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诗两首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3-21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南朝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谢灵运和谢眺,掌握南朝诗的基本艺术特色。 

2.揣摩名句和炼字。

【过程与方法】

1.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含蓄与优美。

2.揣摩诗歌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写作意图,品味两首诗情景交融的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或学习诗人高尚的品格。

二、教学重点 

1.山水诗歌描写和抒情方式 

2.早期山水诗的思路和句法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登池上楼

1.课文解读

⑴作者简介

谢灵运(385--433),南朝宋代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名臣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他从小生活奢豪,养尊处优。后曾任永嘉太守、侍中、临川内史等职。他在政治上有一定的野心,“自谓才能宜参机要”。而当时执政的出身比较寒微的刘宋王族与王、谢等门阀贵族存在着矛盾。后来在争权夺利的斗争中获罪被杀。

谢灵运喜爱山水,经常率众四处漫游,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他游览的山水很多,观察自然景物很仔细,再加山他的高度艺术修养,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山水中存在的自然美。他有许多传诵的名句,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给人以清新可爱之感。他是中国诗歌史上重要的山水诗人。

⑵基本解读

《登池上楼》是谢灵运出任永嘉太守时所作的一首诗,是谢灵运的名作之一。诗题中的“池”是谢灵运居所的园池,后人称为“谢公池”。

这首诗作于谢灵运任永嘉太守时的刘宋景平元年(423)的春天。当时正是刘裕代晋后,建立南朝刘宋王朝(420)不久。谢灵运由朝官外放,郁郁不得志,但又无可奈何。诗中就是抒发了这样的感情。全诗共22句,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开头“潜虬媚幽姿”到“卧疴对空林”,共8句。这一层首先描写虬、鸿,然后反衬自己。“潜虬媚幽姿”的大意是:潜游的虬龙自我怜惜美好的姿态。“飞鸿响远音”的大意是:远飞的鸿鸟响起了悠远的鸣声。这两句写潜龙、飞鸿在海阔天空中逞姿长鸣,悠游自在。下面几句转写自己的处境不如虬、鸿。“薄霄愧云浮”的大意是:看到高飞的鸿鸟迫近云霄我很惭愧。薄,迫近。云浮,指高飞的鸿鸟。“栖川怍渊沉”的大意是:想到深渊中的潜虬在潜沉我也惭愧。栖川,指深渊中的潜虬。渊沉,潜沉在深渊。“进德智所拙”的大意是:要想增进道德因智力拙劣而作罢。“退耕力不任”的大意是:要想隐退躬耕体力不能胜任。“徇禄反穷海”的大意是:因为追求禄位返回海的尽头。反穷海,指出任永嘉太守。穷海,指永嘉郡,地处海边。“卧疴对空林”的大意是:病在床上面对空旷的树林。空林,秋冬树木落叶而空荡荡,所以称为“空林”。

第二层从“衾枕昧节候”到“园柳变鸣禽”,共8句。这一层写诗人开窗的所见所闻。“衾枕昧节候”的大意是:卧病在床睡在被衾之间分不清季节的变化。“褰开暂窥临”的大意是:揭开帷幕,打开窗子暂且登楼眺望。这是一个过渡句,下面的句子是诗人的所见所闻。“倾耳聆波澜”的大意是:倾耳聆听海上的波涛。“举目眺岖嵚”的大意是:放眼眺望险峻的山峰。“初景革绪风”的大意是:初春的阳光消除了冬季残存的寒风。“新阳改故阴”的大意是:新春改变了已过去的残冬。“池塘生春草”的大意是:园池的堤岸上生长着春草。“池塘”是两个词:池,园池。塘,堤岸。“园柳变鸣禽”的大意是:藏在园柳中的群鸟鸣声也变换了。最后这两句诗人抓住由远及近的声色之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历来为人们所赞赏。

第三层从“祁祁伤豳歌”到“无闷征在今”,共6句。这一层表达作者的怀归情绪。“祁祁伤豳歌”的大意是:《诗经》中的“采蘩祁祁”这首豳歌使我悲伤。“萋萋感楚吟”的大意是:《楚辞》中的“春草生兮萋萋”这首楚歌使我感伤。这两句都是用典,以表达怀归之情。“索居易永久”的大意是:独居容易觉得长久。“离群难处心”的大意是:离开群体难以安心。这两句加重了离群索居的苦楚。“持操岂独古”的大意是:保持节操岂止古人能够做到。“无闷征在今”的大意是:没有烦闷在今日得到证明。

⑶精华鉴赏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神来之笔,作者紧扣新春景色的特点,由远及近,绘声绘色,赋予春景以感情。这两句景情融化,自然贴切。历来为后人所赞赏,作者自己也曾激赏。

⑷参考译文

潜游的虬龙怜惜美好的姿态,高飞的鸿鸟发出悠远的鸣声。

看到迫近云霄的飞鸿我深感惭愧,想起潜沉在深渊的虬龙我也不安。

要想增进德业限于智力拙劣,要想隐退躬耕体力不能胜任。

为追求禄位我来到了海边,卧病在床面对空荡荡的树林。

久病在床在衾被之间分不清季节的变化,不如揭开帷帘打开窗子暂且登楼眺望。

倾耳聆听海上汹涌的波涛,放眼眺望险峻的山峰。

初春的阳光消除了冬季残存的寒风,新春改变了已过去的残冬。

水池的堤岸上生长着春草,藏在园柳中的群鸟也变换了鸣叫声。

“采蘩祁祁”这首豳歌使我悲伤,“春草生兮萋萋”这首楚歌使我感伤。

索居容易使人觉得长久,离开群体使人难以安心。

保持节操岂止古人才能做到,没有烦闷在今日得到了证明。

2.相关资料

(1)“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此语之工,正在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绳削,故非常情所能动。(叶梦得《石林诗话》)

(2)(毛泽东与柳亚子)二位诗人落座,就很自然谈起诗来。柳亚子说:“历代诗中,以山水诗居多。山水诗开山鼻祖当推东晋谢灵运。”

毛泽东点点头,说:“对,这个人出身望族,但政治上很不得意。只得寓情于山水间了。”

柳亚子问:“他的《登池上楼》,主席有印象否?”

毛泽东答:“大约还记得些。”

柳亚子说:“这首诗佳妙之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有人称为梦中之笔,一个‘生’字,一个‘变’字,把久违的春色写活了,而且把诗人内心的欣然惊奇之感写了出来。这首诗全篇艰涩雕琢,惟这两句朴实生动,真是神来之笔!”

毛泽东说:“谢灵运这首诗,通篇反映出他内心的矛盾,‘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足见其是矛盾的。这恐怕与他的身世、境遇有关。他出身望族,自视很有本领,但一生不受重用,这首诗反映出他郁郁不得志的心情。想当大官而不能,所谓‘进德智所拙’!做林下封君,又不愿意,‘退耕力不任’,说是种田没有力气。他这个人一辈子生活在这个矛盾之中。”

摘自郭文韬《开国前后》第91页,海南出版社1993年版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课文解读

⑴作者简介

谢眺(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人,与谢灵运同族,前后齐名,与谢灵运并称为“大小谢”。他曾任宣城太守|等职,因此被人称为“谢宣城”。他当时生活在黑暗的现实环境中,目睹仕途险恶,常常流露出忧生之叹。后来受诬陷,下狱而死,年仅三十六岁。

他是南朝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诗风清新、秀丽。他的写景诗吸收了谢灵运作品中那种细致观察与逼真描写的优点,避免了谢灵运诗作中的晦涩之弊,成就很高。有《谢宣城集》。

⑵基本解读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描写了诗人即将离开京城建康(今江苏南京)的傍晚,登上三山回望京城的情景,抒发了眷恋京城之情。诗题的八个字,点明了时间、地点和望的对象。三山,在今南京西南,因有三座山峰相连而得名。还望,回头望。京邑,指京城建康。全诗14句,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是开头的两句:“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这两句化用古人诗句,以喻今日自己的心态。作者以古人的“望京”来比自己的“望京”:以灞涘、河阳比三山,以长安、洛阳比建康,以王粲、潘岳比自己,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望”是贯穿全篇的线索。

第二层是以下的六句,紧扣“望”字,描绘了“登三山望京邑”所见的壮丽景象。“白日丽飞甍”是写在夕阳的照耀下,飞动的屋脊明丽多姿。“參差皆可见”是写京邑内的屋宇高低不齐。“余霞散为绮,澄江静如练”是千古名句。描绘了天空的云霞散布如绮,澄静的江水宛如白练。作者选择富有时令和环境色彩的词语来描写,形象地显示了“余霞”、“澄江”的特色。“喧鸟覆春洲”的大意是:喧闹的群鸟覆盖了春天的小洲。“杂英满芳甸”的大意是说:杂花开满了芬芳的郊野。这一层的六句,描写了一幅明艳壮阔的春晴晚景图。良辰美景陈现眼前,令人陶醉和留恋。

第三层从“去矣方滞淫”到“谁能鬒不变”。这一层融景入情,抒发诗人登山临江望京邑所引起的怀乡愁绪。“去矣方滞淫”的大意是:就要离开京邑而长久地滞留他乡了。“怀哉罢欢宴”的大意是:多么怀念那已停办的欢乐宴会。“佳期怅何许”的大意是:回乡的日期不知在何时,令人怅恨。“泪下如流霰”的大意是:眼泪流下犹如雪珠。“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这两句的大意是:有感情的人都知道怀念家乡,谁人的黑头发能够不变白呢?这两句回应开头的两句,说明自己与王粲、潘岳同具去国之悲。

全诗开头两句以用典起始,借王粲、潘岳之典抒发愁思。中间六句大写江天美景,然后层层抒情。以乐景衬愁情,更见其愁。

⑶精华鉴赏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鉴赏

①采用对比手法。一是色彩相对:绮红练白,红白相衬,对比鲜明。二是动静相对:霞动江静,动静相谐。

②比喻得当。把霞比作绮,把江比作练,形象生动、具体。

③精于选词。前句之“余”和“散”:因为霞“散”才显得“余”(残余);后句之“澄”和“静”:因为江“澄”才现出“静”。选词的精当揭示了事物之间内在的因果关系

⑷参考译文

我就像王粲在灞陵上眺望长安,又像潘岳在河阳回顾洛阳那样登上三山回望京城。

夕阳使飞耸的屋脊色彩明丽,京城内的屋宇高低不齐,历历在目。

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白练。

喧闹的群鸟覆盖了春天的小洲,各种花朵开满了芳香的郊野。

我将远离京城在他乡久留,真怀念那些已停办的欢乐宴会。

回乡的日期在何时,我惆怅不已泪落如雪珠。

有感情的人都知道思念家乡,谁的黑头发能不改变?

2.相关资料

(1)在山水诗的发展上,谢眺的贡献尤大,唐代的王维、孟浩然等人的作品,受他的影响颇为显著。李白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称:“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杜甫在《寄岑嘉州》中说:“谢眺每诗堪讽诵”,都对他表示击节称赏。

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编写组编写《中国文学史》第269--270页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7月版

3.习题解说

⑴第一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本题的命题意图,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寻找《登池上楼》中描写季节变化的句子,了解这些句子对表现作者感情的作用。

参考答案:《登池上楼》中描写季节变化的句子有: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这些句子有助于表现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作者把自己的感情注入于自然景物之中。

⑵第二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本题的命题意图,是让学生思考作者在《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所抒发的感情。

参考答案:作者在诗篇中抒发了对京城的眷恋之情。他即将离京前往外地,不知何时回京,因此登山回望京城,抒发怀乡之思。

⑶第三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本题的命题意图,是让学生对两首诗在抒情写景方面比较其异同。

参考答案:相同之处是:两诗都以乐景衬写愁情。不同之处是:“大谢”以写景来抒发其郁郁不得志之情。“小谢”则是以写景来抒发其眷恋京城之情。 

[南朝诗两首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外国诗两首的教案

2.《古诗两首》教案

3.古诗两首春晓草教案

4.古诗两首草课文教案

5.古诗两首《所见》《小池》教案

6.《心声》 教案教学设计

7.

8.日月水火教案教学设计

9.动物过冬教案教学设计

10.春晓教学设计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