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6-20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教学目的

1. 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及词作者的相关情况;

2. 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词思想内涵;

3. 体会词的艺术特点,  对李煜的词风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重点

1.       如何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2.       提高诗歌鉴能力。

教学方法

在多媒体网络下的协作式教学。师生相互质疑、讨论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教学平台。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词的背景及词的相关知识;

    2、 理解本词的内容,感知词的思想内涵, 体会词的音韵美;

    3、 当堂背诵本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宝库中,有两颗璀璨的明珠,一颗是唐诗,另一颗就是宋词。词最初在唐、五代就已经出现了,至宋代达到全盛时期。五代时期最杰出的词人是李煜。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煜的绝命词《虞美人》。(投影显示“欣赏”片断)

二、简介词的基本知识

1.       提问学生

2.       教师补充

“词”又称“诗余”、“曲子词”、“长短句”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一般分为两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词最为常见。

词按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则为长调。(多媒体显示词的相关知识)

三、简介作者

由学生简介后,教师补充。李煜,世称南唐李后主,人多称之为李后主,他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李煜的前半生,是南唐的国君,过着奢华的生活。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者离愁别恨。亡国后,词多数是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首。(多媒体显示作者简介)

四、配乐朗诵(范读)

学生初步体味词的意境。

五、集体朗诵(多媒体显示朗读MTV)

根据学生朗读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指导。

六、学生借助手头资料及课本注解分组讨论词的字面意思,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质疑、答疑。(也可以由学生自己相互质疑解答)

七、品味诗歌

采用分组协作讨论的学习方式。

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学生发言,各抒己见。

教师点评:李煜亡国后,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所以对生活感到绝望,从而对花谢花开、月圆月缺感到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板书补充:一切景语皆情语         眼前景(实写)--心中情(虚写)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的是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分小组发言。

教师点拨:      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国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

                精神上的欢乐、尊严、自由及生存的安全感。

3.       前六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由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点拨:            宇宙之永恒不变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

          对比手法 

人生之短暂无常 “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

写出了词人作为一位亡国之君面对物是人非,复国之梦难圆的无限怅恨之情。

4.       品味欣赏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引导学生思考词句用了什么方法来写愁?抒发了词人的怎样的感情?还有哪些诗句中用了这种手法来写愁思?

激发学生思考,小组协作讨论,发言。启发学生体会抓住意象的特征来思考其所含的意味。

教师点评:               愁思恰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

以水喻愁

           (比喻)      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这种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运用比喻写愁思的名句,可启发学生思考,然后列举一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刘禹锡《竹枝词》{}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

5.       知识延伸    讨论:词中两次出现“月”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固定的涵义吗?

启发学生思考,联系他们所学过的诗歌进行分析讨论。由“月”而“柳”、“长亭”。

教师点拨:

     月:怀念亲人,怀念故乡之意。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秦时明月汉时关。

     柳:同“留”,依依惜别之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长亭:送别之意。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八、播放歌曲《虞美人》

     屏幕播放邓丽君演唱的MTV。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感受体会词的意境。

九、学生背诵全词。

加深体会词人的感情

十、延伸阅读(课堂练习)

      1、 课后阅读李煜的《相见欢》完成练习: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       下面对于词句比喻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1.       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结束之快。

2.       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比喻国破家亡,是由于外力的打击。

3.       以“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复返,企其重来之不可得。

4.       以“水长东”比喻自己的愁苦将会象东流水一样滚滚东去,自己就能摆脱忧愁、自由无忧了。

2.       下列对于词作内容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

1.       词人通过描绘春残花谢的自然现象,抒写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这首词是李煜的早期代表词作之一。

2.       词的上阕,描写在寒雨疾风的摧残之下,林花凋谢,春去匆匆。字里行间,寄寓着词人因感到人生短促,好景不长而产生的极度的哀伤。

3.       词的下阕,抒写了好景不再的哀愁和人生痛苦的怨恨。

4.       这首词语言清新、情调哀怨,情景交融。

 

参考答案:!、D  2、A

十一、小结

李煜后期的词作语言清新,采用了白描手法写情。抒发的是作为一位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情感真挚,艺术感染力很强,因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词史上杰出的词人之一。

十二、播放歌曲《虞美人》

 学生学唱,体味词的意境。

十三、课后思考

试分析本词的主旨,找出词的“词眼”。

 

[虞美人(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高二语文必修3诸子喻山水教案

2.苏教版《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3.《心声》 教案教学设计

4.高二语文《师说》教案

5.高中生物必修3的教案

6.人教版必修三《劝学》教案

7.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8.高一数学必修2教案

9.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

10.高中政治课必修三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