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诚至真陈情表又悲又苦项脊轩--浅析《陈情表》和《项脊轩志》的传情艺术(教师中心稿)

发布时间:2016-9-7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江苏省淮北中学(泗洪) 赵同宇

感人心者,情为首也。古人在动笔伊始,蕴浓情于腹内,诉真情于笔端,显至情于君子。因此,大凡仁君在读了《陈情表》和《项脊轩志》之后,没有不被这两篇传情佳作所感动。故古人云: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今我谓:读《项脊轩志》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善。我诵读之时,情自心起;掩卷之余,慨叹万端。挥笔写下:至诚至真“陈情表 ”, 又悲又苦 “项脊轩”。

《陈情表》是蜀汉降臣李密向晋武帝司马炎上的表。文章叙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家境的孤苦和祖母对孙子的辛勤抚养,详尽而委曲地说明了自己屡次辞谢天朝征召的原因,表达了对晋武帝的由衷感激之情,同时又申述了自己终养祖母以尽孝道的理由。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臣子上给皇帝的书信。《文心雕龙》言:“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至性之言,悲恻动人”。 本文随事曲折,不事雕琢,情景俱出,感人肺腑。

《项脊轩志》是明代散文大家归有光的一篇典范抒情散文。它通过有关家庭琐事,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文章简洁生动,文笔细腻,情感真挚,耐人品味。记事绘声绘色,项脊轩如在眼前,人物声容笑貌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明代王锡爵评其道:“温润典丽,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

    《陈情表》和《项脊轩志》的成功之处很多,本文究其两点--传情的差异展开讨论:

一、 传情艺术的不同:

《陈情表》以叙事来传情。陈情于事,寓理于情。李密本是蜀汉降臣,侍蜀时,出使东吴,立下赫赫大功。西晋初立,正是用人之时,故司马炎多次征招,而李密又不仕。在封建时代,“士不为王者所用,死。”李密是如何处理这两难之事的?

出于情,归于理,文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祖母与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祖母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帝同情。再则打出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如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项脊轩志》以状物来传情。罗列物事,睹物思人。归有光写本篇的目的是追忆亲人,表达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绵绵深情。文以项脊轩及其周围环境的变迁为经,以与项脊轩有密切联系的往事为纬。善于运用细节场面,以景忖情。如:状写项脊轩修葺后庭院的环境:“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班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幽雅静谧的气氛,衬出今日的凄凉。生活琐事,凸现人物,把“亡人”写活。如:“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亭亭枇杷,秋来暑往,睹物思人,怎不黯然消魂!

二、 传情方式的不同。 

《陈情表》以无声传情(文字)暗忖有声(对话)传情。通观全文,无一句对话语言,但真情就在这无声的叙述之中,奔涌而出。无声胜似有声。但《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读《陈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看到作者诚惶诚恐的惧怕……;你还可听少年无助的叹息,老人痛苦的呻吟,孙子恳切的哀告,帝王严厉的呵斥……

《项脊轩志》以有声传情彰显无声传情。如: 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母慈儿孝,跃然纸上。又如写祖母,“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一个轻轻的关门动作,几句喃喃自语,更细致入微地表露了祖母的激动、喜悦和对孙儿的殷切期望。

当然:《陈情表》和《项脊轩志》的传情艺术还有很多差异。如:角度的不同,语言的不同,人物的不同……但这两篇文章读来字字出肺腑,句句断肝肠。通篇彰显一个“情”字。

读罢所思,真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通讯地址:江苏省泗洪县江苏省淮北中学 赵同宇

邮箱:zhaotongyu888@163.com

邮编:223900  电话:13951394288

[至诚至真陈情表又悲又苦项脊轩--浅析《陈情表》和《项脊轩志》的传情艺术(教师中心稿)]相关文章:

1.项脊轩志教案内容

2.《项脊轩志》原文及欣赏

3.项脊轩志教学课件

4.文言文《项脊轩志》赏析

5.项脊轩志阅读答案

6.陈情表复习课件

7.陈情表原文及翻译

8.项脊轩阅读题目及答案

9.《陈情表》原文及欣赏

10.《陈情表》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