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塔(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10-2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道士塔

课题:道士塔

授课班级:高二(18)班

授课老师:胡国华

授课时间:第五周

教学目的:

一、 领悟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情感。

二、 学习本文诗化的语言。

三、 学习运用细节描写来表达深刻的见解和强烈的感情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

一、 采用“四读法”(速读法、诵读法、品读法、研读法)教学。

二、 从主旨入手,理清思路,品味语言。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 关于保护和继承民族文化化遗产的历史和现状的介绍。

二、 通览全文,明确主旨,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教学步骤:

一、 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继承。

二、 敦煌文化、莫高窟。

三、 余秋雨散文评介。

四、 速读全文,明确主旨,理清思路。

设问导引:

1. 有一种强烈的感情弥漫字里行间,用一个字概括,是哪一个字?

明确:

“恨”

2. 作者恨谁?为什么?

明确:

一恨王道士,他是历史的罪人,毁坏和贱卖敦煌文物。

二恨掠夺者,他们巧取豪夺,大肆掠夺敦煌文物。

三恨腐败官员,他们毫无文物保护意识,反而把敦煌文物作为“送给哪位京官的生日礼品”。

四恨腐朽政府,当时政府根本就没有保护文物的相关政策法规和保护措施。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主旨所在。

3. 归纳主旨。

作者痛恨当时政府没有保护文物的相关法规和保护措施,提醒我们应吸取历史教训,珍视祖国的文物,尤其是政府应有强有力的措施和法规,保护好祖国的文物,并且加强对文物的研究,继承好祖国的文化遗产。结尾一部分用意在此。`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一、 品味语言,学习本文运用语言的技巧。

二、 分析细节,学习本文运用细节表达思想情感的的手法。

教学步骤:

一、 本文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得力于两点:一是诗化的语言,二是传神的细节。速读全文,从文中找出有代表性的语句、语段。

二、 品味精采语句、语段。

       诵读、品味。

   1.“夕阳西下,朔风凛冽,这个破落的塔群更显得悲凉。”

     品味:夕阳、朔风、破落的塔群,如画如诗,渲染出了一种悲凉的气氛,把读者引入到那个可悲的时代,去追溯那一段可悲的历史。

   2.“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品味:外国掠夺者掠走大量珍贵文物,老弱的民族被野蛮地宰割。

   3.“王道士起得很早--他达观地放下了刷把。”

     品味:王道士把这巨大辉煌的文物宝库当作了自己的农家小院,愚昧无知的王道士,“认真”地毁坏珍贵文物,令人扼腕痛惜。

4.“当几面洞壁全部刷白--再作下一步筹划。”

品味:可悲!可叹!可恨!看似轻松的描述中寓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

      5.“今天我走进这几个洞窟--依然一片惨白。”

       品味:时空错位,作者竟闯入这历史悲剧的舞台,想拦止住王道士手中的刷把和铁锤,甚至想向他跑求。表达了作者极度痛惜之情。

      6.“中国是穷--算是送给哪位京官的生日礼物。”

       品味:有这样腐朽的政府,有这样腐败的官员,敦煌文物的遭遇可想而知。作者痛恨、痛惜、痛心之情可见。

      7.“王道士频频点头--两道深深的车辙。”

      品味:这两道深深的车辙,明明是两道深深的历史伤痕!

      8.“我有时甚至狠狠心说一句:宁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里!”

      品味:反语,这是作者对当时政府极端失望后的激愤之辞。

      9.“敦煌在中国,敦煌学也在中国!”

      品味:这话从外国学者口中说出,回击了前文外国掠夺者说中国人无法研究敦煌文物的借口,同时也证明中国人在屈辱中奋起,中国学者“越是屈辱越是加紧研究”,中国人有能力,也有决心研究和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

三、 研究性学习

1. 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敦煌文化的形成、发展历史及其价值,写一篇小论文。

2. 查找有关资料,列举外国列强劫掠中国文化遗产的罪恶。在班上宣讲。

[道士塔(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高一《道士塔》教案

2.崂山道士教案

3.雄伟的塔教案

4.早教中心亲子课程教案

5.《心声》 教案教学设计

6.如何突出中心教案

7.桑塔露琪亚教案

8.蒙氏感官《粉红塔》教案

9.《灯塔爷爷的朋友》教案

10.日月水火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