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暴见孟子》课堂实录(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11-17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研究课题:在比较赏读中增强学生领会课文要义、特点的能力。

    教学设想:

1、本篇课文篇幅较短,以对话为主,论辩性强。重“口耳之功”以反复诵读带动教学的各个环节。

2、本文的论辩艺术较高超,研究、探讨其说理特点是讲授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3、采用比较赏析的方法,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巩固已学词语与句式,领会文章意旨与说理艺术。

    教学手段:利用投影等电教手段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上堂课我们讨论学习了《孟子两章》中的第一章《鱼我所欲也》。今天,我们学习其第二章《庄暴见孟子》。板书课题

    师:课前我曾布置同学们认真预习课文,请同学们把书翻到331页,请一位同学把《自读提示》中第3节朗读一下。

    生读。

    师:读得很好。孟子劝说齐王目的是要齐王“施行仁政”,与民同乐,劝说中体现了孟子高超的论辩艺术。同学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注意体会他的说理艺术。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高声地把课文朗读一遍,要求读准字音,分清句读,同学们请分辨他有无读错的地方。

   生读。

    师:总体来讲,读得不错,但还有些值得注意的地方,能指出来吗?

    生1:王尝语庄子以好乐。“语”不读yǔ应读yù,这里是告诉地意思,动词。

    生2:我感到读得较平淡,没有逼真读出人物的语气。

    师:同学们评述得很好。本篇课文中确实有些字词较难读准字音。请看投影出示投影,请哪位同学准确将投影上的句子朗读一下,尤其注意点字读音。

    王语暴以好乐,齐国其庶几乎。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臣请为王言乐。举疾首蹙而相告。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生读

        师:刚才一位同学提到逼真地读出人物的语气的问题,这要求我们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尤其要把握人物对话的心理,这样才能读出效果。下面请同学们参照书下注释,边读边翻译全文,同时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理,遇到疑难处可圈点,也可讨论

    生自读讨论

    师:同学们在阅读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有什么疑难问题吗?

    生1:庄暴见齐王,王语暴以好乐,暴为何未有以对也?

    师:哪位同学能解释一下。

    众生默然

        师:这关键在于对“乐”的理解,本文中提到了两种音乐,一为……拖长字音

        众生齐答:今之乐,古之乐。

        师:对,这是孟子提到的两种音乐,但齐王提到了两种音乐是……

    众生齐答:先王之乐,世俗之乐。

    师:问题即在于此。先王之乐,乃古代圣王制作之乐,儒家一直认为圣王之乐乃高尚之乐,能鼓舞人之斗志,有利于治国,而齐王所说世俗之乐犹今之流行乐曲,世人眼中,此乃靡靡之音,乃庸俗之乐耳。作为臣子的庄暴,在君王面前明知君王之爱好不好,却也不好明说,故“未有以对也”。

    生2:孟子所说的两种“乐”与齐王所说的两种“乐”为何不一致?

    师:一怔,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深度,谁能释之?

    生1:这是孟子的高超之处,他偷换了概念,今之乐中有好有坏,并不完全等同于“世俗之乐”,且能引起齐王的兴趣。

    生2:这是孟子故意吊胃口。因为孟子一谈“乐”王“变乎色”,而孟子又不好说世俗之乐很好,以今之乐言之,既能释之,同时又能为孟子自释“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作铺垫。

    师:回答得很好。孟子初见齐王,两人谈话并不投机,为了使齐王能够耐心地听下去,孟子引入了一个齐王感兴趣的话题,即“好乐甚”,有利于治国。作为一国之君的齐王,本以为自己所好不好,却听孟子说“则齐其庶几乎”,当然想听下去了。这是孟子投其所好,以利于谈话,这正体现了孟子的高超的说理艺术。

    师:下面我想请两位同学分饰孟子,齐王,看着投影把孟子与齐王的这段对话用现代汉语演绎一遍,要求逼真地读出人物的特点。

    出示投影

        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

    生演示逼真,众生笑。课堂气氛活跃

    师:正是因为这样,孟子与齐王的对话在融洽中进行,可是孟子真的谈乐yuè了吗?

    众生齐答,没有。

    师:而是谈了什么?

        齐答:“为王言乐”

    师:何以知之?

    生1: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重心应落在后一个“乐”字上。

    师:对,这里孟子由谈乐yuè到言乐lè明显地转换了一个话题。这是他故意布下的一个钓饵。齐王一上钩,孟子就可以直切正题,为王言乐。

    师:孟子为何不谈乐而谈乐?众生答:因为本次谈话,孟子要齐王接受“与民同乐则王天下”的思想。

    师:好,孟子是如何为王言乐的呢? 我已将这段话译成了现代汉语,不过有几处译错了,同学们能指出来吗?

        出示投影

    师:“请让我给您讲讲欣赏音乐的事。现在大王在这里击鼓奏乐,百姓听到大王钟鼓的声音和管的声音,抬起痛的头,皱着眉头相互告诉说:‘我们的国君爱好奏乐,怎么使我们落到这样坏的地步呀!父和子不能相见,兄弟和妻子分离!’”

    众生讨论

    生1:“今”在这里是“如果”的意思,不译“现在”,“乐”应译成“快乐”,而不译“欣赏音乐”。

    生2:“举”在这里是副词,作“全、都”讲,不能译成“抬头”,“疾首”应是“头痛”。

    生3:“妻子”应译成妻子和儿女”。

    生4:“钟鼓的声音和管的声音”可合译成“钟鼓和管的声音”。

    师:很好,下面请同学们看着投影的译文,把原文一齐背诵一遍。

    师与生共同完成,众生显得有点生硬

    师:这段文字无疑从反面给我们展示:“王独自鼓乐”所造成的后果,文中还有一段反面描述的文字,大家一齐朗读一下。

    众生读。

        师:这两段反面描写的文字,写了两件事:王独自鼓乐,田猎,其造成的后果,哪位同学能概括一下?

    生1:痛苦不堪。

    生2:凄惨。

    生3:怨声载道。

    师:很好。其原因是……

    生齐答:不与民同乐。

    师:孟子一贯主张国君要行仁政,心中要有百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百姓乐则国家兴。文中正面描写的一段文字就很好地体现了孟子的这种思想。请同学一齐朗读一下。

        众生齐读师:孟子在这里阐述自己的观点,用了什么方法?

        生齐答:正反对比。

    师:通过对照明理,自然得出一个结论拖长声音

    生齐答: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师:纵观全文,同学们思考一下,本文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生:本文重点写了孟子与齐王的一次谈话,孟子劝说齐王要与民同乐。

    师:很好,我根据文章内容,以“孟子见齐王”为题,写了一段话,请同学们看我的这段话与课文有何异同。

    出示投影

        孟子见于齐王,曰:“王之好乐甚,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直好世俗之乐耳。”曰:“古今之乐,一也。今王独乐,百姓举疾首蹙之  ,窃为王忧之,今王与民同乐,百姓举欣然而喜,则齐国政治毕通,王当王天下矣。”王无以对。

    学生讨论

        师:同学们对这段话的理解有困难吗?

        生:“古今一也”何意?

    师:这句话我们在《察今》中学过,有哪位同学能解释?

    生1:古今是一样的,对,这是一个判断句。

    生2:“政治毕通”中的“毕”何意?师:提示一下,有个成语“原形毕露,其中的“毕”与这里的“毕”意思是相同的,什么意思?

    众生齐答:完全。学生无问题提出。

    师:哪位同学用现代汉语把这段话表述一下?

        生答。

    师:下面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段文字与课文内容的异同。

    生1:这段话与课文在内容和中心上是一致的,都是写的孟子见齐王,劝说齐王与民同乐的事。

    师:如果你是齐王,对孟子两种不同的问话,感受如何?

    生2:当然课文中的话,听起来舒畅,顺耳多了。

    师:为什么呢?

        生1:投影中的这段话完全是一副责备的口吻,有点长辈训斥小辈的意味,听者是难以接受的。

    生2:投影上的这段对话,不符合孟子的“客卿”的身份,不好。

    生3:投影上的这段话,虽然简洁,却直截了当,显得太生硬。

    师:同学们,刚才都指出了投影内容的不足,课文内容如何呢?

    生1:课文说理,不仅较为婉转,而且迂回曲折,步步深入。

    生2:课文说理,孟子处处为齐王设想,十分注重齐王的心理承受力,比如像“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体现了对齐王的关切之意。

    生3:课文说理,还显示了孟子像一个猎手一样,一步一步地把自己的目的达到。

    师:刚才同学们对比分析得很好。这里其实体现出了孟子高超的论辩艺术。

    师导归纳:首先引入了一个齐王感兴趣的话题:“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接着话题一转由“谈乐而言乐”,紧接着直切正题,通过正反对照说理,最后自然得出结论“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板书

        引入话题→转换话题→直切正题→得出结论

       师:如果把孟子的说理分成这四步的话,这四步曲体现了孟子怎样的艺术?

    生思考。

    师:如果说引入话题是投其所好,那其他几步是……

    生1:转换话题是设下陷井。

    生2:转换话题是布下钓饵。

    生3:转换话题是单直入。

    生4:直切正题是对照说理。

    生5:得出结论是水到渠成。

    师归纳板书:

    引入话题    投其所好

    转换话题    布下钓饵

    直切正题    对照说理

    得出结论    水到渠成

    师:这说理的四步曲,体现了孟子的论辩艺术。想说“王应与民同乐”,却故意不说,而是先从感兴趣的话题谈起一步一步向前发展,最后手到擒来边说边用手势示意,同学们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就是……拖长声音

        生异口同声:欲擒故纵。板书

        师:确实,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有时明明真理在握,却让对方难以接受,这就需要讲究说理艺术。孟子“欲擒故纵”的方法就是很值得借鉴的一种方法。

    下面请同学们一齐把课文朗读一遍,让我们再体会一下孟子的论辩艺术。

    生读完,下课铃响

        师:课后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自拟话题,模仿孟子的这种说理艺术,写一段文字。下课。

    专家点评  驾驭课堂稳健自如,体现了教者本身深厚的功底。教材处理恰到好处,高定位、重思辩,逻辑性强。师生互动,探究发微,方法恰当,对改革当前文言文教学作了很好的尝试。

 

[《庄暴见孟子》课堂实录(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人教版必修三《劝学》教案

2.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3.高二语文必修3诸子喻山水教案

4.采薇教案及课堂实录

5.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教案

6.人教版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

7.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教案

8.高二人教版《长恨歌》教案

9.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雷雨》教案

10.鲁迅故乡教案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