学生自觉地培养审美观,老师可以再次借助电影的精彩片断进行强化。

五、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

 1、《巴黎圣母院》[法] 雨果 著,陈敬容 译,1982年版

 2、《语文》(必修四)丁帆 杨九俊 主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2004年版

 3、《语文(必修四)教学参考书》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4、《巴黎圣母院》电影视频片断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苏教版高二必修四教学案例)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换一换》教案

2.高一必修四数学教案

3.高一数学必修四1.5教案

4.高二语文必修3诸子喻山水教案

5.绘本换一换活动教案

6.苏教版《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7.苏教版四年级美术教案

8.《心声》 教案教学设计

9.高二语文《师说》教案

10.绘本故事换一换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