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财奴》教案4节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7-17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周 次 第 7 周 教学时间 2003年4 月 4日 教者 容海力

   课 题 守 财 奴 巴尔扎克 

   课 型 讲读课 课 时 4 累计课时 1

   教学目的 1、导入新课,学习字词知识。2、介绍作者巴尔扎克,以及背景和课文相关的情节。3、理清情节,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学生阅读情况

   教学重点难 点 教学重点:理清情节,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学生阅读情况教学难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 讲读法讨论法

   教 学 过 程 师 生活 动

   一、 导入新课:在世界文坛上,有一些文学大师们创作小说中的主人公,由于其形象的典型性的巨大影响,他们早已超出国界,引起了各国读者的共同兴趣,守财奴葛朗台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的节选《守财奴》。二、新课讲授:1、字词注音: 癖pǐ(嗜好) 咂zā(仔细辨别) 咄duō(表示喝斥或惊异) 撬qiào(用棍棒或、锥等的一头插入缝中或孔中,用力扳或压另一头) 箍gū(用竹蔑或金属条捆紧,用带子之类勒住,紧紧套在东西外面的圈儿) 匣xiá(匣子) 觑qù(看、瞧) 恬tián(恬静,满不在乎) 讫qì(完结,截止)词语补释: *执著:佛教用语,指坚持获得某种成果,不能超脱。后来也泛指专注于某一事物而不能解脱。著zhuóP164注① *诱哄:以骗人的话语或使用不正当的手段引人随从自己的意愿。 *轻手蹑脚:形容举动小心轻捷。蹑niè放轻脚步。 *咂摸:仔细辨别。P165注① *补偿:抵消(损失或消耗)或补足(欠缺、差额)。 *悉心:尽心,全心。悉:尽、全。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教 学 过 程 师 生活 动

   *恬退隐忍:安然退让,把事情藏在心内,勉强忍耐而不计较。形容尽量迁 就,调合矛盾,把不满按捺下去。*弥撒:基督教的一种宗教仪式。P173注①*诀窍:关键性的方法。*老态龙钟:身体衷老,行动不灵便。 原委: 事情前后的经过。P176注① 弥留: 病重将死。P176注③ 吝啬: 当用的不用,过分爱惜。 癖好: 对某种事物的过分偏爱,成为一种难以改变的习惯。2、背景简介: 课文节选自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的第五章《家庭的苦难》。《欧也妮葛朗台》写于1833年,是巴尔扎克不朽巨著《人间喜剧》中的代表作。小说通过葛朗台一家及其与周围人物关系的描写,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历史,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刚刚发迹时的罪恶和贵族阶级必然灭亡的命运。3、作者简介: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1799─1850),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他生于法国杜尔城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后在巴黎学习法律,做过法律事务所的文书,以后又经营出版业、印刷业,接触过各种各样的人,又经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变革,对资本主义社会和当时的政治斗争有深刻的感受。1829年第一次以巴尔扎克的名字发表小说《朱安克》,从此成为蜚声文坛(扬名)的作家。关于《欧也妮葛朗台》: 写于1833年,是巴尔扎克的一部重要作品。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贪婪、吝啬、凶狠、狡诈的资产阶级暴发户老葛朗台的典型形象,并通过这一形象以及他与周围人物关系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人与人之间冷酷的金钱关系,批判了金钱对家庭的关系、社会道德的破坏作用。葛朗台原是一个箍桶匠,在法国大革命时,他投机钻营,囤积居奇,逐步发迹起家,成了一个拥有巨额资产的暴发户。虽然家里有数不清的钱财,但葛朗台极端悭吝,他大权独揽,专横跋扈。在他的统治下,一家人过着寒酸的、死一样的沉寂生活。在他女儿欧也妮23岁生日这一天,葛朗台的侄子,一个巴黎的花花公子查理因其父破产前来投奔他。查理与欧也妮一见钟情,并私订终身。但葛朗台决不肯把女儿嫁给一个破了产的穷光蛋,于是他把查理送往印度经商。临别时,欧也妮把自己 

   教 学 过 程 师 生活 动

   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则把母亲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也妮家里。当葛朗台老头知道女儿把金钱送给查理,一场从来未有过的风波在这个死水一潭的家庭里掀起了。这次家庭冲突中,欧也妮被幽禁起来,只给她吃冷水和面包,欧也妮的母亲也被吓得从此一病不起。不久葛朗台突然结束了对女儿的幽禁,表示要跟女儿和好,并讨好妻子。葛朗台为什么会转变? 转变后又会产生什么新矛盾? 课文的故事情节便是从这里开始的。 葛朗台老头活到82岁时病死了,欧也妮继承了全部家产。但是,查理从印度发财后回到巴黎,竟毫不留情地抛弃了欧也妮,而一心要和名门贵族攀亲。欧也妮默默地忍受了命运一次又一次地打击,她幽居独处,仍然过着清冷、孤独的生活。关于《人间喜剧》: 巴尔扎克共写了九十多部小说,总称为《人间喜剧》,广泛地反映了法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突出的主题是: 金钱万能,金钱万恶。巴尔扎克紧紧抓住金钱主宰一切这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塑造了一个个利欲熏心的典型人物,写出了一幕幕人间丑剧。恩格斯说: 《人间喜剧》“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的历史”,是“现实主义最伟大的胜利之一”。《人间喜剧》中较有名的作品有《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幻灭》《贝姨》等。4、小说主要情节: 葛朗台抢夺梳妆匣──逼死妻子──哄骗女儿放弃财产继承权──临终抓取镀金十字架。这些情节刻画了主人公的性格,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记叙顺序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 (1─2自然段)概括描写葛朗台占有金子的执著和爱财如命的守财奴本质。第二部分: (3─43自然段)写葛朗台夺取女儿梳妆匣的情景。第三部分: (44─84自然段)写葛朗台剥夺女儿财产继承权的经过。第四部分: (85─100自然段)写葛朗台之死和至死不变的性格。三、了解学生阅读情况,进入鉴赏师:读小说,第一感觉、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它是进一步理解、评价作品的基础。读完课文之后,你一定会觉得课文中有些片断、有些细节非常生动,令你过目不忘。请同学举出一个你认为印象最深的片断或细节,并说明它为什么让你印象深刻。 

   教 学 过 程 师 生活 动

    (点评)课文是长篇小说节选,是原著中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断之一。之所以成为精彩片断,因素很多,或来自词语安排,或来自叙述角度,或由于意象、隐喻、象征的启迪,或因细节勾勒的独到……在审美初始阶段,鉴赏主体尚未能对作品文本的深层意蕴有整体性把握的时候,正是这些精彩片断成为激发起审美注意和特定的期望情绪的兴奋点、共鸣点。由这些兴奋点、共鸣点形成的“第一感觉”、“第一印象”往往深深地留在读者的记忆之中。当然,由于生活经历、知识结构、性格气质、年龄性别的不同,第一感觉与第一印象也因人而异。课堂上组织阅读中自然形成的第一感觉、第一印象的自我感受共时交流,可以形成自由品味的艺术氛围和审美愉悦,进一步推动运用自己的语言知识和生活积累时绵延不绝的语言流的解读。  生1: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葛朗台抢女儿的梳妆匣,因为它深刻反映了葛朗台自私自利、唯金是图、见钱眼开的性格,一看见金子,眼睛就闪光,反映了他爱财的一面。  生2:我觉得印象最深的是葛朗台归还他女儿梳妆匣的那段话,反映了葛朗台的虚伪。  生3: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葛朗台临死前看见法器的神态和动作,它反映了葛朗台嗜金如命、至死不变的守财奴性格。  生4: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葛朗台临死前每天都要看他的金子,表现出他临死前依然不忘占有金子的性格。  生5:我觉得最深刻的一句话是课文最后“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一句,可以看出葛朗台的本性。  生6: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葛朗台抢夺梳妆匣时,他手臂一摆,使劲一推这两个动作,表现了葛朗台为了金钱,可以不顾父女的亲情。  生7: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临死前抓十字架,表现了他至死不变的守财的性格。(点评)七人谈第一印象,各取一种角度,作局部的欣赏,所谓“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既反映鉴赏主体对作品文本的一种独特的自我情感的移入,也是从某一角度与作者双向交流的结合点。从兴奋点、共鸣点的结合点上切入,是由一般阅读通向文学鉴赏的一条便捷途径。四、布置作业继续阅读课文并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细节加以分析。 

   

   周 次 第 7 周 教学时间 2003年4月 5 日 教者 容海力

   课 题 守 财 奴 巴尔扎克 

   课 型 讲读课 课 时 4 累计课时 2

   教学目的 1、研讨学习第一部分对守财奴的概括描写。2、重点学习片段“抢夺梳妆匣”学习莫泊桑的语言艺术。3、学习后面的相关情节。

   教学重点难 点 教学重点:重点学习“抢夺梳妆匣”学习莫泊桑的语言艺术教学难点:重点学习“抢夺梳妆匣”学习莫泊桑的语言艺术

   教学方法 讲读法讨论法

   教 学 过 程 师 生活 动

   二、 导入新课:这一刻我们重点研讨细节的描写请大家先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细节来。二、新课讲授: 指导学生阅读第1段,思考:守财奴是怎样的人?课文第1段中有哪些语句表现了葛朗台的性格? 明确:守财奴是指那种贪财无厌、吝啬成癖的人。这段中“吝啬”、“执着狂”、“专制”三个词语准确地点明了葛朗台的性格。“执着”本指佛教用语,后泛指专注于某一种事物而不能解脱,用“执着狂”来反映葛朗台对金钱如痴如醉,疯狂迷恋,真是最恰当了。关键的句子是:“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课文在第1段里就交代了葛朗台的性格,使我们对他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下面的情节就是对开头这些语句的最好注释。 师:刚才请了几位同学谈了自己阅读后的印象,谈得很好。看来是读出了心得,读出了体会。不过,这只能算是一般的阅读,还算不上是鉴赏。鉴赏,鉴赏,一鉴二赏,鉴别,欣赏(板书:鉴赏)。在理解的基础上去鉴别它,欣赏它,并进而获得初步的评价和认识,这才叫鉴赏。  (点评)由此引出“鉴赏”的概念,初步阐明概念的内涵,同时明确地规定了课型:文学鉴赏课。接着指出鉴赏的第一步应从“品味语言,理解形象”着手。 

   教 学 过 程 师 生活 动

   师:刚才大家讲到了“抢梳妆匣”,大家对这个场面非常感兴趣,外部的动作很多,很形象。“看守密室”和最后“手抓法器”也讲到了。但有一个场面没讲到,那就是“骗继承权”。可能觉得平淡,味道不大。这说明感知还不太完全。即使讲到的,还嫌粗糙,没有深入下去。鉴赏的第一步就是反复地品味语言,进而去理解其意蕴,获得对形象的深入理解(板书:品味语言,理解形象)。 师:在“抢梳妆匣”这个场面中,你们认为最生动形象的动作描写是哪个?  生(齐答):“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师:为什么你们觉得这句特别生动,特别形象?好在哪儿?  生(部分):“纵”“扑”两个动词好。  生(部分):比喻好。  师:还有呢?(学生沉默)  师:还有。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在课文中作者对葛朗台有四种称呼:“葛朗台”“老家伙”“箍桶匠”“老头儿”。咱们来替换一下。换成“葛朗台一纵一扑……”好不好?  生(齐声):不好。 师:一点感情色彩没有,不好。那么换成“老家伙一纵一扑……”好不好?(学生在下面议论,纷纷说“不好”)为什么不好?老家伙是对人的一种轻蔑的称呼,带有嘲弄的意味,这种称呼往往出现在人物矛盾冲突达到白热化,作者的感情压抑不住的时候,这里矛盾冲突刚刚开始,有点欠火候。  师:再看“箍桶匠”,“箍桶匠一纵一扑……”好不好?(学生思考)箍桶匠跟葛朗台什么关系?(生纷纷小声议论)葛朗台原来是箍桶匠,他由箍桶匠发家,从一个粗野的不文明的下流社会的人慢慢爬上了上流社会。这个称呼是不是让我们想起他是怎样发家的。怎么暴富的?这不蛮好的嘛,给我们很多联想?我们若把它与“老头儿”比较一下,不足就明显了。“老头儿”重点在哪儿?(生齐:“老”)多大岁数了?(生齐:“76”)76岁的老人如老虎一般一纵一扑,令人惊愕,令人喷饭,令人深思。  师:还有。大家一起看,葛朗台把梳妆匣抢到手后,他说“什么东西?”“噢,是真金!金子!”把这几句合在一起理解,葛朗台在讲 

   教 学 过 程 师 生活 动

   “什么东西”的时候,知道不知道梳妆匣是真金的?(学生纷纷摇头)他并不知道这是真金,只是眼前黄澄澄的一闪,于是“一纵一扑”,如老虎一下子扑上去。像这样,我们反复品味语言,葛朗台老头的形象在我们脑子里越来越鲜活。《守财奴》的细节,恰似高明的特写镜头,充分表现了守财奴葛朗台的灵魂。如正当欧也妮母女欣赏查理留下的梳妆匣时,葛朗台闯进屋的情景:  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葛朗台太太便叫起来:  “上帝呀,救救我们!”  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搬上银幕,这是一组绝好的电影镜头:“瞪着金子的眼光”,这是从葛朗台太太的角度看到的一对闪着攫取猎物凶光的眼睛的特写;伴随着“救救我们”的一声大叫,肯定是葛朗台太太那张极端恐怖的脸的特写;老头子“一纵”“扑上”,则又是一个由近景推成的以双手抓梳妆匣的特写。“纵”“扑”是猛兽(如狮、虎、豹、狼等)扑食弱小动物的动作,作者以之状写已经“跨到七十六个年头”的老守财奴的敏捷、迅猛,看似与年岁不符,实则和本性贴合。见钱眼开,见利忘义,不“纵”不“扑”怎么成其为葛朗台?因此“扑”、“纵”的细节,既形象展现了葛朗台饿虎扑食、秃鹭擒鸡般攫取金钱的丑态,带有动态的夸张性;又揭示他崇拜金钱,聚敛无厌的思想本质,体现了动机的真实性。师:小说中,不仅有人物、语言的正面描写,还有许多侧面的隐蔽的描写。举一个例子,当抢梳妆匣双方矛盾斗争白热化的时候,仆人拿侬讲了一句话:“先生,你一生一世总得讲一次理吧。”言外之意是葛朗台从不讲理。拿侬是一个深知葛朗台为人的人,她都看不下去了,可见葛朗台吝啬疯狂到了怎样的程度,这就很好地从侧面烘托出了葛朗台的嗜财如命。  读小说,不仅要品味语言,而且要抓住这种空白之处,展开想像,这样才能获得饱满的审美感受。(板书:展开想像,再现形象)(点评)开始对“抢梳妆匣”这个场面作“语言品味”的师生双向交流,在动态交流中进行小结,并向鉴赏的下一步骤“展开想像,再现形象”的过渡。 

   

   教 学 过 程 师 生活 动

    提问:为什么太太晕倒,葛朗台态度就变了呢?是不是他关心怜爱妻子呢? 明确:葛朗台太太晕倒后,葛朗台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语言是“下次决不了”,“咱们讲和啦”,“你要什么有什么”等,动作是扔梳妆匣,吻妻子手,拿出金路易,拥抱女儿。真是巴结讨好一起来,诱哄发誓不间断。但我们透过这装模作样的表面现象就可以发现,他只是担心妻子突然死去,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贪财吝啬的本质并没有变,而且还可以看出他的虚伪狡诈,根本不是关心妻子。 6 讲析葛朗台太太生病的一部分。 提问:同学们仔细阅读有关语句,看一看在妻子病倒后葛朗台是不是真的良心发现,有了转变呢? 明确:葛朗台只是表面虚情假意,本质没有变。我们可以从有关语句中看出:医生来时,先问“要不要花很多钱”,为了表示自己救妻子的决心,“即使要我一百两百法郎也行。”拥有百万家产的葛朗台,尽管他不愿妻子死去,但决不肯多化一点钱,最多也只是一两百法郎。说明葛朗台真正关心的只有一个“钱”字。 7 小结:课文至此,情节是跌宕多变,环环紧扣。作者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在多变中将守财奴贪婪吝啬的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 

   

   周 次 第 8周 教学时间 2003年4 月 7 日 教者 容海力

   课 题 守 财 奴 巴尔扎克 

   课 型 讲读课 课 时 4 累计课时 3

   教学目的 1、继续径向细节的鉴赏,理解作者的语言艺术。2、通过细节理解守财奴的性格特征。3、学习看守密室和临死的描写,全面把握主人公形象。

   教学重点难 点 教学重点:继续径向细节的鉴赏,理解作者的语言艺术教学难点:学习看守密室和临死的描写,全面把握主人公形象

   教学方法 讲读法讨论法

   教 学 过 程 师 生活 动

   三、 导入新课:继续进行对细节的探讨,个人先找出课文中精彩的细节。二、新课讲授: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大家认为比较平淡的场面:骗继承权。这部分有两处侧面描写,请大家找一找,议一议。  生8:一个在78小节,“骇呆了的公证人”一句,因为公证人是很了解葛朗台的,这时候他都被骇呆了,可见葛朗台的吝啬作风已经到了怎样的程度。  师:充满激情的程度。(生笑)生9:还在52小节。“老箍桶匠变得厉害,常在女儿面前哆嗦”,拿侬和克罗旭“认为是他年纪太大的缘故,甚至担心他有些器官已经衰退”。从上下文看,葛朗台并没有老到经常哆嗦的地步,他的身体还是比较好的。拿侬和克罗旭都看错了。这是另一个侧面描写。(点评)教师作为鉴赏主体的一方,谈自己对“骗继承权”这个场面的两点审美共鸣两处侧面描写的佳妙。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作为鉴赏主体的另一方,对教师的审美共鸣点表示认同,并把自己的审美感受与教师作具体的交流。 

   教 学 过 程 师 生活 动

     师:很好,请坐。“骗继承权”这个场面让人目瞪口呆,甚至可以说是惊心动魄。这个场面跟前面的“抢梳妆匣”不同。“抢梳妆匣”不仅有动作、语言,而且语言往往配合着动作、神态,描写是立体的。而这个场面更多是对话,没有什么人物的神态。动作,但读过之后,展开想像,却感到人物的神态动作好像在脑中鲜活了起来。我从课文中找到了8个描写篇朗台神态动作的句子,这些神态动作都表现了人物特定的心理。(投影): 1.拿了一把金路易摔在床上  2.一边说一边把钱拈着玩  3. 在女儿面前哆嗦  4.眼睛的神气差不多是很慈祥了  5.脑门上尽是汗  6.他搓着手  7.瞪着金子的眼光  8.冷笑着  师:我再从课文中挑选了四个最能表现葛朗台此时心态变化的句子。第一句,第54小节“咱们中间可有些小小的事情办一办。对不对,克罗旭?”第二句,第57小节“是呀,是呀,小乖乖。我不能让事情搁在哪儿牵肠挂肚。你总不至于要我受罪吧。”第三句,63小节“克罗旭,你这些话保险没有错吗?可以对一个孩子说吗?”第四句,70小节“……我觉得更满意。我按月付你一百法郎的大利钱。这样,你爱 做多少台弥撒给谁都可以了!……”这四句话原文中都没有神态动作,请大家仔细揣摩投影上的8个神态动作,看哪一句可以和哪个神态相配? (学生讨论)  生10:第一处配“他搓着手”。  师:“搓着手”?“搓着手”表现什么?看174页83小节,“他搓着手,因为能够利用女儿的感情占了便宜,觉得很高兴。可见,“搓着手”表现很高兴,很满意吧。能配这个动作吗?旁边同学有没有纠正的? 生11:应该是第4句。  师:“眼睛的神气差不多是很慈祥了。”什么叫“差不多”?  生11:并不是真的慈祥,是装出来的。师:这样大的一件事,葛朗台却说“咱们中间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怎样的心态?更多的是一种虚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欺骗。第一 

   教 学 过 程 师 生活 动

   处应该配4。再来看第二处。  生12:应该配5,“脑门上尽是汗”。师:对。“脑门上尽是汗”表示紧张,把公证人的话打断,实际上是怕公证人说出真相,女儿不答应。但这句直接配上去不行,下文才是“尽是汗”,这里应该是  生(齐答):开始冒汗。  师:对,开始冒汗。同学们说得很好,顾及了语境。再看最后一处。“我觉得更满意”,“更”告诉我们他已经蛮满意了,已经把财产继承权的一部分拿到手,现在想把所有的钱都捞到手。应该配哪一句?生(齐答):7句,“他搓着手”。 师:很好。“葛朗台就是这样,从开始欺骗到后来的要挟,再到紧张不安,再到后来小心地巴结又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再往下面看,有个动作,妙极了(生在下面抢答“抓”)。“抓起女儿的手往自己手里一拍。”干什么?生怕女儿反悔。再往下,他实在是太快乐了,幸福到了极点,于是“热烈地、紧紧地拥抱女儿”,“使她几乎喘不过气来。”  师:我们把想像投入小说,人物就是如此的鲜活起来。其实这些(指投影)根本不需要。我们是根据对话配上去的,换言之,这里的对话已经精妙到这样的地步:我们可以想像出这是怎样的动作,怎样的神情。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高尔基曾经说过,他非常佩服巴尔扎克,佩服巴尔扎克小说中的语言,以为并不需要人物的神态动作,也能想像得出人物的模样。这部分就是绝好的例子。点评〕教师从“骗继承权”与“抢梳妆匣”这两个场面艺术表现形式各自的特点说起,启发学生借助想像以作品文本中描写葛朗台神态动作的八个句子与表现葛朗台心态变化的四个句子相配伍,看怎样才能产生使人物形象进一步“鲜活起来”的最佳效果。这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设计。这启示学生:作家在文本中留下的一些“空白”,需要以想像来充实,这是鉴赏主体对作品文本的一种再创造,对人物形象的审美再创造。学生初读文本时,并没有从“骗继承权”这一场面中产生兴奋点、共鸣点,正是没有充分发挥想像力、进行审美再创造的结果。  师:下面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请XX女生扮欧也妮,请XX男生扮扭葛朗台,其余的呢,扮公证人克罗旭。所有的叙述性语言不读。(学生分角色朗读)  (点评)分角色朗读便于学生从听觉方面在接受美感的审美活动中对人物形象进行整体把握,为探求意蕴的思考、分析打下基础。 

   

   教 学 过 程 师 生活 动

    师:惊心动魄。我在想,这是父亲在对女儿说话吗?这是充满了欢笑、荡漾着温馨的家庭吗?这里除了欺诈、除了贪婪、除了对金子的无休止的攫取与占有、除了瞪着金子的眼光什么也没有,我的眼前是一片漆黑,我只看见丧失了人性的灵魂在狂舞,我看见金钱社会中“家庭的苦难”!(学生肃静)我在沉思,请大家和我一起思考。葛朗台这样做,是有意的预谋呢?还是无意识的? 生(齐答):无意识。  师:认为是有意的预谋的同学访举手。(学生互相看看,举手的不多)认为是无意识的请举手。(大多数同学举手)好像不完全符合实际情况吧,都是这样想的吗?(生笑)  师:从葛朗台的性格来分析,应该是无意识的。这是一个完全被金钱给毒化了的灵魂,“占有金子,看见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著狂。”当妻子死后,对他来说到了生死关头,他无法忍受自己的金钱落到别人的手里,哪怕是女儿。于是他的精明,他的工于心计,他的狡诈,他的虚伪,他的吝啬,他的一切一切,这个从社会底层爬上来的人物一生所积聚的习惯,全部本能的放射出来,毫不掩饰。不要以为他是个漫画式的夸张人物,也不是他事先想了好多办法来骗女儿,这一切都是无意识的本能。这里作者写出了这种赤裸裸的对金钱的攫取和占有,写出了金钱对人灵魂的腐蚀,对人性的扭曲。读小说,展开想像,再现形象之后,我们就获得了丰满的感受,激起了我们的感情,获得心灵的共鸣。(板书:激发感情,获得共鸣)  师:读小说不仅要理解形象,再现形象,而且还要把自己的感受提升到理性的高度。这就需要比较,需要思考,以获得评价。(板书:比较思考,形成评价)(点评)教师作为鉴赏主体的一方,带着自己的激情意志积极地迎上去,与作品文本进行双向交流,同时也与作为鉴赏主体的另一方学生进行审美感受的双向交流,形成教师、与作品文本、学生三位一体的动态交流,产生强烈的共鸣效应。2 讲析葛朗台临死前这一部分。 学生自读这一部分,勾画重点,加上批注。 提问:葛朗台风瘫后他的性格有没有改变?有哪些动作和细节能反映他性格的? 讨论归纳:没有丝毫改变,病后他主要是看守密室。作者通过许多传神的细节来反映他的性格:教人家把他的转椅在壁炉与密室的门中间推来推去;听到一点儿响动就要人家报告原委,连狗打呵欠都听得见,到人家送租时,就一下由迷糊变得清醒;把钥匙藏在背心里,不时用手摸一 

   

   教 学 过 程 师 生活 动

   下。这些细节深刻传神,反映出葛朗台在风瘫的晚年依旧固守着那守财奴的本性。作者在语句中包含着辛辣的讽刺。提问:葛朗台在临死前又是怎样地表现呢?从中可以反映什么? 讨论归纳:“裹紧被子”,生怕别人偷了东西,“几小时用眼睛盯着金子”。尤其是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当金银法器一出现,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肉瘤也最后动了一下”;还做了个骇人的姿势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还要吩咐女儿:“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这些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得入木三分,深刻表现出葛朗台爱财如命的性格至死不变,“死而不已”。   第三部分写葛朗台看守密室,也应注意两方面内容:一是超乎寻常的听力和视觉,一是始终未变的占有金钱的语言。在葛朗台82岁时,老家伙患上了风瘫,他不能自如动弹,可守财奴的脾气却变本加厉。他大多数时间“迷迷糊糊神志不清”,可每当收钱的时候,便立刻清醒”。他还有令人吃惊的听力,“他连狗在院子里打呵欠都听得见”“他所有的生命力都退守在眼睛里”,只要能睁开眼,“眼光立刻转到满屋财宝的密室门上”。我们不难看出,是对金钱的强烈占有欲维持着葛朗台行将就木的生命。   总之,从葛朗台在不同情节中的表现可以看出,葛朗台是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他极端自私,对妻子对女儿都是这样,他从不考虑妻子女儿的心理需求,只想着自己的金子。葛朗台又是一个十足的拜金主义者。他聚敛金钱,守护金钱。他认为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只要给钱就可以解决。当太太死去之后,“他瞅着女儿,仿佛她是金铸的一般”。他的眼中、脑中只有金子,没有人性,没有情感。是金子让他作出了与年龄特征不相符合的举动,是金子让他作出了与病情特征不相一致的动作。金钱主宰着他的一切,金子就是他的命。小说正是通过描写这个极端自私、极端贪婪的资产阶级暴发户的丑恶嘴脸,深刻揭露了拜金主义的罪恶,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还应说说两处穿插的作用。第一处穿插交待葛朗台太太的病故,使得情节向诱哄继承权发展,同时也可见葛朗台的吝啬。明知太太一死“就得办遗产登记,而这就要了他的命”,但他还是舍不得花太多的钱医治太太的病。第二处穿插交待教女儿管家,仿佛就在安排后事一般。一般人一死百了,什么都不再牵挂,即使牵挂,更多的也是在感情上,但葛朗台牵挂的还是他的金子。他训练女儿,只是让她为自己管理钱财,“到那边”还需欧也妮向他交账,把葛朗台嗜财如命的守财奴本性刻画得入木三分。同时这一交待也为小说后面写欧也妮作了一个铺垫。 

   

   周 次 第 8 周 教学时间 2003年4 月8 日 教者 容海力

   课 题 守 财 奴 巴尔扎克 

   课 型 讲读课 课 时 4 累计课时 4

   教学目的 1.理解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体会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性和讽刺意味;2.通过对葛朗台形象的分析,认识资产阶级贪吝、自私、虚伪、狡诈的本质。

   教学重点难 点 1.重点: 反映葛朗台特征的对话和动作描写。2.难点: 葛朗台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方法 讲读法 讨论法

   教 学 过 程 师 生活 动

   一、导入课文:导入新课:检查作业 分析下列复句的层次及关系: 虽然葛朗台热烈盼望太太病好,因为她一死就得办遗产登记,而这就要了他的命,虽然他对母女俩百依百顺,一心讨好的态度使她们吃惊,虽然欧也妮竭尽孝心地侍奉,葛朗台太太还是很快地往死路上走。 点拨:“侍奉”后是第一层,转折;“他的命”和“吃惊”后面都是第二层,并列;“因为”前第三层,因果;“登记”后第四层,承接。 二、研讨新课研习新课 1、讲析骗取继承权一部分。 (1)学生默读,思考:太太死后,葛朗台有哪些变化呢?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明确:葛朗台变得厉害,几小时望着女儿,常在女儿面前打哆嗦,显示出老态,联系后文我们可以为这些古怪的行为找到答案:一切都是假像,只有想骗取继承权才是实质。 请三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好孩子……麻烦你照顾一下。” (2)提问:在骗取继承权的过程中,葛朗台又有哪些“精采的表演”呢? 讨论归纳:先是吞吞吐吐,称“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 

   教 学 过 程 师 生活 动

   连哄带骗;接着是感情拉拢,故作苦相,“牵肠挂肚”,“受罪”;然后是惶恐紧张,“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再次是许愿哄骗“要化许多钱”,“按月100法朗”;最后是唯恐女儿翻悔,声嘶力竭,“别多嘴”,“一言为定”。当继承权到手后,他是欣喜若狂,热烈拥抱女儿。这一系列“精采”的表演暴露了他丑恶的灵魂。在葛朗台的眼中,什么亲人,什么感情都是无所谓的,只有钱财才是命根子。 (3)引导同学深入思考:“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反映什么? 讨论归纳:这是葛朗台的世界观,他的信仰。在他眼里,父女之情,家庭关系。伦理道德,只不过是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而已。为了钱,可以撒谎,可以欺骗,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顾廉耻,即使亲生女儿也不例外。这句话,概括出了资产阶级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葛朗台丑恶的灵魂。 2、讲析葛朗台临死前这一部分。 学生自读这一部分,勾画重点,加上批注。 (1)提问:葛朗台风瘫后他的性格有没有改变?有哪些动作和细节能反映他性格的? 讨论归纳:没有丝毫改变,病后他主要是看守密室。作者通过许多传神的细节来反映他的性格:教人家把他的转椅在壁炉与密室的门中间推来推去;听到一点儿响动就要人家报告原委,连狗打呵欠都听得见,到人家送租时,就一下由迷糊变得清醒;把钥匙藏在背心里,不时用手摸一下。这些细节深刻传神,反映出葛朗台在风瘫的晚年依旧固守着那守财奴的本性。作者在语句中包含着辛辣的讽刺。 (2)提问:葛朗台在临死前又是怎样地表现呢?从中可以反映什么? 讨论归纳:“裹紧被子”,生怕别人偷了东西,“几小时用眼睛盯着金子”。尤其是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当金银法器一出现,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肉瘤也最后动了一下”;还做了个骇人的姿势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还要吩咐女儿:“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这些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得入木三分,深刻表现出葛朗台爱财如命的性格至死不变,“死而不已”。 三、归纳人物形象1、师生共同讨论归纳葛朗台形象特点及形象的社会意义。 明确:葛朗台是一个贪婪、吝啬、狡诈、卑鄙的守财奴与 

   教 学 过 程 师 生活 动

   金钱狂,是一个爱财如命、至死不变的有产者。 葛朗台这个形象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贪婪。 虚伪、凶狠、爱财如命、贪婪成癖──是守财奴的典型性格特征。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说: “巴尔扎克曾对各色各样的贪婪做了透彻的研究。”确实是这样,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塑造了一系列出色的资产阶级的典型形象,葛朗台就是其中的一个。无限的贪欲和极端的吝啬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特点。他就是金钱的化身,他唯一的愿望就是追逐金钱和积累金钱,他最大的生活乐趣就是玩弄金钱,除了对金钱的痴情外,他没有任何别的感情。他除了占有金钱,不知道还有别的幸福,也不知道还有别的痛苦。他像只老虎,张着血盆大口,随时准备鲸吞别人的财富。在索漠城中,人人都被他“钢铁的利爪”抓过。这种贪得无厌的拜金主义,使他变成一个毫无感情,毫无心肝的冷酷无情的怪物。 文章一开始,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对葛朗台的性格作了深刻的分析,并用他内心独白,进一步刻画了他看金钱比性命更宝贵的心理特征。 接着转入索取女儿梳妆匣的描写。葛朗台本来是拿定主意巴结、诱哄欧也妮的,但一看到金梳妆匣时,占有金子的欲望和残暴狰狞的嘴脸就不可遏止地暴露出来: “瞪着金子的眼光”“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形象逼真地表现了守财奴见钱眼红的丑态(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贪婪、残暴。太太哀求,女儿以死相护,而葛朗台都无动于衷。“太太晕过去了”,一声惊呼,财产继承权问题才猛地使他冷静下来,才决心实行自己“拿走”了的“主意”。于是又改变态度,又是许愿,又是发誓──爱财如命,虚伪狡诈。(拿金路易送给女儿,一拿,一收两个简单动作,鲜明表现人物性格特征)(高潮) 妻子因葛朗台极端冷酷、自私和贪婪的人生哲学而离开人世。请医生两段对话,活画出葛朗台虚伪、吝啬的性格。口口声声表白自己多么爱妻子,可问医生的第一句话是“要不要花很多的钱”(资产阶级把金钱凌驾于一切之上),他表面上爱的是“人”,实质上爱的是“钱”。他瞅着女儿,仿佛她是金铸的一般(资产阶级家庭关系的金钱化)。然后,这个守财奴便研究如何从女儿手中骗取属于她的金钱。在全家戴孝的日子里,他不顾女儿的悲痛,迫不及待地要女儿办理放弃财产继承权的法律手续,在办理手续的过程中, 

   教 学 过 程 师 生活 动

   葛朗台更是紧张而又狡猾。欧也妮答应签字时,葛朗台“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当公证人克罗旭告诉欧也妮将“一无所有”时,葛朗台一方面声色俱厉地阻止: “别多嘴,克罗旭! ”一方面再也不顾装模作样,“抓起女儿的手放在自己的手中一拍”,说“一言为定”,惟恐女儿翻悔变卦;当遗产权到手后,葛朗台兴奋得发了狂,他热烈地拥抱她,还说:“你给了我生路,我有命啦! ”最后,赤裸裸地说出了心里话: “不过这是你把欠我的还了我,咱们两讫了。”“人生就是一场交易”,这是守财奴的哲学,什么“体贴”、“温柔”、“慈祥”统统是假的,所谓父女之间的感情就是金钱关系,无怪连深知葛朗台的克罗旭都“惊呆”了。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的: “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这段至理名言,守财奴作了生动、形象的注释。葛朗台晚年得了不治的疯瘫病,可是他守财奴的性格一点儿也没有改变。金钱就是他的生命,金钱就是他的灵魂,即使他到了做“临终法事”的时候,一见到镀金的十字架就想把它“抓在手里”,这“骇人的姿态”也就要了他的命。这一画龙点睛之笔,最后完成了贪婪成性,至死不变的丑恶形象,使人难以忘却。(可用《儒林外史》严监生死前因多点一根灯草迟迟不肯瞑目加以对比)他临终给女儿的遗嘱,更是入木三分地刻画了这个守财奴要钱不要命的特性。2、讨论难点: 学生阅读课文有关部分,思考:葛朗台太太是个怎样的形象?作者对她是怎样的态度?我们该怎样认识? 讨论归纳:在课文中,葛朗台太太是温顺善良,恬退隐忍(甘心忍让)的贤妻良母。她对丈夫,忍让;对女儿,疼爱。临死之前对女儿说:“幸福只有在天上”,暗示社会和家庭都是冷酷无情,自私自利的,她是这个金钱至上社会的牺牲品。她对宗教虔城,向往天国,但宗教却不能够挽救她。作者对她是充满同情和赞美的。在她临死那一段里,有这么一些句子:“天国的光辉照着她,仿佛太阳照着树叶发出金光”,“死得崇高,伟大”,“像洁白的羔羊一般上了天”。作者是把她作为完美的形象来歌颂赞美。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反衬葛朗台的丑恶卑劣,批判这个社会的罪恶。但这仅仅是作者的一种理想。我们要辩证地分析,尤其要注意作者宣扬超阶级人 

   教 学 过 程 师 生活 动

   性和宣扬宗教道德的局限性。 四、艺术特色鉴赏㈠、丰富、生动而逼真的细节描写: 细节的真实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重要原则之一。葛朗台是守财奴的典型,作者借助于一连串的富于表现力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他的性格特征。如: 葛朗台抢夺金梳妆匣 ┐ 拿、收金路易 ├贪婪、狡诈 太太昏后葛朗台的一番话┘ 他怕太太死,怕女儿继承财产,因而百般奉承;自己嗜财如命,一毛不拔,关键时刻忍痛许诺太太以祭桌,以一百金路易,这是葛朗台最大的代价。 妻子病后,葛朗台对医生说话时,首先问:“要不要很多钱?要不要吃药?”还说: “即使要我一两百法郎也行。”葛朗台就是这样把金钱看得比妻子的命更为重要。妻子完全是他的“金钱至上”的人生哲学的牺牲品。 临终前用手摸摸口袋的钥匙,睁开眼睛就转向密室,几小时地盯着金子,抢镀金十字架→围绕着葛朗台“看到金子,占有金子,就是葛朗台的执著狂”的本质特征来写的。是下面13处描写的纲。13处描写葛朗台的眼神,每一处都表现了这个守财奴的特征: ⑴“检视着”,内心描写,人在庄园,心在索漠;眼睛看着葡萄藤,心里盘算着如何剥夺女儿的继承权。实际上是视而不见,“检视着”是对葛朗台的嘲讽。 ⑵“瞪着”形象传神地表达他对金钱的贪婪不仅毫不掩饰,而且近乎疯狂可怕。 ⑶“老盯着”反映了葛朗台正处在高度的戒备状态,一旦财物到手,他是决不会轻易放掉的。 ⑷“望着”权衡得失,估摸对方的决心,可看出守财奴的奸诈。 ⑸“看着”两次看着,说明他权衡得失的再三反复,也说明他贪欲的强烈和态度的执著。 ⑵─⑸写出了葛朗台的心理转化,为贪图更大利益忍痛放弃眼前利益。⑹“几小时望着她”写了望的时间久,眼神的慈祥,表明 

   教 学 过 程 师 生活 动

   极端的虚假,他要哄骗女儿。“差不多”三字巧妙地指出这一点,“瞅着”他所看到的已经不是女儿,而只是金子,传神之笔。 ⑺两个“转”写出了他的极度紧张,女儿能否上钩,成了对他性命的判决书,揭示他内心卑鄙肮脏。 ⑻“望”本身不带感情色彩,但对比上文“转”看出他夺取胜利后的神情变化。 ⑼“轮流瞧着”他的眼睛不得安定,因为他怕别人偷他的钱。 ⑽“转”入木三分地点明钱是他的精神支柱和归宿。 ⑾“几小时用眼睛盯着”反映他贪欲至死不变。 ⑿“目不转睛地瞪着”他似乎死去几小时,而镀金的十字架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他眼睛竟“立即复活”,可真是一大奇迹。⒀“看不见”临死之前还要看一看金银财宝,面对跪在面前哭泣的女儿却“看不见”,是并非眼神的眼神,与死不瞑目形成强烈对比(财迷入骨)。这一对比告诉我们: 葛朗台根本不是人,他没有丝毫的人性,他是资本主义金钱世界产生的怪物。 守财奴葛朗台虚伪、狡诈、爱财如命、贪婪成癖的特性,通过这13处生动传神的描写,逼真地显露出来,巴尔扎克不愧是一位艺术大师。㈡、富于个性的性格: 葛朗台的语言,三句话离不开金钱,一看就知道是葛朗台的语言。鲁迅先生在《看书琐记》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高尔基很惊服巴尔扎克小说对话的巧妙,以为并不描写人物的模样,却能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 葛朗台是一个靠不择手段的投机钻营的箍桶匠,他的话,如“两讫了”、“公平交易”、“向我交账”、“美丽的金洋”、“这交易划得来”、“大利钱”等等,完全符合一个资产阶级暴发户、投机商的身份、地位和性格。他虚伪狡诈、厚颜无耻的本性,也在自己的语言中得到了传神的表现。(三)意味深长的讽刺。葛朗台的性格特点是明显的,但是行文的“潜台词”还是非常丰富,讽刺并不直露,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如葛朗台的语言不但充满市侩气、铜臭味,而且不时出现逻辑上的背谬,构成绝妙的讽刺,让人忍俊不禁,例如:“为什么拿来看呢,要是寄存的话?看比动手更要不得。”作者并无半句议论,只 

   教 学 过 程 师 生活 动

   是通过他的言行让读者领教他的逻辑,想见那一副荒谬丑恶的嘴脸。五、布置作业作文参考题: 1.人生是一种交易吗? ──谈谈人生的意义 2.人应该追求什么? ──从葛朗台的“痴情”与“癖好”说起 3.葛朗台老头临死之前 4.葛朗台的“交帐” 5.葛朗台与严监生 

 

 

[《守财奴》教案4节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心声》 教案教学设计

2.日月水火教案教学设计

3.动物过冬教案教学设计

4.我喜欢教学设计教案

5.背影教案教学设计

6.春晓教学设计教案

7.小数除以整数教案教学设计

8.成语故事教案教学设计

9.《为学》教学设计教案

10.师说教案教案