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11-2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郑愁予的《错误》教学案例

整体感知: 

郑愁予是台湾当代著名诗人。他的名作《错误》被誉为“当代抒情诗的绝唱”。这首诗写的是江南一个小镇上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一个遗憾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兴趣盎然地鉴赏这首美丽的诗歌并针对其中鲜明的意象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要让学生懂得好的诗歌应给人无限的联想和想象空间。同时,让学生对郑的诗歌创作及特点有初步的了解。

地点:多媒体教室

方式:以诵读和互动讨论为主

过程:

一:

师:(导入新课)

郑愁予是当代活跃在台湾诗坛的一位著名诗人。曾有人评价他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重音),他能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诗句华美,而且绝对是现代的。”他的这首《错误》并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你是否同意以上的这些评价呢?那这首诗又是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感受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

先学生自由读全诗,然后教师范读。

师:请注意本诗中一些特殊的句式和书面化的词语,请同学们指出来。

生:柳絮(xu)、跫(qiong)音、春帏(wei)、窗扉(fei)

“如莲花的开落”、“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师:好的。请大家再齐读一遍。注意诗句的停顿和节奏。

生:齐读。

三:

师:请同学们告诉我,这首诗为什么起的诗题是“错误”呢?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这里隐含的一个小故事。

首先,大家先四人一组讨论一下。

生:(带着思考和问题进行热烈讨论)。

一生答:我这样理解:

诗中主人公“我”骑着马周游江南,碰到一个痴痴等待丈夫或情人的闺中女子,她的心 “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有东风”为她传递信息,又没有漫天飞舞的柳絮为她排解心中的相思。所以,她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时刻留意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连帷幕也不揭开,无心去看窗外花团锦簇的春景。(此时教师点拨:刘禹锡《春词》中“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与上述所咏的怨情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含蓄不露,但又悠长深远)。  终于,她听到达达的马蹄,美丽的马蹄声,以为日夜盼望的心上人归来了。当打开窗扉的那一刻,看到的只是一个过路人。转瞬间,这无限的喜悦变成了无限的失望。这“美丽的错误”捉弄了她,就好象上天捉弄了她一样。  (热烈鼓掌)

师:非常好。不错,这首诗是写了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写了一个遗憾的                                                          过程。这很容易让人去描绘那时这样一幅幅画面。当他们双眼交错的一刹那,他们内心的琴弦是怎样被激荡起来的?  好,如果让你当导演,把这个相遇的过程拍一部小的电影短片,不知在座的各位会怎么去安排呢?  可以不拘于诗,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生:(热烈讨论)

一生:我有些想法,想和大家交流一下。

时间:黄昏时分,火红的夕阳正放射着自己最后的光和热,慢慢向西天坠去。它的光辉照射着青石铺就的街道上。

地点:江南一小镇上。

人物:骑马的游子,女子。

过程:诗中的男主人公是个浪迹天涯的游子。一天傍晚,在江南的小镇上,在街道的尽头,慢慢走过来一匹马,马上坐着一蓝衣青年。那就是“我”,诗中的主人公。渐渐                                                   落山的夕阳照射在青石铺就的街道上,小镇上异常安静。“我”骑马踱在青石上,发出有节奏的“达达”声。起风了,“我”的发丝微微地飘扬了起来。  然后镜头转到小巷中长满藤萝爬山虎的青石墙。 看着这些,“我”似乎若有所思。思什么不得而知,只听到“我”在轻轻吟诵席慕容的“如果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镜头转到小巷尽头一处闺楼之中,梳妆台前坐着一位女子,手中正刺绣,但眉头紧蹙,心不在焉。楼下传来小孩子嬉戏的声音,但她充耳不闻。  这时,自街道上由远而近传来达达的马蹄声。 略一迟疑,随即她又凝神细听,确实是达达的马蹄声。  一束灿烂的笑容自她脸上绽放开来。她放下手中的东西,冲到了窗前,推开窗子,朝街道上望去。     远远的,一个人向她走来。但,那张脸,却不是她所熟悉的那个人的。

(合)马上的人也注意到了她,停下了口中之词。当四目交错而过的那刻,影片响起了悠扬的音乐声。风起了,柳絮漫天飘洒起来。镜头慢慢向上拉升,雾色笼罩着小巷、小镇。

同学们都凝神静思了一会,热烈地鼓起了掌。

一生:我想补充一下。这时的“我”也可以牵着马。

另一生:结尾也可以响起江南小镇特有的街头叫卖声,让影片笼罩在江南特有的氛围中。

师:太好了。现在我们回到本诗,在本课的开头我曾经说过:杨牧曾评价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也就是说他和中国的“外国诗人”是不一样的。那些人用生疏恶劣的中国文字写他们的“现代感觉”。郑愁予不同,他的诗歌是中国化的,你是否同意呢?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在语言上还有哪些动人之处呢?

生:(讨论热烈)各抒己见。

一生:文章标题是用“错误”起名,而且是“美丽的错误”。“达达的马蹄”敲响了女子希望重逢的心灵深处,因而美丽。不过,这马蹄声仅仅从前面路过,并不为她的企盼而停驻,因而是个错误。这一起一伏,产生了高度的戏剧性,给人跌宕起伏的感觉。

(师补充:这首诗所表现出的意境,又与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有相似之处。这可以说成是它的中国性联想)。

一生:他在诗中还运用了中国传统的古典诗歌的意象,如“莲花”、“柳絮”、“马蹄”、“春帏”。这些我们在古典诗词中见的较多。

(师补充:很好,举个例子。东风这一意象来自唐代诗人李商隐《无题》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所以讲郑具有很深的古典诗词的修养。)

停顿片刻,然后一生又问:诗中有句“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为什么这么说呢?

师:请大家一起来想一想。等待的季节漫长,莲花的开落也日复一日,时间在无声中流淌,作者在这里以音响的延伸来暗示容颜的逝去,体现了诗的渐进性和暗示性。这里,讲求的是诗句表达的一种节奏和韵味。在诗中还有几句也有这种效果,你们能找到吗?

生找到:“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师:很好。

一生:还有“达达”的马蹄声,这在中国文化里才有。这是中国文化传统约定的。

(鼓掌!)

三:

师:很好。大家谈了这么多,我们来简单看一下郑愁予的个人简历。也是为本课做一个总结。

放上投影片,老师带领学生们看一遍。

附:[郑愁予,生于山东济南。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时期,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造新诗。不过,他说自己完全没有承袭古典诗词的遗产,大家认为他的诗有古典的神韵,只是因为他有古典诗人的情操,但诗的语言主要是白话,表现的也主要是自己的生活体验。 

郑比较有名的诗作,比如《错误》、《水手刀》等,大多都是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的,因此他被称为“浪子诗人”。对此,他不以为然,他说,“因为我从小是在抗战中长大的,所以我接触到中国的苦难,人民流浪不安的生活,我把这些写进诗里,有些人便叫我浪子。其实影响我童年和青年时代的,更多的是传统的仁侠精神。”也许正是仁侠精神和浪子情怀的结合,才使郑愁予的诗有如此动人的艺术魅力。

他的第一本诗集《梦土上》。]

四: 

作业,课外扩展:

1、 为本诗写一个小的电影剧本。

2、 或者阅读郑愁予在1951年18岁时写的的《野店》,写一篇小的诗歌鉴赏。       

附:[野店    是谁传下这诗人的行业/ 黄昏里挂起一盏灯/ 啊,来了/ 有命运垂在颈间的骆驼/ 有寂寞含在眼里的旅客/ 是谁挂起这盏灯啊/ 旷野上,一个朦胧的家/ 微笑着/ 有松火低歌的地方啊/ 有烧酒羊肉的地方啊/ 有人交换着流浪的方向]

后记:这首小诗里的美丽而遗憾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每位同学的心。写作电影剧本的尝试也使他们空前活跃。这种互动性的学习也使他们对郑愁予在诗中运用的中国传统的古典诗歌的意象有了更深的把握。在学习中,教师有意把郑的个人经历放在后面讲,也为了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溧水县永阳中学语文组

丁鹏

[错误(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早教中心亲子课程教案

2.错误郑愁予教案

3.《心声》 教案教学设计

4.如何突出中心教案

5.日月水火教案教学设计

6.动物过冬教案教学设计

7.春晓教学设计教案

8.背影教案教学设计

9.小数除以整数教案教学设计

10.我喜欢教学设计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