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那冷雨》教案8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6-19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听听那冷雨》(节选)说课稿

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贡荣金

关于教材

《听听那冷雨》是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专题第四模块“一花一世界”中的一篇文章。作者调动了听、视、嗅等多种感觉方式,将少年生活的回忆、古诗画的意境和现实观感等会聚在一起,编织成一曲情感委婉浓郁、意境深广幽远、旋律节奏优美的文字乐章。通过对台湾春寒料峭中漫长雨季的细腻感受的描写,真切地勾画出一个在冷雨中孑然独行的白发游子的形象,委婉地传达出一个漂泊他乡者浓重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表现了一个远离故土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深情依恋和赞美。

“慢慢走,欣赏啊”这一专题的学习关注学生通过活动体验的方式对文学作品之美的鉴赏品味,关注学生在鉴赏活动中的个性解读、多元解读,和对阅读的空间的开拓创新。而《听听那冷雨》一文的学习在这一指导思想之下尤其侧重于对文学作品的意境美的鉴赏。

鉴于以上我对教材的认识,我把这篇课文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

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

2、根据自己的经历,借鉴文本的表达技巧,能够写出情景交融的文段。

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反复诵读,与文本直接对话,并结合自己的体验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深沉的乡愁和强烈的爱国情思,培养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

体会意境,鉴赏语言

教学难点:

鉴赏表达技巧,学会表达

关于教学方法

一、点拨法。

今天我们提倡并需要的课堂师生关系,是“共享”关系。“共享”的过程就是“对话”的过程。“对话”是双方共同在场、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分享。在“共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建构者。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应该是“对话”的主旋律。在“对话”与“共享”的过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他在“对话”与“共享”中发挥着其他参与者(学生)所无与伦比的引领作用。

那么,在教学中我们不应把学生的大脑当成一个个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空荡荡的容器,而应看作是一支支等待我们去点燃的火炬,它一旦被点燃必将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创新的光芒。因此,教师的引导点拨,更多的是体现在尊重学生思考的权利,并给学生提供一个个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正如点拨教学法的倡导者蔡澄清先生所说:“点者,点要害,抓重点也;拨者,拨疑难,排障碍也。既点且拨,导引学者自求而顿悟也。”

二、反复阅读,互动讨论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强调反复阅读,是为了让学生深入到文本内部,打消与文本的陌生感,与文本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对话关系。这是学生实现对文本个性解读、多元解读的基础,也是促成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前提。在教学中我把它分解为体验性默读和多形式朗读。

互动讨论则是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的主要形式。通过倾听、理解、反思、交流的这个对话过程,学生实现了心灵的远游,建构了对文本的多元解读。

三、活动体验

本课的教学中设计了涵泳美读、品味赏析、体验描述等活动体验的方式,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让学生与语言“亲密接触”,在品味中积累,在鉴赏中应用。从而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使学生充满兴趣地感悟美,发现美,创造美。

关于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经典古诗中体会意象的主观色彩。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归纳:心喜而雨润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归纳:心乐而雨酥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归纳:心苦而雨寒

蒋捷《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归纳:雨作为抒情物象贯穿一生一世

过渡:何时暖,何时寒?--心暖时暖,心寒时寒。

二、解题

当我们面对“听听那冷雨”这个题目的时候,会获得哪些信息,会有哪些想法,会有哪些问题?

1.是谁在听?听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冷雨”是本文的一个核心意象,作者为什么要写“冷”雨?是怎样来描写的?

3.在冷雨中,听者听到了什么?

三、进入文本,品味语言,体味意境美。

1.自由诵读。

2.学生大声地、声情并茂地读自己喜欢的语段,然后说出喜欢的理由。

a再现情景b赏析手法c品味语言d体味情感

3.引导学生鉴赏语言,体味意境美

a句式特点b修辞手法c关键词句d朗读吟诵(美读)

语音的轻重语速的缓急断句、停顿

当我们恋恋不舍地从《听听那冷雨》的艺术世界里走出的时候,心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冷雨”,请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口头描述“我心中的冷雨”。(提醒学生既要深刻感悟文本,又要紧扣活动要求中的关键词--“我心中的”,融入自己的主观感受和理解。)

五、作业

1、展开充分的联想与想像,借鉴本文的表达技巧,描写一个雨景,300字左右。

2、找出文章中写雨的诗句,注意积累。

《听听那冷雨》(节选)简案

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贡荣金

一、导入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请各用一个字表达诗中“雨”的特点与作者的情感。--心苦而雨寒

二、解题

“冷雨”寄寓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和情思?

三、出示学习目标

鉴赏语言,体会意境

四、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感情基调四、

五、品味语言,体味意境美。

(1)涵咏美读

1.下面请同学们听一听这篇散文佳作的配音朗诵。

要求:用心体味文章之美,留意诵读的轻重快慢和吐字发音

问:听出了什么?怎样来表达的?

2.跟读。体味文章情思,把握诵读的轻重快慢。

3.学生声情并茂地读自己喜欢的语段。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然后交流讨论。

5.推选学生进行配音美读。

(2)鉴赏语言

要想深入领悟文意,品味文章之美,还必须理解品味语言,通过对语句的理解分析品味更深入地进行探究。

六、&n肺陡深入地进行探究?br>

六、作业

余光中用一场冷雨向我们展示了他内心凄凉缠绵的思乡之情。其实,人人心中都有冷雨。“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李煜心中的冷雨,表达了深切的亡国之恨;“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辛弃疾心中的冷雨,抒发的是他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永远的蝴蝶》(教材158页)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场冷雨,你能读出其中的情味吗?请美美地诵读这篇文章。

本教案转载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听听那冷雨》教案8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听听那冷雨》教案

2.《心声》 教案教学设计

3.中班语言的教案8篇

4.中班8的形成教案

5.8的乘法口诀教案

6.日月水火教案教学设计

7.动物过冬教案教学设计

8.我喜欢教学设计教案

9.春晓教学设计教案

10.背影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